4月8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18個傳統畜禽和13個特種畜禽共31個品種列入目錄。
01、竹鼠禁食風波 :華農兄弟「轉行」直播挖竹筍
在「最嚴禁食令」之下,以往「有100個理由吃掉」的竹鼠也難逃其中。「大概一月底接到通知,竹鼠生意就暫停了。」華農兄弟劉蘇良表示。據了解,華農兄弟養殖場在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星辰竹鼠養殖場,他們養殖竹鼠已6年。
如今,他們已暫停所有關於竹鼠的直播,表示在「等政策」,而直播內容也改為挖竹筍了。
華農兄弟因為在網上有一定知名度,轉型轉產相對比一般養殖戶容易。但是,最嚴禁野令下,還有大批的蛇、蛙等特種養殖戶遭受慘痛損失,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他們又該何去何從?
02、特種養殖戶如何轉型發展:這些經驗可借鑑
當前《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或許部分養殖戶還有一線生機,但是何時能有定論一切都是未知,這期間我們養殖戶不能再被動的等待。及時止損,過猶不及,加快轉型,尋找新的發展之路才是關鍵!
據了解,當前部分地區特種養殖戶們疫情發生後積極轉型,或回歸傳統養殖,或嘗試特色種植,實現了成功轉型。全面「禁野」之下,這樣做才能扭虧為盈!
「孔雀大王」改養雞
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王道金養殖藍孔雀已經10年,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孔雀大王」。受疫情影響,當地政策規定如果飼養藍孔雀作為觀賞用是不受禁止的,如果作為食用,則禁止養殖銷售。
「如果禁止食用,僅靠觀賞市場很難支撐養殖產業的發展。」王道金介紹,思前想後,王道金決定帶領周邊孔雀養殖戶回歸傳統養殖。
▲「孔雀大王」王道金改裝孔雀孵化設備轉型養雞
王道金用養孔雀的經驗養雞,為節約成本,他將原有孔雀孵化設備進行了改裝。近日,王道金的第一批雞苗進入孵化狀態,按照預期,2000隻土雞將在端午節前後上市。
養蛇戶轉養鴨、養兔
在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萬安鎮太平村,周紅梅的蛇養殖基地已經開始轉型。「這裡有3000多隻小鴨子。疫情剛出來的時候,我就開始想著飼養家畜了,目前總共養了1萬隻小鴨子。」周紅梅介紹。
在飼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周紅梅頗能未雨綢繆。「有了2003年的經驗,感覺只要是這類病毒與野生動物有關係,養蛇是特殊的飼養行業,猜想可能會受到波及。即使疫情過了,今年蛇市場多半也很低迷。所以疫情剛出現後,我就開始轉型。」除此之外,她還飼養了很多兔子。
廣東河源:231位特種養殖戶全部轉型
據悉,河源受政策限制的特色養殖項目涉及貧困戶231戶785人,特色養殖項目包括竹鼠、蛇、果子狸、梅花鹿等,產值約675萬元。
到3月30日止,231戶特色養殖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轉產,其中,135戶轉產養雞,30戶轉產種植秀珍菇,15戶轉產養殖塘鯴魚,15戶入股肉鴿養殖項目,15戶轉為務工,11戶轉產投資入股,6戶轉產養羊、養牛、養豬等,4戶轉產腐竹加工、釀酒加工等。
在紫金縣柏埔鎮方湖村,疫情發生以來,扶貧工作隊與鎮、村幹部第一時間向貧困戶鄧美蘭講解政策,將她家存欄的7頭豪豬統一回收處理,按照市場價發放了1.4萬元轉產資金,並扶持她養殖了近50隻土雞。
受政策影響,東源縣船塘鎮凹頭村4戶17人貧困戶合作養殖的358隻竹鼠也第一時間進行了無害化填埋處置。為確保轉產順利進行,東源縣給予了33280元轉產補貼資金,幫扶單位也配置同等補貼。目前,3戶貧困戶雞苗及飼料已經到位,1戶貧困戶已承包500平方米秀珍菇大棚,4萬多袋菌包即將出菇,預計年收益可以達到10萬元,確保貧困戶不因轉產而造成影響。
目前部分地方已開始出臺政策引導支持特種養殖戶進行轉業轉產。但是,如今形勢下,特種養殖戶已經不堪一擊,轉產轉業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從事特種養殖的農戶大多缺乏技術能力和資金,轉型發展急需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們也希望養殖戶的呼聲得到關注,竹鼠等品種能夠進入《國家畜禽遺傳目錄》,切勿斷了養殖戶的生存發展之路!
特種養殖戶轉型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如果不儘快給底層特種養殖戶吃一顆定心丸,試問,未來的農村養殖行業又有多少人會望而卻步。
全面禁食野味,也要幫一幫必須轉型的養殖戶!
逆境之中,我們養殖戶更要向陽而生。悲痛之餘,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就算《國家畜禽遺傳目錄》增添了新品種,那也是極少數量,所以,當下之餘,我們養殖戶需要去考慮如何發展轉型,在政策的支持下,借鑑他人經驗,為自己的「新飯碗」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