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魚喜愛群集生活,每年的下半年,就結成大小不同的群體到海邊遊弋,有時三三兩兩,有時七條八條,有時幾十條乃至上百條,泳層距海底30釐米以上。如何釣好梭魚,今介紹一下磯邊打窩釣法。
釣位和釣點。釣位要選擇在海邊幾近垂直於海底的磯巖上,此處應便於放置釣具便於起魚,還需安全。最理想的釣位是處在面臨大海的小海灣中的突出巖磯上。釣點以釣竿的長度來確定,竿長多少米,釣點就距釣者多少米,海水深度以低潮時不小於2米為佳。
用海腸子做誘餌打窩。梭魚對海腸子很感興趣,海腸子的學名叫「單環刺螠」,是一種長圓筒形腔腸軟體動物,15~20釐米,大拇指粗,暗紅色,頗像一段香腸,俗名「海腸子」。煙臺的海鮮市場一年四季有售。售者把海腸子的兩端剪掉,將內臟捋出丟棄,只售營養豐富味道奇鮮的腸壁肉,丟棄的內臟,可無代價地索取,因其內臟80%左右是一米多長,麥稈粗,淺紅色的腸子,故稱其為「海腸子」。它是釣梭魚打窩用的最佳誘餌。打窩前,用剪刀將其剪成3~5釐米長的小段,取0.5~1千克裝進用防蚊蠅的紗網做的袋子之中,同時放入一塊500克左右的石頭,以便誘餌袋沉底;備一條10米左右的繩子(視水深距離而定),繩子的一端環穿袋口,打活結,便於封閉袋口和取回袋子添加誘餌;誘餌袋應放置在釣點內側。誘餌袋入水後,奇腥的腸子汁液能使海水變成醬油色,隨著潮水或海流向外流動,它的特殊腥味,就是誘魚快的原因所在;為加快誘魚,間隔20分鐘左右,在釣點上方再加放幾勺誘餌,讓簡短的腸子隨波逐流,從而誘來幾十米以外的魚;實踐表明:剪成小段的誘餌,誘魚效果更佳。不要把腸子不裝誘餌袋而直接打窩,它會被小雜魚拖得到處都有,不宜梭魚聚窩。說明一下,海腸子的腸子要用塑料桶或塑膠袋裝盛,放置一段時間後,腸子內的汁液會流出來,這些液汁誘魚效果很好。
釣具和釣組因為梭魚個體大,掙扎力大,又因為釣梭魚極易碰上鯔魚,鯔魚的力道更大,因此要用粗線大鉤硬竿,3~4.5米的硬調海竿或磯釣竿,5~6號主線,3~4號子線,14~16號鉤。
釣組:主線→串鉤→墜坨;串鉤由單臂天平或雙臂天平3~4個組成,間距20~30釐米,天平臂長10~15釐米,子線長應略小於臂長,以防子線纏繞主線;墜坨15~20克,在串鉤下方,距最下端的天平20~30釐米。
釣法。一、手感釣法:將釣組放入釣點,讓其緩緩入水,當感到下沉的力減少時,表明墜坨已觸底,再向上緩慢抬竿,讓墜坨離底20釐米左右,稍停10秒左右,再向上提竿,使墜坨再上升30~50釐米,再停10秒左右,向下壓竿,讓墜坨恢復到離底20釐米的位置,如此周而復始,當感到有外力作用時,這是魚將鉤餌吃到嘴裡的信號,即可抖腕刺魚。中魚後,搖動繞線輪遛魚控魚,依據力道大小判斷魚的大小,或用抄網抄魚,或把魚拉出水面再提到地面上摘魚。梭魚中鉤後在水中的掙扎力與草魚相似,離開水面,則乖乖受擒不再掙扎,但一接觸地面或水面,掙扎力特大,1千克大的梭魚,20釐米高的稍有斜坡的水灣沿壁,也能衝出逃逸;需帶手套或用毛巾裹住魚體摘鉤。
二、觀漂釣法用太空豆在主線上鎖定浮漂,浮漂的總承載力應大於釣組在水中的下拉力;釣組呈浮釣狀態,墜坨離底20釐米左右,漂尖露出水面5釐米左右,漂尖下沉、上浮、黑漂、倒漂都是魚訊。
兩種釣法,各有千秋。手感釣法刺激,浮漂釣法輕鬆;魚訊少時,用兩支竿,把有浮漂的釣竿用沙袋壓好,兩法齊用。手握釣竿憑手感釣,眼觀浮漂覓魚訊釣;魚訊好時,用一支竿也不亦樂乎。往往有七八十斤乃至百多斤的魚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