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紫金財經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今年的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早已開啟了預售環節,整體的雙十一被生生拉長到了一個月。以前還只是讓人們剁手買買買,現在更進一步,借錢也要讓人買買買!
當下,不斷被各種消費節輪番轟炸的人們,已經被教育地越來越「會花錢」。無論是吃穿住行用,當要花錢時,不少人會首先掏出手機,登錄網絡平臺進行比價或領取補貼。而每年的蘋果手機新品發布,總會吸引人們的目光。
因此,當iPhone 12系列新品發布之時,不少人首先盯住了總有補貼發出的網絡平臺。
然而,當那些緊盯百億補貼,甚至在凌晨早早設下鬧鐘,準備在網絡平臺上搶購iPhone 12系列新品的用戶準備搶先下單時,卻赫然發現,原本高居首頁的「百億補貼iPhone12/Pro手機」頁面消失了。無論是搜索還是刷新,「iPhone 12」的相關商品始終無影蹤。
種草已久的人們,終於還是在這場補貼狂歡中,略有所失!
這是繼特斯拉之後,又一個國際品牌向平臺補貼「說不」。當高額補貼遇上話語權十足的蘋果,一場無聲的碰撞蔓延開來。
有知情者放出圖片,稱所有網絡平臺關於「iPhone 12」的非官方渠道售賣被蘋果全部叫停,受到影響的包括拼多多、京東、天貓、淘寶、蘇寧等線上渠道及海外市場。
不過,《紫金財經》也從一些線下商城處得知,iphone12剛開始鋪貨的時候,國內供貨極少,線上、線下也都呈現出貨源緊張的現象,本就是一機難求,不少黃牛還加價出售,網絡平臺想要通過大幅度補貼搶佔市場非常困難。
表面上看,儘管網絡平臺受到傷害,但起源於供應緊張,因此非官方渠道被嚴重限制了。後續供貨量充足後各大電商平臺將恢復正常供應(然而市場的情況變化很快,時隔三天就跌破官方價,紫金財經注)。不過,應當引起注意的是,目前,企業針對平臺補貼做出反擊的趨勢已經在逐漸擴大。
這本是雙十一狂歡的一個插曲,然而《紫金財經》還是要問:一場原本可以讓消費者、平臺、品牌三贏的補貼,為何頻頻被「狙擊」?是國外品牌的傲慢,還是補貼平臺動搖了其賴以生存的渠道體系?
為什麼總是針對線上補貼?
此次的iPhone12系列新品,最初並不被看好,而實際銷售的情況卻讓不少分析人士大跌眼鏡:iPhone12新品在各大公眾號上輪番刷屏;線下各門店大排長龍;官方渠道早早預約的首發iPhone12系列新品已經一搶而空;iPhone12「塑料拖鞋藍」已經成最熱門的「梗」;黃牛們也紛紛出動,場景宛如春運。
這是蘋果手機又一次的高光時刻!
上市前兩天,iPhone12標準版普遍溢價200元左右,iPhone 12 Pro普遍漲幅在1000元以上,512GB版本最高相比官方漲價3000元左右,僅僅這個溢價,就相當於安卓陣營次旗艦手機的價格。黃牛稱「每小時,甚至每半小時價格都有波動」。
有人歡喜有人愁,對國內電商平臺來說,情況卻並非如此。
10月23日,深圳遠望數碼商城一紙通知,下發到所有合作夥伴處。通知中表示,禁止將iphone12系列手機新品流向拼多多、天貓、淘寶、蘇寧、京東、唯品會等線上渠道,否則每臺罰款40萬元。
深圳遠望數碼商城工作人員表示,這是蘋果方面要求的今年新規則,由於首批iPhone12國內供貨量較少,因此主要發售渠道以蘋果線下實體店和Apple store為主。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產量少成了蘋果增強渠道掌控力的新手段!
目前,iPhone 12/Pro兩款手機陸續發貨,但對於喜歡網購的大多數人來說,則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蘋果官網顯示,iPhone 12Pro下一輪發貨要等3~4周,iPhone 12大部分配色版本預計發貨日期為5-7個工作日。而發貨時間最晚的藍色版本,發貨日期需要2-3周時間。
因此,一直以來存在感十足的網絡平臺,在蘋果手機一系列首發的流量盛宴中,顯得落寞、無奈、低調。在撤下相關頁面之後,網絡平臺也給出側面解釋,「非常抱歉,iphone12貨源緊張,緊急備貨中」。
事實上,今年來,被電商玩的爐火純青的補貼政策,遭到品牌方強烈反彈的情況多次出現。
在此之前,特斯拉也曾對國產版Model 3的補貼進行叫停。7月份,一家名為「宜買車」的商家在拼多多平臺上發布了一則團購消息:25.18萬元可以團購特斯拉Model 3,型號為2019款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
按照原本的價格,如果在特斯拉中國的官網下單,應該是29.18萬元,減去2.03萬元的國家補貼,而拼多多平臺則在27.15萬元的基礎上再補貼2萬元,消費者的實際到手價為25.18萬元。
但團購活動結束後,特斯拉官方發表聲明稱:「未與宜買車或拼多多就該團購活動有任何合作,也未與宜買車或拼多多有過任何形式的委託銷售服務,亦未就此次團購活動向宜買車或拼多多銷售過任何本司生產車輛。特斯拉保留追究相關方法律責任的權利。如消費者因上述團購活動產生任何爭議或權益受損,特斯拉不承擔任何責任。」隨後便粗暴地取消了成功參與團購車主的訂單。
特斯拉的反彈不是情緒所致,國內網絡平臺已經以「補貼」為矛,動搖了品牌一直以來打造的分銷體系、價格體系,這是一個創舉,當然品牌方也會認為動搖了他們的絕對支配地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此次,蘋果雖然也是以貨少為由,但實際上可能也是為維護其熱度、流量、品牌形象、行業地位等,叫停了補貼。
在業內人士看來,商業思維決定行事風格。這兩次外企的對「補貼」的極端反應,可能會影響其他企業的態度,未來,不排除這種情況越來越多的可能。
艱難破局路
在此次叫停經銷商不能走向「線上」的要求下,拼多多無疑是所有平臺中最吃虧的。
由於京東、天貓等均有蘋果官方授權線上經銷商,受到的影響有限。但拼多多的貨源則主要依賴蘋果線下的渠道方、經銷商,本身不在蘋果官方授權線上經銷商名單中。
也因此,蘋果的這份防止線上線下串貨的協議,幾乎精準「狙擊」了拼多多。
事實上,拼多多之所以被針對,在於其把握住了一部分消費主體的深層次需求。依託著細分需求,拼多多的規模、體量快速成長。在當下,拼多多的品牌影響力、市場滲透度在不斷提高,已經深深改變了電商行業的格局和態勢,未來勢必會觸動更多利益相關方的蛋糕。
不過,顯然,拼多多並沒有妥協。
當iPhone12貨源不足以開展補貼計劃的時候,拼多多隨即修改了補貼模式,以「一年內購機補貼300元」的計劃強勢破局。
在蘋果百億補貼專區裡,拼多多已經上線0.01元抵300元活動,用戶只需花1分錢,便可搶購該券。這個通用券適用於所有百億補貼的iphone產品,其中包含iPhone12(備貨中),有效期為1年。
換句話說,用戶可以先行拿到拼多多給出的補貼,用以在後續iPhone12系列產品上架後使用。用戶對此也有著積極反饋,該券整體發放規模以數萬張計,一經發出,極短時間內便被搶購一空。
這一波騷操作,顯示出拼多多有著強勁的競爭力。不過,未來,怎樣獲得諸如蘋果在內的高端品牌的入駐與認可,獲得「官方授權渠道」,仍是拼多多的難題和門檻。
和淘寶、京東依靠商家和品牌主,將重心放在平臺運營與監管上的路徑不同,拼多多始終通過改良供應鏈,來促成很多爆款,並進行深度的下沉和細分。
但此次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很尖銳,一旦品牌方官方收緊,拼多多也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於拼多多而言,如何在尖銳地針對中趟出一條新路,這是一個待解的難題。
補貼不會是最終模式
對於蘋果來說,傲慢的資本其實越來越少了。今天就有消息稱,iPhone12系列的價格沒有撐過3天,在開賣3天之後,有不少線下經銷商,開始以比官方價低100左右的價格出售iPhone12了,而且不少黃牛選擇陸續退場。
據一些線下老闆的說法,iPhone12系列短期內價格肯定是比較穩定的,不過想上漲是不可能了,因為蘋果的供貨會越來越穩定,貨源也會越來越多。
於是有網友戲謔到: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以此來嘲笑蘋果對線上渠道的強硬。不過從實際的角度說,蘋果iPhone12 供貨穩定,線上平臺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其實仔細想想,拼多多推出百億補貼的本質是為了用錢換取更多流量,現在即便沒有iPhone 12系列參與百億補貼,拼多多在這次蘋果新品發布中也獲取了不少流量,只是在日後,百億補貼還是否能獲得用戶的信任,或許成了疑問。
現在各大平臺也都推出了補貼,拼多多的百億補貼雖然深入人心,但邊際效應在下降,而且拼多多在下沉市場也可以看到天花板,拼多多想要繼續靠著百億補貼留住用戶,難度要比此前大得多,所以對於拼多多來講,推出新的策略,以留下用戶,才是當下需解決的問題。
網際網路是個舞臺,電商是其中出色的舞者,補貼模式的出現,不會是最終的模式,未來一定會有更多、更酷、更好玩的新花樣,在等著讓用戶們「炫目」。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紫金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