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海市委宣傳部舉辦2020年「文化北海」建設活動周新聞發布會
11月23日,廣西北海市委宣傳部舉辦2020年「文化北海」建設活動周新聞發布會,中共北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蘇遠信發布新聞。
近年來,北海積極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對北海發展的指示精神,項目建設風生水起、經濟社會發展磅礴向前,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邁進新的「黃金時期」。與此同時,北海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將「文化北海」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不斷增強北海的文化內涵,提升城市的文化軟實力。為此,北海市專門出臺了《「文化北海」建設實施辦法》,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為副組長,各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文化北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文化北海」建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2019年,為提高北海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動能,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臺,加快推進「文化北海」建設,北海市舉辦了第一屆「文化北海」建設活動周活動,對全市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北海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進一步貫徹好中央、自治區對於北海發展的指示要求,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海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實施文化強區戰略和「文化北海」建設,推動北海文化繁榮發展,增強北海的文化軟實力,2020年,北海繼續舉辦2020年「文化北海」建設活動周系列活動。為及時向社會各界通報活動有關情況,11月23日,北海市委宣傳部舉辦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共北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蘇遠信發布新聞。
北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蘇遠信發布新聞。
蘇遠信說,北海市位於中國南海之濱、北部灣畔,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北海三面環海,條條大道都通向大海,「一行白鷺飛紅樹,海浪千頃擁碧城」說的就是北海。這裡終年氣候溫暖溼潤,自然地理環境十分優越,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海洋資源、淡水資源、林業資源、礦產資源等。北海有五十裡碧波銀灘、百年南洋老街、千年珍珠文化和萬年風景潿洲島,處處洋溢著自然和人文的魅力,天然宜遊宜居宜業。
北海開放歷史悠久,從秦漢時期的揚帆起航到世界各國,到1876年被動開放,在到1984年成為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經歷了漫長的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北海孕育和積澱了豐富且厚重、獨特又多元的城市文化,既有海洋文化、海絲文化、南珠文化,也有客家文化、疍家文化、歸僑文化、西洋文化,還有家國文化、開放文化、廉政文化。
2017年4月19日,習總書記視察廣西首站來到北海。在視察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期間,習總書記稱讚北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求北海「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要增強文化自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新聞發布會現場
蘇遠信表示,幾年來,北海市積極落實習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指示,把「文化北海」建設作為一項鑄魂工程,作為推動北海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工程,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注重厚植北海文化底蘊,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努力讓工業建設、產品生產、城市發展、市民生活都沉浸在文化薰陶之中,培育獨特的文化競爭力和生命力。
一是深度挖掘和宣傳海絲文化。
立法保護北海老街、合浦漢墓等。加入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成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全面推進標誌性文物保護工程,完成合浦四方嶺和金雞嶺墓葬保護區項目,合浦漢墓群、大浪古城遺址和草鞋村遺址等53處遺產點列入「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專家建議預備名單。合浦漢墓群與漢城考古遺址公園通過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加大對北海老街、高德三街等一批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按5A標準建設北海高德濱海文旅綜合體項目,未來將形成北海旅遊「南有銀灘、北有高德」的新格局。
二是積極打造文化品牌。
2019年成功舉辦第一屆「文化北海」建設活動周,打響「遇見北海」「南珠節」「開海節」等外宣、文旅品牌。尤其是,著力將「遇見北海」打造為國際知名的城市外宣文化品牌。其中,「一帶一路·北海遇見北海」系列外宣文化交流活動以同名「北海」做文章,走出國門,走進歐洲的比利時、英國等城市大力宣傳北海,提升北海的海外知名度,在國際社會引發強烈反響;「暖冬遇見北海」系列城市推介活動整合全市外宣資源,創新採用「新聞發布會+N」模式,前往西安、天津、鄭州、瀋陽等地開展城市宣介活動,推動北海與國內各省市在文旅、宣傳、商貿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成為北海重要的城市文宣品牌。
此外,大型歷史舞劇《碧海絲路》先後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文華獎」、中國舞協「荷花獎」等國家級獎項。《海上絲路之南珠寶寶》《國寶檔案——大漢合浦郡》等節目在央視播出,《珠還合浦》被列為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2019-2021)第二批入選項目,進一步擴大了北海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影響力。
三是構建多元化博物館體系。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惠及全民」的理念,將博物館建設作為「文化北海」建設的重大舉措和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以國有博物館、非國有特色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為主的多元化博物館體系。計劃到2025年建成百家博物館,將北海建設成為享譽全國的博物館城市。
四是加快發展旅遊文體產業。
大力推動「旅遊+」「文化+」新模式、新業態,以五星級酒店、旅遊綜合體、文化特色小鎮、旅遊新業態等重大文旅項目建設為依託,促進旅遊與文化、體育、商貿、海洋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全市引進和開工的文旅重大項目總投資超2000億。成功舉辦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北海賽段、北海南珠節暨國際珍珠展、亞洲風箏板錦標賽、「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等一批國際展會和賽事。獲評「中國最佳文化旅遊名城」和「最受遊客滿意的中國旅遊目的地」,獲評全區首個「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市」,獲得2021年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承辦權。
(記者 潘超平 黃潔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