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易賣貨貨主版,農產品銷售不再難!

2020-12-28 康銘泰克COMTECK

長期以來,上遊產地農產品銷售一直是困擾「三農」的老大難問題。農產品滯銷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農產品流通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和銷售渠道單一所導致的。近年來,許多產地種植農戶的銷貨思維方式也在悄悄轉變,開始自發尋求一些農批市場檔口老闆合作,讓其幫忙代賣,即農產品代賣。但是代賣行業漏洞層出不窮,讓不少農戶吃了大虧,這也是為什麼易賣貨貨主版這個專業的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一經發布,就收穫了眾多「產地貨主」好評的原因所在。

(一)傳統農產品代賣行業存在哪些問題?

對於許多產地貨主來說,一般都會種植較多的農產品品類。尤其是產地代辦,主要是通過收購當地農戶的產品再銷售給下遊商戶,涉及的品類更廣,體量更大。這就需要產地貨主前期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農批市場「物色」合適的農批檔口老闆,而且每賣一次貨都得跑一趟市場,對於貨主來說成本過於高昂。

此外,巨大的代賣風險也是讓產地貨主對代賣業務「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因為農產品代賣的本質是委託農批檔口商戶幫自己賣貨,如果選擇的商戶不「靠譜」,容易出現傳遞虛假行情和謊報價格的情況。而貨主除非自己在現場待著,不然也無法監控商戶整個代賣環節。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貨主即時用了一些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還是賣不好的原因,因為很多平臺無法像易賣貨貨主版一樣為貨主提供全程的代賣數據。

另一方面,貨源是貨主自己的,商戶對於賣貨時價格高低不會像貨主自己賣的時候那麼在意,也很難做到像貨主一樣盡心盡力地銷貨。同時,許多貨主和檔口商戶在貨款結算時,因容易產生貨款扯皮的情況,有些甚至長時間都無法收到檔口商戶的貨款。

(二)易賣貨貨主版,好貨無憂賣全國!

易賣貨貨主版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已經在優勢產地及主力消費市場,建立起覆蓋全國的採銷網絡。在全國50+一級農批市場,約有7000+農批檔口商戶入駐易賣貨貨主版平臺。每一位農批檔口商戶都是經過尋農在線市場經理在農批市場現場考察、走訪而篩選出的優質商戶。

今年不少產地農戶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出現了大量農產品滯銷問題,讓農戶對於「足不出戶」賣貨的需求也愈發強烈。而易賣貨貨主版這個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是架構在小程序上的,操作簡單易上手,貨主足不出戶也能把貨賣全國。不僅能解決產地貨主農產品滯銷的燃眉之急,還能為他們帶來長期的銷售渠道。

最重要的是,通過易賣貨貨主版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產地貨主不但能好貨輕鬆買全國而且還不用擔心「錢袋子」問題。

貨主完成註冊後,即可查看當日全國各地批發市場各個品類的市場價格行情,一鍵免費發布賣貨需求,不用親臨市場也能及時抓住銷售黃金期。平臺接單大廳界面,更是匯集了全國各地檔口商戶發布的10萬+要貨訂單,所有訂單的做貨標準明確可查,可以供產地貨主隨心挑選,對標接單,有效提升交易效率。從發車到結算的全代賣過程都可以通過易賣貨貨主版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追蹤數據,售後24小時內平臺極速回款,賣貨無憂。

讓越來越多優質的農產品能夠賣向全國,越來越多的產地貨主豐產也豐收,是易賣貨貨主版——產地農產品分銷服務平臺的重要使命也是最大價值所在。

相關焦點

  • 秦皇島市郵政分公司搭建「郵速鮮」電商平臺助力農產品銷售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 通訊員杜楠)「感謝市郵政分公司幫我們賣梨。」這幾天,通過「郵速鮮」電商平臺賣出了滯銷的雪花梨,昌黎縣安山鎮邸莊村村民邸沛然心裡樂開了花。隨後,市郵政分公司通過實地考察,決定充分利用郵政優勢,通過「郵速鮮」電商平臺開展助農銷售。為助力解決抗疫期間「農民賣菜難,市民買菜難」以及農產品滯銷的問題,秦皇島市郵政分公司「郵速鮮」電商平臺應運而生。「郵速鮮」平臺精選了蔬菜、米、面、油,以及滯銷草莓、蘋果、梨等500餘款產品,採取產地直發和果蔬同城銷售模式,提供線上下單、專車定點的無接觸式配送服務。
  • 專業、靠譜的農產品代賣平臺是什麼樣的?「果農菜農必看」
    雖說農產品是老百姓剛需產品,讓農業一度成為「爆紅」的熱點行業。但是對於一些尚未對接尋農代賣業務的上遊種植基地的農戶和農批檔口商戶來說,卻還是呈現出「一邊好貨賣不出去,另一邊好貨對接不了」的現象,既加劇了農產品流通的難度,也讓雙方流失了不少「掘金」機會。(一)什麼是尋農代賣?
  • 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 3小時銷售1000單
    寧老莊鎮梅寨村成為此次潁泉區農產品電商直播的第一站,這也是阜陽市農產品直播帶貨的首次嘗試。寧老莊鎮鎮長朱傑、寧老莊鎮工業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謝新峰、潁泉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負責人餘浩淼等人變身「主播」,施展十八般武藝,向網絡直播平臺的廣大網民逐一介紹了當地因疫情而滯銷的農產品,並講解農產品的價格和滿減優惠以及不同做法、吃法,開啟了電商消費扶貧新模式。
  • 雲浮市雲城區前鋒鎮助農服務中心提供直播平臺助銷農產品
    原標題:雲浮市雲城區前鋒鎮助農服務中心提供直播平臺助銷農產品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雲浮市雲城區前鋒鎮
  • 開心果全鏈布局農產品上行,啟動"山湖田野.果然好貨"源產地精準助農
    尤其是電商助農,穿透時間和空間層面的局限,實現貧困地區農產品與外界的精準有效對接。讓"養在深閨無人識"的田野好貨進入更廣闊的消費者市場。  今年7月,開心果會員制電商平臺將正式啟動"山湖田野.果然好貨"源產地精準助農。
  • 唱響豐產增收「四季歌」 從黔貨出山看貴州農產品產銷對接
    隨著產銷對接的更加緊密,種植戶們對市場也越發「懂行」,哪些單品屬於緊俏貨能賣好價錢,大家早已摸出了門道。今年以來,得益於省內外市場並駕齊驅,貴州農產品也源源不斷湧入了大市場。  近年來,流通企業一直在我省農產品銷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更好更快提升市場銷售份額,目前省商務廳推動91家國有平臺公司轉型流通企業,86家已開展農產品流通業務,實現88個縣(區、市)全覆蓋,現代物流集團、貴州蔬菜集團、貴陽農投集團等「龍頭」在產銷對接上不斷發力。
  • 晉城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節來了!
    會上市委農工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武小雅介紹了這次全市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節活動為克服今年疫情影響,拓寬我市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農業轉型升級,提高我市名優特產品市場佔有率,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我們利用當前「最火」的網絡直播銷售方式,
  • 山西長子農民當主播 「直播帶貨」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
    牛華軍告訴記者,東萬戶村種植胡蘿蔔500餘畝,年產達350萬斤,但好菜也怕巷子深,由於村子地處偏遠地區,胡蘿蔔銷售渠道有限,以往僅靠客商收購和村民們挑擔零賣,很難吸引到新客源,有時候甚至會滯銷。為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該村結合實際,積極融入電商平臺,研究成立東萬戶村直播平臺,幫助村民拓寬增收渠道。
  • 農產品銷售出高招!陽西縣領導化身網紅直播帶貨
    為防止貧困戶因疫情返貧,陽西縣委縣政府相關領導來到農戶基地,為農戶聯繫電商,搭建平臺,幫助農戶通過網上電商解決銷售問題。「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決不讓一個貧困戶落下。」這是陽西縣委、縣政府的莊嚴承諾。扶貧幹部在田間地頭直播銷售甜玉米連月來,陽西縣委、縣政府積極作為,多措並舉,打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戰。
  • 從黔貨出山看貴州農產品產銷...
    隨著產銷對接的更加緊密,種植戶們對市場也越發「懂行」,哪些單品屬於緊俏貨能賣好價錢,大家早已摸出了門道。今年以來,得益於省內外市場並駕齊驅,貴州農產品也源源不斷湧入了大市場。農民工在榕江縣蔬菜採選場分揀彩椒近年來,流通企業一直在我省農產品銷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更好更快提升市場銷售份額,目前省商務廳推動91家國有平臺公司轉型流通企業,86家已開展農產品流通業務,實現88個縣(區、市)全覆蓋,現代物流集團、貴州蔬菜集團、貴陽農投集團等「龍頭」在產銷對接上不斷發力。
  • 木耳、香菇成搶手貨!「一碼貴州」助力安龍農產品熱銷
    時間:2020/11/23 來源:多彩貴州網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岑由蘭)安龍縣雙喜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加工的木耳、香菇成了搶手貨!載著木耳的貨車一輛接一輛,發往普安縣城市場。這是記者日前在安龍縣看到的場景。
  • 泰安市泰山區瞄準特色農產品 舉辦網絡直播帶貨培訓班
    作為泰山區「我為我們村代言·第一書記直播帶貨」系列活動的第三站,2個多小時的直播時間裡,蘇建輝從產品種類、烹飪方法等各個角度,聲情並茂地介紹了這一期的牛排產品,並穿插講解了當地文化旅遊特色,吸引2.7萬網友「圍觀」互動,當天銷售金額近1.1萬元。「第一書記熟悉村情,思路活、人脈廣、有渠道,直播帶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 三招掌握農產品數位化賣貨技巧,打通上下遊渠道是關鍵
    尋根溯源,農民有好東西賣不出好價錢,城市居民找不到好農產、消費信任度差。農產品數位化首先需打造產品IP,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賦能,輸出產品背後的人文價值、產地溯源以及製作過程等,建立顧客信任;然後,通過全渠道獲取目標客戶,藉助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社區電商、線上網絡平臺等聚集客流,開展試吃體驗與口碑營銷,為顧客產地直發更新鮮更優質的農產。
  • 新店鎮黨員當「網紅主播」帶貨 北峰農產品被一掃而空
    福州新聞網3月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3日,同心戰「疫」愛心助農——新店鎮公益助農直播在福州黨建超市平臺開播了,來自新店鎮的黨員志願者變身「網紅直播」,為北峰農產品直播帶貨  直播第一站來到「助農在新店」平臺,負責人介紹了平臺的特色農產品、購買渠道和農戶為活動推出的優惠活動。兩位黨員「主播」還現場推介、品鑑野生桂花蜜等優質農產品,從生產收穫、使用方式、食用效果等方面娓娓道來、如數家珍,為進入直播間的市民提供了身臨其境的體驗。平臺還推出防疫期間「安心送」服務,確保配送安全、可追溯。
  • 一畝田鄧錦宏:疫情防控下農產品產銷對接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一畝田採取 B2B 電商業態,主要為具備一定規模的農產品經營主體提供交易撮合服務。一畝田平臺供應商主要有農村合作社、經紀人、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採購商有農產品批發商、加工企業、超市、餐飲連鎖企業、B2C 賣家、出口貿易企業等。一畝田還深耕產業鏈服務,提供豆牛代賣、飛鴿代採等大宗貿易服務,推動優質農產品的便捷流通。
  • 產地直賣如何做出新意、為下沉市場帶來更多實惠?
    得益於物流和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一系列線上「帶貨」方式拉近了消費者與產品生產者的距離,這種省下了總銷、分銷等中間環節的「直購」方式,正獲得更多消費者青睞。與此同時,阿里、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等大型電商平臺都在發力深耕「直購」這種消費業態。
  • 普通人幫助普通人,淘小鋪掌柜們幫全國產地賣千萬斤農產品
    「沒想到這麼好吃,也沒想到這麼好賣。」   9月21日,在掌柜們的強力帶貨幫助下,阿里巴巴旗下淘小鋪豐收節活動1天賣出10萬斤酥梨,15萬斤蜜柚。    今年年初受疫情的影響,部分地區的農產品出現滯銷的情況,淘小鋪發起愛心助農項目,組織各地滯銷農產品上線平臺,通過百萬掌柜幫助農民進行銷售。海南的芒果、河南的紅薯、陝西的酥梨、雲南的火龍果。
  • 北京多措並舉打通農產品「賣難」「買難」堵點
    「截至4月8日,通過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開發上線的『北京市農產品供求信息採集平臺』,已有495個生產主體發布農產品供應信息810條。電話回訪顯示,已有大量草莓、蔬菜等農產品實現了成功交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北京市部分地區在疫情防控期間出現農產品「賣難」「買難」現象。為解決「兩難」問題,紓解復工復產困難,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通過成立農產品銷售工作協調小組、快速開發信息採集平臺、解決涉農企業跨省運輸難題、開具《民生保供企業資質證明》、引導批發市場加大本地農產品收購力度等九項措施,全力促進農產品流通,確保市民「菜籃子」貨足價穩。
  • 破解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裡 阿里巴巴臨洮產地倉開倉 打造數字...
    1月10日在臨洮辛店鎮康家崖開倉的阿里巴巴臨洮產地倉,是阿里集團和臨洮縣為了推動農業產供銷全鏈條數位化升級,實現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從源頭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裡」,實現「一城一業」,打造數字鄉村建設「臨洮模式」。阿里大數據顯示,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線上銷售平臺,阿里巴巴最近三年的初級農產品總成交額超過5400億元。
  • 直播走進贛西北小城:帶貨農產品扶貧、微商盼出圈,還有人厭倦了風口
    但對贛西北的一個普通小縣城來說,這場農產品「直播帶貨」浪潮中,它才剛剛迎上風口。大平臺不意味著大流量在當地縣城扶貧辦工作的張偉(化名),對於直播帶貨理解就是幫助貧困戶增收。既然做得是本地市場,張偉說也沒有邀請所謂的「網紅」來帶貨,就是產品負責人自己去推銷,「每個鄉鎮、村都有合作社,產品的生產、包裝、銷售基本上都是合作社負責,之前這些扶貧產品都是政府採購或者送超市社區銷售,直播帶貨相當於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