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寶寶出生後接種疫苗可以有效的預防疾病,保障寶寶健康。疫苗中一類疫苗是必須接種的,有國家的補貼,所以是免費的。包括卡介苗、B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麻腮風疫苗、A群流腦疫苗、A+C群流腦疫苗、乙腦疫苗和A肝疫苗等。
二類疫苗,是指公民自費並且自願接種的其他疫苗,如B型嗜血流感桿菌疫苗、滅活脊灰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等。此外,還有些自費的麻腮風、百白破、流腦結合疫苗等可以替代一類疫苗。
各類疫苗接種時間
一類疫苗出生24小時內:B肝疫苗—第一針(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卡介苗—初種(預防結核病)
1月齡B肝疫苗—第二針;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齡脊髓灰質炎糖丸—第一針;預防骨髓灰質炎(小兒麻痺)
3月齡脊髓灰質炎糖丸—第二針;預防骨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百白破疫苗—第一針;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4月齡脊髓灰質炎糖丸—第三針;預防骨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百白破疫苗—第二針;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6月齡百白破疫苗—第三針;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B肝疫苗—第三針;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A群流腦疫苗—第一針;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8月齡麻疹疫苗—第一針;預防麻疹
9月齡A群流腦疫苗—第二針;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1歲乙腦疫苗—初種;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1.5至2歲百白破疫苗—加強;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糖丸—部分加強;預防骨髓灰質炎(小兒麻痺);乙腦疫苗—加強;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A肝疫苗;預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3歲A群流腦疫苗—第三針;(也可用A+C群流腦疫苗);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4歲脊髓灰質炎疫苗—加強針;預防骨髓灰質炎(小兒麻痺)
6歲麻疹疫苗—加強針;預防麻疹;百白破二聯疫苗—加強針;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乙腦疫苗—第三針
;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A群流腦疫苗—第四針;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12歲卡介苗—加強針;預防結核病
二類疫苗
A+C群流腦疫苗:3周歲注射1針次,6、9周歲各加強一針。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細胞百白破疫苗,接種程序同全細胞百白破疫苗。
麻腮風疫苗:1.5-2周歲注射一針,基礎免疫後4年加強1針。
A肝減毒活疫苗或A肝滅活疫苗:A肝減毒活疫苗接種時間是2歲時注射1針,4年後加強1針。滅活疫苗1-16歲接種2針,間隔6個月,16歲以上接種1針。
水痘疫苗:1-12歲接種1針次。
B型流感嗜血桿菌苗:2、4、6月齡各注射一次,12月齡以上接種一針即可。
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歲每年注射2針,間隔1個月。3周歲以上每年接種1次即可。
寶寶接種疫苗注意事項
接種前
1.在帶寶寶進行預防接種時,一定要將寶寶當時的身體情況如實詳細反映給醫生。
2.接種前要先測體溫,孩子體溫超過37.5℃不宜接種,等查明病因治癒後才能再打疫苗。
3.心、肝、腎功能不全,患有急性傳染病以及活動性結核病的孩子不宜接種。
4.寶寶存在對疫苗的成分過敏的情況,比如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裡有奶製品成分,對奶製品過敏的寶寶肯定不能接種。
5.接種後的一段時間內傷口不能沾水,最好事先給寶寶洗個澡,然後換上柔軟寬大的內衣,這樣既方便挽袖子打針,也不會摩擦針眼處皮膚。
接種後
1.注射完疫苗後,一般會讓寶寶在醫院診室裡觀察半個小時,確定沒有不良反應後才能離開。
2.回家後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避免劇烈運動、進食酸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3.接種後24小時內,不要給孩子洗澡,以免受涼以及注射部位感染等。給孩子餵過脊髓灰質炎糖丸後,半小時內不要餵奶。因為母乳中可能有抵抗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抗體存在,易使糖丸失去活性,不能誘導免疫反應。
4.孩子在接受預防接種後,少部分孩子可出現輕微的不良反應,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反應。局部反應是在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熱、痛或局部淋巴結腫大,可用毛巾熱敷,一次10分鐘左右。
5.對較重的全身反應則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一點藥,如果反應特別重,如針眼處化膿,或高熱持續不退,甚至有抽搐、昏迷等應及時就醫。
寶寶出生之後一定要接種的疫苗,爸爸媽媽快來收藏吧~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