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18億?賣豬肉的北大才子陸步軒十六年後「翻盤」,靠的還是賣豬肉

2020-12-19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幾十年的人生跌宕起伏,輿論隨著陸步軒當下依舊在這個行業堅守而「翻盤」。

身家18億?

陸步軒伸手彈了下菸灰,笑得露出一對兔牙,一臉無可奈何,「你們得幫我闢個謠。」

他又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新聞標題從「公司年銷售18個億」,傳著傳著變成「陸步軒身家18個億」。「北大屠夫」又火了。

朋友發來的微信消息提示彈個不停,陸步軒才知道,自己上了熱搜。「一不小心上了頭條。」陸步軒笑道。

16年前,陸步軒因為北大畢業賣豬肉被媒體挖掘而名聲大噪,隨之引起了社會關於人才環境和用人機制的討論。之後,他進入地方檔案館修地方志。辦公室坐了12年後,在陸步軒50歲那年,他從體制內走出,南下廣州,加入北大師兄陳生創立的土豬品牌,成為公司副董,重新「操刀」賣豬肉。

今年,在公司年輕人的鼓勵下,陸步軒開始嘗試拍起了抖音短視頻,在這個「讀書人裡最會賣豬肉,賣豬肉裡識字最多」的帳號裡,他談豬肉、講刀法,也和網友分享人生感悟。

幾十年的人生跌宕起伏,輿論隨著陸步軒當下依舊在這個行業堅守而「翻盤」。

在一條短視頻裡,陸步軒杵著一條磨刀棒,對著鏡頭回應道,「我還在被社會持續關注,是因為我還在這個行業堅守,並且用學到的知識、思維,對這個行業有一點點小小的改變。」他說,「其實我只是個普通的豬肉佬」。

▲陸步軒坐在公司辦公室裡。張凌雲攝

「老網紅」

在檔口前站定,陸步軒被頭頂的燈照得滿臉通紅。為了吸引顧客,生鮮店裡的LED燈光,打在肉上,要有鮮紅透亮的效果。

需要有人在前方打光,上鏡後臉才看得清。新鮮的豬肉、牛肉、羊肉、雞肉在陸步軒面前一字排開,一大早開工,他和團隊準備拍幾條視頻素材發抖音。拍攝地點選在陸步軒家樓下公司旗下的生鮮店,開在居民樓下,要比人來人往店鋪林立的主街安靜得多,但機器架起來一開拍,還是聚集了一群圍觀的路人。

陸步軒被人認了出來,「這是那個北大賣豬肉的嗎?」

和十幾年前相比,他變化並不大,依舊架著一副標誌性的圓框眼鏡,只是些許發胖,肚子微凸。身上繫著的紅色圍裙是特意設計過的,黃色的「廟堂無作為,肉案寫春秋」印在身前,上方是不太起眼的兩行小字「北大屠夫陸步軒」。

這天的拍攝的主題,是陸步軒隔空回應許多年前上節目時主持人拋給他的問題,「如果不賣豬肉轉行幹啥?賣牛肉嗎?」當時的陸步軒對主持人揪著「肉」不放頗為不解。但他沒想到的是,多年後隨著公司開始涉足生鮮領域,自己還是離不開賣肉,肉的品類更多了。

他不急不慢,用手中的扇子點著前方的肉,「年過半百才明白,其實幹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如此才可能有所作為。」

陸步軒對自己要求高,他說自己上了年紀,一面對鏡頭,就容易忘記臺本上寫好的詞。好在腦子轉得快,每次都能用自己的話接上。

拍到第三遍,終於所有人都滿意。11月中旬的廣州,依然溼熱,幾遍下來,陸步軒的額頭微微冒汗。從檔口上下來,他趕緊點了一隻煙。

▲陸步軒正在拍攝視頻。張凌雲攝

陸步軒好說話,只要是周圍人給他提要求,他從不拒絕。就連拍視頻,最初也是公司的年輕人偶然間想出的點子,雖然不熟悉這些新鮮事物,但他還是決定配合團隊試試。

第一條抖音發出去後,幾小時,這個號就獲得了十幾萬贊,幾天的時間贊就超過了五十萬。沒做推廣,團隊裡的年輕人頗感驚喜,但陸步軒對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似乎很有信心,「不意外」。不提最近的熱搜,幾年前的一篇報導發出去,閱讀量過億,至今還有人轉發給他。

有人問他覺得自己算網紅嗎?陸步軒沒怎麼猶豫,「算是個老網紅。」

「雙十一」剛過,團隊裡的年輕人給他展示當下網絡上正火的李佳琦,陸步軒湊過去,手機屏幕裡,網友模仿李佳琦,用誇張的語氣模擬語音導航,輕鬆獲得了上百萬的點讚。

團隊也想嘗試用這種方式做個「豬肉導購指南」。陸步軒笑著搖了搖頭,他覺得這種方式跟自己的帳號調性不太相符。他們還在摸索網友愛看什麼,他們拍陸步軒分割豬肉,也拍南北方豬肉的不同擺法,陸步軒談「讀書無用論」,也分享考上北大的經驗。

但最高的點讚依舊停留在第一條,視頻裡,陸步軒介紹自己「就是北大畢業賣豬肉的那位」,他說「希望利用有限的時間,做好豬肉這篇大文章。」

豬肉專家

陸步軒在小區裡,常被鄰居認出喚「陸董」。前一日剛在檔口上買了豬肉的鄰居,偶遇正在巡店的陸步軒,提到豬肉價格下跌,抓著他請教豬肉問題。公司裡的員工,比起「陸董」,則更愛稱呼他「陸老師」。

同樣都是殺豬賣肉,陸步軒說自己比一般的「豬肉佬」更有知識文化。一頭豬身上一共有幾根肋骨?他把這個問題拋給做了許多年的老屠夫,許多人答不上來。陸步軒賣豬肉,也愛琢磨,他研究市場上的注水豬肉,跑去屠宰場,翻書找資料,發現往往有些豬肉並非注水,而是很多瘦肉型豬在屠宰時引發了應激反應,導致豬肉發白、鬆軟沒彈性,通常被稱為「PSE豬肉」,也就是「水豬肉」。他想出應對辦法,公司裡的豬肉出現這種問題的概率大大降低。

雖然因為受到豬瘟影響,這段時間屠宰場管理極其嚴格,但在以往,如果哪天在檔口發現豬肉有問題,陸步軒就會立馬叫上屠宰場負責人,凌晨從廣州最南邊跑去最北邊的屠宰場,親自盯。「加工方向、天氣溫度變化,都會對豬肉產生影響。」

陸步軒覺得自己在豬肉知識方面,「至少算得上半個專家」。「很多專家對豬肉的了解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很多人都在玩概念。雖然不比專家專業,但我跟他們比,多了實踐經驗。」厚厚的眼鏡片後,眼睛笑到看不見,「可以說,幾百年才能出一個把兩方面都結合起來的人。」

而陸步軒的師兄,也是公司的董事長陳生,常常跟公司的員工說,「賣豬肉,很多時候,比做IT的更有技術含量。」

兩人在2005年經校友介紹認識。陳生認為陸步軒不一般,當自己品牌的一個檔口一天只能賣出一、兩頭豬時,陸步軒的檔口可以賣到十二頭。

在廣州,比陸步軒高几屆的陳生,在機關工作了幾年後,選擇出來創業,做飲料企業,隨後又成立土豬品牌,規模越做越大。

2016年,陳生的土豬品牌進軍電商,在發布會上,陸步軒以朋友的身份被邀請上臺發了言。上臺不過三分鐘,卻引起爭議,這次露面加速了陸步軒離開體制內的腳步。他決定離開,有人不解,「再過幾年就可以安心退休,到時候再去搞豬肉事業也不遲?」陸步軒卻很堅定,他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這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的主動選擇。

陸步軒承認,進入公司後,自己在市場、經營等很多方面,不如很多高層。但在很多時候,可以從豬肉本身出發提意見。陸步軒扮演的,往往是那個敢發出另一種聲音的人。前不久,陸步軒提出要在社區生鮮店裡設置滷水窗口,土生土長的廣東人陳生卻反對,怕廣東人吃不慣口味重的滷水,陸步軒卻堅持,只要品牌做出好的味道,習慣是可以慢慢養成的。

多年前,公司需要大步發展時急缺人,用員工的話說,只要不是猴基本上都能進公司。陸步軒卻向當時的陳生提議,要招高學歷人才,「十萬年薪招聘研究生賣豬肉」「常年招聘大學生賣豬肉」,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

但鮮有人知,年輕人來到公司,都得先進屠夫學校閉關四十多天,磨練一番。無論將來進寫字樓還是在檔口,都得從最基礎的豬肉知識學起。凌晨3點起床,砍木棍、搬磚頭、分割豬肉,許多人第一次摸到剛宰完的豬,被氣味噁心地直吐。培訓結束,所有人每天都必須得下檔口,找出問題,提意見。

陸步軒作為「名譽校長」,也給屠夫學校上課。他在陳生的邀請下,給學校編寫教材,那段時間陸步軒剛摔斷了腿,在家修養的三個月,陸步軒把床移到了電腦桌前,一點點敲出了屠夫學校的教材。

從2009年至今,公司大部分檔口的員工,都聽過他講的課。「現在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也可以批量、標準化培養,不再只能依靠拜師學徒。」最初那批找進來的年輕人,都成了公司的中堅力量。

前不久,有人找到陸步軒,邀請他寫本養豬方面的書,他沒答應,「畢竟養殖這塊,不是我的強項。」但他樂於在網上解答網友在豬肉方面的疑問,從前年開始,陸步軒在平臺上寫文章,他原本怕自己懶,堅持不了,但現在只要得閒時,哪怕在車上,他都會拿起手機碼字。一年半的時間,題材已經基本寫了個遍。

和解

公司的90後,幾乎人人從小是聽著「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的故事,被鞭策著長大。很多人進了公司才知道,原來公司的副董,就是故事裡的主人公。

在當年出名的那張照片裡,陸步軒穿著背心拿著煙,面前一張北大的畢業證書比他更奪人眼球。

陸步軒依舊愛抽菸,最兇的時候一天2包打底。前不久被查出頸動脈斑塊,在醫生的勸誡下收斂了些,但菸癮上來,依舊一根接著一根,止不住。

北大畢業生的身份曾經像一把枷鎖,陸步軒被困了十幾年。2013年,陸步軒和陳生一起回北大,受邀演講。開場時,陸步軒直言「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一句話引起輿論譁然。上臺前,有看過演講稿的人勸他不要說,可他執意要講,「不然就不發言。」陸步軒坦誠,「當初心裡的的確確就是這麼想的,放在現在想法早已改變,但說出這話,也從沒後悔。」

十幾年前媒體找他採訪,陸步軒會下意識想躲。有電視訪談節目的記者找來西安,告訴陸步軒,他是唯一一個沒在北京棚內錄製的採訪對象。

但他如今對媒體卻再無排斥,他毫不避諱,自己的命運某種程度上也被媒體改變。

陸步軒愛喝酒,每次接受採訪前,他都得喝上幾瓶,「這樣才能放開了說。」

他一度嗜酒,每日把白酒當水喝,十幾年前的酒裡儘是鬱郁不得志的消極頹廢。本是眾人眼中的「天之驕子」,命運卻沒有給陸步軒一帆風順的人生。

北大中文系畢業後,陸步軒規劃中的美好藍圖被現實擊個粉碎。打道回府,工作中幾經碰壁,搞過裝飾裝潢,開過小賣部,但都一無所成。1999年,為了餬口,不得不和妻子做起了「門檻低、周轉快」的豬肉生意。

北大老校長許智宏回應過「陸步軒現象」:「北大畢業生賣豬肉並沒有什麼不好。從事細微工作,並不影響這個人有崇高的理想。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學家、賣豬肉的,都是一樣的。」

但彼時的陸步軒,打心底裡難以接受這個身份。他承認受了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很長一段時間,陸步軒都堅持,作為個體戶賣豬肉,是件「低端」的事。他感覺自卑,畢業至今,陸步軒沒參加過同學聚會。今年畢業30周年聚會,恰好趕上豬肉相關新政發布,公司高層研究對策,又因此錯過。

當初賣豬肉,他把自己藏得深,他在肉店旁邊賣書報的老頭那兒,只買菸酒,從不買報紙。他怕給北大丟臉,對外都裝成文盲。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屠宰場一送貨,過秤、付款、分割豬肉,往往得忙到下午才吃上一天第一口飯。頻繁與刀和肉打交道,一雙曾經握筆的手常年沾滿豬油,遍是舊痕新傷。

過往賣豬肉的那段日子,在陸步軒口中,全都化為一個「熬」字。即便後來靠著賣豬肉收入不菲,陸步軒也沒想過要一輩子幹這行,他當時想著,等到積累夠了,就去做點別的。

他坦然承認,自己心裡始終有體制情結,而現在,陸步軒也能徹底放下這個心結。他骨子裡認為自己是個文人,是過去的讀書經歷和北大生活給他留下的烙印。重提「讀書無用論」,他說:「北大教給我的是思維和知識,用這點,才在豬肉行業能夠做到頂尖,如果不是我的教育背景,我今天可能還是個小販。」

▲這幾年,陸步軒偶爾也會親自操刀上檔口。張凌雲攝

陸步軒總是強調自己浪得虛名。他被廣泛報導後,每年到了高考前,總有西安當地的考生家長為了圖個好彩頭,特意去他的肉店買肉,甚至有人從很遠的地方趕來,要的就是這個北大畢業生親自操刀分的「狀元肉」。即便這幾年在廣州,陸步軒一有空回西安,也總有家長拉上他討教經驗,請他喝上幾杯。

如今的酒裡,對於陸步軒來說,已然再也沒有苦悶。

轉身之間

來到廣州三年時間,陸步軒幾乎已經把廣州大大小小的菜市場都跑了個遍。眼下,公司的社區生鮮店,正在以一天一家新店的速度在擴張。

只要不出差的時候,每天早上8點不到,司機開車接他出門,隨後兩人兵分兩路,司機為生鮮店尋覓店面,陸步軒就巡視各個門店和檔口,從肉的質量到貨物的擺放、生鮮價格,事無巨細。每天晚上,家樓下的生鮮店關門前打折促銷,人手不夠,陸步軒也會在店裡幫忙。

▲在陸步軒居住的小區裡,有好幾家公司旗下的生鮮店。張凌雲攝

陸步軒現在基本可以適應這座南方城市。但他依然保留著西北的飲食習慣,他覺得廣東的食物口味淡,平日裡的應酬多,只要一有空,他就自己擀麵下麵條,這位公司的副董在年輕員工眼裡,完全沒有架子,協助他一起拍視頻的年輕人,幾乎都吃過他親手下的面。

雖說重新操刀賣豬肉,其實這些年,陸步軒真正拿起刀的機會並不多,只有偶爾幾次新店開業做活動,陸步軒才會站在檔口親自賣豬肉,陸步軒對自己手起刀落間的把握有足夠自信,長時間不碰,「第一二刀可能有細微差別,但第三刀基本沒問題。三斤以內不用秤。」

陸步軒把這幾年視為人生中的轉型期,希望自己做出點成績,再面對公眾。提起體制內的那幾年,言語裡,陸步軒掩飾不住驕傲,在檔案管工作時,有十年時間,陸步軒幾乎沒休過節假日,辦公室裡放了張床,寫累了倒頭就睡。修地方志,他是單位的絕對主力,完成了三本書。陸步軒始終堅信,「既然做,就要力求做好。」

前不久,他在視頻平臺上開過一次直播,直播間湧來不少網友向他提問,陸步軒很較真,網友提出的一個問題,他總會仔仔細細回答,要講透了才罷休。

幾年前他寫過一本《屠夫看世界》,他把多年賣豬肉的經驗整理成冊,《陸步軒教你選購放心肉》隨書贈送,「只要讀過這本冊子,就不怕買不到真正的好肉。」

「知識分子臉皮薄,玩不得坑蒙拐騙」,陸步軒看不得做假,也聽不得假話。賣豬肉時,總被師傅說不開竅,自家的豬肉價格永遠都是周邊最便宜的,給屠宰場的錢都現付,從不賒帳,開肉店的前兩年都沒賺錢,「所以我適合做家門口的生意,回頭客多。」有朋友拿著和他的合影照片,P上了豎起的大拇指,給自家的品牌打廣告。他知道後,生氣地找到對方要求立馬撤下。

前幾年,公司曾想過在北大招總裁助理,開出年薪20萬的待遇,來報名的有20多個,但最後還是沒有招到滿意的。大多數人興趣寥寥,陸步軒記得一個學地球物理專業的男孩,有強烈的意願想要來公司,他卻拉著男孩細聊,把人勸走。「我們希望招的是法律或者經濟專業的學生,學地球物理的學生,來我們這,是資源浪費。」

前半生許多得失不由自己的陸步軒,終於可以做些真正想做的事,發揮人生的價值。當年的個體戶的「豬肉佬」陸步軒,萬不會想到,自己在多年後,能夠對行業狀態做出一點改變。

他偶爾也會感覺有些束縛。比如,他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煙不離手的他,走在路上會留意垃圾桶,不再隨意亂丟。一個月剪一次頭時,順便把白髮染黑,「畢竟我現在出去,不僅代表我自己,也代表了公司的形象。」

說這話時,陸步軒的鬢角剛剛冒出了白髮,還未來得及染。

相關焦點

  • 「北大才子」賣豬肉年銷售額18億 讀書有用無用?
    來源:經濟日報「現在網上有人說我是億萬富翁,沒有的事啊,媒體寫的是公司去年銷售額18億,不知怎麼傳著傳著就傳成了我身家上十億,我要澄清一下啊。」連日來都在備戰雙11,略顯疲憊的陸步軒還是抽空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北大賣肉才子、億萬富翁、網紅、豬肉品牌創始人,他身上有太多標籤,繞不開的北大話題,他都一一作了解答。
  • 北大才子被嘲20年:覺得賣豬肉不體面 畢業很多年沒參加同學聚會
    「現在網上有人說我是億萬富翁,沒有的事啊,媒體寫的是公司去年銷售額18億,不知怎麼傳著傳著就傳成了我身家上十億,我要澄清一下啊。」 連日來都在備戰雙十一,略顯疲憊的陸步軒近日還是抽空接受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的採訪。
  • 「中國最牛屠夫」,北大陸步軒把賣豬肉打造成品牌,還創立學校
    文|你好學長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曾經北大畢業去賣豬肉的陸步軒,如今都50歲了,成為了「中國最牛屠夫」,把賣豬肉打造成品牌,還創立廣州屠夫學校,任名譽校長。陸步軒,高考文科狀元,北大才子,80年代的天之驕子,1989年畢業於北大中文系。後來混得灰頭土臉,無奈在西安街頭殺豬賣肉,一幹就這麼多年。2003年新聞還大肆報導北大才子賣豬肉,很多報導都說浪費了,後來也有一些公職來找他,他就幹了幾年。在此期間,為了實現目標,關掉眼鏡肉店,效法《白鹿原》之朱先生,一心一意鑽研地方志。
  • 賣豬肉沒什麼不好,兩位北大高材生賣豬肉現在身價百億!
    北大高材生畢業賣豬肉,賣出了北大的水準!2000年,北大中文系一個叫陸步軒的本科生畢業後「投筆從戎」,操起切刀去賣豬肉,經媒體熱炒後,在全社會引發了一場人生價值大討論,至今餘波未平。小陸可謂生逢其時,現如今他除了操起切刀砍人,恐怕賣多少豬肉也再難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一支學歷更高、數量驚人的賣豬肉大軍正在南中國悄然集結。
  • 「北大屠夫」20年後還在賣豬肉:年銷售額18億
    【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價過億!#北大屠夫20年後還在賣豬肉#:年銷售額18億】1999年,北大畢業的陸步軒因生意失敗開始賣豬肉,媒體的報導鋪天蓋地。他曾道歉:「我給母校抹了黑。」
  • 24年前,那位辭職到長安街賣豬肉的北大才子,如今過得怎麼樣?
    今天我們將的這位北大才子他叫陸步軒,24年前,他毅然辭掉公職到長安街賣豬肉,如今他過得怎麼樣了?陸步軒何許人也?陸步軒,1965年出生於西安市長安區,1985年以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
  • "北大屠夫"被嘲20年後:名正言順賣豬肉 不以為恥
    「現在網上有人說我是億萬富翁,沒有的事啊,媒體寫的是公司去年銷售額18億,不知怎麼傳著傳著就傳成了我身家上十億,我要澄清一下啊。」 連日來都在備戰雙十一,略顯疲憊的陸步軒近日還是抽空接受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的採訪。
  • 北大狀元賣豬肉20年,如今年入18億,豬肉都哭了
    豬肉價格飛漲,養豬大戶賺得盆滿缽滿。連信託公司都坐不住了,自掏腰包100億元與牧原股份成立合資公司養豬。為了擴產,公司還放出重磅招聘消息,2萬月薪招聘名校學生養豬。提起養豬事件不得不說起20年前從北大畢業後因生意失敗開始賣豬肉的「北大屠夫」--陸步軒。1965年他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並於1985年考入北大中文系。1999年,北大畢業的陸步軒因生意失敗開始賣豬肉。
  • 北大「豬肉哥」回京開肉鋪 去年賣了6個億
    曾因賣豬肉而紅極一時的北大才子陳生和陸步軒重回曾經追夢之地——北京,這次他們帶來了全國最大的土豬連鎖品牌——壹號土豬,並在北京10家物美賣場以及兩家菜市場一口氣開出了12家豬肉檔口。9點多,壹號土豬創始人、被稱為「北大豬肉哥」的陳生來到現場,和他一起現身的還有當年最先被媒體挖掘出賣豬肉的北大才子陸步軒。  陳生和陸步軒穿上了工作服,現場賣豬肉。49.8元一斤的肋排比普通豬肉檔的售價高出一倍,但購買者絡繹不絕。  傍晚6點半,12家檔口的33頭豬銷售一空。
  • 北大狀元賣豬肉20年:當年被嘲笑 如今創立生鮮品牌年入18億
    【天極網IT新聞頻道】北大、清華可以說是國內最好的兩座學府了,能進入這兩家大學的都是全國的優秀學生,能以狀元身份考進去的更是天之驕子。1985年陸步軒以西安長安區狀元的身份進入的北大,不過畢業之後他的就業之路並不順利,因為做生意失敗,不得不轉行賣豬肉,被人嘲笑。
  • 當初那個北大畢業去賣豬肉的才子,已經53歲了,如今他怎麼樣了?
    當初那個北大畢業去賣豬肉的才子,已經53歲了,如今他怎麼樣了?當年那個高考狀元,北大才子陸步軒,在他34歲的時候轉行去賣豬肉的事情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讀書無用論」再次席捲而來。北大畢業,高考狀元。但是迫於現實,陸步軒開始以眼鏡老闆的身份賣豬肉,成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小販。他去買豬肉這件事情也引起了社會上廣泛關注,「讀書無用論」再次被提出來。不過在人生最低谷的階段,陸步軒還是堅持把賣豬肉這件事情做到最好。
  • 壹號土豬陸步軒:身價上億的抖音網紅,讀書人裡最會賣豬肉
    2003年,國內許多媒體相繼以《北大畢業生長安賣肉》為題報導了北大學生陸步軒的現狀,「陸步軒現象」一度引起了全社會對就業觀念、人才標準、社會分配等眾多問題的深刻反思。2013年4月,陸步軒受邀回母校演講時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說完幾乎哽咽。北大老校長許智宏卻不以為然,「北大學生可以做國家主席,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 東方快評丨「北大賣肉才子」用奮鬥演繹精彩人生
    《揚子晚報》消息,今年「雙11」期間,曾經一度引起巨大爭議的「北大賣肉才子」陸步軒再次回到公眾視野中,甚至有人稱他「北大屠夫」。《北大屠夫20年後還在賣豬肉:年銷售額18億》的新聞連續兩天上了新聞熱搜,公眾再度討論起這個16年前引起巨大爭議的新聞人物。  當年的「高考狀元」陸步軒是小攤「屠夫」,覺得自己「混得差」,受邀回北大演講時甚至稱:「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而如今,他已是一家公司的副董事長,還成為聯合創始人。
  • 靠賣豬肉發家的陸步軒,捐九億母校含淚演講:對不起,我給母校丟臉
    清華北大,國內的頂尖高校。過去,在清華北大兩間學校讀書的學生,幾乎就代表著中國學術最頂尖的那一批人。而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也是許多企業爭搶的人才。 北大才子畢業後賣豬肉,這是許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他不僅想了,還做了……而且至今為止,還做得很成功。
  • 一個賣豬肉的北大學子為母校捐款9個億,行行出狀元!
    2003 年夏天,對北大畢業生陸步軒來說,是個轉折點。 本來應該待在辦公室的斯文書生,正在蒼蠅亂飛、血水橫流的豬肉攤前賣豬肉。 從 1999 年開始,陸步軒一直是個默默無聞的豬肉佬,但一篇《北大才子西安街頭賣肉》的文章發表,讓他突然 " 被迫成名 "。
  • 賣豬肉的北大才子出書了:「其實我喜歡做地方志」
    陸步軒在攤位前為讀者籤贈新書。「北大才子賣的黑豬肉」——還未走到土豬壹號的展臺,就先在遠處看到了這樣醒目的標語,三五個推銷人員也舉著帶有這樣標語的牌子,還有扮作「二師兄八戒」的工作人員也在絡繹不絕的人群中賣力地表演著。
  • 年銷售額18億!北大屠夫被嘲20年後成豬肉王子,笑言:我早想通了
    別說車釐子自由,現在連豬肉自由都實現不了了。20年前,北大畢業生陸步軒,做生意失敗後轉行賣豬肉。媒體的大肆宣揚,讓他不堪忍受,為此他曾公開道歉說,自己給母校丟臉了。後來,他和合伙人一起創立了某品牌土豬肉,去年銷售額達到18億。
  • 賣豬肉的北大才子開抖音了,打個招呼就50萬點讚
    今年 4 月,陸步軒在同事慫恿下開了抖音號。這一年,抖音日活超 3 億,整個短視頻的用戶體量直奔 5 億。即使是不熟悉網際網路的陸步軒,也感受到現在刷視頻的多,看文字的少。起初,他想的是用視頻更好地輸出豬肉相關知識,通過新的帳號和粉絲建立更直接的交流。為此,壹號食品媒體部成立了一個機動小團隊,協助陸步軒運營抖音,不定期討論視頻的選題和拍攝事宜。
  • 豬肉已成奢侈品?!這位北大狀元曾因賣豬肉被鄙視,現在身家上億
    屢屢被人質疑的他,最終還是靠豬肉翻了身,身家上億,甚至今年還能繼續往上蹦一蹦。那個賣豬肉的北大狀元陸步軒,你還記得嗎?巔峰到谷底「骨子裡是個知識分子。」在北大開設屠夫系,內設屠宰專業,拔毛專業,剔皮剁骨專業,那樣賣起肉來豈不更專業。可見對他來說,「屠夫」掛靠上「北大才子」,是一種無奈的恥辱。不過目前有一份工作,能實現昔日所想,也算不錯。
  • 北大學子販賣豬肉,後給母校捐款9億,如今創辦國內豬肉第一品牌
    他曾經是文科狀元,北大才子,是屬於那個年代的天之驕子。但是北大畢業的他,如今卻拿著殺豬刀,天天和豬肉打交道,他就是陸步軒。但是陸步軒如今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當初的選擇並沒有錯,一個賣豬肉的學生,曾經向母校捐款了9億。事業的沉默考上北大的陸步軒在父母眼中,未來可能是一名優秀的大學老師、一位受人愛戴的官員,或者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商人,這些職業都是父母對他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