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書:民俗街上的高蹺隊
從2007年開始,穿越小說熱鬧起來,幾乎每一年盤點的時候都有人站出來說,穿越題材氣數已盡。估計這麼說的人多半自己就不看穿越小說,所以,挺盼著這種網絡論壇滋生出來的寫作範文從此退出人們的閱讀視線。可偏偏市場不做如此的回應。
穿越是個概念,有的連人帶事整個穿過來了,有的是一群現代人穿著古代人的衣服說著都市語言。反正,那感覺,熟悉、古怪、陌生、輕鬆。
隨著《步步驚心》被改編成電視劇熱播,「穿越小說」儼然成為時下最為時尚的讀物。目前,「穿越小說」已成為各大原創文學網站的熱門和頭牌,江湖上流傳著很多部「穿越奇書」,從而將這場由網絡寫作狂歡引發的時尚閱讀熱推向了極致。
有這樣一座豐碑樹在狂野之上,沒人注意它的碑文,但圍觀和效仿者眾,而且在大中學生裡你問一百個人,幾乎有九十多個能給你說出至少一部穿越系列的小說,這裡面大約有30%左右的人還自己寫著穿越小說。光發我郵箱裡,讓「給看看」的就有好幾部類似的小說。
網絡流行趨勢挺有意思,男的寫盜墓,女的寫穿越。而且別看那麼多人寫,穿越的落腳點全在大清的後宮中。投胎也都找到好人家,長得還一個賽一個的貌美俊俏。總結一下,幾乎穿越劇均為宮廷鬥爭加變著法兒地談戀愛,怎麼裁片兒都是感情戲。問世間情為何物啊,能被這麼編來編去。
我一直以為穿越小說的讀者群僅在學生呢,後來,我一同事說她也看穿越,而且兩天看了七本。我就驚了,那可是位只看深邃而有品位的書的主兒,不像我,光看雜七雜八的書,以看偏門書為樂,更不像白花花以看無知淺薄的書為興趣。這位有內涵的同事說了,「穿越好看。」我在內心回應:「有嘛可看的。」但一轉身,問一資深做電視劇的,她也說穿越的好看,理由是:「不用動腦子啊!」可天底下不用動腦子的事多了去了,非看穿越幹嘛。所以,不得不承認,任何一種現象都是有存在緣由的。
但業內人認為,「穿越小說」先天不足,不過是一種類型化、商業化的消遣性讀物,其內容並無特別之處,論言情創作技巧單一,論講史更是無法與相對嚴謹的講史類讀物相提並論。而且小說題材過於狹窄,突出言情而淡化歷史背景,歷史人物和事件淪為演繹風花雪月戀愛經歷的配角和工具。另外,小說作者文學素養和創作經驗的不足,使得作品質量不高。
那些阿哥、格格、娘娘、親王什麼的繼續活躍吧,如同民俗街上的高蹺隊,熱鬧好玩,但人們會有審美疲勞的時候。
嚴肅點,我這兒正穿越呢
魏新 (《百家講壇》主講人)
「穿越」這個詞過去就有。我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年大年初一,領著妹妹去電影院,看了一電影,現在想來就是穿越的。電影中的男主角由於吃了長生不老丹,從秦朝穿越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灘,用手戳玻璃用嘴吹電燈,看得我和妹妹哈哈大笑。沒錯,多年後我才知道,那部電影叫《古今大戰秦俑情》,男主角叫張藝謀,女主角叫鞏俐。又過一些年,我才知道了拍那部電影時,張藝謀和鞏俐正在熱戀,我知道這件事的時候他們已經分手了,又過了一些年,我才隱隱約約知道他們為什麼分手。
為什麼世界上的一些事情,我總是知道得太晚?
包括「穿越」,風靡的穿越劇,我似乎也剛剛聽說,聽說的時候電視上已經演完了。據說其中的歷史細節,謬誤百出。這倒再正常不過,就是自我標榜為正史的電視劇,也不乏BUG,更何況是穿越劇呢?總是會有一些不該穿越的東西,拖泥帶水的,一同穿越進電視劇中來。沒什麼,反正看穿越劇的觀眾,也不會過多揪住這些不放。問題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穿越劇呢?
我覺得,穿越其實是一個情結,一個人人身上都有的情結。記得多少年前就有個調查,問你最願意去哪個朝代生活?類似的這種調查在網上也有很多。懷古是很正常的,蘇東坡在赤壁上吟「大江東去」的時候,內心不也穿越到了「羽扇綸巾」的「公瑾當年」了嗎?辛棄疾在京口「想當年金戈鐵馬」的時候,腦海裡不也穿越到了東晉末年,被「氣吞萬裡如虎」的劉裕附體了嗎?
這種穿越,誰都有過。就像女詩人路也的句子:「多想就這樣回到古代,過一種《如夢令》或《沁園春》的生活。」 這種穿越,誰不想啊?但是,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除非你能超過光速,才能回到從前的時間。所以,你就是坐上「神八」,也只能去見「天宮一號」,不可能實現穿越。但是,穿越劇滿足了你的想法:你不能穿越,人家能;穿越到過去會發生什麼事,你不知道,人家知道;你不能體驗穿越的快感,人家幫你體驗。
再說了,現在黃金時間「警匪劇」「反貪劇」好像都受限制,現在又「限娛」了。電視越來越沒什麼看頭,乾脆就「穿越」,省事又省心,何樂而不為?
如果上天能給我一個穿越的機會,我挺想穿越到多年前的那個大年初一,領著妹妹看電影的那個大年初一。
後宮是戀愛的好地方
《後宮》的創作過程比較長,出版過程歷時兩年多的時間,《後宮(1)》於2007年2月出版,《後宮(7)》於2009年9月出版,全7冊圖書分別在三家出版社出版:《後宮》前三冊是花山文藝出版社;《後宮》(4、5)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後宮》(6、7)是重慶出版社。
作者流瀲紫筆下的後宮,後宮中那群如花的女子,或許有顯赫的家世,或許有絕美的容顏、機巧的智慧。她們為了爭奪愛情,爭奪榮華富貴,爭奪一個或許並不值得的男人,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將青春和美好都虛耗在了這場永無止境的鬥爭中。雖是紅顏如花,卻暗藏兇險。但是無論她們的鬥爭怎樣慘烈,對於美好,都心存希冀。
這甄嬛,舉世無雙,蕙質蘭心,鍾靈毓秀,堅信真愛。看著前面這幾個好詞兒,我狂笑數聲,還沒這麼狠誇過人呢。但她並不是一個完美得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她在後宮企求奢侈的愛,又總是顧念太多,幕落時分,寂寞也就格外清冷透骨。後宮啊!糟蹋了多少痴男怨女。其實人家後宮真這樣嗎?要不是那些墓都被盜得差不多了,有的又被當旅遊景點收門票了,估計人家得爬出來辯解。讀點正史的人都明白,那哪是相對象保媒拉縴的地兒啊。
真的是步步驚心
「我只不過是一道千年孤魂,意外地來到了這世,這個又愛又恨的時代,緊緊地守著心的我有錯嗎,我怕,怕在這片血泊中慢慢淪喪慢慢腐蝕。你,是第一個疼惜我的男人,卻拋不開你的層層疑心;面冷如霜的你卻真真的開啟了我的心門,想那今生再也不能回去,但能收穫你真心,是吾之幸也。願在這夾縫中,苟延殘喘著,只因有你。是否還有來生,我不知道,但我希望你不要再是那高高在上的帝王,而只是我一個人的胤禛!」曾經有個女的,大段大段跟我說以上的臺詞。
對《步步驚心》的追隨,大有認為其是《紅樓夢》的勁頭兒。
白領麗人若曦獨立自主,聰明醒目,意外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間。穿越、情仇、宮鬥、浪漫、殘酷……若曦帶著對清史的洞悉捲入這場九王奪嫡的爭鬥中,不斷地與命運抗爭或妥協。她知道歷史的走向,也知道站在哪一邊才是明智的選擇,可這裡有她深愛之人,於是,她只能處處為營,步步驚心。
看書的看電視的,看著看著就把自己看進去了,以為自己也是那如花似玉貌美絕倫的若曦呢。其實進廁所,打開燈,洗臉前照照鏡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