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籃球之神突然給我們送了一個超級禮包,入侵帝國大廈的線路對全世界宣布,他將刪去拉裡-伯德的所有記憶並讓他們重返選秀夜,只給他留下進入NBA之前關於籃球的技巧和一個關於宣布參選明年選秀的植入命令,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可以想像,為全隊傷病緊鎖了半個月眉頭的科爾和邁爾斯教練會擦擦頭上的汗,然後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史蒂芬在總決賽期間也一直帶傷作戰,我們經過討論,覺得不能再讓球員有任何風險,否則我們都沒辦法再原諒自己」。
格雷格波波維奇大概會星夜召集阿爾德裡奇和德羅贊,和他們大談大衛羅賓遜昔日的故事,直到阿德默默握住老頭子的手,堅定而沉穩的回應「說吧,您要我的臀部還是大腿」。
丹尼安吉會放下眼前焦頭爛額的一堆到期合同,惡狠狠的屏蔽掉一切和「籃網」有關的新聞,跑到印第安納伯德的家裡,對著這個青春再來的老搭檔費盡吐沫星子,臨走時還會順手幫他翻新方圓500米的馬路。
特雷楊、東契奇、蔡恩還有莫蘭特等人會被教練們好說歹說放到板凳上,「乖,你們明年想打80分鐘都可以」。佩林卡和珍妮巴斯大概會面面相覷,要不.........我們明年再總冠軍?
然後......伯德大概會被培養成什麼樣?
球員屆裡評價伯德最有名,被無數人援引的一句話,來自凱爾特人王朝初代舵官,被認為韋斯特和奧斯卡之前後衛技術王座的鮑勃庫西。
「拉裡伯德來到世上,就是為了重新框定籃球技術的準則」。
現如今,歐文庫裡們花式繁複瑰麗,勒布朗13年之後的全面貫通,科比匠心獨具的不懈雕琢,乃至邁克7爾喬丹後三連冠時神而明之,都沒能再收穫類似的評價。
換言之,除了要無可挑剔的精緻流暢,還得超出想像的運轉如意。
事實上,伯德生涯場均24分10籃板6.3助攻,三項數據均排進歷史前六十,歷史唯一。如果你把限制放寬,三項數據排進前七十五,前一百……伯德依然是歷史唯一。
當然了,這數據很膚淺,但基礎數據本來也是「最不能體現他價值東西」——這是一個極度全面的超級鋒線,當今NBA最愛這個。
他手感潤滑神奇,帶著一個受過傷的指頭和背部,射入無數神話投籃不提。單說他的姿勢和特點,投籃偏於腦後的投石機,出手點高不易封蓋,現如今空間型四號位的標緻模子(本來也是照著他老人家練的),而和大多數低階翻版不同,伯德是極少數以這種方式出手,而不懼運球強投和對抗的人。
——對老鷹60分,末節的強投三分。
除此之外,伯德能在左右腰隨意翻身的本事,鋒線裡大概只遜於伯納德金,並且能運球投,投撤步、試探步強投和接球投,無球嗅覺極好。即,投籃的射程範圍、熱區和投籃手段,是德克級的全面,並且信手拈來。另外,因為投籃天賦和手感過高,如果有個統計是「未甩脫對位人的強行投籃能力」,伯德科比大概是史上前二。
——1992年退役前的伯德已經被背傷摧毀,不太能對抗和起跳,但對開拓者49分大三雙,末節扳平的關鍵球,神乎其技。
——順口提一句,因為視野好外加無私,傳球威脅大。他沒空間+死球後的雙手假傳回拉投籃,是藝術級的場面了。
1980年他新秀賽季,NBA剛巧引入三分線當作「例行比賽的實驗品」,那年常規賽布萊恩泰勒和老巴裡出手了200記以上三分,已經被視作異端邪說,今年哈登一人出手破千,新玩意需要適應。但伯德第一個賽季三分命中率就破了四成,猜猜現在,教練會不會逼著他每場至少出手5記三分,否則就不許下場休息?
於是,第一個結論,伯德在2019年進入選秀大會成長,會打的更像小一號的德克。更多的參與掩護然後外拆,當空間四號位乃至往小球五號位站,平時和好後衛搭檔在擋拆裡刷分,用層層疊疊的跑位找三分機會,在關鍵時段,清空一側,給他兩腰單挑做法。
投籃說完了,講組織和傳球。
自古而今,助攻數目大略和持球時間相關,控球大師們無論有多無私,皮球總得掌控在自己手中,庫西奧斯卡如是,魔術師斯託克頓如是,克裡斯保羅和巔峰期的納什,乃至勒布朗和喬丹這種超級持球側翼,助攻數目最多的年份——喬丹打控衛的1989,勒布朗孤立無援的2019。
助攻數目優異,但不怎麼需要控球乃至不控球的,庫裡、基德,然後就是伯德。
其中,庫裡靠無球跑動勾引防守混亂和夾擊,然後分球給隊友處理多打少,是牽制力;基德晚年心思精巧電光火石,在德克身邊時已經靠引導球隊走向而非具體設計回合;伯德要更複雜些,他有牽制力,但及不上庫裡,運球組織也不可能比得上正統控衛,但妙在處理球速度極快,提前兩步思考,佐以無球移動。
——伯德自底線繞掩護跑位接球,觸球瞬間已經助攻掩護人,空間之窄小促狹,決定之果敢迅速,可以想見。如果放到如今的球場空間,如果伯德有場均五記三分的牽扯力再配上機動力夠強的長人,球隊能用這一手帶多少假掩護和空切?
——伯德和安吉的邊線交叉掩護,分安吉帶走防守人後自己跑向底角,接回傳三分命中。是不是有點像庫裡和湯普森和經典回合?
作為側翼,伯德的控球時間要更少於好歹是控衛庫裡和基德,然後,幾乎不持球,處理球速度很少超過三秒的伯德,自84年第一座MVP到手到巔峰結束,助攻數是6.6、6.6、6.8、7.1和6.1,背後意味著什麼,想也想的出來。
1987年魔術師正式步入最巔峰之後,NBA仍然流行的一句評價「打通全場掌握推進,魔術師當世無對;但半場規劃組織列圈畫陣,伯德未必輸於魔術師」——這句話背後隱含的分量,太重了。
另一個段子,樂福在大個子中的長傳罕有敵手,但他自己在採訪時承認「我看伯德的錄像學傳球,至今不過只得皮毛」。事實上,伯德可能是80年代前場最好的一傳發動機。
與凱文樂福這類傳統大個子長傳的方式不同,伯德並不為了保證精度和穩定性選擇準備動作稍長,弧度較低的雙手推傳,而是用決策更快、弧度更高的單手揮傳。譬如下圖,伯德搶斷中鋒,然後立刻單手揮給快下的隊友,銜接無間。
好了,現在伯德又有點像牽制力削弱,出球速度和能力(體型和身高決定)增強一點的庫裡了。放到現代,教練們不會暴斂天物,讓他一味在內線和肌肉棒子們卡位,而是會給他配好終結能力好如哈雷爾、卡佩拉,或者是掩護功底和技能包全面的霍福德之類的長人,給他設計大量的掩護外切,讓他看情況給內線做餅。
並且,發揮他小前鋒上最出色那一檔次的籃板能力,輔以一傳找後場快下。
拉裡伯德生涯場均10記籃板排歷史第五十四位,前面還有艾頓恩比德武切維奇這種生涯正處於上升期的人物。場均籃板數目超出伯德而沒站過中鋒位的,只有一位,尼克斯名宿德布斯切爾,62年進聯盟的後衛,回合數120+上下的年代。
81年他二年級,總決賽對上火箭,他場均籃板數目兩隊第二,沒能搶過對面的中鋒——對面是誰?摩西馬龍的15.7個籃板,伯德15.3記。
83年他東決對上76人七場死鬥,場均14記籃板兩隊第一,對面的鋒線組合的運動能力在歷史上不會掉出前十,加起來場均12籃板還少於伯德——誰啊?J博士歐文,和蜘蛛怪鮑比瓊斯,加內特之前的加內特!
89年他賽季報銷,背傷和年齡徹底尋上他的骨頭,他無法對抗、難以卡位,幾乎不敢在人堆裡起跳,90年復出打完最後三個賽季,籃板數目是.......9.5、8.5還有9.6——那三年的年齡是34、35還有36,外加背傷,然後處於NBA歷史上最殘忍黑暗、內線沒有防守三秒的擁擠時代。
靠的是,靜態力量、卡位嗅覺,還有預判。
下面這球,伯德投籃不中後提前飛撲落點補籃得手,想想他在1秒鐘之內做了如下事——判斷這球不中,預測落點,迅速決斷跑位,然後在空中完成一次極度柔和的扭曲式空接跳投。
形容他防守能力的幾個關鍵詞,和籃板差不多。
畢竟身為白人,伯德的動態素質不夠出色,包括橫移和短距離衝刺,因此防守面框的速度型外線就不太行。86年季後賽被喬丹颳走63分,上半場一個經典場面,就是喬丹底線連續胯下後急停跳投,牽線木偶一樣調動著伯德的重心。每每在東區亂軍之中遇上歐文和威爾金斯,麥克海爾總會出手幫他換防小前鋒。
但是,因為對抗和力量佳,預判和嗅覺好,所以換防四號位收內線無甚問題,而補防封蓋和協防搶斷,就是大師級的優秀了。
1986年總決賽終結戰裡,奧拉朱旺19分13籃板0助攻5失誤,投籃被逼到14投6中。上一場火箭大破凱爾特人,奧拉朱旺剛在麥克海爾和帕裡什腦袋上32分13籃板3助攻4失誤,投籃是25發13中,不是因為大夢一夜之間魂不守舍跑肚拉稀,只是因為伯德出馬,連著弱側偷襲協防攪到這位超級中鋒心神不寧,無法運轉起腳步了。
有點像削了對外線單防和運動能力的勒布朗和白皮蓬,四處填空補位,拉到陣前單挑未必如意,但腦子裡總有一個「團隊防守」和「效率選擇」的概念,時刻都在猜測對手下一步的動作——於是,三次二防,更超過防守專家巴蒂爾。
所以,總結一下吧。
1.伯德會有更長的無球移動距離和活動範圍,球隊會圍著他配掩護好的長人,讓他的跑動射三分,獨立帶一套射手+假掩護體系。並且,會擋拆、能傳球,有衝擊力的持球人和他在一起,可以讓他大量參與掩護外拆,自己突的手酸腳麻。
2.伯德會往高位挪動,因為身板夠硬,策應、外傳內和射術都是極佳,小球時代,會讓他更多的上提高位做手遞手,帶走對位人,自己找機會和後衛配合,並且送內切,做一套靈活版約基奇體系。
3.無球為主,單挑時就當德克用。因為步伐和對抗技巧好,再加上視野和傳球嗅覺。會獨立帶出一套中低位背身體系,全隊穿花繞蝶,他老人家自己看情況傳球或者接管一個。
4.最後,協防能力和籃板,讓他能做小球內線。帶兩個機動性好,能內切扣籃並幫他接管高速對位的鋒線,兩個能快下能遠射追身,能持球和他擋拆的後衛,這球隊進攻得有多棒,我不太敢想。
40%的德克+30%的庫裡+30%的約基奇,以及獨有的小技巧、脾氣和噴子屬性,在網際網路時代,能勾引多少粉絲?
70、80年代之交那一批人,出了不少驚才絕豔,有點超出當時籃球風格的人物。伯納德金、丹特利和威爾金斯這批人的單挑風格,以如今的視角來看可能有些陳舊古板,但魔術師、伯德還有J博士這三位,明顯有點生錯了年代。
——如果朱利葉斯歐文的隊友每場能給他拉開二十三英尺的空間,讓他不用在15尺不斷出手蹩腳的跳投,像字母哥一樣撒開雙腿飛天遁地?
——如果給魔術師配齊射手,讓他每次外線擋拆都能如願以償的找到錯位機會,把屁股挪到對面的小個子身上。如果他的橫揮直塞不用掛著八個人的縫隙冒險?
——如果伯德可以有更大的活動範圍和區域,能夠更早的發現三分球的意義,如果有足夠多的,像利拉德、威少,乃至哈登庫裡這種風格的持球搭檔?
天知道是什麼樣子,天知道會有多少經典鏡頭,天知道會有多漂亮的數據,籃球又會獲得怎樣的啟迪。
最後,之前講過一個好玩的事。
一通分析下來,我們大概發現了伯德的隊友偏好——要能接一傳快下轉換,自己要是可以和伯德擋拆的持球大師,要能切入鐵骨剛筋,最好突破也夠強,並且能幫伯德接管速度型的鋒線。
嗯,確實有一位偉大鋒線,他的隊友偏好——是無球大師愛走位,射術好能外拆,二傳出色和他擊鼓傳花,能一傳到家讓他快下,最好和他一樣聰明,並且像巴蒂爾傑弗森一樣防守端喜歡站四號位。
跨越三十年的技術風格,歷史最強的兩個鋒線,如此的.......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