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戀愛屢敗屢戰的壹讀君|吳銳
壹讀君剛剛失戀了,心裡拔涼拔涼的,要怎麼撫慰受傷的小心靈呢,看看治癒系電影吧。話說治癒系電影為什麼能療傷呢?
治癒系的由來
就像「宅男、腹黑、暴走、吐槽」這些流行語都是日本的舶來品一樣,「治癒系」這個詞也發源於日本,日語為「癒し系」。1999年日本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發表了以「治癒系音樂」為標籤的單曲《ウラBTTB》,就這樣,治癒系這個詞橫空出世了,而且一亮相就火了。生活中各種看得見、摸得著或者摸不著的東東都加入了治癒系大軍的行列:治癒系玩具、治癒系家具、治癒系文學、治癒系明星、治癒系盆栽……日本人民開始進入睜開眼睛就接受治癒的新常態。
坂本龍一
話說治癒系這個詞怎麼一出生就這麼受歡迎呢?那是因為上世紀90年代正值日本經濟危機時期,這10年在日本被稱為失去的10年。為什麼會出現經濟危機這裡就不展開說了,總之是泡沫破裂、股市大跌、樓市崩盤,一向講究終身僱傭的日本企業也開始裁員了。一直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日本家庭,突然男人的「鐵飯碗」被砸了,家庭的壓力和傷痛是失戀的壹讀君比不了的(詳見「致痛系」日本電影《東京奏鳴曲》)。所以有能治癒的音樂日本人民一定要聽聽,能治癒的電影一定要看一看,然後治癒系就蔓延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治癒系電影、電視劇,其標準特徵是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色情、暴力、絕望的不要),故事情節簡單、舒緩(這一點還有爭議),人物心理描寫多(男女豬總是在自言自語)。影片要賦予觀眾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看完影片後再經歷100次失戀加99次失業也無所畏懼!那麼治癒系電影的療效靠的是什麼神奇「配方」呢?
治癒元素之寵物
首先一個重要「成分」是寵物,西方科學家Charnetski、Riggers、Brennan研究發現:和寵物互動可以減少人的焦慮、抑鬱和孤獨感,提升人的幸福感、自尊和良知。
這裡舉一個最近被大量轉載的例子來說明。澳大利亞有一家專門關押重刑犯的監獄,監獄管理方覺得監獄裡環境烏煙瘴氣,窮兇極惡的罪犯們聚在一起很難重新做人。於是獄方想出一高招,為監獄引入一批兇猛的流浪獵狗,由犯人負責對這些流浪狗進行再馴化。
「惡人」對「惡犬」,結果居然是通過朝夕相處,狗狗的不安全感消失了,變得忠貞不渝;犯人們漸漸變得溫柔而快樂,他們重獲愛心,鍛鍊了耐心和責任感。帶著狗狗回歸社會的囚犯中幾乎沒有再惹過麻煩。
可愛的狗狗、貓貓這麼厲害,治癒系電影能少了它們嗎?《導盲犬小Q》、《狗狗的島嶼》、《愛犬的奇蹟》、《再見小黑》、《咕咕是一隻貓》都屬於這一套路的治癒系電影。
受傷的壹讀君趕快看看《咕咕是一隻貓》吧,影片展示了女主和貓咪咕咕的溫馨情感。咕咕倒是很可愛,就是故事情節超簡單,壹讀君看到一半甚至不由地有點昏昏欲睡了。其實很多治癒系電影的一個共同特定就是情節簡單、舒緩,讓快節奏的都市人在放鬆得幾乎「半睡半醒」的狀態下緩解壓力。原來如此,那壹讀君再治癒一會兒吧……呼~
《咕咕是只貓》劇照
治癒元素之美食
美食是另一個重要的治癒元素。飲食心理學認為:人們在生活中可以通過有益身心的食物來調整心情,消除不良情緒。這個不難理解吧,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是不是特別想吃一頓豐盛的大餐,吃著吃著什麼房貸啊、掛科啊、被領導罵啊、身材不好啊,都忘到腦後了。忘掉煩惱也是意志力不足的吃貨們放縱自己的主要理由!
不同的食物會刺激人體不同的激素分泌,從而對大腦發出不同的信號指令,來影響人的心情。食物的味道、顏色、形狀都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比如就顏色而言,菠菜、捲心菜這種綠顏色的食物有利於穩定人的心情,減輕緊張情緒;像柑橘、芒果這種橙色食物可讓人振作精神。
所以美食也是治癒系電影的重要元素,而且電影中的美食還必須是色彩豐富滴!像《我愛烏龍麵》、《南極料理人》、《武士布丁》、《幸福的麵包》、《孤獨的美食家》,都是美食治癒系的代表作。
剛睡醒的壹讀君馬上點開《孤獨的美食家》,接受治癒。一把年紀的松重豐終於演了一回主角。故事情節依然很簡單,男豬穿梭於大街小巷品嘗東京附近各種美食,一邊吃一邊還總自言自語,還總吧唧嘴,總之就是要表現自己吃得很幸福!幸福真的可以這麼簡單?壹讀君也拿罐啤酒,看著電視假裝自己就是男主角,細細品味一下日本特色燒烤。
治癒元素之少男少女
6月1日是兒童節大家都知道吧,知道也沒用,和你沒關係了。不過睡一覺到第二天就有關係了,因為6月2日已被很多成年人認定為「成人兒童節」。如今跳著腳要求過兒童節的成年人越來越多,心理學專家對此的解釋是成人生活壓力大、煩惱多,所以要通過回到童年釋放壓力。
原來如此,那麼讓成年人產生回到童年的感覺也成了要給人療傷的治癒系影視中最愛表現的元素之一。兒童或是少男少女純潔的忽閃忽閃的大眼睛成了治癒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內容。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提宮崎駿了,宮崎駿的電影主角幾乎清一色是純潔的少男少女或是兒童,剛剛「吃」完燒烤的壹讀君馬上找來一部《千與千尋》來接受治癒……這回怎麼沒感覺情節特別簡單舒緩呢,感覺還挺曲折、緊張的,有那麼一瞬間壹讀君還以為男主角要犧牲了呢!
所以說情節簡單舒緩並不是治癒系影片的絕對標準。《千與千尋》的情節比較扣人心弦,同時也溫暖人心,淨化心靈。緊張的情節最後迎來了圓滿的結局,看完讓人精神鼓舞,用影評人的話說那是「靈魂得到了救贖」。
此類影片的代表作還有《白兔糖》、《菊次郎的夏天》、《再見了,我們的幼兒園》、《夏目友人帳》等。
治癒元素之大自然
最後說說大自然的力量。生態心理學的研究者把自然環境因素納入到了心理治療的範疇裡,提出了森林療法、荒野療法、園藝療法等心理治療方法,總之都是通過讓內心焦躁、壓力大的心理疾病患者親近自然,親近植物,來緩解壓力、調節情緒。
怪不得古代文人官場失意了都喜歡寄情山水進行創作,原來這也是心理治療。怪不得壹讀君每次相親姑娘都問:「你喜歡旅遊嗎?」原來是因為姑娘們的玻璃心需要隨時治療!所以對於治癒系的影視作品,也少不了大自然這個重要元素,特別是日本的神道教本來就講究自然崇拜,自然萬物皆有靈。很多電影的情節線索都一致地是「到鄉下去」。此類影片的代表作有《螢火之森》、《小森林夏秋篇》、《海街日記》、《致親愛的你》等。
《海街日記》劇照
說到這裡就要提一下宮崎駿的《龍貓》了,優美的田園風光、純潔可愛的主人公、萌萌的可以當床用的大龍貓(也可以算寵物吧),一部電影匯集了三個重要的治癒元素,療效槓槓滴。在綠樹、芳草間,靜靜躺在一個毛茸茸的大……反正是個憨厚的大動物的肚子上睡一大覺,是壓力中的眾多玻璃心女生夢寐以求的奢望吧。
以上列舉了治癒系電影的四個主要元素,當然,很多電影都同時具備多個元素。
看了這麼多電影,壹讀君也已經痊癒了,準備迎著朝陽,勇敢地去面對下一次失戀了!
參考文獻
1.《日本治癒系文化的分析》,韓思齊,《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日本動物題材電影的治癒系特徵》,晁春蓮,《日語學習與研究》
3.《日本美食題材電影的治癒系特徵》,晁春蓮,《日語學習與研究》
4.《飲食心理學初解》,張影,《民營科技》
5.《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治癒系文化》,孟紅淼,《山西大同大學學報》
6.《「治癒系動畫」對觀眾情緒的調節作用》,燕玫,鄭春,《新聞研究導刊》
7.《寵物與人類的關係:心理學視角的探討》,張茂楊, 彭小凡,胡朝兵, 張興瑜,《心理科學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