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亞學者綜合現有的證據,參考歐美相關指南,制定了預防心血管病的飲食指導文件,共包括11條建議。
1、健康的飲食模式必須包括:
(1)水果、蔬菜、豆類、全穀物、魚(包括油性魚類)、用不飽和脂肪酸替代飽和脂肪;
(2)適量吃堅果、禽肉、低脂或減脂奶製品;
(3)少吃精製碳水化合物、肉類(尤其加工肉)、鹽、酒精和含糖飲料、油炸食物、富含膽固醇的食物。
2、鼓勵多吃植物性食物。
3、少吃動物和植物來源的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應該以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替代;避免攝入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4、所有人尤其是心血管高危人群應考慮每周吃2~3次魚,包括油性魚類;心血管高風險人群和甘油三酯升高的人群應考慮每天補充2~4 g高純度海魚油。
5、食物中應少添加鹽,選擇吃少鹽食物。
6、心血管高危人群應考慮限制全脂奶製品的攝入,尤其是黃油、奶油和乳制甜點;鼓勵攝入低脂、低糖酸奶。
7、心血管高危人群應考慮限制攝入高膽固醇食物,包括每周吃雞蛋不超過7個。
8、儘量少吃加工肉,瘦肉攝入也要適量,且不要每天都吃。
9、多吃高質量碳水化合物、全穀物做成的食物和麵包;限制攝入任何來源的添加糖。
10、應優先考慮達到和維持健康的體重。
11、限制飲酒,高血壓、房顫、中風、心衰、冠心病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應儘量少喝酒。對於10年心血管病絕對發生風險不同的人群,該飲食指導文件還提出了不同的飲食建議。例如,在植物性食物方面,高危/極高危(10年心血管病絕對發生風險>10%)人群應吃新鮮水果、生的或煮熟的蔬菜、豆類;而低危/中危(1%
該飲食指導文件的大多數建議與今年公布的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中的膳食建議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後者建議可以攝入不同種類的奶製品;同時,基於我國研究證據,建議適量飲茶。
該飲食指導文件得到了澳大利亞動脈粥樣硬化學會、澳大利亞國家心臟基金會的支持。
本文源於「中國循環雜誌」
了解更多營養信息,關注公眾號:東方均膳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