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美國的汽車業,貌似很有競爭力的企業卻被一場風暴吹散,包括世界一些快消品巨頭也沒有逃出金融危機的厄運。因此,企業的生命力更值得關注和研究,國內快消品上市公司的生命力如何呢?看看研究者提供的排行榜對你有哪些啟發。
過去幾年,企業格外重視競爭力(的確,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擁有競爭優勢尤其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能夠快速發展),然而美國通用汽車等擁有強大競爭力的企業卻被金融風暴吹倒。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個生存還沒有保障的企業,怎麼可以單純地或過度地關注競爭力呢?
凱頓策劃研究院與中國海洋大學聯合開發了量化的企業生命力評測模型,並運用上市公司財報數據,推出了我國快消品上市公司生命力排行榜。該排行榜具有以下三個優點:第一,科學性。系統的指標體系(3個維度、50個指標),並明確區分KPI與一般指標以及輔助指標,避免單一指標的片面性,也避免了不分主次、不突出重點,關鍵指標被輔助指標掩蓋、幹擾的雜亂性。第二,公正性。採用上市財報數據以及統一的數據處理方法與標準,避免主觀性。第三,持續性。採用連續4個年度的數據,避免偶然性。
本文旨在將視角從競爭力提升到生命力,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避免片面追求競爭力,科學監測企業生命力,有意識地持續提高生命力,真正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生命力評測模型
企業生命力可以概括為企業能夠適應環境變化、進行新陳代謝、克服自身障礙的自組織力,通過本體的協調來適應環境突變的應激反應,同時有效利用自身資源來調控、利用外部資源,並通過競爭掌控更多外部資源,最終實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生命力是決定企業發展的源動力,而企業只有在發展過程中才能形成、增強企業生命力。對企業生命力的研究有助於指導企業通過與內外環境的協調,不斷突破和革新,從而實現持續成長,永葆基業長青。
因此我們將企業生命力劃分為抵抗力、發展力、競爭力三個方面。企業生命力是這三個力的綜合體現,是三個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企業生命力評測模型見圖1)。
生命力評價指標體系
企業生命力由抵抗力、發展力和競爭力構成。其中,抵抗力是企業對內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與應急能力,對內外部環境變化引起的各種危機的防禦和免疫能力。其中持續充盈的贏利能力,是企業抵抗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基於上市公司財報數據,抵抗力的主要指標為淨利潤,次要指標為資產負債率和現金流量比率,穩定性指標為是否ST,其餘為輔助性的二級指標。
發展力是指企業在生存的基礎上,有效利用、運營內外部可利用資源,通過擴大規模、壯大實力實現資源的持續積累與增值的能力,這一能力為企業抵抗力提供給養,為競爭力提供資源保障。反映了企業對資源的積累能力,也是企業持續發展和創造未來價值的源泉。基於上市公司財報數據,發展力的主要指標為總資產,次要指標為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其餘為輔助指標。
競爭力是指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和核心能力來制約對手,通過獲得對更多資源的掌控與支配權確保本體生存、發展的能力。基於上市公司財報數據,競爭力的主要指標為營業收入,次要指標為營業收入增長率和主營利潤比重,其餘為輔助指標。
企業生命力可以用以下模型進行量化評測:
上市公司生命力測算
模型的科學性、數據的權威性是企業生命力測量的關鍵。基於公開、公正、科學的原則,本體系所用數據均來源於國泰君安上市公司資料庫以及各上市公司發布的財報,是經過會計師審核,證券部門認可的權威性、公開性數據。
考慮到各指標數據可能在某一年出現較大波動,為了準確評估企業生命力,避免偶然性,減少誤差,對近四年的數據進行遞增式加權平均(時間越近權重越大)。
按照中庸之道,有些指標並不是越高越好,我們將負債、股權集中度、供應商關係、大客戶關係和資產負債率確定為區間性指標,並且通過表現優良的企業測算出標準值區間。
為保證權重係數的客觀、公正,本體系採用專家評判法與因子分析法相結合的方式確定指標的權數。經過大量測算,對主要指標、次要指標、輔助指標的不同賦值具有穩定性,也就是對排行榜結果沒有影響,所以,根據主次原則,確定各指標權重。對眾多的輔助指標,我們採用SPSS因子分析法進行測算。
快消品上市公司生命力排行榜
按照生命力評測模型以及權重,測算出快消品上市公司生命力排行榜。
該榜單不但表現出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費狀況,也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更折射出中國經濟的發展態勢與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民族文化成就酒行業
茅臺、五糧液名列前茅是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資源(這一獨特的優勢資源決定了他們的核心能力),這些獨特的資源所形成的強大的贏利能力使茅臺、五糧液擁有卓越的抵抗力。其中茅臺擁有極強的國際地位與豐富的品牌資源,而五糧液則在市場運作上技高一籌,但是假如沒有深厚的中國「酒文化」在暗中推動,它們也難以取得今天的業績。如今社會「飲酒」已經成為一種交流的方式,而且根深蒂固,單憑一己之力,很難改變。就像日本人不能偷走中國茅臺、五糧液一樣,外來文化也很難改變中國的酒文化。
不喝白酒還有啤酒,中國人每年喝掉這麼多的白酒和啤酒,充分證明了中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魅力非凡。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的酒文化也在不斷發展與變化。首先是啤酒,擁有秘密武器(獨特的酵母菌)的青島啤酒歷經百年的積累與沉澱,實現了穩健的發展和取得了良好的業績,躋身榜單啤酒業之首。它強大、持久的生命力告訴我們,擁有核心能力與豐富資源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看出,中國啤酒市場比白酒市場更活躍,而且市場潛力巨大,年輕人的「酒量」不容忽視。其次,「洋酒」正在被前衛一族所接受,尤其「紅酒」已經越來越受到中國人的喜愛,而且已經嫁接到中國酒文化之中,品位與價位有機結合。在中國酒文化(滿杯乾)的作用下,張裕取得了非凡業績,能夠跟歷史悠久的中國名白酒華山論劍。且不論喝酒的健康問題,單從「酒文化」和白酒的關係上,看出國人很有包容性。酒業要想保持持久生命力,還需要在文化上再下工夫,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中國酒文化能夠影響世界。
民以食為天
高速發展的中國以及社會競爭的壓力導致整個社會的生活節奏加快,同時也促使速食品行業的產生與發展。雙匯在全國範圍內獲得低溫、高溫、冷鮮肉三項全能,並且掌控覆蓋全國的優勢網絡資源、品牌資源、製造資源,以強大的生命力成功進入前三名。由此可見,積累並掌控豐富資源、挑戰行業極限是提升生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反映出速食品行業的消費能力是巨大的,民以食為天推動了食品行業的高速發展,也成就了雙匯的崛起。與茅臺相比,雙匯的競爭力高於茅臺,但由於贏利能力而導致雙匯的抵抗力不如茅臺。伊利則憑藉良好的競爭力與發展力躋身榜單五強,相對抵抗力略顯不足。
食品行業帶有強烈的文化特徵,俗話說:民族強盛文化昌盛,隨著中國經濟的繁榮,曾經一度被外來文化衝擊的民族文化正在抬頭,中華美食不但衝出洋快餐的打壓包圍,而且逐漸走向世界,民族食品行業必將產生更多生命力強大的企業。速食品行業競爭激烈,企業生命周期普遍較短,由於缺乏足夠的顧客忠誠度,企業很可能會因為某個錯誤的決定而退出行業。在這些行業中,如果無法培養出獨特的口味偏好,顧客隨機購買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對價格和促銷比較敏感,如果再缺乏優秀的管理和營銷團隊,企業很難做大做強。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根除不掉的病灶,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而近幾年連續爆出的食品安全醜聞,更是讓國民對本土食品嚴重不信任。重新獲取消費者信任,改善企業形象成為食品企業的當務之急。
企業生命源於百姓生活
百姓生活造就了巨大的消費市場,也成就了日化產業。國內日化行業品牌眾多,外國品牌與民族品牌相互混雜,而外國品牌更是佔主導地位。像上海家化、白貓和兩面針更是少有的能與跨國公司開展全方位競爭的本土企業,它們能夠多年來保持頑強生命力實屬不易。而其他本土品牌紛紛選擇與外商合資,或者被外資收購(寶潔收購浪奇、熊貓,聯合利華取得中華和美加淨,漢高收購海鷗)。被收購的品牌隨後便被雪藏,國有日化企業在這場合資運動中幾乎全軍覆沒,讓出了品牌資源與市場資源。面對寶潔、強生、聯合利華等國際日化巨頭的全面圍剿,本土日化企業可謂步履維艱。可以說,本土日化需要一個領軍企業,在對本土企業進行整合後與外國巨頭抗衡。
2009年4月,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中國)有限公司在完成與白貓的整合後,上海和黃白貓有限公司10億元增資項目正式獲商務部批准,旨在把和黃白貓打造成可以與寶潔這樣的國際日化巨頭相抗衡的本土日化龍頭企業。或許,白貓將有機會扛起本土日化的大旗。
(作者來自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