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 世界權威榜單發行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了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麻省理工學院毫無懸念地獲得七連冠,清華大學在中國大學中排名最前,位列17名,北京大學則為第30名。
以下是榜單前50名:
為了保障榜單的準確性和連續性,QS世界大學排名的評價體系較少變動,通過以下六個維度評估大學實力:
學術聲譽(40%):考察學術科研能力僱主聲譽(10%):考察畢業生就業能力師生比(20%):考察教學環境師均論文引用數量(20%)國際教師比率(5%)國際學生比率(5%)
評估體系:重學術輕教學,指標偏主觀
從以上指標可看出,QS的評價標準十分注重學術實力,權重40%的學術聲譽和20%的師均引用數量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同時,它對教學質量也給予重大關注,學術聲譽體現一個學校的教學水平在業界的認可程度,而權重20%的師生比則從教學環境上對一所大學進行考察。另外,國際師生比率這兩項指標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一所大學的包容性和多樣性。
QS排名體系也具有一些局限性。依據QS官方數據分析,學術聲譽和僱主聲譽這兩項指標是大學能否進入前200名的最關鍵的預測指標。這兩項調查結果的比重共佔二分之一,因其問卷調查形式的公開透明、調研規模大而備受注目,但它主要來自高校領域專家和僱主的個人意見,且存在過多主觀指標和商業化指標,也引來不少爭議。此外,評估體系中忽略了體現人才培養水平的其他方面,而將較大比重給予師生比這單項指標,不能全面展現一所大學的教學成果。
千所大學上榜:麻省理工第一
QS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包含了有史以來最多大學,共有1000所學校入榜。麻省理工學院榮居榜首,這是它連續第七次獲得第一名。儘管有一些新面孔出現,榜單內各學校與去年保持著高度一致。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國家的大學佔據前100名的大部分位置。
Top20:美國世界領先,中國僅1所上榜
下表是前20名大學的排名情況。可以看到,儘管大部分大學穩守位置,名單中也出現了一些黑馬——清華大學上升八位,位居第17名,是唯一進入前20名的中國大學,此外是排名第18位的愛丁堡大學以及第20位的密西根大學。
觀察前20所大學的地區分布,可以發現,美國大學仍然佔據主導地位。20所中有11所是美國大學,且前四名——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均位於美國。
英國大學共有五所上榜,且有四所躋身前十名單。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名次對調,分別位居第五和第六。牛津大學的優勢主要在於師均論文引用數量的提升,其該項排名比上一年高出25個名次。此外,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名次也發生了互調,後者進位的主要原因是其師生比的大幅上升,相比之下,前20所大學中有14所大學在此項得分下降。
亞洲:日本大學上榜最多,中國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亞洲大學在整體名次和入榜數量上均顯著提升,共有296所高校上榜,超過總數的四分之一。而英美大學總共上榜233所,其中美國佔157所,英國有76所。具體來說,在亞洲,日本大學表現最為出色,有44所高校上榜;隨後是中國和韓國,分別為40和30所。總的來說,從各國數量上看,儘管亞洲大學的表現逐年改善,英美大學的辦學實力仍然不容小覷。
從各國大學排名升降情況上看,美國名次升高的大學比降低的多出157所,英國76所上榜大學中有41所排名上升,俄羅斯大學的平均排名上升幅度最為顯著,其次為中國大學。
中國大陸:6所大學躋身世界百強
中國大陸高校在這份排名裡有不俗的表現,位列前100名的大學共有6所,分別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排名最高,它比東京大學高6名,比香港大學高8位;北京大學從去年的第38名上升至第30名,浙江大學的名次較去年也上升了19位,排第68名。
QS全球教育集團中國總監張巘博士表示:「中國大學整體穩步向上發展,最頂尖大學快速進入世界百強的好成績來源於中國30年來對教育的大力度投入和改革創新的成功。」 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我國又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大學的重大戰略決策,未來, 隨著「雙一流」大學的不斷推進,相信將有更多高水平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前列。
*本文圖片均引用自於QS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