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男子散步時遇見一對老夫妻在遛狗。由於沒有拴狗繩,小狗衝向了該男子試圖撲人。在手機錄像中,遛狗女子不僅沒有道歉,還揚言:「我家狗從來不咬人」「我家狗只咬素質低的」。這一席話惹來網友怒罵。
視頻篇幅不長,完整對話如下:
遛狗女子:我們家小狗從來不咬人,我拿著繩子的。
男子:你拿著繩子沒栓。她說她的小狗從來不咬人,從那邊就衝著往我身上來了是吧?
遛狗女子:碰到你了嗎?碰到你了嗎?
男子:你栓起來狗有錯嗎?萬一咬到小孩子呢?
(此時女子自覺理虧,給狗栓上了鏈子,並且小聲不滿地嘟囔了幾句)
男子:那你撒開,你不是說從來沒咬過嗎?(衝突加劇,言語重複)
遛狗女子:碰到你這種沒素質的,它就……
男子:我就是那讓栓鏈子,你不聽,就這麼簡單!
(從始至終涉事狗均背對鏡頭)
看完不禁讓人嘆氣,奈何人狗衝突頻繁,敢問何時休。倒不如養狗的都改養貓吧,不用遛,省心。
現實裡總有人很槓,認為拴了繩子,自己就低人一等,就委屈了自己的狗。
其實不然,按照現在法律規定,狗惹的任何事,狗的飼主全責。因此遛狗栓繩,不僅是保護陌生人和小孩,更主要的意義在於保護狗主人自己啊。
說回此事,媒體報導的「我家狗從不咬人,只咬素質低的」這句話,有些過度渲染衝突的標題黨意味。實際看視頻裡,反而覺得拍視頻男子自覺已站穩道德制高點,並沒有好言相勸,說話強硬,咄咄逼人,減分。
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遛狗女士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理虧,自知沒有栓狗繩在先。雖然遛狗女士失言詆毀男子人格,但應該是面對男子嘴巴凌厲地攻勢,出於本能,想反擊挽回顏面。
此事件反映出的排異情緒令人心驚。什麼時候「愛狗人士」和「厭狗人士」陣營劃分如此明顯,對抗如此赤裸?看起來是針對狗,實則全是針對人。
往深了談,「焦慮」和「不信任」從未如此強烈地充斥在國人之間。吃外賣不放心怕有地溝油,喝牛奶不放心怕有三聚氰胺,最近連疫苗都不讓人放心,何況別人家的狗呢?萬一被咬了,沒準還注射個假狂犬疫苗……
所以還是好好栓狗吧!做好自己,被說了腰杆也直一些。
丨再者,撇開無聊罵戰不談,來正視一下「狗撲人」這種行為(僅以寵物狗為例)
寵物狗會撲人,正常情況是它喜歡這個人,是狗狗喜歡到情緒激動的表達方式。從這一點講,狗狗在主觀方面是好的。其實一隻狗衝著人奔過來,通過它的表情,能區分出它是否善意。你見過一隻狗微笑著跑過來咬人的嗎?
但撲人這個行為,畢竟有隱患。對此,壞消息是,撲擊行為是基因裡帶來的動物本能。好消息是,這個行為可以後天糾正。
丨為何說是本能?
野外生存的狗,當小奶狗到了離乳期,開始吃固體食物,狗媽媽會帶食物回窩餵崽。這時候小奶狗會有撲擊食物的行為,因為只有撲的夠快,護住食物,才能吃得更飽。
當小奶狗慢慢長大,兄弟姊妹之間會撲咬玩耍,這其實是在練習捕食能力。撲擊,才能有本事活下去。
即便現在的寵物狗,從小在家中不缺食物,以上的行為仍然會本能地出現。
丨主人助長狗狗撲人
普遍地,主人給的錯誤反饋,加速養成了狗狗撲人的壞習慣。比如進家門時,狗狗衝過來撲,主人順勢一把抱起,又摟又親。
狗狗並沒有那麼聰明,無法評估成年後的自己撲人會帶來多大的衝擊,該撲還會撲。如果不糾正,狗狗就會形成錯誤認識,覺得「撲人有獎勵」。
丨簡單方法糾正惡習:
1.先糾正在家時的撲人行為
回家正常放好鞋包,自己徑直走向沙發休息。如果狗狗撲人歡迎,用手把它推開或無視,等它情緒安靜後,再撫摸它或餵食獎勵。慢慢狗狗會得知:撲人沒獎勵,安靜時才有獎勵。
2.等它不再「在家撲人」後,通過熟人朋友,訓練戶外行為。
狗狗的天性,見到熟人會激動,就想撲人歡迎。此時命令它「原地坐好」,保持安靜數秒中後,再和朋友一起撫摸鼓勵它。
參考資料:「問寵醫」 《狗狗撲人怎麼辦?》
- END -
文字 | 魚子醬
圖片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