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擁山水之勝,得人文之脈,是優秀文化養氣養福、秀美風光養眼養心、綠色生活養顏養生的「六養勝地」。
雙江古鎮
在這片鍾靈毓秀的古韻福地上,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各種食材在潼南人的手中,變成了一道道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太安魚、雙江白酥魚、雙江陳涼粉、柏梓鱔魚面、雙江頭刀菜、檬子豆腐、花巖小煎野山雞......或麻辣、或鮮嫩、或嚼頭十足,簡直就是小潼減肥路上的絆腳石~
來到潼南,這些地道美食一定要挨個嘗個遍。
太安魚
說起潼南美食,吃貨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太安魚吧!
太安魚俗稱「坨坨魚」,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的太安鎮,是重慶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選用鮮活的花鰱、白鰱或草魚,宰殺處理乾淨以後,切塊醃製,上粉備用。
宰殺 | 圖源:文旅潼南
碼粉 | 圖源:文旅潼南
梭鍋 | 圖源:文旅潼南
太安魚好不好吃,火候很重要,需「大火煮細火煨」,這樣煮出來的魚才麻、辣、燙,吃起來細、嫩、鮮。
雙江陳涼粉
製作涼粉的原料有很多,而潼南雙江陳涼粉選用當地優質豌豆為原料,微微泛黃的涼粉看上去就很有食慾。
一碗涼粉好不好吃,除了涼粉本身的原料、調和比例是關鍵,佐料才是它的靈魂。
選用優質紅辣椒油、菜油、豆、醬、花椒粉、蒜泥、小蔥、芝麻、花生、醬油、醋為輔料,光是看看就已經垂涎三尺。
在炎炎盛夏,來一碗雙江陳涼粉,配一碗冰粉涼蝦,麻辣爽口,特別開胃。
花巖小煎野山雞
「小煎野山雞」是一道重口味的江湖菜,選用兩斤左右、色澤光鮮、生命力強的野山雞,現場宰殺後,切成小塊,放入油鍋,大火翻炒。
待雞塊變色以後,加入生薑、花椒、蒜粒、料酒、泡姜、泡尖椒、青椒等佐料不停翻炒,花椒的麻、泡菜的酸、青椒的香,各種味道完美融合在一起,幹香鮮美,下飯佐酒都超棒!
雙江頭刀菜
頭刀菜是道什麼菜?且聽小潼細細道來。
頭刀菜源起於明末宮廷,是御膳房專供皇室享用的一道特級菜餚。
小豬產下不足一月便會經受來到世間的「第一刀」,把閹割下來的原料烹飪成菜,故名「頭刀菜」。
因為這道菜的原料又腥又羶,所以頭刀菜一般採用爆炒的形式,選用花椒、胡椒、野山椒等調料壓制住本味。
這麼一說,頭刀菜感覺像是一道黑暗料理,喜歡獵奇的小夥伴可以試試。
檬子豆腐
豆腐家家都能做,但你吃過被人譽為「植物肉」的檬子豆腐嗎?
潼南龍形鎮因當地水質優良,豆腐味香濃鬱,爽口滑嫩,本地人將豆腐入菜,硬是把豆腐這樣毫不起眼的食材做到了極致。
魚香豆腐、豆腐羹、家常豆腐、宮保豆腐......先上一波豆腐圖片解解饞~
紅燒豆腐
豆腐羹
魚香豆腐
毫不誇張,在潼南,廚師僅用豆腐就能做出一桌豆腐盛宴!
煎豆腐、炸豆腐、燒豆腐、涼拌豆腐、燉豆腐、蒸豆腐......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這裡做不出的。
雙江白酥魚
「白酥魚」是雙江鎮飲食文化的遺存之一。傳說在清朝的時候,楊家的的守爐公(楊守爐)在朝廷當官,回來的時候,帶了一個廚師,做了一道醋燒魚,後來慢慢演變為現在的白酥魚。
圖源:630美食非常道
選用二指大的土鯽魚,一兩一個,魚太大肉厚了,刺不容易化,魚太小又經不住燒。
處理好的小鯽魚,加食鹽、料酒、姜蔥、海椒、花椒、八角,碼味待用。再將切好的甘蔗片、蔥姜鋪入鍋底。
把魚鋪成一圈,再加入柑子皮、海椒、花椒、八角、蔥姜等,最後放入醋、麻油、調和油,全程不加一滴水,煨制24小時。
這道菜費時費料,魚肉鮮嫩,愈嚼愈香,既可熱食,也可涼吃,吃貨們一定要去雙江鎮品嘗下這道宮廷美食。
柏梓鱔魚面
重慶小面聞名全國,不管它排名多少強,口味正宗才是王道。在小潼心中,沒吃過柏梓鎮的這碗鱔魚面,不能算是一個資格的吃貨。
配料選用新鮮被醃製過的鱔段,適量辣椒油和不含豆油的多種香料、食材熬製成的湯料組成,加上用鱔魚湯煮出來的面,色香味俱全。
紅色的湯汁、綠色的蔬菜、飽滿新鮮的鱔段,讓食慾瞬間大增!
寫在最後:在炎炎夏日裡,來一碗爽口的雙江陳涼粉,一份麻辣鮮香的太安魚,一碗可以還魂的鱔魚面,仿佛可以消除所有的煩惱。在這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裡,還藏著各式各樣的人間美味,只有親自前往潼南品嘗,才能知曉各中滋味。
-end-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 謝絕轉載
圖片:《潼南旅遊資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