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育新杯"網球分級(3.0、3.5)排名賽第三站落幕
3.0級別冠軍(右)和亞軍(左)。
參賽選手合影。
中新網北京6月6日電(於曉)今天,北京市「育新杯」中小學生網球分級(3.0、3.5級)排名賽在北京農學院進行了第三站比賽。最終,來自人大附中的竇佳園獲得3.0級別冠軍,來自育新學校的馬樂遙獲得亞軍;來自世紀東方學校的韋思佳獲得3.5級別冠軍,來自育新學校的孫嘉名獲得亞軍。
「育新杯」中小學生網球分級排名賽是由北京市育新學校發起的民間賽事,旨在為青少年網球愛好者提供同場競技的舞臺。由於每個孩子接觸網球的時間不一樣,球技水平也參差不齊,所以賽事沒有按照年齡段來分組,而是按照選手的級別來分組。據Tennis123分級賽創辦人汪俊介紹,選手的級別由低到高分別為3級、3.5級、4級、4.5級、5級,其中3級、3.5級屬於基本能參賽的水平,大於等於4級屬於能控制比賽改變戰局的水平;而且,分級不區分性別和年齡,參賽選手可以根據級別找到適合自己的比賽。
在4月11號進行的第一站比賽中,來自育新學校的鞠子文獲得3.0級別冠軍,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的高浩獲得亞軍;什剎海體育學校的唐天宇獲得3.5級別冠軍,育新學校的田方然獲得亞軍。5月10號的第二站比賽,育新學校的任鈺菲獲得3.0級別冠軍,育新學校的馬樂遙獲得亞軍;來自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的雙胞胎王曼茜、王曼晴分獲3.5級別冠、亞軍。
談及設置這項比賽的初衷,賽事組織者同時也是育新學校老師的曹鄭表示,主要目的是為孩子們搭建一個賽事平臺,像國外一樣想打比賽就有比賽,而不是到處找比賽。比賽的性質是公益性質,家長們都是志願者,比賽也不設置裁判,由孩子們自己來評判。雖然賽事看起來似乎不那麼「專業」,但參賽的孩子們卻是專業範兒十足,無論是發球前的吼叫提氣,還是上網、變直線,都與成年選手神似,惹得場邊觀戰的汪俊戲稱這樣的比賽就是「小滿貫」。
今天來參加比賽的孩子大多數都來自育新學校,據曹鄭介紹,育新學校近些年一直在嘗試走一條網球的體教結合之路,一路走下來,的確能給孩子們帶來一些機會,比如出去打比賽時其他隊時常會以為他們出自體校。在汪俊看來,這種模式很值得推廣,對其他各個地方中小學的網球發展是一個摸索和借鑑。
如果把精力放在網球上,那學習怎麼辦?這是一些家長在孩子打網球時會有的疑惑。已經教了近10年網球的曹鄭認為,打網球對學習的影響並不大,反而讓孩子們未來的路更寬廣,因為現在很多大學都在招體育特長生,打網球的孩子在高考時又多了一種選擇。汪俊也很認同這個觀點,他認為這些孩子在升入高中後面對升學壓力會弱化網球,但即使弱化了,他們也不會放棄網球,「等上了大學,他們可以繼續打網球,現在大學有很多網球聯賽」。
本次比賽來給孩子做後勤工作的方女士認為,學生的第一要務始終是學習,但打球與學習非但不矛盾,反而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方女士還拿了自己的女兒舉例:「她(女兒)自己也知道,打球非常耗時間,如果作業寫不完或者學習成績下滑,那麼我就不讓她打球,(這一點)她非常清楚。如果做完作業或者成績好,我就讓她打球,她就高興,這是一種非常良性的引導。」(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