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說起文玩、古玩的收藏,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兩個收藏界當紅代表,一個是馬未都先生,另一個就是如日中天的德雲社全體人員,除了于謙、嶽雲鵬等名人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德雲社的靈魂郭德綱先生。說起郭德綱至今也有不少人不承認他的的作品,甚至不承認他在相聲界的地位,但是一個演員,不是要得到少數人的認可,而是百姓的認可。以前有人問了一個問題,問郭德綱什麼時候才能成為一名大師,回答最多的就是,他已經是一名大師了,可見他在百姓心目中的位置已經屬於不可撼動的了。他在自己的領域已經和馬未都先生在收藏界有著同樣的位置。
今天說的不是他的相聲,而是他的收藏,其中有文玩有古玩,但是今天說的不是具體到某種物品上,因為他收藏的東西太多了,名人字畫、文房四寶、南紅瑪瑙、綠松石、玳瑁珠串、和田玉、翡翠、數量龐大的印章、佛牌等諸多藏品。說郭德綱收藏了這麼多的文玩古玩,並不是站在羨慕這些藏品的角度來寫文章的,而是羨慕他成功後可以任性支配自己的財富,充實並豐富自己的愛好。也許你不曾想過,年輕時候的郭德綱也曾落魄過,甚至在櫥窗裡像一件商品一樣被人觀賞48個小時,這些經歷都是他現在能任性收藏這麼多文玩和古玩的前提,不經歷風雨,哪裡可以看到彩虹。
說起郭德綱的任性收藏,大家不由自主的就會想起于謙老師的幾大愛好。但是在這些愛好裡,不經常被提起的,應該就是他喜歡養動物,他有自己的馬場,平時不只是玩一玩文玩,還養著自己喜歡的各種動物。于謙的這種行為,和郭德綱收藏那麼多的藏品是一樣的,成功後賺錢了,當然是要享受生活,享受金錢帶給自己的快樂,讓自己的興趣愛好得以充分的被尊重。一個不愛收藏的人可能理解不了收藏帶給人的快樂,一個不喜歡養小動物的人,更不可能體會動物與人心靈交流的樂趣。
郭德綱收藏與否,其實都與我們沒有多大的關係,有的人認為收藏那麼多的東西無非就是土豪行為,有的人則認為他長期從事傳統藝術的表現,傳統文化根扎得比較深,喜歡收藏是必然的,受傳統文化薰陶這麼久,對歷史對文化的見解肯定與旁人大不相同,對待收藏這種行為,應該有更深的理解。我們其實從他的藏品中就能看得出,文房四寶多於其它種類藏品。這種收藏文玩和古玩愛好不只是在郭德綱于謙之間,在整個的德雲社裡都是經常看得到的。
前段時間郭德綱的徒弟說了一段相聲,相聲的名字就叫《文玩》,藝術源於生活,沒有生活基礎就寫不出好的包袱。《文玩》因為兩個字,出奇的就這麼火了,「盤它」相信最近不少人在抖音或者某些視頻平臺會經常看到,但是卻苦苦找不到這個梗的出處,其實就是出於這裡。我們今天說了這麼多關於文玩和收藏的話題,目的不是要鼓勵不喜歡文玩收藏的朋友去收藏一些藏品,而是在這裡想通過這些故事告訴大家,人身處低谷不可怕,只要咬牙堅持下去,就有機會任性的去豐富自己的愛好和人生,郭德綱也有不堪回首的歲月,他講過自己在北京只流過一次眼淚,但是我是不信的,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郭老師現在過得好,飯吃得香,就是對過去歲月的最好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