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宣傳某一種餌料在野釣中氣溫偏低時,能把蚯蚓、紅蟲「打閉口」!並且通過對餌料的成份、使用方法、狀態等方面的分析,證明了它把蚯蚓、紅蟲「打閉口」的可行性。
乍一看,文章寫的很好很詳細,的確能讓一些新釣友信服!細琢磨,文章卻是紙上談兵,老釣友看完只會哈哈一笑,又是一篇廣告軟文。
看完文章,筆者哈哈一笑的同時,好奇之心也被驅動。重新在搜索欄輸入「把蚯蚓、紅蟲打閉口的商品餌」,結果發現相關內容還真有一大堆!無論是商家的宣傳,還是釣魚人的視頻、文章。
難道商品粉餌,真的能把蚯蚓、紅蟲類蟲餌把閉口?
不可否認,商品粉餌針對一些固定的季節、固定的魚情、固定的魚種,作釣時的確比蟲餌好用!比如夏季小魚鬧窩嚴重時;比如魚多且口快時;比如作釣鰱鱅等濾食性魚時。
不過要說商品粉餌能把蟲餌打閉口,實際作釣中幾乎不可能!特別是在霜降以後,氣溫明顯偏低,魚類活躍度與覓食積極性明顯下降,並且魚類對食物出現偏口時,蚯蚓、紅蟲類蟲餌反而幾乎能完勝商品粉餌,特別是在野釣鯽魚的時候。
為什麼說霜降後野釣鯽魚,蚯蚓、紅蟲類蟲餌,不但不比商品粉餌差,反而幾乎能完勝呢?這主要就和以下幾方面有關了!
一、鯽魚的覓食習性和覓食環境
釣友們都知道鯽魚這種中小型魚,它在自然水域覓食時,主要以水中的浮遊生物、蟲類、植物種子為主,偶爾進食水草、捕食小魚蝦,是一種食性很廣的雜食性魚類。雖然如此,但是由於個體偏小決定了它們的覓食習慣,覓食時多以較小的浮遊生物和水生蟲類為主!
當霜降過後,氣溫、水溫明顯下降,水中的浮遊生物也隨之明顯減少,這時鯽魚的覓食對象主要以水生蟲類為主。在這些水生蟲類中,又以紅蟲、紅線蟲的數量居多,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鯽魚的主要覓食對象。
二、蚯蚓、紅蟲自身的動態誘魚優勢
除了覓食習性、覓食環境,決定了鯽魚的覓食對象外,蚯蚓、紅蟲在作釣中自身的動態誘魚,也是它在霜降後野釣鯽魚的優勢!
釣友們也都聽說過「逗釣」!無論是在黑坑、競技,還是野釣自然水域,當魚的活躍度較差,覓食積極性較低,魚口較少、較輕時。作釣中採用「逗釣」,讓餌料動起來,通過餌料在水中的晃動吸引魚類覓食,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到了霜降以後,受水溫影響,鯽魚活躍度與覓食積極性都有所下降!覓食時,對於動態的餌料更有興趣,覓食積極性更高!而蚯蚓、紅蟲本身在水中的活性較高,即使掛鈎後在水中的存活時間也較長。當它們掛鈎後在水中蠕動時,能夠更好的吸引鯽魚覓食,有著很好的動態誘魚優勢!
三、蚯蚓、紅蟲自身的味型誘魚優勢
除了動態誘魚的優勢,蚯蚓、紅蟲對比商品粉餌,在自身的味型上也有很大的誘魚優勢!氣溫低時釣鯽魚,餌料主要以腥為主香為輔,這點釣友們也都知道。
蚯蚯本身的氣味,釣友們更是知道,它自身就有一股特殊的腥味,對鯽魚、鯉魚等很多雜食、肉食性魚,都有較強的誘魚效果。
對於紅蟲,很多釣友可能會感覺它本身沒有什麼味道,但是它是鯽魚,在自然水域的覓食環中最常見的。它自身輕微的氣味,也是鯽魚最熟悉的!
四、蚯蚓、紅蟲針對鯽魚適口性優勢
除了以上三點,適口性也是霜降後作釣鯽魚的關鍵!
霜降後水溫偏低,鯽魚活躍度與覓食積極性下降。受水溫影響,鯽魚身體靈活度變差,覓食時開口變小,吃餌動作與力度變輕,這也是氣溫偏低時釣鯽魚,提倡用小鉤細線的主要原因。
當鯽魚吃口變小、變輕時,較大的餌料就會對它的吸餌造成擋口,使它們想吃卻吃不到!而蚯蚯、紅蟲為條狀餌料,掛鈎後幾乎不會增加魚鉤的長度或寬度,並且它們的自重較輕,所以作釣中能有效降低擋口現象,減小鯽魚吃餌時的吸餌難度。
以上四點就是蚯蚯、紅蟲,在霜降後野釣鯽魚,對比商品粉餌的優勢分析。通過分析,釣友們可以看出:霜降後野釣鯽魚,蚯蚯、紅蟲類蟲餌不但不會被商品粉餌打閉口,而且更有一定的作釣優勢!商品粉餌,能把蚯蚓紅蟲類蟲餌打閉口,這種說法就是個謠言
最後,在此呼籲釣友們: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