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爾冬陞而言,拍攝《我是路人甲》也許是他從影以來最為艱難的決定;嚴寒酷暑趴在橫店,三年過去,電影拍完,可事情還遠遠沒完。為了讓這部影片被多一些人、再多一些人看到,年過半百的爾冬陞帶領20餘位「路人甲」全國到處跑宣傳。他平日最討厭跑宣傳,吐槽金句「哪裡有導演天天跑這些的,真是搞笑」,但是為了這部戲,他沒有半句怨言——「畢竟我現在是這部電影可以拿出去說的、最大的資源,我不出去誰出去?」
《我是路人甲》正式上映(7月3日)以來,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演口碑刷屏,也許這些最普通人民群眾隻言片語的評價,比梁朝偉、舒淇、林青霞等大腕的推薦更有價值。因此,除獨家對話爾冬陞導演之外,鳳凰娛樂還專訪了爾冬陞導演助理李苗等相關人士,以期盡最大努力,還原這部電影的幕後故事。
註:本文部分配圖亦由爾冬陞導演助手李苗女士惠賜使用,特此致謝。
《我是路人甲》回橫店展映,小城打出橫幅「爾冬陞導演,歡迎您回家」。
作為浙江中部東陽市下面的一個小鎮,橫店「當地人」僅十萬餘人,但是抱著明星夢而來、在各大劇組打雜出任群演的「橫漂」們卻超過了30萬。據記者了解,目前橫店群眾演員們的薪資標準如下:普通龍套一天40元,「特約」群眾一天80元,有臺詞的被他們稱之為「角色」,一天150到800元不等。而這些「橫漂」們紛繁複雜、苦樂參半的百態人生,就這樣被爾冬陞看在了眼裡,他忘記自己來橫店的初衷是跟徐克學習怎麼拍3D(《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就此暫緩《三少爺的劍》,開始籌備《我是路人甲》。
橫店只有兩個茶餐廳,一個叫「洞天」,一個叫「大城小廚」,在橫店拍戲的香港人經常去光顧。當年爾冬陞就是在「洞天」吃飯的時候,和湯鎮宗、惠英紅、泰迪羅賓、羅家英等談起自己想拍「橫漂」的打算。在座的無人不服,但「真拍起來哪那麼容易」。爾冬陞先後採訪了300多位群眾演員,文字記錄超過50萬字,視頻素材超過1200小時。很多人坦言自己來橫店是「因為王寶強」(成名之前,王寶強曾混跡於北京西三環北影廠門口,系「等活」的群眾演員之一),但截至目前,30萬「橫漂」中,仍未誕生第二個「王寶強」。
由於公映版中存有諸多遺憾,爾冬陞隨後會製作本片的導演剪輯版。
目前公映的《我是路人甲》版本,爾冬陞導演並不滿意,有不少素材「拍長了」,而且不夠「正能量」,因此在剪輯的時候不得不忍痛刪掉。爾冬陞曾經這麼問自己的助手李苗:「你說,我要是讓王婷不回去了呢?就那麼跟富二代走,會怎麼樣?」李苗下意識的反應是:「啊?!那你前面不白拍了嗎?整個片子調子就錯了,還拍那麼美好幹啥?前面肯定都得是血淋淋的事實,潛規則什麼的都得上。」除此之外,《路人甲》也和絕大部分中國電影一樣,收到過官方下發的「修改意見」,之前在預告片裡曾反覆出現的臺詞「一年殲滅日軍千萬」,在電影即將上映時奉命刪除。而在今年第十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作為開幕片放映時的《我是路人甲》,這一句臺詞尚完好無缺。
「我其實很怕大家看完電影後都跑來橫店,說『我要當明星』」,因為懷有這樣的顧慮,所以爾冬陞還特意籌備了《路人甲》的紀錄片,拍下真實的橫店。紀錄片項目的導演有兩人,一位是憑藉《音樂人生》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張經緯,另外一位就是在創作上一直深得爾冬陞信任的助手李苗。紀錄片一長一短,用李苗的話說:「長的以我們戲中的人為主,除了講這些人的生存狀態以外,也在講說電影跟人生的關係,到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他們的生活對電影影響有多少,和電影又給他們生活帶來多少影響,挺有意思的;短的就是一對30都不到的夫婦來橫店尋夢,女的還懷孕了,小孩後來都生了還繼續漂著,挺慘的。」
爾冬陞把「潛規則」拍進了電影,而現實中的橫店也同樣上演著。
「什麼是『潛』?怎麼『潛』?」——在《我是路人甲》中,這句頗有笑點的臺詞由不諳世事的「林儉」說出。而在真實的橫店,這類「潛規則」的故事卻很可能每天都在上演。《我是路人甲》籌備、拍攝、後期整個過程,李苗都跟在爾冬陞左右,她看到的潛規則很多都是當不了演員的人幹的:「有很多當地混油了的那種人,以前帶著演員的夢來了,後來發現自己根本混不上去,我就長這樣,我就長這麼高,我這輩子都沒戲了,我往幕後走走。所以當他有了這個地位,有了這個權力的時候,我覺得可能有一點報復心,或者已經被環境同化了,因為所有的人都要回扣,或者所有的人都覺得有便宜,有漂亮小姑娘的便宜可以佔,為什麼不呢?」
對於潛規則「接受我帶你玩,不接受你就滾蛋」的威力,李苗表示聽說過好多,但都是聽說的,沒真的見過。不過在她負責的《我是路人甲》紀錄片裡,「其實拍到了一點點,就拍那些橫漂,晚上收工了之後在街邊吃燒烤,『我要給誰送紅包』,邊吃邊說這個,他們教其他人怎麼送禮,『你直接拿著錢去,人家肯定不收,得有人引薦才收』。有些說的神神道道,也不知道真的假的,說像黑社會似的,『手一拉,然後幾個手指頭』。反正好多這種挺現實的東西在吧,但你說,哪個行業沒這個?尤其是他們那種演員副導,好多那種壞事是他們幹的,實際上也不是他們幹的,是他們下面的人幹的。」
萬國鵬完成了男主角的任務,但在剛見爾冬陞的時候,被形容「死狗一樣」。
《我是路人甲》上映之後,男主角萬國鵬被很多網友稱之為「中國版染谷將太」(日本電影演員,代表作《哪啊哪啊神去村》、《白雪公主殺人事件》),但在專業人士看來,他的「呆萌」其實是演技依然欠缺的直觀表現。殊不知,萬國鵬在剛見爾冬陞的時候,被形容為「死狗一樣的萬國鵬」。李苗的回憶是:「我紀錄片裡面的原素材裡有一段特有意思,當時我們(演員)21個人嘛,用一張A4紙打4張照片,剪出來一個小方框,就在這白板上拼來拼去,看誰跟誰分組,其中有一條素材,爾導把萬國鵬和另外幾個人拼在一起,說這個是『人生無希望組』(笑)。而且萬國鵬那個時候,雖然跟現在五官都是一個模樣,但神態不一樣,相由心生嘛。」據悉,本片創作總監趙良駿(《金雞》、《春田花花同學會》導演)後來「用了不知道什麼方法」點撥一番,萬國鵬一夜之間像換了一個人。
因為兩個戲連著拍,因此很多《路人甲》裡的群演都參與了《三少爺》的工作。據李苗介紹,「葛路生進去了,蒿怡帆、蒿怡霏那對姐妹也進了,那個長的帥帥的王昭也進了,喜來本來就是武行,覃培軍跟著攝影組,張文斌就讓他進組當場工,有小角色也給他演,等於很多人都在《三少爺》有了歸宿,所以萬國鵬忍不住」。萬國鵬來找爾冬陞,哼哼唧唧半天,終於開口:「導演,《三少爺的劍》,我能不能有角色演?」。沒想到,這位《路人甲》男主角的請求卻被一口回絕「不行,沒有你的角色」。爾冬陞覺得「女孩要被保護,男孩要出去磨練」,把萬國鵬「扔出去」自己闖蕩。而萬國鵬在一部戲擔任「特約」時被武行踢傷後,消息輾轉傳到爾冬陞耳中,「爾導說進組給我當助理吧,後來給他拎包什麼的,有那種類似於群眾的角色,邊邊角角的,就讓他演。」
為了演好爾冬陞的戲,橫漂們狂記筆記,命減肥,苦練舞蹈。
在電影中,沈凱幫助萬國鵬找房子的時候,遇見覃培軍買了一摞書在翻看,而在現實生活中,如此好學的「群演」其實正是男主角萬國鵬。負責紀錄片的李苗必須要觀察到所有演員、整個片場乃至橫店的方方面面,她眼裡的萬國鵬是一個異常努力的人,「我那個時候剪片子,他經常過來跟我玩兒,他跟其他人還是不太一樣,(因為)他看書的,他是真的記筆記的。我做那個紀錄片,做法是每一個人一個短片,在萬國鵬的素材中找到了一條什麼線呢,就是他的筆記本,從第一頁開始,每天趙導(趙良駿)說什麼,爾導說什麼,羅導(羅志良)說什麼,都有記;或者今天做錯了什麼事之類的,都會寫。」
有著如此自律、自強精神的「路人甲」,遠不止萬國鵬一個。女主角王婷是爾冬陞最早就定下來的演員,用李苗的話講「剛認識她的時候,肥嘟嘟的,有點兒嬰兒肥,說話也挺可愛的,慢悠悠的,偶爾蹦出一個金句來,就挺懂事的一個女孩,完全符合爾導心中想像的鄰家少女,就相當於袁詠儀在《新不了情》中的狀態,完全符合。之後她直到籤了這個戲之後,開始瘋狂減肥。她現在是感覺很瘦小,完全是活生生自己減的,演員的自我修養。」因為「挖煤故事」而打動不少觀眾的覃培軍,自己就鼓搗微電影,沒戲演的時候跟著攝影組學習,後來在《三少爺》的組裡學習怎麼拍3D。
在真實的橫店,像劇中人沈凱一樣為演戲而瘋了的人同樣存在。
《我是路人甲》裡,開著飯店、同時自己又演戲的「凱哥」沈凱,本人說起臺詞來其實沒有那麼差,但爾冬陞導演「很壞」,為了讓「那部穿古裝的戲中戲達到自己的效果」,開始折騰他,一會兒把他提溜到旁邊罵一下,一會兒瞪他兩眼、推他一把,後來發現不行,「他真的記得住詞」。後來就把助手李苗叫過來,現場改詞,「一遍一遍來,傻子都看明白了,連群眾演員都看明白了」。但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沈凱已經開始有點分不清拍戲和現實了,真真假假之間,他開始結巴,開始忘詞。在不知不覺間,其實他已經完成了《我是路人甲》最飽受好評的一場戲。
當天拍攝完畢後,爾冬陞拍到了自己想要的鏡頭,但沈凱的人生觀卻「立馬崩潰了」,李苗後來描述:「當天晚上哭的,紀錄片都拍到了,要是紀錄片放進去這段,不能只剪他一個人(的部分),不然畫面上看著跟《春光乍洩》似的(笑)。哥們回到住的地方已經崩潰了,哭得已經不行了,然後把浴缸裡放上水,他一點都不忌諱鏡頭,因為拍(紀錄片)的是幾個男孩嘛,直接到浴缸裡泡,一邊泡一邊哭,蜷在一起。」至於像戲裡沈凱那樣瘋了的人,「有那種瘋子,真的是不太正常的人,但是還好,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曾經有一些演員在《我是路人甲》海選時被刷下,也有中途放棄離開的。
作為爾冬陞的助手,李苗全程見證了《我是路人甲》的選角、訓練、實拍等整個流程。她透露其實在選拔演員時,有一位資質相當不錯的「路人甲」:「說起來有沒有人(中途)跑了的,真的有,我其實特別想弄一個紀錄片,再弄一個尾巴,叫『尋找張昕』。因為其實我們訓練的時候,訓練了21個人,(受訓演員裡)沒有最後一場那個女孩,第21個人叫張昕。他好像是四川音樂學院的,陪女朋友來橫店的。訓練都訓練完了,等我們一月份再回去建組的時候,誰也找不到他,也不知道是跟著女朋友離開了橫店還是分手了再也不想跟人聯繫了,都不知道,我好想知道他在哪兒,好想知道他看了這個電影什麼感覺,會不會後悔他當時沒有留下來。」
張昕離開了橫店,再也沒有人見過他。而留下來的萬國鵬,男主角的地位其實也並非十拿九穩,因為爾冬陞一直在他和一位叫葛路生的男孩之間猶豫。在爾冬陞看來,「他們倆感覺有點像,就比較陽光可愛的」,不過葛路生因為年紀太小(93或94年出生)和「有點娘娘腔」,放在戲裡不合適,「這沒有姑娘會跟他談戀愛吧」。葛路生後來離開《路人甲》劇組去外面接戲,鍛鍊了一年後回來整個人脫胎換骨一般,爾冬陞於是給了他兩場戲。《我是路人甲》片尾,王婷出走萬國鵬最失落時,那位搭話「能去你家借個宿嗎」的男孩,以及電影結束在陣地上與女護士閒聊的男孩,正是萬國鵬的替補葛路生。
爾冬陞助手李苗,她背後的人類登月報紙頭版其實暗含爾導對橫漂們的期望。
李苗從北大畢業之後進入香港浸會大學學習電影,之後在《槍王之王》跟爾冬陞實習,畢業之後進入爾冬陞的公司無限映畫。在她看來,爾冬陞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幾乎所有參演《我是路人甲》的演員,他都給「留了後路」:能接著演戲的像萬國鵬等,就給機會繼續拍戲;蒿怡帆、蒿怡霏姐妹不想再演戲,打算開舞蹈學校,爾冬陞也計劃從中協助;覃培軍去做攝影助理,張文斌進組當場工……雖然《我是路人甲》拍攝早已結束,他卻依然和演員們保持著聯繫,有一個專門溝通、交流甚至吐槽的微信群,「路人甲」們有任何苦悶、困惑,都可以在群裡和爾導說說。
李苗看著爾冬陞像照顧當年的自己一樣照顧這些也許更為卑微的後輩,「他就是這樣一個人,我覺得大男子主義應該不是個貶義」。至於這些演員們在《我是路人甲》之後何去何從,李苗坦言這誰也說不準,包括一手促成這部電影的爾冬陞,「他心中也有這種顧慮,就是不要改變人的命運,但人都拍了你的戲了,你怎麼都改變了他的命運了。」爾冬陞在北京的公司「無限映畫」室內,特別收藏了一張阿姆斯特朗登月後報紙頭版的放大版,「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寓意,在李苗看來,爾冬陞不僅是以此自勵,也是藉此對每個邁出「一小步」的電影人致以敬意。
採訪即將結束的時候,李苗發給記者幾張照片,劇組回橫店做專場放映會時,這座中國最大影視城的道路兩旁掛滿橫幅,上面印著「歡迎爾冬陞導演攜《我是路人甲》劇組榮歸故裡」。
本文系鳳凰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