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長賣豆腐起家,先成雞肉大王后成銅業大王,如今身家超百億

2020-12-26 魯商儒風

文|叢樹

來源|魯商儒風

魯商故事傳奇 NO.113

山東的聊城市有個叫陽穀的縣,名氣可能還不如一個更小的地方——景陽崗在名,因為武松曾在這裡打過老虎。

1971年,20歲的劉學景高中畢業,那時還沒有恢復高考,他只能回到安樂鎮劉廟村。按照絕大多數同樣經歷的人的正常軌跡,他日後將成為一位農民。

但劉學景沒有按正常的軌跡走,後來成為兩個行業的「大王」,如今身家超過100億元。

1、賣豆腐起家的生產隊長

如今,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在城市裡都難謀一份工作,但在1970年代的中國,高中生算是高級知識分子了。因此,回到村裡後,劉學景成為植棉技術員,很又成為生產隊長。

不過,這個20多歲的青年人,顯然不甘於一輩子種地,當生產隊長的時候就在村裡磨起豆腐賣。

叢樹之前曾講過幾位賣豆腐起家的富豪,如前山東首富、太陽紙業的李洪信,前深圳首富、茂業集團的黃茂如,前天津首富、榮程集團的張祥青夫婦等,也曾賣豆腐。看來中國的那句「要想富,賣豆腐」的老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劉學景賣豆腐在1978年之前,當年中國還沒有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如今看來平常的小買賣,在當時是要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的。

豆腐坊做得不錯,進入80年代後,劉學景又開起了貿易公司,辦起植物油廠,建起畜牧公司。

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劉學景屬於連續創業者。

但所有這些似乎都只是小打小鬧,只是為他日後幹更大的事做鋪墊。

2、辦養雞場成為「雞肉大王」

誰也想不到,多年後他又回到農民幹的事上。

1994年,已經43歲的劉學景,拿出全部積蓄,還貸了200萬元的款,在1991年創辦的畜牧公司基礎上,在老家的一片荒山上辦起了種雞場。

按說,他應該是趕了個晚集。

這一年,在南方的廣東,「養雞大王」溫北英去世。改革開放後,南方尤其是廣東,很多事情都走在全國的前列。1983年,溫北英和同村的7個村民各出1000元,用總共8000元辦起了一個小小的養雞場。日後,這個養雞場成為大名鼎鼎的溫氏集團,如今每年賣出7.48億隻肉雞、2229.7萬頭生豬,2015年上市時,製造了43億財富過億的超級富豪,很多當年的村民成為億萬富豪。

北方的劉學景多年後也成為「雞肉大王」,這個種雞場就是後來的鳳祥集團。很多人喜歡吃肯德基、麥當勞,包括雞翅等很多雞肉製品,雞肉就是他們供應的。

他們很多方面和溫氏一樣,比如「公司+農戶」的模式。這種模式的率先使用者正是溫氏集團,也被稱為「溫氏模式」,後來在全國養殖行業相當普遍。它的一個很大好處是,既可以讓周邊的農戶跟著致富,因此很受歡迎,也可以讓農民幫自己養雞,很快做大。而自己把精力集中在種雞的孵化、加工和市場上。

劉學景做得更加深入一些,除了雞肉方面的屠宰等加工,他還做起飼料加工、調味品、植物油等。

3、從雞肉大王到銅業大王,身家超百億

幾年之後,劉學景已經不滿足於做「雞肉大王」。

2004年,劉學景已經53歲,當年的連續創業者竟然又一次創業——他辦起了銅廠,就是日後的祥光銅業。

客觀地講,這是一個讓人看不懂的奇怪決定,因為陽穀並沒有任何冶煉歷史。一種相對合理的解釋是,陽光是中國有名的電纜生產基地,陽光電纜、綠燈行電纜等中國知名的電纜企業就在這裡,而生產電纜的主要材料就是銅。

幾年之後,祥光銅業也一度成為僅次於江西銅業和銅陵有色之後,中國的第三大煉銅企業。

劉學景(右)及其夫人(中)和長子(左)劉志

隨後,劉學景則把原來以養殖起家的食品行業的鳳祥與煉銅的祥光銅業整合到一起,組成新鳳祥集團。2018年,整個集團的營業收入達474.69億元,在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上,排第358位。

這也為劉學景帶來巨大的財富,根據胡潤最新發布的2020全球富豪榜,劉學景家族的財富達110億元,在山東省富豪中列第11位。其實,最近10來年,劉學景就一直沒有在各類富豪榜制度,一度在山東的富豪中高居第2位。他本人則是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按照其官網的介紹,食品和有色金屬的目標都是成為千億級產業。

4、「二代」逐漸接班

近年來,劉學景的長子劉志光已經逐漸接過班,如今任新鳳祥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

劉志光是位海歸,本科在中央財經大學學金融,後拿到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劍橋大學兩所世界名校的碩士學位。其弟劉志明也在新鳳祥任職。

其實,他2005年留學回國,當時正值劉學景上馬銅業,劉志光就加入了這個新項目的創辦。從祥光銅業的企業名稱,似乎也能看出其有著劉志光的印記。「祥」來自鳳祥,光是否為劉志光的「光」?

當年的生產隊長,以磨豆腐起家,幾十年後打如數百億的家業,如今正把基業交給自己的一對兒子。

相關焦點

  • 山東首富傳當過生產隊長,賣過豆腐,後成雞肉大王,現在靠煉銅
    高中文化在那年代已經屬於高知識分子,尤其在農村,20歲的劉學景成為村裡的植棉技術員,後來當上生產隊長。但他屬於不甘一輩當農民的人,很快賣起了豆腐,80年代改革開放後,先後開過貿易公司、植物油加工廠、畜牧公司等,小有成就。
  • 中國賣豆腐的就服他們,個個身家過百億,成為首富,他最讓人欽佩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中國的富豪中,有一批曾經賣過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豆腐。中國有句老話叫「要想富,賣豆腐」。後來,他們都發了家,個個身家過百億,成為所在地的首富。1、山東太陽紙業李洪信李洪信現在被稱為「造紙大王」,是包裝紙的全國老大,如今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
  • 靠賣方便麵身家超百億,座駕千萬邁巴赫掛特殊車牌,被稱泡麵大王
    靠賣方便麵身家超百億,座駕千萬邁巴赫掛特殊車牌,被稱泡麵大王說道創業,相信這是目前年輕人們都在日復一日在在為之奮鬥,而且創業選擇的方式也都千奇百怪,但是說到創業,就不得不提一下魏應州,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如今魏應州的身家已經有上百億了
  • 吃雞富豪:煙臺2人孵小雞身家百億,聊城出首富,德州扒雞擬上市
    在一條雞的產業鏈上,有的人孵小雞,有的人養殖肉雞,有的人加工雞肉,有的把雞做成扒雞,總之,他們把雞做成了生意,靠「吃」雞,成為富豪。山東是雞肉生產大省,產量約佔全國的40%左右。在各類富豪榜上,也出現了不少「吃」雞的山東富豪。
  • 肉雞大王承包肯德基麥當勞,二次創業跨界煉銅,做到世界第二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想要富,賣豆腐」,聊城一帶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五匠四坊」來帶動,而豆腐坊就是這四坊中的一坊,賣豆腐本是個疏鬆平常的小買賣,劉學景卻把它當成學問來做,生意越做越紅火。
  • 中國最低調的麵包大王,60歲創業賣麵包,85歲逆襲賺來百億身家
    當人們津津樂道於任正非43歲創業,76歲仍奮戰於華為一線的時候,殊不知在麵包行業,還有這麼一位85歲傳奇人物,憑藉短保面包起家的「桃李」品牌,一舉成為中國真正的麵包大王,他就是桃李麵包董事長吳志剛。
  • 中國紅棗大王:高考落榜後賣棗起家,幾番起落終成百億棗業帝國!
    最終他的專利技術使3000萬棗農受益,在一個四線城市創出百億規模的企業,成為中國「紅棗第一品牌」。他就是好想你(002582.SZ)棗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聚彬。石聚彬二話不說,辭去副廠長,回到村裡賣棗!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不過這一次,石聚彬轉變了思路。石聚彬琢磨,如果只是單純地賣棗,可能永遠只是一個賣棗的,他決定對棗進行加工後再售賣。為了開發新產品,石聚彬先後69次到廣州、上海等地訪名師、求名家。
  • 「臭豆腐大王」悄然轉身賣「假畫」走平民路線
    浙江在線11月24日訊 吳利忠這個名字,在紹興人眼裡,就是臭豆腐的代名詞,誰讓他是當地的「臭豆腐大王」呢。可是,經過一年半的沉寂後,浮出水面的吳利忠卻悄然轉身,一門心思地搞起仿真書畫來,並在不久前成為央視《財富故事會》裡的新聞人物。
  • 香港富豪黑馬:從蠔油起家到醬料大王,如今身家超過千億
    據榜單顯示,李文達的身家達到了171億美元,約1158億人民幣,比去年增長了近1倍。可能大家對李文達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一說到李錦記,估計就沒有多少人是不知道的。李文達是李錦記的第三代掌門人,自1888年創立以來,李錦記以一個小醬園的存在走過了百年的時光。作為集團的接班人,李文達18歲就進入了工廠學習製造蠔油。
  • 從草根創業者到蔬菜大王,揭秘丁立剛如何擁有百萬身家
    人生並不是只有一條出路,丁立剛賣菜賣出了蔬菜大王的名聲,也賣出了百萬身家。丁立剛自己都說他就不是那種「安分人」。雖然他幹的是個辛苦活,但是他不能只賺辛苦錢。80年代時,家裡條件並不是很好,除了幾畝地以外,沒什麼像樣的家當。那時候光種地的話,只能是保障「吃飽飯」,根本攢不下什麼積蓄。
  • 浙江最牛「的哥」,賣豆腐年賺10億,如今公司上市成「豆腐大王」
    中國擁有2000年豆腐歷史,幾乎家家戶戶一輩子都在吃豆腐,但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做豆腐顯然不是一份大事業,然而,浙江人蔡祖明用26年的時間,將一家小小的豆腐工坊,即將拉扯成一家上市公司。早在清仁宗嘉慶年間,蔡家的豆腐在浙江當地就已經小有名氣了,不過傳到蔡祖明這一代的時候,他覺得豆腐根本就不賺錢,根本就不想將做豆腐的手藝繼續傳承下來,蔡祖明一門心思只想賺大錢,之後他做過七年木匠,幫父親賣過豆腐,還開過計程車。
  • 從香油大王到養牛大王,再到「殯葬大王」,燕郊李嘉誠73歲再出山
    在2016年的河北胡潤富豪榜上,李福成以67億的身家排名第9位,成為河北鼎鼎大名的富豪,同時也是「燕郊首富」。李福成生於1946年,據說只有小學文化。1966年,20歲的李福成還是個每天騎著自行車賣香油的小商販。1982年,36歲的李福成創辦了自己的香油坊,沒幾年就成了當地有名的「香油大王」。
  • 中國豆腐大王誕生,靠賣豆腐年入10億
    有靠養豬登上中國富豪榜的秦英林夫婦,靠賣辣椒醬聞名全球的陶華碧。而在並不起眼的豆製品領域,也有一家賣豆腐的公司,年收入達到了10億人民幣。這家公司就是登陸A股的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眾所周知,中國有「豆腐西施」這一說法,而祖名豆製品的創始人蔡祖明,則被稱為「中國豆腐大王」。
  • 國產酒中的「勾兌大王」,廉價又好喝,年銷量近百億,酒友:諷刺
    導語:國產酒中的「勾兌大王」,廉價又好喝,年銷量近百億,酒友:諷刺大家好,很高興再次與大家做分享,酒文化是中國5千年歷史文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完全可以追溯到商朝,當時的酒文化就開始繁榮。發展到如今,國內酒類品種繁多:黃酒、白酒、啤酒等。其中白酒在國民心中還是更根深蒂固。
  • 昔日海產大王,如今百億富豪,他說:「靠老爸來生活是不孝子!」
    海產大王有句名言:財富是實力的表現,但要用好它,不是個人受惠,而要全球受惠。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心裡不僅要有企業,還要有家和國。不少人把平常讓人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生意,做成多元化的大企業,事實上抓住了機會,商機處處。
  • 中國花生油大王,靠著一顆花生,年收入超百億
    中國花生油大王,靠著一顆花生,年收入超百億要說生活中什麼最重要呢,那一定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了,這幾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缺一不可,沒有這些東西我們怎麼做飯呢。魯花集團是中國目前最大的花生油專業生產公司,花生油年生產量為100萬噸。魯花集團的創始人是孫孟全,他用幾十年的時間打造了屬於自己的食用油帝國,他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出生於山東萊陽,高中畢業後他來到姜疃鎮物資站工作,主要工作內容是收購玉米和花生,而山東也是我國花生和玉米的主產區,所以只要到了收穫的季節,孫孟全總能很快的完成工作。
  • 青海首富肖永明:從飯店老闆到鉀肥大王
    青海首富肖永明:從飯店老闆到鉀肥大王  四川商人在格爾木開飯店,跨界鉀肥曾獲當地政府支持;運作巨龍銅業裝入上市公司  8月30日,青藏高原腹地格爾木,一個名為「小小酒家」的門面坐落在當地希爾頓酒店大樓下。
  • 中國第1「調料大王」,年銷售是老乾媽的十倍,掌門人身價超千億
    中國第1「調料大王」,年銷售是老乾媽的十倍,掌門人身價超千億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追求美食的口味,對於調味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多,以前的時候有個油鹽醬醋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現如今形形色色的醬油蠔油等調料可謂是讓人眼花繚亂,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挑選
  • 葉檀:股神林園,8000元起家如今身價百億,他的投資能力不服不行
    A股市場,風雲變幻,城頭變幻大王旗,不斷有牛人大佬出臺,各領江湖兩三年。今天要講的大佬很有意思,這個人每一次投資動作、每筆收益,甚至說的每一句話,都會掀起股票市場的話題風暴。他就是林園。三十年前,林園用8000元起家炒股,如今身家百億,他把貴州茅臺、五糧液、雲南白藥、招商銀行等績優股一網打盡。
  • 豆腐大王將上市,創始人做過木匠、開過出租,如今賣豆腐年賺1億
    說的就是生意場不分大小,有人靠賣飛機當上富豪,有人也靠賣隨處可見的日用品成為富豪。對於前者,人們習以為常,但對於後者,在創業的時候往往覺得低賤,本能的牴觸,選擇不相信。一個售賣隨處可見的日用品,怎麼可能會成為富豪?比如賣菜賣豆腐,大街小巷都有菜販子,也沒見哪個人稱為了富豪,但今天卻有個人靠賣豆腐年賺1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