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因驢皮漲價引發的產品提價,企業到底是真焦慮,還是很享受呢?】
出品:駝峰財經
作者:駝叔
大家好,我是一頭來自北方的驢,走在寒冷的曠野中。今天,我憋了一肚子話,想跟大家說說。
我知道我們驢在動物世界裡太過普通,顏值不高,也不聰明,脾氣還很倔,不招人喜歡。
我們既沒有牛那樣勤勤懇懇的忠實性情,也沒有馬那般縱橫馳騁的過人本領,所以大家對我們甚至有些看不起。
你們大多數人,只有在罵別人「倔驢」或「蠢驢」的時候,或者吃驢肉火燒和結交「驢友」的時候,才會意識到我們驢的存在,對不對?
但是,你們別忘了,有一種高檔營養保健品是用我們驢皮做來的,那就是阿膠。
相信不少人吃過阿膠吧?很多人想吃還吃不起呢 。
作為一頭驢,對阿膠這種東西的感情有點複雜,既充滿感激,又很嫌棄。
感激是因為阿膠大大提升了我們的身價,讓我們這些蠢驢成為人類營養保健品的重要來源,而且幾乎是唯一來源。
是阿膠,讓我們這些笨驢在和牛的對比中找到了自信:牛皮只能用來吹,我們驢皮卻可以用來熬製高級營養品。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世間沒了驢皮,人類將會怎樣?
之所以嫌棄阿膠,當然是由於製作阿膠的過程比較殘忍,要砍我們的驢頭,剝我們的驢皮,簡直不能忍。
當然,作為一頭驢,主人要我幹粗活,幹力氣活,我沒有怨言。人類最後要殺了我,吃我的肉,我也沒意見。
這是我們的命,也是我們存在的價值。
但山東有家公司,專門靠剝我們的皮來熬製成阿膠,再高價賣給別人,他們做生意的方式讓我實在看不下去,也有話想說。
要是踏踏實實做生意也就罷了,但他們一邊做著驢皮,一邊吹著牛皮。
他們不但把阿膠的養生功效吹上天,自稱「藥中茅臺」,而且對產品瘋狂提價,過去十來年提價多達18次!
憑著這樣瘋狂的漲價,他們硬是把這種用驢皮製成的保健品賣成了普通人吃不起的奢侈品!
對於提價的理由,他們說是為了「價值回歸」!
把產品漲價這事說得這麼冠冕堂皇而又充滿情懷,你們見過嗎?
反正我們驢震驚得滿地打滾。
估計你們也猜到了,我說的這家公司就是東阿阿膠(000423.SZ),國內阿膠製作的龍頭企業,也是A股市場上唯一以阿膠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
物極必反,現在東阿阿膠的驢皮吹破了。
連續十多年的業績高增長勢頭戛然而止,今年開始業績持續大降。繼今年一季度和季度淨利同比大幅下滑後,東阿阿膠前三季度淨利下滑幅度進一步加大,達到83%,市值也跌去大半。
最近董事長突然辭職了。
11月14日,東阿阿膠公告稱,王春城申請辭去東阿阿膠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職務,同時一併辭去公司第九屆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
阿膠功效真的那麼好嗎?
雖然說阿膠功效大小與我們驢的價值成正相關的關係,但我們驢表示,只相信科學。
關於阿膠的功效,東阿阿膠的人喜歡引經據典,從古代的文化記載中找到理論依據。
他們說,三千多年前,宰相伊尹用驢皮加東阿水創製了阿膠,成為阿膠的鼻祖。三千年來滋陰補血造福於人類,為人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驢讀書不多,只知道宰相伊尹是有史書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賢相,他輔佐商湯,滅掉夏朝。這樣一位身居高位的能臣,是不是真的用驢皮加東阿水創製了阿膠,很難說清。
他們還提到唐代詩人肖行澡的《全唐詩·宮詞補遺》,文中提到:「鉛華洗盡依豐盈,雨落荷葉珠難停。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
從這首詩中,做阿膠的人得出結論,說阿膠是楊貴妃的養顏秘方之一。
怕有人不相信,他們又把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吃阿膠的例子也搬了出來:「虢國夫人娥眉長,酥胸如兔裹衣裳。東萊阿膠日三盞,蓄足冶媚誤君王。」
他們說,你看,這是明代的朱克生笑話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說她每天吃阿膠是為了取悅唐明皇。
我想說的是,楊貴妃還愛吃荔枝呢,唐代詩人杜牧那兩句千古名句大家應該印象更深吧:「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怎麼沒人說荔枝也滋陰養顏,是楊貴妃的養顏秘方呢?
怎麼沒人把荔枝的營養功效無限誇大,把把荔枝做成高檔保健品並不斷提價呢?
現在,荔枝也只是一種水果而已。因為人們更願意相信常識,相信科學。
事實上,阿膠的功效一直飽受質疑,甚至被認為只是「水煮驢皮」。
2014年,北京協和醫院腎內科主治醫師陳罡曾在丁香醫生發表文章稱,阿膠就是水煮驢皮,但熬製工序多了幾分神秘。
文章還提到,從營養學上說,這種膠原蛋白無法滿足人體對胺基酸的需求,並非良好的蛋白質來源,是一種劣質蛋白,在大多數國家的食品工業裡僅作為添加劑使用,該文曾引發爭論。
人民日報微博曾稱阿膠、紅棗、紅糖這些「補血神品基本沒用」。
文中寫到,阿膠由驢皮熬製,主要成分就是膠原蛋白,和豬皮、牛皮以及其他皮的成分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因為沒什麼鐵,所以也沒有補鐵補血的作用。
但美好的故事總是有人聽的。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們驢不太信。
為何要跟驢過不去?
最讓我們驢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有業內專家認為,做阿膠不一定非要用驢皮。
如果真是這樣的,那麼東阿阿膠為何非要跟我們驢過不去?
北京協和醫院腎內科主治醫師陳罡曾在丁香醫生發表的文章中說了,驢皮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水煮驢皮後變成了部分水解和純化的膠原蛋白,但水煮豬皮、羊皮或牛皮,都可以得到類似的膠原蛋白。
有沒有搞錯?豬皮,羊皮或牛皮都可以?那這些年來,我們驢死得是不是太冤了?
事實上,我們驢族一直有個最大的願望,希望有一天,我們的驢皮不再成為阿膠的唯一原材料。
我們不僅是為了我們驢著想,也是為東阿阿膠著想。因為東阿阿膠經營過程中始終面臨一個最大的困惑:原材料不足!驢皮不夠。
這些年,驢皮不夠這件事不僅把我們驢逼瘋了,也把東阿阿膠逼瘋了。
他們公司一直為收不到足夠的驢皮而發愁,所以滿世界找驢。從華北地區找到東北地區,從東北地區找到西北地區。
但找遍全中國,驢還是不夠。因為驢皮需求太大,國內驢的數量大幅下降。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驢的繁殖能力不強。驢的懷孕期長達14個月,母驢一般一次只能生一頭小驢。
而且很多人北方人養的母驢需要下地勞作,給主人幹活,所以主人不太願意讓母驢繁殖後代。
你們知道嗎?30年前中國有1100萬頭驢,是世界第一養驢大國,但後來隨著阿膠需求量飆升,驢的數量降到幾百萬頭,甚至更少。
所以阿膠生產企業就跑到國外去找,將目光轉向亞非拉地區。中國也開始大量進口驢皮,和中國有良好貿易關係的非洲成了驢皮主要供應商。
兩年前就有報導稱,衣索比亞共有740萬頭驢,並建立了兩個大型的毛驢屠宰場,屠宰場所有者為中國人;肯亞有180萬頭毛驢,並在當地修建了300萬美元的毛驢屠宰場,所有者也是兩家中國企業。
一些國外媒體也不理解,他們問:「為什麼中國在滿世界買驢」?
國外瘋狂買驢甚至引發了當地的不滿,有些非洲國家甚至頒布毛驢出口禁令,因為亞洲急劇增長的市場需求讓非洲本地的需求無法滿足,同時也造成了社會問題。
要知道,在非洲,毛驢不是用來娛樂或食用,而是用來運貨、騎行、耕地等。毛驢對於當地人的謀生來說非常重要,毛驢幫助家庭運送水和食物,同時還有燃料和建築材料。
由於驢皮短缺,所以不斷漲價,而原材料漲價推高了產品成本,導致東阿阿膠產品連年提價。
看吧,毛驢短缺成為了東阿阿膠產品不斷提價的理由。
你們做人難,我們做驢也難吶。
我們驢不想為阿膠瘋狂漲價背鍋
現在說到阿膠,尤其是東阿阿膠生產的產品,大家最先想的到是高檔保健品,其次想到的是價格昂貴,買不起了。
東阿阿膠產品提價的頻率和幅度,實在是令人驚嘆,連一直漲價的茅臺都要自嘆不如。
有媒體統計,自2006年至2018年,東阿阿膠提價多達18次。阿膠塊的出廠價也從每公斤196元漲到2018年底的3858元。
2011年全年更是先後漲價五次,其中一次,阿膠塊產品出廠價上調幅度近60%。
有數據顯示,自在2001年至2016年的15年間,東阿阿膠零售價從每公斤130元漲至約5400元,漲幅超40倍。與此同時,阿膠原料驢皮已經從2000年的20元一張上漲至目前的2500元以上,漲幅超100倍。
有報導據此認為,東阿阿膠價格漲幅是北京房價的6倍,茅臺的11倍,黃金的14倍。
東阿阿膠的銷售對象也從原來的農村中年婦女轉移到城市白領,銷售終端也從農村轉向城市,東阿阿膠從此迎來了十多年的黃金時代。
但在東阿阿膠創始人秦玉峰看來,現在的價格還遠遠沒有回歸到價值本身。
秦玉峰是東阿阿膠「價值回歸」理論的提出者。他2006年出任東阿阿膠總經理時,對阿膠當時便宜的價格不滿意,對驢皮的短缺也深感焦慮。
一番思慮之後,他終於找到了漲價的理論依據。
清朝時,阿膠的價格是白銀3.2-4兩/斤,民國23年(1934年)北京同濟堂參茸阿膠莊藥目表上所印,一斤阿膠16塊大洋。
秦玉峰認為,阿膠價值若要回歸到20世紀30年代的等值價值,通過對金銀的比價換算到現在,每斤高達4000-6000元。
好吧,這麼瘋狂地漲價,竟然還沒有回到東阿阿膠產品的價值,你們有什麼理由抱怨價格貴?
阿膠的功效如何?從歷史記載中找!
阿膠的價格如何定?從歷史記載中找!
作為一頭蠢驢,我就問你們一句:服不服?
有意思的是,東阿阿膠為了應對原材料短缺和漲價,自己不斷收購和囤積驢皮,從而進一步導致驢皮減少,並推高驢皮價格,怎麼反過來又說是原材料漲價導致產品提價呢?
而且提價的連鎖反應也出現了。產品頻頻提價使得下遊經銷商大量囤貨,因為囤貨不但可以降低採購成本,還能坐享漲價帶來的超額收益。
大量囤貨使得經銷商不能變現,而囤貨又需大量資金,所以經銷商通過貸款融資,甚至以加槓桿的形式獲得資金,風險因此堆積起來。
阿膠不同於茅臺,茅臺有收藏價值,而且酒越老越醇,但阿膠保質期僅5年,經銷商不能一味囤積,需要適時周轉起來。加上最近幾年金融去槓桿,致使很多經銷商開始面臨資金壓力。
為避免資金鍊斷裂,不少經銷商開始降庫存,急於賣出囤積的阿膠產品來變現,所以出現供給加大,產品降價,而且經銷商不能如期給東阿阿膠公司支付購貨款,導致回款出現問題。
東阿阿膠此前已公開承認這一現象,並認為這是導致公司今年三個季度業績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
難以理解的是,既然驢皮如此短缺,找驢皮這麼費勁,而且倒逼企業不得不對產品常年提價,難道就真的沒有解決之道嗎?
作為一家從事阿膠生產和製作的龍頭企業,東阿阿膠不應該在原材料的問題上深入研究並找出應對之道嗎?
如果上述專家的言論可信,哪怕只是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東阿阿膠為什麼不去研究如何找到替代驢皮的原材料呢?
如果豬皮、牛皮和羊皮也可以製作阿膠,那不就可以比較容易地解決這個困惑已久的大難題嗎?
如果真的這樣做,不但我們驢從此可以在世間安生,人們也能吃到更便宜的阿膠啦!這是多好的一件事。
但東阿阿膠偏不這樣做,只認驢皮。
你們人類喜歡用「倔驢」來形容一個人的固執,東阿阿膠的做法是不是也很倔呢?
有時我不太厚道地想,對於因驢皮漲價引發的產品提價,企業到底是真焦慮,還是很享受呢?
(本文由駝峰財經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