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建隊哲學引進大牌自由人,違背聯盟輕視中投和背身單打的潮流引進中投+背身達人阿德,馬刺走上了一條反潮流之路。回到傳統之路的馬刺新賽季目標仍是總冠軍。
18年最重磅!馬刺搞定鄧肯接班人 波帥親出馬打破建隊哲學
在近代NBA歷史當中,馬刺一直是獨特的存在,與金元時代各路豪強紛紛大肆招兵買馬引進超級球星組建巨頭組合不同,馬刺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建隊哲學,他們依靠選秀培養自家新星發家致富,從1996-97賽季中期波波維奇接任成為馬刺主帥開始,馬刺鮮少引進大牌自由人,在交易市場上也不夠活躍,只是進行一些小修小補。
翻看馬刺建隊歷史便可知,1996-97賽季,馬刺剛剛在大衛-羅賓遜帶領下連續7個賽季殺入季後賽,其中1994-95賽季他們甚至拿到62勝殺入了西部決賽,已經有了奪冠潛質。但1996-97賽季,羅賓遜受傷只打了6場比賽,賽季初他因為背傷休戰,12月末又因為腳傷作壁上觀,賽季末段波波維奇說服羅賓遜不要復出,馬刺徹底擺爛。但是,1997年夏天,馬刺因禍得福拿到了狀元籤,他們最終選來了未來基石鄧肯。
隨著羅賓遜老去,他將權杖交到了鄧肯手中,結果1998-99賽季,在鄧肯生涯第二個賽季他就以絕對核心身份帶領馬刺奪冠。2001年,馬刺在首輪第28順位選擇了法國球星帕克,2002年,馬刺在1999年總第57順位選中的吉諾比利正式登陸NBA加盟馬刺,至此,馬刺GDP組合集結完畢。從2002-03賽季到2014-15賽季,在GDP組合帶領下馬刺從未缺席季後賽,且每個賽季勝場數都達到了50場,包括2011-12賽季縮水賽季,期間他們合作拿到了4個總冠軍。
這期間,馬刺完成了核心的更迭,在鄧肯時代,馬刺靠的是強大內線以及防守,但進入到新世紀後,波波維奇開始調整戰術打法,削減鄧肯的戲份,給了帕克和吉諾比利兩大外線更多主導權,馬刺從以內為主的鄧肯時代逐漸過渡到了以外為主的帕克時代。
馬刺明白,GDP組合都在老去,他們需要儲備接班人,2011年選秀大會他們同步行者進行交易送出了喬治-希爾,換來了首輪15號秀萊納德,2013-14賽季,萊納德展露出了可以接班GDP組合的苗頭,總決賽他當選為了FMVP,波波維奇說,馬刺正在進入到萊納德時代。儘管2014-15賽季馬刺首輪出局,但萊納德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今夏他也得到了一份5年價值9000萬美元的合同,被球隊正式樹立為了未來核心。
從羅賓遜到鄧肯到吉諾比利、帕克再到萊納德,馬刺歷代核心全部都是馬刺耐心培養的自家新秀,這期間他們絕少引進高薪球員。芬利、麥克戴斯們到馬刺時都已經是壯士暮年,馬刺唯一算是大手筆的引援是2009年6月底用鮑文、奧博託、科特-託馬斯換理察-傑弗森,前一個賽季傑弗森場均接近轟20分,他們換來了這位年薪達到1420萬美元的小前鋒,那是他們近10多年第一次繳納超過300萬美元奢侈稅,不過,傑弗森最終也沒有成為馬刺核心,他在馬刺效力兩個半賽季就被甩賣到了勇士,他從未能真正融入馬刺。
10幾年來,馬刺的根基始終是GDP組合,但現在鄧肯和吉諾比利行將退役,帕克也已經33歲且身上有傷病隱患,雖然馬刺已經有萊納德這位未來領軍,但在這個時代,馬刺明白只靠萊納德一個球星無法讓球隊保持在爭冠行列,在工資帽逐年暴漲的背景下,未來更多三巨頭甚至四巨頭會應運而生,馬刺只能通過外部引援來保持競爭力。
其實馬刺今夏的引援計劃從去年就已經開始執行,當時他們暫緩同萊納德續約,這使得萊納德今夏在馬刺的工資帽中只佔了720萬美元而不是1600萬美元,這使得馬刺額外騰出了空間去追逐大牌。然後今夏,馬刺雖然跟萊納德和丹尼-格林達成了續約協議,但在籤下阿德前他們不會與兩個球員正式籤約,這樣可以幫他們騰更多空間。他們還將年薪850萬的斯普利特交易到了老鷹進一步騰空間,放棄了貝裡內利等人。接下來鄧肯和吉諾比利也很可能以底薪續約,整個過程中,馬刺球員犧牲了很多,正是這種犧牲精神成就了馬刺。
更何況馬刺還有殺手鐧——波波維奇,阿爾德裡奇想要尊重,作為馬刺主帥以及馬刺實際決策人波波維奇飛赴洛杉磯兩次跟阿德見面,他在會面中提出了未來接班鄧肯的誘惑,過去從未有球員在高傲的波波維奇這裡能得到這種待遇,連ESPN記者斯坦恩也說:「放在過去波波維奇絕對會袖手旁觀,但他卻飛赴洛杉磯跟阿德二次會面,阿德想要的尊重,馬刺全都給了。」
分頁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