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比愛因斯坦更好的理論」布萊恩·考克斯提出廣義相對論挑戰

2020-12-19 星辰自留地

相對論的一般理論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於一個多世紀前發布,以完善艾薩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該模型提供了對重力的統一描述,將其描述為時空或時空的幾何屬性,目前仍被科學家用作現代物理學中對重力的描述。愛因斯坦的理論具有重要的天體物理學意義,因為它暗示了黑洞的存在。黑洞是指空間和時間扭曲的空間區域,即使沒有光也無法逃脫。

然而,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揭示了這些宇宙現象正在挑戰科學家認為他們知道的一切。

他在2019年告訴澳大利亞科學頻道:「黑洞很有趣,它們確實很奇怪。

「在過去的兩年中,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天文學時代,在那裡我們可以看到黑洞的行為

為了正確地描述它們並描述碰撞,您開始需要獲得對愛因斯坦理論的更好理解。

「我不認為我們知道,當銀河系和仙女座相撞時,黑洞是否會合併,但我們當然知道星系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我的猜測是它們最終可能會融合在一起,也許它們將不可避免地在數萬億年內合併,但是我們確實知道黑洞碰撞時會發生什麼,因為我們已經觀察到了。」

考克斯教授接著解釋了為什麼霍金輻射(由於量子效應而被黑洞釋放)可能是發展愛因斯坦理論的關鍵。

他補充說:「我們最新的檢測器,即所謂的重力波檢測器,令人難以置信地檢測到宇宙結構中的漣漪,黑洞等物體碰撞產生的時空漣漪。

「我們已經看到了宇宙中發生過多次黑洞相互碰撞並合併的事件

「所以我們知道的是,它們在碰撞時會失去一些能量,關於它們如何碰撞以及如何合併以及隨後得到的結果的預測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絕對吻合。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可能最著名的是霍金輻射(Hawking Radiation),這是黑洞具有一定溫度並因此而輻射的想法。

「它們可以將能量和粒子再次輻射回太空。」

考克斯教授聲稱,科學家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將兩種傳奇模型轉化為一種新理論。

他繼續說:「這將量子力學定律與原子和分子如何與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相互作用的定律融合在一起。

「將這兩種理論融合在一起,可能是理論物理學中的最大挑戰。

「還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第一步是考慮黑洞。

「確實與描述宇宙起源,大爆炸或大爆炸之前發生的事情有關。

「最終,我們需要比愛因斯坦的理論更好的理論,而黑洞可能是目前這種理論的試驗場。」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錯了?美媒:廣義相對論遭「變色龍理論」衝擊
    原標題:愛因斯坦錯了?美媒:廣義相對論遭「變色龍理論」衝擊  美媒稱,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標準引力論的替代品,即「變色龍理論」,他們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這種理論能「根據環境改變行為」。  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7月9日報導,傳統上,人們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解釋引力和星系的形成。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可以解釋量子宇宙學
    量子宇宙學是一種利用量子力學將引力物理學擴展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之外的理論。雖然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解釋大量迷人的天體物理和宇宙學現象,但宇宙特性的某些方面仍然令人費解。「最近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自然天文學對其中一個異常現象提出了一個解釋,這些異常引起了許多額外的擔憂,他們指出這是一場「可能的宇宙危機」。然而,利用量子環宇宙學,我們自然地解決了其中的兩個異常,避免了潛在的危機。「過去三十年的研究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對早期宇宙的認識,包括最初是如何產生中巴的不均勻性的。
  • 為什麼宇宙的終極理論,必須同時包含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扭曲時空的想法經受住了100多年的檢驗和測試,包括現在發表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合作研究的最新測試。儘管取得了成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在數學上仍然與量子力學(對亞原子世界的科學理解)不可調和。
  • 三城記:廣義相對論之路的戲劇舞臺|展卷
    這些論文挑戰了光是波的想法,嚴格地給出了原子存在的證明,導致了對空間和時間的新見解,認證了質量是能量的一種形式。空間和時間的革命肇始於愛因斯坦1905年狹義相對論的表述,但是不久之後就發現這是不完備的。試圖將牛頓所建立的引力理論納入狹義相對論是不成功的,至少不會產生任何動力學基本原理。
  • 愛因斯坦不信的廣義相對論黑暗面,就在銀河系中心
    其中,彭羅斯因「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堅實預言」擁有一半貢獻,根澤爾和格茲則因「發現我們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分享另一半。諾獎官網新聞稿用「黑洞和銀河系中最黑暗的秘密」來形容今年的獲獎成果。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大衛·哈維蘭(David Haviland)表示:「今年獲獎者們的發現為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的研究開闢了新天地。
  • 量子力學遇上廣義相對論——「墨子號」求解世紀謎題
    (新華社發)  星辰在線10月24日訊 據經濟日報(記者 沈慧)報導,當量子力學遇上廣義相對論,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近日,多國科研人員合作利用我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開展了實驗檢驗。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量子衛星在地球引力場中對嘗試結合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理論開展實驗檢驗,將極大推動相關物理學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
  • 最美麗的理論: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推導
    全文共2948字,預計學習時長9分鐘偉大的前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和葉夫根尼·利夫希茨在他們的著作《經典場論》中寫道:「建立在相對論基礎上的引力場理論被稱為廣義相對論,它是由愛因斯坦建立的,並且可能是現存的物理理論中最美麗的一個。」
  • 愛因斯坦提出過人的腦電波永存,那麼人類到底有沒有來世?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而相對論也是愛因斯坦的學術貢獻。他相繼完成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理論,狹義相對論就是我們常說的四維空間,廣義相對論認為時間和空間會因為物質的存在發生彎曲。
  • 又可以看日全食了,1919年日全食觀測讓愛因斯坦名揚天下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質能方程,其中質能方程的提出為核能的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二戰期間,為了對抗納粹德國,愛因斯坦曾致信羅斯福總統,直接促成了著名的曼哈頓計劃(原子彈研發計劃)。
  • 如果牛頓被旋轉的蘋果砸中,愛因斯坦承認他會有更好的引力理論
    愛因斯坦承認,牛頓將會發現更先進的引力理論。那麼物質的旋轉與引力場有什麼樣的相互作用?讓我們以自由落體為例來闡述並回答這個問題。在真空室中考慮兩個自由下落的球體,其中一個球體繞其球心高速旋轉,另一個則沒有旋轉;高速旋轉的球體在自由下中與地球引力場的相互作用可能會產生三種不同的物理效應。
  • 什麼是相對論?現實中有哪些與相對論有關的現象?
    這一理論永遠改變了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理解。相對論是什麼?簡而言之,相對論的概念意味著物理定律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理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首先提出,其基礎是光速在任何參考系下都是恆定不變的。這看起來很簡單,但卻有著深遠的影響。愛因斯坦是在1905年得出這個結論的,當時的實驗證據表明,當地球繞著太陽旋轉時,光速並沒有發生變化。
  • 日全食退去科學繼續:廣義相對論被證實竟與此有關
    觀測到引力場中光線彎曲廣義相對論預言是真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大名家喻戶曉。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名為《廣義相對論的基礎》的論文,文中假定引力並不是一種力,而是時空連續體中彎曲的場,質量存在正是造成彎曲的原因。特別是在太陽系,牛頓的引力理論可以看作是廣義相對論的一級近似,通過測量水星軌道近日點的進動、引力場中光線的彎曲等實驗,是能夠驗證廣義相對論的。
  • 我國「墨子號」衛星首次太空實驗嘗試結合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記者徐海濤、董瑞豐)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合作,利用我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 麥克斯韋是電磁學的集大成者,為什麼不如牛頓和愛因斯坦知名度高
    在物理學領域,「一牛二愛三麥」已成為大家比較認可的共識,也有一些人認為愛因斯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位居其次。總的來說,牛頓與愛因斯坦並駕齊驅毫無爭議,麥克斯韋緊隨其後。 但是就從物理學的貢獻來說,牛頓與愛因斯坦是一個等級的,而麥克斯韋又是另外一個等級。
  •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格格不入,是因為我們的宇宙有兩套物理法則嗎?
    現代物理科學中最大的兩大支柱,一個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有一個就是量子力學。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他提出的相對論這一理論改變了從本質上對空間和時間的概念。而量子力學的提出,更是讓整個科學界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促進了科學社會的進步。什麼是相對論呢?簡單來說,相對論的籠統概念就是物理定律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比如在地球上我們遵循引力定律,而與宇宙遙遠角落裡的外星人(如果存在)那就是一樣的。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相對論是兩個層次的理論。萬有引力定律就像一個梯子的下面幾級,比較接地氣,指導了人類幾百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而廣義相對論是梯子的上面幾級,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但我們爬梯子必須先踩在下面幾級才能攀爬到上面。
  • 愛因斯坦引入宇宙常數到底是不是錯誤的
    在談到愛因斯坦犯下的錯誤時,人們立即想起愛因斯坦(在與喬治·伽莫夫的談話中)所說的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錯誤:宇宙常數的引入。在愛因斯坦完成了他廣義相對論的空間、時間和引力理論的表述之後,他在1917開始考慮整個宇宙的時空結構。然後他遇到了一個問題。
  • 牛頓、愛因斯坦和達爾文的理論總是受到攻擊,這是為什麼
    隨著現在科學知識的普及,人們變得博學的同時,也不僅僅只局限於對知識的學習,還開始提出自己的看法,若是遇到自己不認同的科學理論,他們也不會避諱科學的權威,而是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被反對得最多的就是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什麼會這樣呢?
  • 老四談科技:關於相對論意義上的實在性這一觀點的探討
    事實上,隨著電與磁的成功統一,科學家們逐漸產生了一種認識:理論物理即將完善。有人提出,物理學正在飛速地發展為一門完善的學科,它的定律不久後就會被雕刻在石碑上。1900年,開爾文曾指出物理學界上空盤旋著兩朵烏雲,一個與光的運動性質有關,另一個則是物體被加熱時的輻射問題,但在當時大家都覺得這些也僅是一些細節問題,它們很快就會被解決。
  • 愛因斯坦到底比牛頓偉大在哪些方面?
    有了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光速不變馬上就得以合理解釋,並且也與牛頓的力學不衝突,這也是狹義相對論的核心內容,所以當一個物體速度如果達不到0.1倍的光速,其實狹義相對論效應很微弱,牛頓力學依然適用,但是一旦速度超過0.1倍的光速,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就不能再忽略,如果此時繼續用牛頓力學來計算,會發現理論計算與實驗數據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