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推送,本土文化 ,同城活動,吃喝玩樂 ,資訊八卦,商家優惠等諸多優質內容,最接地氣、重服務的本地微信平臺!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上海小吃特點是品種繁多,兼具南北風味,製作精細。而街頭小吃更是勝在應節適令,因時更變,供應方便靈活。蟹殼黃、生煎饅頭、豬油菜飯、蒸拌冷麵、陽春麵、南翔小籠饅頭……數也數不完。
1.生煎饅頭: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的是半發酵的麵粉包上鮮肉和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裡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後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噴薄而出,味道一級。當然咯,生煎如今也有了一定的「美味」發展,蟹肉生煎,雞肉生煎包的口味,也都是一級棒的,而且,現在許多的上海餐飲小吃店,都推出了類似於這樣的,夠傳統也有新意的小吃,想要一嘗美味,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
推薦店:飛龍生煎、陳師傅生煎、大壺春、家繼生煎鋪
2.高橋鬆餅: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精細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為高橋四大名點(鬆餅,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
推薦店;淮海中路瑞金路口的高橋食品廠門市部
3.三鮮小餛飩: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大餛飩、中餛飩、小餛飩。頂頂歡喜還是小餛飩。薄如紗的皮,挑進一點點肉末,水裡一汆,放進蛋皮、蝦皮、紫菜調出的三鮮湯裡,口感鹹香爽滑,哧溜一幾溜進嘴巴裡,味道令人難忘。
推薦飯店:萬壽齋、大富貴
4.豬油菜飯:小時候,最期待就是媽媽做鹹酸飯了,菜場裡買來的鹹肉,洗淨,切成一片片肥瘦兼有的肉片。唯有這樣濃縮時光的精華的鹹肉,才能夠吊出菜飯的鮮味。炒好新鮮的青菜,和米飯一拌,加入一點點的豬油,和飯一起烘熟,那個香啊,連吃3大碗都沒問題。吃著這樣的飯,打著響亮的滿足的飽嗝,生活還有什麼憂愁不能過去呢?
推薦飯店:文廟菜飯
5.蟹殼黃:蟹殼黃其實和蟹渾身不搭界,用的是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口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蟹殼黃,只是到如今,會做蟹殼黃的師傅越來越少。目前,目前王家沙還有賣。
6.老虎腳爪:年輕一代的上海人,對「老虎腳爪」幾乎聞所未聞。它是老上海一道很尋常的點心,主要用料是麵粉,捏成有點像老虎腳爪的形狀,然後放在特別的器具裡烘烤而成。雖然用料、做法都很普通,但其色澤金黃,香脆酥鬆,價廉味美,老上海人對它可是情有獨鍾。
7.千張包:千張包和我們經常地百葉包其實是不同的,千張包更細緻,裡面的「花頭」也更豐富,開洋、火腿、豬腿肉泥,好食材加上極品的吊鮮輔料,這千張包能不好吃嗎?
推薦飯店:五芳齋
8.雞粥:雞粥是地道的上海風味小吃,是用雞湯原汁燒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雞肉和各種作料的一種小吃。吃雞粥時,將煮熟的雞切成3釐米長0.6釐米寬的塊,裝盤,雞粥盛入碗內,加上蔥、薑末和雞油,一同上桌。
推薦飯店:小紹興
9.素菜包:素菜包是上海市春風松月樓素菜館的特色小吃。該店已有70多年歷史,它是一家融合了京、蘇、揚幫風味於一體的上海本地風味素菜館。該店的素什錦、炒冬菇、羅漢齋、口蘑鍋巴湯、炒蟹粉、麵筋面等菜餚在上海頗負盛名,尤其是該店製作的素菜包更是名聞遐邇,十分受人歡迎。精白麵粉作皮,餡心則是用青菜、麵筋、冬菇、冬筍、五香豆腐乾剁碎後配以香油、糖等調味品製成。蒸熟後的包子白嫩鬆軟,餡心則綠中生翠,鮮豔悅目,食之味美爽口,多吃不膩,百吃不厭。
推薦飯店:春風松月樓素菜館
10.氽排骨年糕:氽排骨年糕是一種上海地區漢族小吃。豬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排骨肥嫩香鮮,味濃厚,年糕鮮潤不膩,經排骨油氽制,具有排骨香味。鮮得來排骨年糕總店製作的此品,1997年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該小吃在上海有二種製法,分別以曙光飯店(原名小常州,號稱排骨大王)和鮮得來點心店為代表,這兩家都以經營排骨年糕而著名,但製作方法不同,口味迥異,各有特色。20世紀30年代初在上海很有名。
推薦飯店:曙光飯店、鮮得來點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