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漁期嘉陵江電魚1.8斤!廣安5男子自願投放102萬尾魚苗修復生態

2020-12-13 草根一一

去年4月27日,武勝縣嘉陵江畔,該縣2名漁民因禁漁期非法電魚73斤,將16萬尾魚苗投入嘉陵江中彌補過錯。

今年7月1日上午,時隔一年多,因同樣的原因,在同樣的地點,武勝縣5名男子因非法電魚1.8斤,自願向嘉陵江投放102萬尾魚苗修復生態,希望司法機關寬大處理,並以此警醒廣大市民。

「這足以說明,犯罪嫌疑人悔罪認罰,希望大家汲取教訓,保護生態環境和嘉陵江漁業資源。」武勝縣檢察院行政檢察科負責人餘濤向公眾呼籲。

現場:

增殖放流102萬尾魚苗

公開銷毀20多件電捕魚器具

「投放魚苗!」 7月1日上午9時40分,武勝縣水產漁政局碼頭熱鬧非凡,武勝縣嘉陵江漁業資源修復暨公益訴訟增殖放流活動舉行,隨著指令下達,一尾尾魚苗從氧氣袋中歡快地躍入到嘉陵江。

臨近中午,3起電捕魚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放完102萬尾魚苗,目送著一尾尾魚苗離去後,如釋重負。

「此次投放的魚苗以土鯽魚、白鰱為主。」餘濤說,辦案檢察官以我市首例公益訴訟案進行釋法說理,5名犯罪嫌疑人均表示認罪認罰,自願購買魚苗增殖放流贖罪,希望彌補過錯,減輕罪責。

餘濤介紹,他們一起湊了10萬元,購買了花鰱、草魚、巖原鯉、白甲、華鯪等魚苗放流,這些品種進入天然江河後不會傷害、威脅天然魚類,能達到魚類資源增殖的目的,「他們還以現身說法的形式,教育了受邀參加此次活動的漁民、釣魚愛好者。」

參加該活動的沿口鎮漁民鄧全福深感震撼,表示今後將嚴格遵守遵守漁業法律法規的規定,禁漁期間保證船不下水。

活動中,武勝縣漁政、司法等部門執法人員將今年繳獲的20多件電捕魚器具進行了公開銷毀,起到了強有力的震懾效果。

事件:

3起電魚案非法電魚1.8斤

5名男子追悔莫及並表示不再電魚

今年37歲的謝某某,家住沿口鎮。3月19日晚上8點過,他閒來無事,約上朋友楊某某,趁著夜色駕船到武勝縣舊縣鄉1村4組嘉陵江河段電捕魚。

豈料電魚半小時後,楊某某「盯梢」時,發現漁政部門正趕來執法,兩人急忙溜掉,只捕獲黃辣丁0.6斤。雖僥倖逃跑,兩人回家後都異常不安。

兩天後,兩人在場鎮吃飯時,看到路邊禁止電魚的宣傳警示標語,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他們決定去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這只是其中1起電魚案。」餘濤說,今年另外兩起電魚案分別是,3月27日晚,彭某某、陳某駕船在武勝縣大中壩附近嘉陵江河段電捕魚,捕獲各種魚類0.5斤;5月15日上午,何某某駕船在武勝縣金光鄉「林家號」附近嘉陵江河段電捕魚,捕獲鯉魚一條0.6斤、鯽魚一條0.1斤,「3起電魚案涉案人員5名,非法電魚共計1.8斤。」

目前,3起案件還在進一步辦理中。

說法:電魚對天然水域漁業資源造成毀滅性傷害

廣安市人民政府禁漁通告規定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為禁漁期,禁止一切方式的捕撈作業、遊釣和水禽放養,並禁止扎巢取卵、挖沙採石,禁止銷售、收購在禁漁期和禁漁區域捕撈的漁獲物。

餘濤表示,5人的行為觸犯《刑法》第三百四十條,涉嫌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同時破壞了嘉陵江生態環境,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當修復生態。

「電捕魚器捕撈網有效電壓覆蓋範圍所到之處,尤其是在禁漁期內,不論是天然水域的魚卵、幼體、親本都會被電死,電魚對天然水域漁業資源造成毀滅性傷害。」餘濤說,據專家分析,通常,捕撈的漁獲物不到全部電魚死亡的魚類資源量的40%。

此外,該行為的間接危害性在於,雖然有些魚類沒有被電死,只被電暈,但是電流會對其性腺造成破壞,從而導致不育,不能進行繁殖活動,對漁業資源也是一種嚴重的破壞,可能導致某些魚類種群因為沒有繁殖能力而逐漸消亡,其損失是無法用經濟指標衡量的。

「電魚、毒魚、炸魚使用絕戶網捕魚是嚴重破壞漁業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我們將堅決打擊。」武勝縣檢察院檢察長楊洪雲說,該院檢察官將聯合各行政執法部門常態化開展嘉陵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加大對非法捕魚電魚、非法採集砂石和汙染水源等違法行為查處的監督力度,堅持「誰損害,誰修復」的原則,用法律守護武勝的綠水青山,為打造嘉陵江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貢獻檢察力量。

楊洪雲還呼籲,大家在發現電、毒、炸等破壞漁業資源等違法犯罪活動時,積極向主管部門檢舉揭發,也可以撥打110向公安機關舉報,同時還可以撥打12309向檢察機關舉報,攜手保護生態環境和嘉陵江漁業資源。

來源:廣安日報

相關焦點

  • 禁漁期電野生魚64尾 3男子被判緩刑並補償魚苗1萬尾
    大缸裡,魚苗們被一桶桶舀進袋子,再被志願者傳遞到岸邊,最後由當地3名男子,一袋袋投放入府河,一共投放了1萬尾魚苗。入水後,魚兒們眨眼間向深處遊去。8月7日上午,一場特別的生態修復活動,在雙流區黃龍溪廊橋邊舉行。
  • 四川南充6名電魚人向嘉陵江放13500尾魚苗贖罪 獲檢方不起訴處理
    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7月15日,四川南充6名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的犯罪嫌疑人,向嘉陵江放歸魚苗13500尾,進行生態修復增殖放流。增殖放流結束後,6名犯罪嫌疑人獲得檢方不起訴處理。當天上午9點,在檢察官、公安幹警、漁政部門人員、值班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約檢察員、人民監督員、政府代表、媒體記者等的全程見證下,4起電魚案件中的6名犯罪嫌疑人在南充市嘉陵區黃金江岸濱江南路四段嘉陵江水域投放草魚、鯽魚、花鰱、白鰱等魚苗共計13500餘尾,促進嘉陵江生態資源恢復。
  • 南充嘉陵區6名電魚人放歸13500尾魚苗贖罪
    7月15日上午,南充市嘉陵區人民檢察院對外公開4起涉漁案件,6名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的犯罪嫌疑人向嘉陵江放歸魚苗13500尾,進行生態修復增殖放流,獲得檢方不起訴處理。當天上午9點,在檢察官、公安幹警、漁政部門人員、值班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約檢察員、人民監督員、政府代表、媒體記者等的全程見證下,6名犯罪嫌疑人在嘉陵區黃金江岸濱江南路四段水域投放草魚、鯽魚、花鰱、白鰱等魚苗共計13500餘尾,積極促進嘉陵江生態資源恢復。
  • 捕了3尾「河鮮」依法賠償魚苗
    >雅安日報/北緯網訊 「感謝檢察官給我這次機會,這個教訓我會永遠記住,現在我明白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了,學習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我也會對我的錯誤行為承擔修復生態的責任。」當事人當場認錯,並自願購買了魚苗投放到被破壞的水域。
  • 我縣向琴江河投放萬尾魚苗
    12月4日,縣農業農村局、縣環保局、縣公安局和縣檢察院等部門在長勝鎮琴江河紅旗電站庫區,共同投放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當事人謝某等人出資購買的4萬餘尾鱅魚,積極改善當地水域生態。縣政府副縣長黃勇鵬出席並投放魚苗。
  • 非法錨魚,南充這4人10倍「賠償」嘉陵江
    禁漁期內,有人無視禁漁期的相關規定,採用禁用的工具、方式捕撈水產品。6月22日上午10點,在高坪白塔嘉陵江大橋江邊天然水域,針對此前參與非法捕撈的陳某、張某、唐某、唐某某等4名當事人,在高坪區人民檢察院、高坪公安分局、高坪區農業農村局及部分市民、漁民的見證下,被查處的違法錨魚者對嘉陵江漁業資源進行賠償修復,將自費購買的111斤約4萬餘尾魚苗放流嘉陵江,修復資金1.5萬元。
  • 10餘次在清江電捕魚,三人放生7.5萬尾魚苗向清江贖罪
    楚天都市報1月4日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邵貞溪 童文)「我們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彌補之前的錯誤,向清江悔罪,今後一定以此為戒,遵守法律,保護生態資源。」在恩施市備用水源地喻家河水庫邊,違法在清江河段電捕魚的三名捕魚人將自費購買的7.5萬尾魚苗投放。
  • 合肥一男子禁漁期電魚26公斤 被罰放一千多條魚苗
    據江淮晨報報導   巢湖禁漁期嚴禁捕魚,而李某某卻在此期間電魚26.1公斤,被要求放養1620條魚苗修復生態。7月28日下午合肥市包河區人民法院在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多功能廳,以一個巡迴法庭的形式展開庭審,據悉,這也是合肥市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 南充:16萬尾魚苗嘉陵江「安家」
    3月16日上午,嘉陵江南充高坪段舉行嘉陵江魚類人工增殖放流活動, 向嘉陵江放流魚苗16.33萬尾, 其中長吻鮠5萬尾、 南方鯰1萬尾、 鱖1萬尾、 黃顙魚9.33萬尾。
  • 湖北省黃岡市在巴河水域投放魚苗魚種250萬尾
    7月20日上午9時,一條條鰱魚、鱅魚被投放進黃岡巴河,這些魚苗魚種不僅能增加魚類資源,改善水生生物的種群結構,維護水生生物的多樣性,還能作為「清道夫」修復巴河水域環境,淨化巴河水體環境。&nbsp近段時間,巴河部分水域藍藻大面積爆發,嚴重影響水域生態環境。
  • 8.5萬尾魚苗增殖放流確保色達縣漁業生態穩定
    為加強色達縣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修復長江上遊流域漁業生態環境,11月2日,該縣開展了天然水域增殖放流活動,8.5萬尾魚苗被放流至色曲河中。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被放下水後,向四面八方遊開,為色曲河增添了新的活力。
  • 250萬尾魚苗放入黃海,檢察公益訴訟助力海洋生態修復
    上午9時30分許,劉公島碼頭,在辦案檢察官見證下,工作人員將一袋袋許氏平鮋魚苗送入放流槽,250餘萬尾魚苗流入黃海。這250餘萬尾魚苗價值200萬元,全部由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被告人郭某等承擔費用。2018年5月起,郭某等人在休漁期,非法捕撈水產品170萬餘斤,並組織裝卸、運輸非法捕撈的漁獲物玉筋魚至冷藏廠進行銷售獲利。2019年,經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郭某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零六個月;同案的其他9人也均獲刑。
  • 江西每年往贛江投放上億尾魚苗[圖]
    為了維護贛江生態平衡,我省每年投放上億尾魚苗。八一大橋上夜釣愛好者收穫一條肥碩的鯰魚(圖中圓圈處)。 記者王少君攝人們在江心石壩上夜釣。江南都市報記者陳飛攝在贛江釣魚捕魚的市民。  「釣魚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一些人用各式各樣的自製捕魚、電魚工具,這對魚類的繁殖傷害特別大。」吳老師告訴記者,現在一些大功率、電子變壓的電魚設備,基本上大小通殺,希望有關部門管管,讓魚兒能夠自然生長。本報記者昨日調查發現,豐城即有不少贛江電魚者。
  • 履行生態修復義務 成都雙流萬尾魚苗入河流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圖據法院8月7日,成都雙流法院聯合雙流檢察院、雙流農業農村局、黃龍溪鎮政府、成都市志願服務聯合會在黃龍溪聯合開展了5.31非法捕撈水產品案生態修復行動。活動中,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的三被告人主動履行了生態修復義務。
  • 南安市開展生態補償增殖放流,共投放黃鰭鯛魚苗51.7萬尾
    2020年7月6日上午,南安市石井海峽科技生態城3號用海項目在石井鎮銃城避風塢進行生態補償增殖放流,現場共投放黃鰭鯛魚苗51.7萬尾,魚苗規格為長度不小於6釐米。此次生態補償增殖放流工作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增殖放流有關規定進行,由項目業主具體組織實施。同時為確保生態補償增殖放流依法依規進行,南安自然資源局邀請了3名漁業專家和技術員組成專家組作為第三方進行現場指導和驗收,並全程進行監督。
  • 放生7.5萬尾魚苗向清江贖罪!恩施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訴前...
    12月15日,在恩施市檢察院組織開展的公益訴訟增殖放流活動中,此前在清江河段實施電捕魚的曹某、王某甲、王某乙三人在人民監督員、律師、當地水利局和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將自費購買的120.32kg成體魚、75200餘尾魚苗投放到恩施市備用水源地喻家河水庫,活蹦亂跳的魚兒為恩施市的「母親河」清江注入新活力。
  • 澧縣放流1166萬尾魚苗,改善澧水生態
    常德全媒訊(記者 汪平 翟濤)近日,常德澧縣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各類魚苗1166萬尾。此次投放的魚類品種以四大家魚中的鰱魚和鱅魚為主,這些5公分以上的魚苗,入水後化身小一個個護水「小衛士」,可幫助清除河內藻類和浮遊生物,起到淨化水質,促進水體良性循環,加速水生態修復的作用。
  • 商南:3萬尾魚苗投放蓮花湖 助力水域生態環境
    商洛資訊網訊:12月13日,商南縣公益愛心人士自發組織開展「青山綠水蓮花湖 一江清水送京津」魚苗放養志願活動。在湘河鎮蓮花湖投放3萬尾魚苗,以改善、維護蓮花湖庫區水域環境,助力打造綠色生態。一大早,志願者們就前往汽車站搬運並清點查看將要投放的魚苗。到達投放地後,志願者們細心的對魚苗裡的水進行調溫,以保證投放魚苗的存活率。放流現場,大家小心翼翼地用瓢舀出魚苗投放到水中,一袋袋魚苗被放歸大自然。這其中還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參加,他們在放生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為孩子講解投放魚苗的意義以及愛護環境的重要性。
  • 中國最大漁場投放1000萬尾魚苗
    摘要:7月4日,以「放流養護再建東海魚倉,生態牧漁重振漁都輝煌」為主題的2017舟山漁場增殖放流活動在浙江舟山舉行,1000萬尾大黃魚魚苗及若干黑鯛、黃姑魚、海蜇、日本對蝦、梭子蟹苗被放入東海。滕蓉攝中新網舟山7月4日電(記者 林波 實習生 夏森森)7月4日,以「放流養護再建東海魚倉,生態牧漁重振漁都輝煌」為主題的2017舟山漁場增殖放流活動在浙江舟山舉行,1000萬尾大黃魚魚苗及若干黑鯛、黃姑魚、海蜇、日本對蝦、梭子蟹苗被放入東海。
  • 禁漁期非法電魚,南陽西峽縣五名男子獲刑!
    (稿源出處:西峽縣法院)禁漁期非法電魚,南陽西峽五名男子獲刑!為有效保護漁業資源,保障境內水域生態環境安全,8月12日,河南省南陽西峽縣人民法院的法官們來到西峽縣五裡橋鎮老君店村,巡迴開庭審理兩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