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沒有鹽,飯菜就沒有味道,而且長期少鹽會嚴重影響食慾,使人感覺疲乏無力。但實際的情況是,目前我國家庭飲食中含鹽量普遍超標,這與很多人認為鹽是百味之首的觀念有關。
不幸的是,家長這種偏重的口味也必然會影響到寶寶,使得寶寶飲食中的鹽含量也會增多。有的家長還錯誤地覺得讓寶寶多吃些鹹味能調節口味,促進寶寶食慾。
但寶寶的代謝系統尚不成熟,如果攝入過多的含鹽食品,對嬰兒是有害的。除了食鹽,其實很多食物中都含有鹽分。
1.除了食用鹽,鈉鹽其實普遍存在於各種食品中,母乳和牛奶的含鹽量足以滿足4~6個月前的小嬰兒對鈉、氯的需要,因此沒有必要再另外補充鹽。
2.而且4~6個月的小嬰兒,尤其是早產兒,腎臟功能還不成熟,腎小球上皮細胞多,血管少,濾過面積小,腎小管也發育不成熟、容量小、濃縮尿液的能力差,因此沒有能力排除血中過多的鈉,很容易受到鈉過多的損害。所以除非嬰兒有嚴重的嘔吐、腹瀉需要補液,一般4~6個月前的寶寶,不要額外給食物中加鹽。
3. 4~6個月以後,嬰兒的腎功能進一步健全,並逐漸接近成人,4~6個月以後的寶寶,由於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要逐步添加輔食,以逐漸適應各種口味,不過對寶寶非常敏感的味蕾來說,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味道就很鮮美,而這些食物也含有足夠的鹽,因此輔食中不必另外加鹽。
寶寶與大人的口味區別很大,在寶寶看來很美味的食物,讓大人嘗嘗往往會覺得一點不好吃,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家長們千萬不要拿自己的標準來判斷寶寶的口味。寶寶對鹽非常敏感,大人吃著鹹淡合適的食物,寶寶吃就肯定過鹹了
1.在寶寶1歲前,他們的食品不需要再額外加鹽,天然食品中存在的鹽已能滿足寶寶需要,再額外加鹽反而可能對寶寶有害。
2.在寶寶一歲以後可以少量添加鹽,但添加的總量需要嚴格控制,一天不能超過1克。
3.3-6歲的幼童每天食鹽則不應超過2克,一定不要過多。對於患有心臟病、腎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寶寶,更應嚴格控制飲食中的鹽的攝入量。
4.有的家長為了激發寶寶的食慾而加過多的鹽,但其實給寶寶做輔食,增加食物味道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蒸蛋羹時,放一些切碎的蝦皮,有了蝦皮,蛋羹就有種獨特的風味,寶寶不僅愛吃,還能補充鈣質。此外,蔬菜粥、水果粥等都可以增加寶寶飲食的樂趣,還有南瓜羹等,都可以讓寶寶的食物更營養,更豐盛。
當然,適量的食鹽對維護人體健康起著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寶寶機體功能尚未健全,腎臟功能發育不夠完善,過多食鹽影響寶寶健康
1.高鹽飲食使口腔唾液分泌減少,溶菌酶相應減少,更利於各種細菌和病毒在上呼吸道的生存;而且由於鹽的滲透作用,還會殺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調,導致發病。
2.高鹽飲食可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的繁殖,使其喪失抗病能力,使上呼吸道黏膜抵抗疾病侵襲的作用減弱,加上寶寶的免疫能力較低,又容易受涼,各種細菌、病毒乘機而入,導致感染上呼吸道疾病。
3.吃得過鹹會直接影響寶寶對鋅的吸收,導致缺鋅。如梅乾菜、鹹魚和臘肉等含鈉量普遍偏高,寶寶應儘量避免接觸,此外豆瓣醬、榨菜、酸泡菜、醬黃瓜、黃醬、腐乳、鹹鴨蛋等也應儘量少吃。
4.高鹽飲食會加重寶寶的心臟、腎臟的負擔,使腎臟和心臟功能受損,從小養成重鹽的飲食習慣後,長大後就很難糾正了,而重鹽飲食習慣容易引起高血壓等疾病。
當孩子一旦對鹹味有依賴後,口味只會越來越重,而過早、過多地攝入鹽對孩子健康的危害我們前面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因此,最好從孩子嬰幼兒時期就養成清淡的飲食習慣
1.孩子的口味與家長有關,清淡食物對成年人的健康也很有益處,所以建議全家總動員,多吃清淡飲食。
2.孩子對輔食不感興趣,不一定是少鹽的原因,有時候跟孩子的睡眠、情緒等有關,此外與家長錯誤的餵養習慣也關係密切,比如,在寶寶很小的時候餵果汁、大人吃飯順便給孩子餵、經常給孩子吃保健品或不必要的藥物(鈣劑、蛋白粉、牛初乳等),這樣可以誘導孩子的味覺過早發育,造成孩子出現對配方奶或常規輔食(米粉等)不感興趣。
3.控制食鹽量,還要從平常的餵養習慣和生活習慣做起,不過早給孩子的輔食中添加鹽等調味品,建議在時少加鹽或不加鹽,而是等菜餚烹調好端到餐桌時再放鹽。人的口感主要來自菜餚表面,這種方法吃起來已有鹹味。這樣既可控制鹽量,又可避免加碘鹽中的碘在高溫烹飪中流失
參考書籍:
1.趙頤柳,李丹妮編著,時尚媽媽育兒熱線,農村讀物出版社,2009.01.
2.《媽媽寶寶》雜誌社主編,孕育寶典 教你72變微笑面對第一年,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7.
3.王海燕,王滔主編,新編育兒全書,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2.
4.李素娟主編;聶新蘭編著,寶寶營養保健1000問,中國婦女出版社,2007.01.
5.北京市朝陽區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朝陽社區學院編著,讓生命起航 0-3歲 嬰幼兒篇,中國商務出版社,2016.05.
6.王彥主編,輕鬆養育你的寶寶,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