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經常有人開著車到村裡面來買魚,銷路很好。」1月6日,在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白石村鱘魚養殖基地,今年40歲的村民潘豔耐和丈夫正忙著捕魚、賣魚。基地一派忙碌景象。
近些年,潘豔耐在經營土豬養殖場的同時,一直在尋找適宜在家鄉創業致富的新門路。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外地遊客對她說,她家門口長年不斷的山泉水,適宜養殖冷水鱘魚。這讓潘豔耐有了再次創業的衝動。
冷靜思考後的潘豔耐到周邊鄉鎮鱘魚養殖基地學習養殖鱘魚的方法。2016年,潘豔耐和親戚合作,在流經自家門口的一河道邊,結合實際依山就勢建起了佔地5畝的鱘魚養殖基地。
2017年,潘豔耐的鱘魚基地建成,她購進的7萬多尾中華鱘魚苗,經過一年多餵養,一條成品魚能達到1.5至2.5斤。
「養殖鱘魚前期投資比較大,這麼多年的積蓄加上在銀行的貸款,總共投入了近200萬元,但這見效快,現在每天能賣500多斤魚,去年就賣出10萬斤成品魚。」潘豔耐介紹道。
潘豔耐給我們算了一筆帳,一年賣成品魚5萬公斤,刨除魚苗、飼料和人工等成本,一年可以賺100萬元,兩年就能把基地的投入全部回收。
在潘豔耐的養魚基地,只見成群結隊的鱘魚在水中穿梭,有的躍出水面,濺起朵朵水花。54歲的技術員唐昭華正在往車廂裡裝魚,這是廣州來的老客商要的貨。問及為什麼到這裡來買魚,這位客商笑嘻嘻地說:「龍勝的生態環境好,養出的鱘魚吃起來沒有腥味,味道鮮美嫩滑,市民喜歡吃。」
由於當地水質好,潘豔耐養殖的鱘魚體格美、顏色亮、肉質嫩、味道鮮,很受客商青睞。
「去年出售鮮魚10萬斤左右,今年預計可達15萬斤,將有300多萬元收入。」潘豔耐對深山冷水養魚的創業夢信心十足。
潘豔耐因為養鱘魚,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美人魚」,不少周邊村民來到她的基地學習鱘魚養殖方法。
「我準備成立鱘魚養殖合作社。」 潘豔耐說,準備採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村民籤訂養魚協議,養殖戶只需按照要求養殖,保證鱘魚質量,魚苗購買、技術指導、產品營銷等均由潘豔耐負責。
她希望通過發展養魚產業,帶動村裡鄉親共同致富。(攝影:黃勇丹。若想聯繫當事人,請關注微公號:視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