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河南省的三門峽市的陝縣還保留有一種十分有特色的院子,這就是鼎鼎大名的地坑院。地坑院又名地陰坑、地窯坑、天井院,是古代北方人們的穴居生活方式,也是流傳了四千年歷史的居住方式。在我國除了河南的陝縣有分布外,在山西運城、甘肅壠東、陝西的部分地區都有分布,這些地坑院造型獨特,全是在高處的平坡上挖出來的院子,相當有觀賞、研究價值。
在河南省的三門峽陝縣,這個縣城的很多農村還保留了穴居的生活方式,有些村子雖然已經不住人了,但是這些挖在地底下的地坑院還保留完好。從當地的很多地坑院村莊當中,可以發現這裡的地窯院子各式各樣的都有,不僅有幾百年前建造的古董地坑院,還有一些是近代建造的地坑院,但從這些當地人居住的地坑可以發現裡面的居住環境很好,冬暖夏涼的居住環境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在這些布滿地坑院的村子裡面,基本上都是深挖地下六七米的院子,然後又從院子周圍挖掘出房間,一間老少全住裡面,每天的生活也悠然自在,不怕颳風下雨,當地的地下庭院也是考慮到雨天不被雨侵,都是選擇在一些地勢高一點的空地上挖建的,所以說這些地窯式的房子從來不會被洪水淹沒。
從這些極具北方特色的黃土高坡地源位置,全年的雨量沒有南方那麼頻繁,所以基本上不會對這些建築造成任何的損害,在當地村子民居裡面也可以發現有的是建造了幾百多年地黃泥土地坑院,有些是用一些火燒磚砌成的地坑院,但基本上都是完好無損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建造這些地坑院也考慮到安全的因素,所以在建造初期都會在這些地坑院的上方整修一條防護圍欄,這也是防止人們不小心從高空墜落的危險。地下庭院有一條從地上通往地下庭院的走梯,當地人常年生活在這樣的院子裡面也能方便出行。在這種北方的地窯庭院也被形象地稱之為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與北京的四合相比,地下四合院更能讓人興趣盎然,有著一種探秘的決心。
在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地坑院,有些已經是無人居住的了,但是當地有部分的地坑院村莊已經開發成為當地特色的景區了,這些景點每天也有不少來獵奇的遊客,紛紛去感受當地的地坑院文化,去體驗一下冬暖夏涼的居住環境,所以說這些院子也成就了中華民族居住文化的多樣性特點,讓這些代表了當地民俗生活的地坑院名揚海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