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到過這種廣告嗎:「採集唾液、口腔拭子或者血液樣本,寄回給公司,七到十個工作日,就可以分析出用戶基因信息,明確病因或預知身體患某種疾病的風險」,近年來,基因檢測慢慢火爆起來,如今正從醫學臨床應用轉移到健康消費市場。
目前,國內至少有幾十家公司號稱為普通消費者提供基因檢測服務,價格從幾十塊錢到上萬元不等,預測潛在疾病風險之外,還有很多針對兒童天賦的分析。這類基因檢測靠譜嗎?是否存在行業暴利?
基因檢測到底測啥?
基因檢測一般分為臨床醫學和健康消費兩種,其中臨床主要針對癌症患者,比如腫瘤精準治療的分析,或孕期一些基因型缺陷檢測。近些年來,這類檢測開始出現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王先生是較早體驗的一批用戶,「we gene、水母基因和基因貓」,他一共做了三家,一開始沒有祖源,就是測的對咖啡耐受或者有沒有什麼遺傳病風險,還有基因缺陷之類的。
記者粗略統計,市面上提供此類檢測的公司多達幾十家,價格從幾十到上萬不等。最便宜的基礎類檢測,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基礎代謝、疾病風險等相關數據。
相關人士表示,基因檢測的話是檢測得某種癌症啊或者心腦血管方面的一些疾病,就是未來一段時間之內患病的概率有多大。
有一些機構還推出了複雜項目,針對用戶的基因數據,推測出家族或祖先的遷徙演化過程。有些機構,甚至還有針對兒童天賦的檢測。
工作人員:有四項,情商、智商、營養和天賦特長一共檢測82項,您也可以四項都做,也可以單項做。
記者:那天賦能準確到哪幾項嗎?
工作人員:智商24項、情商24項,智力、記憶力、自我認真、情緒管理……天賦是運動的、英語的、算數的、音樂的、閱讀的……
一些商家推出的基因檢測產品,銷售數量動輒上千。伴隨著技術從探索到趨於穩定,市場從無到熱,基因檢測也吸引著資本的關注。數據顯示,2017年, 55家從市基因相關業務的企業完成融資。其中被看好的方向,除智能製造和腫瘤精準醫療之外,排名第三的即為消費級基因檢測。但是繁榮究竟是資本捧出來的還是確實有市場需求?基因檢測對健康人群的意義有多大?
專家:天賦分析目前達不到
美國杜克大學分子癌症生物學博士、癌症新藥研究員李治中說,基因檢測主要是通過對DNA位點的分析,來得出結論:
我們理解為每個人是30億個編碼,ATGC四個DNA鹼基構成的編碼,所謂的位點不同那麼是在這30億個的某一個位置,比如說絕大多數人都是A,但是你是T或者G,那麼我們就說你的這個位點跟很多人的就不同,就是來看你的位點是主流的,還是和疾病相關的位點,比如說在A你就是個正常人,在G可能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高一些。
也就是說,通過儀器對樣本得出數據只是第一步,基因檢測更重要的是對數據的分析能力。
首先你檢測的水平得非常高,把不同的地方測出來。最大的難點是解讀,你測出來不同之後,怎麼知道它對什麼東西有影響,這個要求你公司有一個強大的資料庫,相當於整理什麼數據在臨床的科研上如果你的基因是這樣的話,你這方面的風險是什麼樣的,這個每個公司都不會公布自己的資料庫的,所以很多創業公司在這方面的解讀是比較混亂的。
在李治中看來,針對一些潛在疾病的分析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所謂的天賦分析,目前的技術並不能達到:
在我看來沒有任何意義,所謂的天賦是什麼,現在都沒有搞明白,顯然每個人在大腦發育的不同地方是不一樣的,我相信有天賦的存在,但是一定是是很多的位點的組合,現在的研究還沒有到這一步。
基因檢測機構魚龍混雜
從2014年起,國家相關部門規定,「包括產前基因檢測在內的所有醫療技術需要應用的檢測儀器、診斷試劑和相關醫用軟體等產品需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審批註冊,並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准技術準入方可應用」,但諸如各種測性格、測天賦等檢測項目,目前沒有具體的管理辦法,很多公司實際上是在打「擦邊球」。
實驗交給第三方做,結論自己出:
記者:你們有自己的實驗室嗎?
工作人員:我們是合作的,我們的實驗室是上海天昊,我們做數據分析,他們做實驗。
記者:就是他們得出數據,你們……
工作人員:對,我們有自己的資料庫進行分析。
記者:我怎麼確定你們的資料庫比較好呢?
工作人員:我們公司成立於2009年,有一定的數據積累的。
還有一些公司甚至在網絡招募代理,對方表示給代理的價格是市面價的四折左右,量大從優。
至於價格:
健康公司:我們大概是市場價的三折左右,要看你的量。
記者:至於我出去賣給我的客戶多少錢,我來定是吧?
健康公司:對,你來定,看你的量吧。我們有自己的儀器設備的。
記者:那就是如果我做代理,就是我變成一個外包。
健康公司:對。
利益驅使下,一項關乎人類疾病研究及治療的技術,被包裝成噱頭滿滿的產品。這也提醒相關監管要及時跟進。李治中說,消費者如果對此類產品有需求,一定要選擇有資質的機構。
電商平臺上的基因檢測項目琳琅滿目
基因檢測是有一定的門檻的,整個流程,拿到DNA再做分析,包括儀器,因為儀器非常貴,李治中覺得,現在的技術還沒有到那個程度,除非你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比如懷疑自己在某些方面有遺傳,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如果是二十來歲的青年人,什麼事情都沒有,他覺得現在檢測如果比較昂貴是沒有必要的。
人類對未知的好奇,以及了解自身的渴望,會一直存在。所以佔卜問卦行騙一直有市場。而通過基因檢測了解自己是一種科學手段,但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做背景,沒有縝密的科學分析,那些虛假的噱頭就和佔卜問卦沒有太大區別。在這裡,提醒大家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