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更強 農民更富 農村更美 桐鄉:美麗鄉村 踏歌而行

2020-12-04 杭州網

浙江日報

水稻在金色麥田裡搖曳著傲嬌,杭白菊的陣陣清香融入清風迎面而來——11月的桐鄉,正毫不吝嗇地展現豐收季的歲月靜好。

與上海6所優質醫院開展戰略合作,成功接入省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與16家省級三甲醫院實現信息交互;7家定點醫療機構納入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推進項目式「校校」結對建設,並積極與滬上名校展開空中課堂共享……從醫療到教育,從交通到惠及民生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桐鄉以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契機,更高層次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打造高質量的鄉村振興示範地,並相繼拿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三治融合」入選首批20個中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等榮譽。

沐浴鄉村振興的東風,桐鄉正扣準傳統農業向高質量綠色發展跨越的脈搏,繪製出一幅幅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的田園畫卷。

強村富民

這裡的百姓安居樂業

古老悠長的運河水造就了流淌著詩意的「石門灣」,也涵養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耕田種稻舂米為糧的優秀基因。如何破解一直以來困擾農戶的種糧難、銷售難等問題,探索出一條擁有桐鄉特色的種糧發展之路?當地的農民給出了「抱團」這個答案。

去年以來,擁有機械化水平高、種植理念先進的糧食種植大戶(合作社)與面積小、分布散的小農戶和種植稻米質量差的一般農戶抱團合作,覆蓋石門鎮的春麗橋村等9個村,聯合成立了桐鄉市石門灣糧油農機發展有限公司,實現萬畝水稻生產抱團發展。該項目整合已有資源,通過革新技術、創新經營等措施,提高產品質量,從而打造萬畝優質稻米生產基地,統一銷售「石門灣」大米。目前,已打響品牌知名度的「石門灣」大米,其高端優質米不僅能在售價上對標五常大米,每到豐收季,合作社裡裡外外總是簇擁著許多來自北方的「大米經紀人」。品牌創立不久就受到如此追捧,正是「大米抱團」收穫良好效益的最佳佐證。

不僅大米可以抱團,在桐鄉,蠶桑、茭白等種植產業都相繼走上了抱團「助增收」「助銷售」的道路。通過公司化運作,統一流轉土地價格、統一種植品種、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推廣、統一服務管理,農戶們則當起甩手掌柜,很多年輕人可以安心地外出打工,並獲得「田租+房租+村集體分紅」等一系列收入,形成了產村融合、強村富民的桐鄉經驗。

科技引領 這裡的農業勇於創新

桐鄉北部,有一個以水為街以岸為市的水鄉古鎮。然而,讓它聞名於世的,卻是自2014年起連續召開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今年11月23~24日,烏鎮將再次成為全球網際網路的焦點,這個將水鄉古韻與智能數字完美融合的江南小鎮,正引領著桐鄉的鄉村朝著「智慧農業 數字鄉村」的方向華麗變身。

在嘉華牧場、聯翔食用菌等4個種養業生產基地開展豬臉識別、蘑菇機器人採摘等項目研發,成功研製全國首臺茭白智能分級機;建成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16個,在緣緣菊業建成全省首個道地藥材產業鏈管理系統;在烏鎮國際互聯農業博覽園建成全省首個5G+智慧農業試點基地……走進桐鄉的田間地頭,到處都能邂逅「黑科技」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應用場景。這些,正是源於當地加大農業招商力度、積極引進農業高科技人才和技術等努力結下的累累碩果。

連續三次舉辦高規格、綜合性農業經濟洽談會;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長三角健康農業研究院、烏鎮數字農業產業園同時亮相;漢方科技高端農業項目、安信數位化育苗工廠項目、農業童心樂園項目等一批超億元項目相繼落地、開工;市農商銀行在疫情防控期間專設50億元「智農貸」專項信貸資金,支持創新型農業科技企業落戶桐鄉、轉型發展……在今年8月的第三屆農洽會中,共有涉及智慧農業、數字鄉村、數字三農、「5G+」在內的36個項目籤約,金額高達35.2億元。

而作為今年農業創新的標誌性建築——位於石門鎮墅豐村的桐鄉市現代農業創新中心,也在今年10月豐收節期間拉開試營業的帷幕。作為桐鄉市農業經濟開發區的創新載體,它將為區域內廣大農業企業和人才提供集現代農業展示、農產品展銷、農產品質量檢測與追溯、農創客集聚、智慧農業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近年來,桐鄉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在全市打造了農創孵化園、星創天地等場所,舉辦了「田間學堂」、創業路演、創新大比武、創業大講堂等各類活動50場以上,為青年農業人才創造了良好的學習交流陣地。這張全域農創的大網絡,在增強農創氛圍和構建平臺體系的同時,正為越來越多的青年創客提供在田間地頭實現創業夢想的「搖籃」。

文旅融合 這裡的村莊個性十足

河岸樹木叢生,白牆黑瓦掩映在綠樹叢中,漫步在橫港村鄉間小道,眼前這個瀰漫著藝術氣息的美麗鄉村,距離烏鎮不到5公裡——這個世外桃源般的枕水村落,如今已華麗變身成主打親子研學的藝術村,站在周木橋上屏氣凝望,時間就這樣慢了下來。與之毗鄰的陳莊村,是一個圍繞「竹編非遺文化」主題、融入「網際網路+」元素精心打造的非遺傳承匠人村;烏鎮竹編、姑嫂餅、剔磨砂燈等「文化符號」的傳承,將當地的歷史文化與美麗鄉村融在一起,呈現出江南水鄉的獨特韻味。

這條涵蓋橫港村和陳莊村兩個自然村落的美麗鄉村精品線叫做「水鄉尋夢研學路」,它結合多元文化旅遊資源,植入了非遺傳承、親子研學、農耕文化、鄉村藝術和「網際網路+」等元素,豐富了鄉村遊的內容,也為眾多親子家庭提供了集研學旅行、親近自然、寓教於樂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從「水鄉尋夢研學路」一路往南,就進入另一條主打「農文旅融合」、再現豐子愷筆下鄉愁的「果菊飄香子愷路」。這裡不僅有斑駁的牆、古老的橋,還有飄香的果園、成片的菊海。目前,墅豐村的「子愷漫畫村」即將試運營,子愷漫屋、子愷畫校、子愷染坊等一系列配套將相繼揭開面紗;周墅塘村則將利用種植菌菇的優勢打造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國際蘑菇村」,在這裡,豐子愷遇上了安徒生;稻香春麗橋、果香殷家漾與菊香白馬塘,則充分利用農業優勢,讓稻田、菊海成為遊客爭相前來打卡的風景。

「醉裡吳越千金路」「兩岸新風石涇路」「蠶花勝境河山路」「溼地水韻湘溪路」……2018~2022年,桐鄉共啟動10條市級和11條鎮級美麗鄉村精品線提檔改造,形成「風雅桐鄉 百花地面」的全域秀美格局。每條路線以沿線節點村(示範村)、景觀設施等為載體,充分挖掘鄉村文化、人文內涵,將「盆景」串成「風景」的同時注重在農文旅的有機結合,讓一個個美麗鄉村盡情書寫多點開花、豐富多彩的活力篇章。

三治融合 這裡的鄉風提神聚氣

高橋鎮的越豐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三治融合館」,每天一輛輛滿載旅客的列車,就從館正對面的高鐵橋上飛馳而過。幾年前,一條高鐵、一條高速將村莊一分為三。村子區位優勢瞬間凸顯,社會治理難題也隨之而來。為了破題,2013年,越豐村率先開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試點,逐漸理順村裡的大小事務,矛盾糾紛迎刃而解。

自治為要,越豐村建立健全村務民主聽證制度、村級重大事項商討制度等,進一步規範村級事務民主決策的事項、程序和形式;村裡有重大事項,如工程招投標、預設項目等統一由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後再執行。法治為綱,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切實落實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助推基層綜合治理和民主法治建設。德治為基,通過設立「道德評判團」,對村裡的道德模範、先進人物進行評定,同時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進行評議和曝光,讓村民在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同時,逐漸增強榮譽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自身實踐,越豐村回答了鄉村治理中「誰來治」「怎麼治」「治什麼」的問題,「治」出了鄉村活力,「治」出了和諧有序。

如今,「三治融合」為桐鄉勾勒出環境美、生活美、產業美、人文美、治理美的鄉村圖景:河山鎮以「三治融合」積分管理為抓手,引導廣大農民積極主動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中來,長效解決影響村容村貌的髒亂差問題;鳳鳴街道新農村以「百姓議事會」為抓手,廣泛徵求村民意見,研究制定整治方案,讓昔日臭氣燻天的邵家浜和周邊環境蛻變成了「田園縱橫交錯、農家錯落有致」的美麗鄉村;就連鄉村農貿市場的代表崇福集貿市場,也運用「三治融合」的理念解決實際問題、緩解基層矛盾糾紛,希望在市場運營中為鄰裡守望、民眾自覺、社會自治的願景出一份力。

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進程中,桐鄉不斷運用先進的數位技術,在「三治融合」的基礎上,以雲治理平臺為抓手,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治理手段,構建起黨建引領、數字支撐的智治體系:出臺「加快5G應用和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數字鄉村建設納入到鄉村振興板塊;搭建雲治理平臺、民情微信公眾號、微嘉園微信小程序、微信群等雲治理載體;為活躍在田間地頭的志願者打造「三站合一」「線下收集+線上報送」等多種渠道,構建起「網際網路+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模式。

讓鄉村人心「聚」起來、讓法治風尚「樹」起來、讓鄉風民風「美」起來……通過在自治、德治、法治、智治領域的一系列創新實踐,這片接滬融杭的熱土,正繪製出鄉村全面振興的桐鄉樣本。


相關焦點

  • 中山市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使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五桂山桂南村全面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大力開展生活設施配套建設、鄉村景觀改造、自來水管網更新和河道整治等項目,重點保護好和發展好特有的山水美、自然美、人文美,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全力打造殷實宜居的秀美村莊。
  • 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浦江縣鄉村振興改革創新及亮點工作
    3.上河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深度發掘農村產業業態,完善配套設施建設,以生態資源優勢引導上河村民宿農家樂等休閒旅遊業發展。4.我縣獲評2020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近幾年來,浦江縣領導高度重視發展數字農業、建設數字鄉村,推動全縣縣域數字農業農村快速健康發展,以數字賦能鄉村振興。加強資金保障。
  •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
    「生態+產業」塑造鄉村美麗之「形」,讓農民「口袋」鼓起來。振興鄉村,僅僅只有「青山郭外斜」的情懷是不夠的。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廣大農村發展有了大變化。今天的農村,不再滿足「村容村貌整潔」,更希望把「綠水青山」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 這個會議傳出信號 未來五年桐鄉鄉村將發生這些改變
    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嘉興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動員全市上下,以更高的站位、更強的決心、更實的舉措,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高質量譜寫「兩個高水平」建設的新篇章奠定堅實的基礎。
  • 因為這些路,鍾落潭鄉村更美,農民更富
    伴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進程,農村的道路也被賦予了更深厚的意義。今年,鍾落潭鎮以鎮、村為實施主體的道路建設和改造項目投入達1.15億元,建設和改造道路長45.7公裡,一條條嶄新平坦的公路蜿蜒進一座座村莊,以點連線,以線帶片,讓鍾落潭鎮美麗鄉村建設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 西寧人居環境整治讓鄉村更美更宜居
    黎曉剛攝  離開喧囂的都市,行走在西寧青山綠水之間,一個個高原美麗鄉村鑲嵌其中,格外炫彩奪目。如今,村民們的居住環境變美了,收入也增加了;  湟源縣大華鎮莫布拉村,村裡的老人在老年幸福院吃過午飯後,就可以到新建的杏園裡散散步,坐在橋邊曬著暖陽,看著碧藍的天空,聽著潺潺溪流聲,分外愜意;  ……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春風」,青藏高原大地上,一個又一個鄉村經過努力蛻變,展露出最美姿態,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正在向世人講述一個又一個美麗、真實、溫暖、催人奮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故事
  •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今天的省委常委會會議...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打好「三農」政策組合拳,加快補齊制約城鄉融合發展的短板弱項,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會議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打好「三農」政策組合拳,加快補齊制約城鄉融合發展的短板弱項,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 鄉村更宜居 美麗入畫來
    近年來,我省創新思路,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構建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支持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努力打造美麗生態宜居鄉村。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完成13萬個村組村莊整治建設,全省99.56%的行政村、99.37%的自然村納入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68個縣(市、區)實現城鄉環衛「全域一體化」第三方治理。
  • 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市秋季鄉村休閒旅遊體育節...
    近年來,我市以爭創省美麗鄉村示範縣為抓手,在全省率先出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糧食生產持續穩定,現代農業初具規模。我們按照全域旅遊、全域美麗的思路,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謀劃產業植入,湧現了一批A級景區村莊、十美村、精品村,打造了一批集觀光農業、運動休閒、養老養生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品牌,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子,「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正在變為生動現實。
  • 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原標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紅花綻放黔北大地,黔北紅花崗農豐業茂。
  •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越來越重要 農業農村部力促升級
    在這場開展升級行動中,農業農村部將著力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農民就近就地創業,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城鄉居民提供看山望水憶鄉愁的好去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地評線】紫金e評:數字讓鄉村振興有「智」更有「質」
    黨的十八大以來,數位技術不僅在城鎮紮根生長,也正與農業農村實現著深度融合,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競相湧現,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加快數字鄉村發展,縮小城鄉「數字鴻溝」,讓數位技術延伸到農村各個角落,才能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助推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 貴州吹響新農村建設暨美麗鄉村「百村大戰」衝鋒號(組圖)
    吳國兵 攝 二要抓生態建設 美化農村 加強生態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減少農業汙染,為的是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無汙染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家園。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一要儘可能保持鄉村原有的地理形態,維持基本的自然資源,不改變村莊的自然肌理。
  • 聚力強富美高 江蘇美麗水鄉過上春天般好日子
    為充分展示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歷程、成就和經驗,充分展示江蘇大地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成就,營造共享偉大榮光、共鑄復興偉業、全面開啟現代化新徵程的濃厚氛圍,本報今起開設「聚力強富美高 決勝全面小康」專欄,首批推出「百村調研行」系列報導,報導我省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成果,敬請關注。
  • 綠滿鄉村美如畫!池州美麗鄉村建設打造農民幸福家園
    東至縣泥溪鎮好人、美麗庭院頒獎儀式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今年以來,池州市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總目標,重點完成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村莊綠化亮化等建設任務,打造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
  •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讓農民富起來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在發展規劃上優先安排,在項目建設上優先布局,在資源要素上優先配置,在政策措施上優先落實,切實讓農業產業強起來、讓農村環境美起來、讓農村農民富起來。
  • 【貴州美麗鄉村】安龍縣響樂村(093)
    目前,隨著項目工程的完工,該村273戶中已有10多戶作為示範帶動已經開了農家樂,使鄉村旅遊真正成為村民促增收的有效途徑。 在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響樂村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將創建活動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結合,深化「富在農家」。以市場為導向,以金州農耕文化園區為載體,積極推行新的發展模式,抓好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增長。
  • 龍泉:建設美麗公路 鄉村踏歌而行
    哥窯大道、弟窯大道、白雲大道……一條條樣板線路,勾勒出龍泉四通八達的農村路網。當地堅持「帶點示範,全線推進」的創建模式,按照「一條路就是一條風景線,一路景就是一張金名片」的創建思路,突出因地制宜,將地方特色與美麗公路完美融合,共建成14條美麗經濟交通走廊示範線,一張張「四好農村路」的「金名片」由此鑲嵌在綠水青山之中。
  • 無人駕駛拖拉機讓農民種地更省心 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為農民提供定製化的全程機械化產品,利用網際網路實現「網上約農機」,耕地、精密播種等流程全部由無人駕駛的拖拉機來完成……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與農業緊密結合,正助推高端農機裝備不斷升級,進而引領傳統農業向現代化、智慧化農業轉變。
  • 衡水市安平縣馬店鎮美麗鄉村建設讓村莊更秀美
    曾經垃圾遍地、缺樹少綠、路不平、燈不明的村莊,通過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如今已是村容整潔,基礎設施日益完備,一片新農村的美麗景象。   去年以來,馬店鎮立足實際,以實現「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為目標,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全鎮統一思想,科學部署,統籌推進,通過清理積存垃圾,硬化主要街道,栽植樹木,進一步優化了全鎮各村發展和生態環境,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