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幅員遼闊的國家,山川、河流和湖泊等地理形態都非常豐富。正是得益於這樣優越的自然條件,在大江南北的大部分農村都比較適宜發展淡水養殖。小龍蝦、螃蟹、泥鰍還有四大家魚等水產品,都是農民發展地域特色養殖的重要方面。
我們經常聽說的「四大家魚」是什麼意思呢?是指的農家菜當中經常食用的魚對應的品種名稱,還是養殖規模比較大的魚品種?還是講的4種比較好養殖的魚類?其實關於四大家魚的說法並不是只有農村有這樣的說法,城市居民以及很多的文學作品中都會講到「四大家魚」,甚至可以斷定這種稱謂的由來已久。四大家魚並不是單純指的比較好養殖的魚類,不然食人魚、清道夫等魚類肯定榜上有名了;而是特指的草魚、青魚、鰱魚和鱅魚。
Ⅰ,關於四大家魚的辨別。
確切的講,四大家魚就是淡水養殖比較普遍的魚,它們的產量和抗逆性都比較好,是養殖效益相對可觀的魚類。很多人會分辨不清楚這4種魚,通過體型、體長和魚鰭等特徵還是不容易混淆的。最好認的就是鰱魚和鱅魚,鰱魚分為白鰱魚和花鰱魚;鰱魚和鱅魚的頭部都比較大,不過鱅魚的頭比鰱魚更大,頭長和體長比例約為1:3.被人們稱作胖頭魚;鰱魚也叫作大頭魚,和鱅魚一樣都是製作剁椒魚頭的首選魚類。青魚和草魚確實很相似,但是顏色還是能夠辨認出來;青魚的顏色較為青黑,草魚的顏色卻比較淺色。
Ⅱ,四大家魚的生長習性。
為什麼這麼多人養殖這4種魚呢?主要的原因還是比較容易養殖、肉質比較好,整體養殖的效益可觀,這才讓這4種魚在各地得到了推廣。它們都是淡水魚,在一般的湖泊、水庫和池塘都能夠養殖。不過這幾種魚的活動範圍還是有所不同,青魚喜歡在水域的中下層,主要是捕食田螺、小河蚌和其它微生物;草魚主要是靠岸邊的中下層水域,靠水草、藻類和蘆葦等為食物;鰱魚往往在水域的上層,以水藻、植被等浮遊植物為食;鱅魚在中上層,會吃藻類、昆蟲等微生物,偶爾也會吃其它魚類的排洩物。這4種魚都是比較溫馴的魚種,並且不會互相捕食,能夠在同一片水域共生,所以農民也通常將它們養在一起。
Ⅲ,為何四大家魚沒有鯉魚?
其實在廣大農村也有很多的鯉魚和鯽魚,也是比較好養殖的魚類;「鯉躍龍門」「過江之鯽」等膾炙人口的成語有不少,都分別講到了鯉魚和鯽魚的活動能力和生長適應性都比較強,而鯉魚當中的紅鯉魚更是被當作吉祥物「錦鯉」。那麼為什麼四大家魚當中沒有鯉魚?那還得從唐朝說起,我們都知道唐朝基本上都是李姓掌握皇權,而「鯉」跟「李」是同音。也就是說犯諱了,就有了不成文的規定,大家不得吃鯉魚,捕到了鯉魚的也要放生,任何餐飲門店都不得做鯉魚相關的菜品。沒人敢吃的魚,只剩下觀賞價值,也就幾乎沒有任何的養殖效益了,所以沒能列入四大家魚當中;認為鯉魚是吉祥之物也是那個時候興起來的習俗。
#帶你看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