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眼中,醫生是高尚的職業。妙手仁心、華佗再世……人們對醫生的讚美不勝枚舉。不少醫生憑藉著醫術和醫德流芳百世,他們不僅救死扶傷,還心系患者。
近日,浙江台州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友帆,畫的一幅手繪醫囑,在網絡走紅。
一組左邊從上到下畫有一隻公雞,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每個圖案的右側都對應的貼著從藥盒上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著一個或兩個小圈圈。
因為手繪一組以攻擊開頭,而太陽和標籤下的小圈圈看上去像是雞蛋,被網友稱為「公雞下蛋圖」。
王醫生為什麼要畫這樣一幅醫囑呢?這究竟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這幅手繪醫囑,是王醫生為他的一位老年病患陳阿公準備的,陳阿公今年83歲,身患糖尿病已經20餘年,並患有嚴重的糖尿病足部潰爛。
自王醫生2018年被派駐三門縣人民醫院共提港南分院起,陳阿公就成了王醫生重點關注的病患。
2018年4月,陳阿公足部嚴重潰爛,王醫生得知情況馬上聯繫專家為陳阿公完成了截趾手術。之後陳阿公在王醫生的看護下,病情逐漸緩和好轉,並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
最近半個月以來,陳阿公右腳的另一個腳趾又開始出現糜爛,12月4日老伴陳阿婆用三輪車帶著他,到醫院向王醫生求助,王醫生立即給陳阿公做了局部清創,並和他約定12月7日來醫院換藥。
但到了換藥那天,因陳阿婆身體不適,老兩口並沒有來,12月8日一早王醫生帶著給陳阿公新配的兩種免費藥,上門探訪了老兩口。
但由於陳阿公和陳阿婆兩人都不識字,文字醫囑對於他們來說幾乎沒有任何作用,怎樣才能讓老兩口準確掌握每次服藥的種類和劑量呢?這樣王醫生犯了難。
午休時間王醫生經過反覆思量作出決定:既然寫的不行,那就用畫的吧。
陳阿公的藥要分為早中晚三次吃,因為沒有學過繪畫,王醫生就照著印象中的樣子,畫了一隻公雞,並在下方畫了太陽和月亮,分別代表早上中午和晚上。
之後他依照給其他公開的藥方找到藥方的空盒子,把盒子其中一面剪下來,在早中晚三個圖標後面各貼了一排,在盒子下方畫上圈圈,代表要吃的數量,這樣就很直觀了。
收到王醫生的手繪醫囑,陳阿婆非常的感激,她稱自己跟老伴年齡都大了,有了這張圖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吃錯了。
對於王醫生的善舉,很多同事直言,他是一個內心很暖的人,而且做事情很細緻,會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事後有同事將這張手繪醫囑單轉發至朋友圈,網友稱:王醫生的行為溫暖了這個冬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