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LNG擴建儲罐升頂,全面投產後上海儲氣能力將增50%

2020-12-19 澎湃新聞

3月22日清晨8時許,上海市重大能源項目——上海LNG(液化天然氣)儲罐擴建工程4號儲罐的現場,直徑86米、重達858噸的儲罐拱頂在4臺鼓風機的「吹氣」下緩緩升起。經過228分鐘的平穩上升後,拱頂精確到達40多米的設計位置,氣升頂順利完成。

擴建工程所在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是目前上海最大的「氣站」——小洋山東港區中西門堂島上2009年建成、2012年達產的上海LNG項目一期工程,佔上海市天然氣供應總量的50%以上,是上海天然氣供應保障和調峰應急的主力氣源。隨著天然氣消費市場的快速擴容,擴建工程在現有3座16.5萬立方米儲罐的基礎上,新增2座20萬立方米LNG儲罐及相關基礎設施,建成投產後上海液化天然氣的整體儲存能力將提升約50%,大大提高天然氣的應急調峰能力。

LNG儲罐相當於儲存液態天然氣的「保溫瓶」,1立方米LNG氣化後可得600立方米天然氣,顯然液態儲存更經濟。儲罐分為保冷內罐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外罐,當天進行的即為外罐鋼穹頂的頂升作業。

氣升頂是大型LNG儲罐安裝施工中難度最大、工藝最複雜的工程節點之一,它的順利完成標誌著擴建工程重心由土建為主轉變為安裝為主,為2020年建成投產奠定了基礎。

850多噸「巨無霸」穹頂如何「乾坤大挪移」?

將穹頂結構這一面積與足球場相當、重達850多噸「巨無霸」從地面用氣壓頂到高空,無異於完成一次「乾坤大挪移」。這是如何靠「吹」實現的?

「儲罐安裝氣升頂技術是利用穹頂結構與儲罐外壁之間形成密閉空間的特點,使用多臺鼓風機向密閉空間不斷地輸送低壓空氣,從而罐頂鋼結構按照預定路徑上升至設計高度,並與罐頂承壓環連接。該技術的難點在於控制好整個穹頂的平衡、密封及提升速度,保持穹頂的平穩上升。」在項目現場,來自施工總承包方——中國核工業第五建設有限公司(下稱中核五公司)的上海LNG儲罐擴建項目現場施工經理王麗鵬對澎湃新聞介紹道。

王麗鵬稱,中核五公司佔據國內LNG低溫罐建設50%以上市場份額,此前曾承擔上海LNG項目一期工程其中2座LNG儲罐安裝工程,但這是第一次建設20萬立方米的LNG儲罐,「這是目前國內最大、自主設計、自主施工的LNG儲罐。拱頂直徑和重量的增加,意味著氣升頂過程中需要更精密的控制。」

慢工出細活。氣升頂作業全程均速為每分鐘200至300毫米,但在剛開始吹氣時,必須精密控制風管進氣,調整和檢查平衡狀態;上升至5米時,緩慢增速,每隔5分鐘記錄拱頂壓力和頂升高度;連續頂升到最後5米,再減速至每分鐘50毫米,直至與承壓環接觸。升頂結束後,開展焊接固定工作。

但由於儲罐拱頂面積大,升頂所需的氣壓並不大。「具體來說,升頂動力系統由4颱風機和發電機組成,兩用兩備,確保安全,該系統可以提供最大每小時10萬立方米的風量。」 上海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儲罐擴建工程項目部經理金罕解釋稱,根據現場氣壓計顯示,儲罐內部壓力約為1.58千帕,相當於16釐米水柱壓力。

據了解,此次作業採用中核五公司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級「大型低溫儲罐拱頂氣壓頂升施工工法」「大型低溫儲罐拱頂氣壓頂升施工工藝及其平衡導向裝置專利」等關鍵技術,同時應用BIM技術、CO2氣體保護焊等先進施工技術,全面保障了氣壓升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期建設的5號儲罐計劃於4月升頂,在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後,擴建工程預計在2020年正式投產。

擴建項目投產後上海LNG整體儲存能力將提升約50%

在孤懸海外的洋山深水港區,來自馬來西亞的液化天然氣在上海洋山LNG接收站「登陸」,並通過海底管道送往城市門站,與城市輸氣管網相連,源源不斷地為居民、企業等提供天然氣清潔能源。

目前,上海擁有東海天然氣、西氣東輸一二線、洋山進口LNG、川氣東送、江蘇如東-崇明管線共計6路氣源通道,構建形成了「多元結構、海陸並舉」的供應體系。這6路氣源中,洋山LNG接收站的進口氣和西氣東輸氣源是絕對主力氣源,佔總供氣量的九成左右。

擴建工程投產後,洋山LNG接收站的LNG儲存能力將由目前的49.5萬立方米增加到89.5萬立方米,再加上上海另一LNG接收站五號溝項目32萬立方米儲存能力,屆時上海LNG整體儲存能力將提升約50%。

洋山LNG接收站的氣化外輸能力屆時也將由目前的每小時104萬立方米提升到186萬立方米。

2018年3月,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談及天然氣保供問題時,點名表揚上海,「儲氣能力是我們很大的短板,現在做得最好的是上海,已經做到15天左右的儲氣水平。我們正在總結和推廣這方面的經驗。」上海也是國內少數幾個未發生過「氣荒」的城市之一。

「上海經驗」背後的原因,在於上海擁有多氣源,利用了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形成相對充分的儲氣調峰能力,並通過「一張網」實現高效調度,通過下遊電氣聯調,保障了供需平衡。

這一國內領先的儲氣水平將很快實現自我突破。洋山LNG接收站的4、5號儲罐投產後,上海的天然氣保障能力將由15天進一步提升到20天以上,為上海市天然氣供應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上海LNG接收站將成為長三角能源體系互聯互通中的重要一環。澎湃新聞了解到,上海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積極籌備上海第二液化天然氣站線項目,計劃分期建設6-8座20萬方以上儲罐及相關基礎設施,新建15萬噸級LNG船接卸泊位,新增反輸裝船功能。該項目對上海以及長三角地區的天然氣保障供應和互聯互通、能源結構轉型和清潔能源利用都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油填補國內超大容積 LNG儲罐自主 設計與建造技術空白
    中國海油氣電集團總工程師單彤文告訴記者,LNG超大容積儲罐能夠大幅提高接收終端存儲周轉能力,對實現天然氣儲氣設施集約化建設、增強天然氣儲氣調峰能力和促進LNG產業鏈上下遊協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以27萬方儲罐為例,單罐儲氣量可供北京市2200多萬人口生活用氣兩個月以上。
  • 中國海油填補超大容積LNG儲罐技術空白 成本可降2成
    -27萬方容積)成果順利通過專家鑑定,標誌著中國海油CGTank儲罐核心技術體系全面實現了自主化創建和發展,填補了國內超大容積LNG儲罐設計與建造技術空白,為推動LNG超大容積儲罐規模化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 國內首座陸上LNG薄膜罐落戶河間 建成後將成為我國LNG存儲裝備產業...
    業界認為,該項目在提高我省清潔能源供應能力同時,對優化京津冀天然氣儲備庫整體布局、提高國家應急儲氣調峰能力,以及保障百姓生活用氣等將產生積極作用。日前,筆者前往工程建設現場進行了探訪。  新型儲罐技術優勢獨特  8月14日,筆者走進位於河間市沙河橋鎮的華港河間LNG調峰儲備庫工程建設現場,平疇闊野間,碩大的圓形施工界面上,144根工程樁深深扎入地下,標誌著項目的第一個建設節點已經完成,將全面進入薄膜罐主體施工階段。
  • 中海油超大容積LNG儲罐技術獲突破 穩定供應再添保障
    2月10日,記者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中國海油超大容積液化天然氣(LNG)儲罐設計建造技術(20萬~27萬立方米容積)成果順利通過專家鑑定,標誌著中國海油CGTank儲罐核心技術體系全面實現了自主化創建和發展。
  • 安琪酵母:安琪崇左實施固廢資源化利用和糖蜜儲罐擴建項目
    糖蜜儲罐擴建項目,計劃擴建成5個糖蜜儲罐,單個存儲能力1萬噸,建設內容包括儲罐、地磅、糖蜜泵、管道等設施。2、項目選址:崇左市城市工業園區內,可用土地面積約100畝,性質為工業用地,西南緊臨富太二級公路,東北面緊臨碼頭項目(待建),北面為甘蔗林,西南面和安琪崇左直距約1.62公裡。
  • 新聞縱深|國內首座陸上LNG薄膜罐落戶河北河間
    業界認為,該項目在提高河北省清潔能源供應能力同時,對優化京津冀天然氣儲備庫整體布局、提高國家應急儲氣調峰能力,以及保障百姓生活用氣等將產生積極作用。日前,筆者前往工程建設現場進行了探訪。新型儲罐技術優勢獨特8月14日,筆者走進位於河間市沙河橋鎮的華港河間LNG調峰儲備庫工程建設現場,平疇闊野間,碩大的圓形施工界面上,144根工程樁深深扎入地下,標誌著項目的第一個建設節點已經完成,將全面進入薄膜罐主體施工階段。
  • 國內容積最大LNG儲罐將在青島西海岸開建
    山東LNG項目三期工程日前正式獲省發改委批覆,將對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董家口的一二期工程進行擴建,包括一座27萬立方米LNG儲罐,這也是目前國內計劃建造的容積最大的LNG儲罐。三期工程將在一期、二期的基礎上,對碼頭泊位和接收站進行擴建,新增一座靠泊26.6萬立方米LNG船舶的專用泊位,一座27萬立方米LNG儲罐及配套附屬設施,這也是目前國內計劃建造的容積最大的LNG儲罐。三期項目的核准批覆標誌著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董家口的青島LNG接收站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華北地區LNG資源接轉的樞紐地位愈加凸顯。
  • 奮進2020丨我國最大LNG儲罐穹頂模塊吊裝就位
    來源:中核集團5月25日15時58分,由中核集團中核五公司承建的江蘇濱海LNG(液化天然氣)項目4號儲罐最後一個穹頂模塊成功吊裝就位,至此,兩臺儲罐的穹頂模塊吊裝工作圓滿結束,標誌著儲罐施工主線正式從罐外預製轉向了罐內安裝,為下一步氣壓升頂重大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海油首座三方合作模式16萬方儲罐試車成功
    近日,隨著浙江LNG接收站二期項目D罐成功注入來自「阿羅」號的LNG(液化天然氣),標誌著中國海油「1+1+1」三方合作模式下的首座16萬立方米LNG儲罐一次性試車成功。
  • 寰球公司又一次成功完成國內最大LNG儲罐氣頂升,這次在江蘇
    LNG儲罐是LNG接收站重要的核心設備,寰球公司江蘇LNG三期項目有效容積20萬方的LNG儲罐,是國內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大型全容式預應力混凝土LNG儲罐,也是迄今中石油單罐罐容最大的LNG儲罐,是寰球公司大型LNG成套技術的重要成果轉化。
  • LNG儲罐及操作特點
    LNG加氣站主要設備有低溫儲罐、潛液泵、加氣機、卸車增壓器、BOG/EAG加熱器、工藝管道、儀表風系統、自控系統、安全檢測報警系統、消防設施等,設備數量不是特別多,但由於LNG具有深度低溫特性,冷熱溫差大,加氣作業間歇等特點,對加氣站設備又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低溫儲罐的吊裝要格外的小心
  • 我國自主設計最大LNG儲罐開工建造 投產後每天可輸送天然氣4000萬...
    央廣網天津5月16日消息(記者夏震宇)近日,由天津港保稅區企業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牽頭,與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石化工程」)聯合進行EPC總包的龍口南山LNG接收站一期工程項目開工,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最大LNG儲罐工程拉開序幕。
  • 廣匯能源(600256.SH):LNG接收站項目三期工程4 16萬方LNG儲罐正式...
    格隆匯6月10日丨廣匯能源(600256.SH)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廣匯能源綜合物流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所投建的江蘇南通港呂四港區LNG接收站項目(以下簡稱「啟東LNG接收站項目」)的三期工程即第二座16萬方LNG儲罐(經統一編號,簡稱為「4#16萬方LNG儲罐」)建設竣工並於2020
  • 上海洋山建成全球最大智能貨櫃碼頭
    上海洋山建成全球最大智能貨櫃碼頭 原標題:   圖為12月10日,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試生產,港區內車流不息,作業繁忙,卻不見一人。本報記者 屠知力攝  12月10日11時許,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試運行。
  • 江蘇濱海LNG接收站22萬方儲罐順利封頂
    2020年12月20日上午9點48分,隨著2#儲罐最後一車混凝土的投放到位,江蘇濱海LNG接收站4座22萬方儲罐穹頂澆築作業順利完成,實現儲罐整體封頂。22萬方儲罐穹頂高約10.3m,澆築厚度由上環梁處的1.4m逐步過渡至0.5m,單罐穹頂混凝土澆築量約4200m3。為達到工程高質量標準,江蘇濱海項目參考同類項目的良好施工經驗,22萬方儲罐穹頂以分區、對稱的總體實施策略進行澆築。
  • 液化天然氣(LNG)儲罐倒罐技術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文/石生芳 浦哲 左延田,上海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上海煤氣隨著能源結構的變化,大力開發利用天然氣資源成為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重點之一。在液化天然氣(LNG)日益廣泛應用的同時,LNG儲存和運輸的安全問題已經日益突顯。
  • 上海開通跨省公交洋山專線 去嵊泗、枸杞島14元
    跨省公交浦東直達嵊泗可享換乘優惠   此前,上海市民前往嵊泗大多從上海南浦大橋下的黃浦旅遊集散站購買到嵊泗列島的車船聯票,乘大巴至嵊泗沈家灣客運中心,然後坐船前往嵊泗本島或枸杞島等列島。而洋山專線跨省公交的開通後,市民前往嵊泗多了一種方式,而對於浦東的市民來說,更可利用16號線與跨省公交的對接,直接前往沈家灣客運中心,省時省力。
  • 東方鋼鐵巨人與洋山港的崛起
    可見,上海有一些自然條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但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的工業基礎和綜合能力是別的地方無法比肩的。鑑於這個原因,國務院正式批准上海市「革委會」、冶金工業部報送的《上海寶山鋼鐵總廠計劃任務書》。1978年12月23日,寶山鋼鐵總廠舉行動工典禮,並在高爐工地打下第一根鋼管樁。
  • 全球最大貨櫃班輪靠泊上海洋山港
    洋山深水港因大船而生,是上海專門為適應船舶大型化趨勢而建設的深水良港,是上海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的旗艦工程。亞洲東部集聚了世界最強的船舶工業和最為密集的深水良港,幾乎所有新建下水的超大型貨櫃輪都會選擇掛靠洋山港,使得靠泊洋山港貨櫃輪的船型和載箱量記錄不斷刷新,且更新頻率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