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探月再啟「嫦娥奔月」的浪漫之旅。從西昌到文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每一次捷報頻傳的背後,都有雲南兒女的助力。
龔建澤:「嫦娥一號」的首棒追蹤
來自玉溪的龔建澤,投身航天事業15年,參與執行西昌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110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測控系統工程師。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成功發射。龔建澤在此次任務中負責某遙測系統的火箭起飛階段跟蹤測量任務。他的崗位位於塔架身後的山頭上,是距離「嫦娥」最近的一個測量點號。任務成功前,他吃住都在點號裡,守著設備直到發射成功才會下山。「作為首區遙測系統,我們主要負責收集火箭起飛前120s到火箭起飛後100s內的測量數據,傳送至指揮控制大廳,生成火箭飛行曲線,供01指揮員參考決策……火箭起飛後,我們是最早捕獲目標、提供第一手遙測信息的人!」談及這次任務經歷,龔建澤滿是自豪。
仝非:為「嫦娥二號」搭建奔月天梯
來自昆明的仝非,投身航天事業15年,參與執行西昌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110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測發系統工程師。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仝非參與負責此次任務的發射場地面設備保障工作。為了確保發射任務萬無一失,他參與的塔架擺杆試驗、塔吊配重試驗、塔架行走過程監測、整流罩空調試驗等在正式任務開始前就已全部順利通過測試。工作中,他嚴格落實「雙崗四檢查」「五不放過」,杜絕「三誤」問題,連續一個月「白加黑」「五加二」,為「嫦娥二號」奔月搭建了牢固的天梯,發射場地面設備在任務過程中運行平穩,無一差池。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仝非在自己的崗位上見證著中國航天的創新和突破。
張樹磊:「嫦娥三號」的全職保姆
來自澄江的張樹磊,投身航天事業23年,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95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工程師,此次「嫦娥五號」任務中負責中心系統工程師團隊任務工作組織計劃的總統籌。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成功發射。張樹磊擔任西昌發射場「衛星保障組」組長,帶領團隊對「嫦娥三號」探測器在場區的存放、測試、轉運、加注等工作進行全程保障,是「嫦娥」的全職保姆。「嫦娥」就像嬌貴的嬰兒,對測試環境的要求就極為苛刻,溫度、溼度、潔淨度都有嚴格的標準。在發射場的每一天都需要精心保障和呵護。作為技術抓總負責人,塔上空調備份系統建設、衛星測試廠房設備升級、崗位人員培訓考核……到處都是他忙碌的身影。
餘皓:「鵲橋星」的調度員
來自鶴慶的餘皓,投身航天事業8年,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73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科技處一名工程師。
科技處擔負著發射任務計劃協調、組織指揮、質量跟蹤、問題處置等一系列工作,任務繁重、壓力巨大,餘皓的崗位被形象地比喻為調度員和大管家,他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西昌發射場任務的組織協調保障工作。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中繼星」成功發射,而餘皓則是此次任務的「主管調度」。航天發射千頭萬緒、風險極高,事事都要處理得有條不紊,處處都要確保不出差錯。每天他必須在上班前把所有問題穩妥處置,確保任務各項測試順利。下班後,還要加班加點梳理第二天的工作計劃。
楊本湘:為「嫦娥四號」定飛天窗口
來自施甸的楊本湘,投身航天事業27年,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138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氣象系統高級工程師,全程參與了西昌發射場多次探月任務。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成功發射。楊本湘擔任此次任務的首席氣象預報專家。「嫦娥四號」發射前夕,楊本湘帶領氣象保障團隊精準預報,發出了場區高空風大,可能影響火箭飛行安全的預警。航科集團根據他所預報的氣象參數,及時調整火箭飛行相關控制參數,最終確保火箭按時點火,「嫦娥四號」安全飛天。此次「嫦娥五號」任務中,他一邊忙著西昌發射場的任務,一邊通過視頻連線參與到文昌發射場的氣象會商,在千裡之外的西昌,為文昌的任務助力。
樊晶:「嫦娥五號」再圓探月夢
來自宣威的樊晶,投身航天事業10年,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50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氣象系統工程師。
2007年,因為「嫦娥一號」發射的新聞畫面,樊晶種下航天夢想。2010年大學畢業後,他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2013年,樊晶作為氣象預報員參加了「嫦娥三號」任務,圓了自己的探月夢。2014年,為支持文昌發射場建設,他從西昌調往海南,全程參與文昌發射場氣象保障系統從無到有的建設。此次「嫦娥五號」任務中,樊晶擔任氣象保障組組長,9月初就住進了發射場,為長徵五號火箭及「嫦娥五號」探測器進場、轉運、燃料轉運以及燃料加注發射等關鍵節點找到了最佳窗口,最終圓滿完成本次氣象保障工作任務。(通訊員 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