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闡述關於天地間人 事 物的萬象變化的一本古老書籍,是一本博大精深有關於哲學辯證法的書。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總綱領,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
易經裡面講到:萬事萬物都是遵守自然規律的,人從幼兒-少年-中年-老年-死亡。樹木也是,幼芽-開花-結果-死亡。最終都是回歸自然 即使是宇宙中的恆星也是如此。
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任何事情出生事情都是脆弱的,當事物處於萌芽時期,他是脆弱的,始終是不堪一擊的,創業沒有一帆風順,但我們並不能被嚇到,不可能總是處在低谷期,珠穆朗瑪峰也是從海平線一點點升起。
易經之中泰卦告訴我們,要時常以"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來提醒自己:凡事要量力而行。
易經總結:
天下大事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每件事情都有著它的對立面。不遵守自然規律進行發展的事物,必定死路一條。根據自然規律可以大致推算出事物的發展及走向。
另外易經的精髓有這仨句話,讀懂了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一句"履霜,堅冰至"
其意思就是,踩著霜就意味著結冰的日子就要到來。就好比《論語》中的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人活著不能隨心所欲,要心存畏懼。地球是我們的母親,在大自然的規律下要有敬畏的心理。這種心理會讓人懂得如何反省自己,有助於人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
老子在這方面就說得很好,他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往往那種世間一切變幻無常的人,知道不能直接描述事物的本質,所以不言,說的出道理的人,然而是並沒有了解這萬物變化的本質。
第二句:"直,方,大"
周武王也常常說到"直,方,大",告訴他的大臣們做人要正直,端方,格局要大。這是做人的根本。然而很多時候,總是會遇到一些小人,為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不擇手段,將我們排擠。遇到這種人一定要遠離他。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才是你能在社會站穩腳的根本。俗話說得好:身正不怕影子斜,腳正不怕鞋歪。只有端正自己的品行,做人才會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造謠生事,挑撥離間,奉承拍馬,陽奉陰違,都是小人行為。
第三句:「含章可貞」
《易經》寫到:含章可貞, 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含章可貞是指:有內涵有美德而不輕易顯耀,懷有一身才華不輕易顯露,等待好的時機再展示自己。
當我們去到一個地方,進入別人的圈子裡參加活動時,應該注意要「含」,以對方為主,協助主辦方完成任務,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歡迎。相反不遵守別人的規定反而指點江山的,是不懂得"含之"的原則,自然不會受歡迎。
禮記也有提到:君子慎獨,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貞。通俗解釋下就是,君子獨自一個人的時候,哪怕沒人看得見聽得見,也要小心謹慎,切莫做違反道德的事情,準守法律的底線。
在《易經》中,共有64卦,對應了64個人生決策心法,其中包括婚姻、教育以及工作等各個方面的發展規律。
有人說「無論你從事的是什麼工作,面臨不同的困境時,都可以在易經裡面找到破解之法」,它會告訴你怎樣的抉擇才是最正確的。
雖說「讀萬卷書不如讀真經一部」,但是以前的《易經》確實很難看懂,畢竟沒有文言文功底。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讓廣大《易經》愛好者能夠深入了解,現如今推出一本《圖解易經》,還原了最真實的易經,裡面除了文言文,全部由白話文注釋。
確實,這本《易經》無論是字體、紙張還是顏色,都非常明朗,讀者一眼看上去很舒服,尤其是裡面的配圖,有的對照圖解,一下豁然開朗。
《易經》作為老少皆宜的古文化書籍,是諸多學者夢寐以求的。
一本還要39元,只是兩杯奶茶錢,喜歡此書,點擊下方橫幅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