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員就業難有企業招工難 大力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有人員「就業難」,有企業「招工難」
  大力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產經觀察·聚焦就業優先(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凸顯,新的影響因素還在增加,必須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保持高位運行,可細探就業市場,卻總有企業吐槽遭遇「招工難」,有時薪酬翻番也難以招到工人。就業市場矛盾現象原因何在,如何破解?記者進行了採訪。

  完善知識結構、提升技能以更好適應崗位需求

  近年來,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達到2以上

  「冰火兩重天。」比對公司正在招聘的幾個崗位,遠東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曾鈞這樣感慨。

  「最缺的是研發人員,至今還缺五六十人。」春節過後,曾鈞就在線上線下招聘平臺發布招聘信息,部分崗位的月薪甚至提到了五六萬元,是當地平均薪資的十來倍,即便如此,能招入麾下的人依舊屈指可數。「鋰電池行業的中高端技能人才太金貴,個個都是香餑餑。」

  「眾裡尋他千百度」的還有普工。「我們傾向於招聘35歲以下的,但從收到的簡歷看,絕大多數40歲以上;符合招聘要求的人又覺得待遇低,穩定性也不高。」曾鈞有點無奈。

  最不缺的就是市場營銷、行政管理等崗位。曾鈞介紹:「去年招1個市場營銷崗,短短幾天時間,上百份簡歷如雪花般飛來,而且大多數都是高校畢業生。」

  「有活沒人幹、有人沒活幹」,遠東福斯特的經歷正是我國就業市場的一個縮影。

  「這種現象就是結構性矛盾。」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賴德勝介紹,當下,我國就業問題已逐漸從總量問題轉為結構性問題,這將是未來5—10年我國就業領域面臨的主要挑戰。

  也就是說,我國就業主要矛盾不再是人多崗少的問題,而是勞動力供給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的結構問題。反映到就業市場上,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部分高校畢業生、一些大齡低技能勞動者與企業的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供求錯位,成為就業難的主要群體。

  部分企業的普工和技能人才招用面臨短缺狀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近年來,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一直在1.5以上,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以上水平,技工緊缺現象逐步從東部沿海擴散至中西部地區,從季節性演變為經常性。58同城招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普工/技工在熱招崗位中排名第一。

  行業、地區間分化趨勢凸顯。近年來,部分領域、行業、地區就業壓力更趨突出。「比如一些外貿出口企業、產能過剩行業、資源型地區等的就業壓力可能會增大。」賴德勝說。

  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需要積極加以解決

  產業升級、技術進步、教育相對滯後等多重因素疊加導致

  就業市場為何會呈現出這樣的變化?從總量矛盾轉向結構性矛盾,原因何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出現負增長,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速度趨緩,就業市場的總量矛盾逐步得到緩解。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就業市場出現的結構性矛盾需要積極加以解決。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低技能崗位減少。湖南九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對液體口服製劑車間進行了智能化改造,改造後,一條生產線所需的普通操作人員能減少50%以上。「隨著機械化、自動化與智能化加速推進,不少企業選擇『機器換人』,傳統行業低端、重複性工作機會加速流失。」蔡昉說。例如,隨著自動化在各行業中逐步應用,一批以簡單重複性工作為主的崗位勞動力供給出現過剩,如櫃員、物流跟單等崗位。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人員安置壓力加大。隨著煤炭、鋼鐵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加快出清「殭屍企業」,行業從業人員面臨再就業問題。而這部分員工往往是低技能勞動群體或大齡勞動者,再配置到其他產業的調整周期較長,花費成本也較高,從而產生失業現象。

  ——技術變革帶來新崗位,人才供給跟不上。BOSS直聘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春招旺季,物聯網相關的嵌入式工程師人才需求同比增幅超過46%,人才緊缺程度高於其他技術職位;5G相關人才需求也大幅增長,光傳輸工程師和無線射頻工程師的需求同比增幅均超過80%。

  對此,蔡昉分析:「相較於企業對技術變革的感知,我國高等教育包括職業教育有一定滯後性,隨著新一輪科技變革浪潮的到來,這種滯後性會更明顯。如果不及時調整,在新行業新崗位的就業供求矛盾會更加突出。」

  今後,就業市場走勢如何?

  聊起未來,不可避免得考慮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其實,影響已逐步顯現,未來,我們的崗位可能呈現啞鈴型結構。」賴德勝說,人工智慧會對一些行業及人群產生擠出效應,主要表現在中等技能的崗位可能會不斷消失,但高技能崗位如圖像識別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以及低技能型崗位如老年護理等崗位需求將可能增加。

  「根據相關研究,未來20年50%的工作崗位可能還沒出現,因此我們很難預測哪些崗位會被創造。但要未雨綢繆,不斷提升技能,做好準備去迎接和擁抱就業市場的變革。」 賴德勝認為。

  技能培訓是關鍵

  從2018年起到2020年底,力爭培訓50萬以上企業新型學徒

  「還是得學門手藝!」廣東韶關小夥兒賴日明,如今月收入1.3萬元左右,是廣州創樂雷射設備有限公司的骨幹。2011年初中畢業後,缺技術、缺經驗的他,只能幹普工,每月工資僅1000多元。「那時候在家具廠做搬運工,又苦又不賺錢。」

  一咬牙,2012年賴日明決定「回爐再造」,到廣東機械技師學院學習光電技術應用。畢業剛工作,他就有了6000元的月收入,這兩年春節回家,成了朋友們羨慕的對象。

  一技在手,工作不愁,賴日明的不少同學在畢業前就被企業預訂一空。廣東機械技師學院院長馮為遠介紹,近年來,學院開設了智能製造、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光電技術應用、網絡安全與大數據等與產業發展相匹配的專業,每年有7500個以上的崗位供2000名左右的畢業生選擇,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9%。

  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能夠使更多勞動者快速適應新興業態、經濟結構調整,是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基礎性措施。

  近年來,我國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不斷發展,職業培訓規模不斷擴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拿出1000億元,用於1500萬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

  專家認為,我國職業技能培訓不斷發展,但依然有一些改進空間。

  看數量,重點群體培訓的覆蓋面仍然不夠廣泛。比如,目前我國城鎮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效果不錯,但農村勞動力的培訓規模仍需擴大。《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接受過農業或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32.9%,其中接受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僅佔30.6%。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工作仍存在覆蓋面不夠廣泛、規模需要擴大等問題。

  為推動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去年湖北鄖西縣開辦了竹藤編、織女繡、電子裝配等特色產業培訓,家住東營村的焦風琴參加竹藤編培訓後,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帶動22名貧困勞動力就業,月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看質量,職業技能培訓的有效性、針對性需要加強。目前我國大大小小、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很多,但往往是學了技能不見得能找到工作,花了大錢不一定在點子上。培訓的有效性、針對性不強,其中有培訓質量方面的問題,但更關鍵的是培訓內容與崗位需求聯繫不夠緊密、培訓與就業脫節。

  賴德勝介紹,培訓分為一般培訓和特殊培訓,一般培訓主要是針對通用技能,比如農民工的計算機素養,開展這類培訓往往需要政府承擔。特殊培訓所提供的技能往往只能在實施培訓的公司中應用,很少能在其他公司中應用,比如開飛機,這種培訓更多需要相關企業承擔。我國在特殊培訓方面短板更為明顯,企業培訓主體作用發揮不夠。

  為了將就業與培訓緊密銜接,進一步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的企業新型學徒制正在全面推行。從2018年起到2020年底,力爭培訓50萬以上企業新型學徒;2021年起,力爭年培訓學徒50萬人左右。徐工集團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集團的88名學徒在完成培訓後,全部與企業籤訂了長期(5年)勞動合同,其中80%進入技術服務儲備崗,薪資待遇普遍上漲30%。

  除了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就業信息服務也是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供需有效對接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人社部組織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專項就業服務活動,探索建立市場供求信息監測制度等,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效率不斷提升。

  「就業結構性矛盾將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持續存在的『硬骨頭』。通過就業優先政策全面發力,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將早日實現。」蔡昉認為。

丁怡婷 李心萍

相關焦點

  • 聚焦「就業難」與「用工難」並存的結構性難題
    、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職工群眾代表齊聚一堂,圍繞當前新橋鎮「就業難」與「用工難」並存的結構性難題集思廣益,協商討論,積極尋找破解難題的方法。 新北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主任劉偉主要講解了當前全區就業和招工形式以及相關政策;
  • 山東濟寧招工難撞上就業難 4萬大學生待就業
    山東濟寧招工難撞上就業難 4萬大學生待就業   濟寧晚報  2013-05-21  大 中 小   2013年,山東省濟寧市回生源地高校畢業生2.7萬人,加上往年沉澱,共有4萬名大學生需要就業。
  • 西平縣權寨鎮:企業送崗到家門 就業招工共雙贏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馮佔華 通訊員 王少鵬)為進一步做好就業扶貧工作,破解企業招工、群眾就業兩頭難的問題,11月14日上午,西平縣權寨鎮就業扶貧暨2020年冬季招工會在轄區馮堂村委文化廣場舉行,鎮黨委副書記梅德龍作了動員講話,來自全鎮13個行政村的近
  • 穩定就業是民生之本
    年初以來開展的「春風行動」,對637戶中小微企業職工進行帶薪培訓,惠及職工13.6萬人;「四產融合」城市融合經濟體帶動就業1.1萬人,文化夜市等夜經濟帶動2萬餘人靈活就業;「社區經濟」通過建設幸福驛站,提供就業崗位千餘個。各項紮實有力的穩就業措施,確保了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穩住就業這個民生根本,要抓住問題關鍵,落實惠企政策。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
  • 了解這兩點,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迎刃而解
    目前,我國各行各業都普遍存在著人力資源不足和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就業難問題。具體表現為:一方面企業HR為招工東奔西跑、焦頭爛額,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求職者又紛紛吐槽工作難找、崗位難尋,就不了業。造成這種用工與求職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個人因素有二條,即「會幹不會幹」與「想幹不想幹」。
  • 「海歸」成了「海帶」「海藻」 就業咋就這麼難?
    而另一方面,受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對外貿易增速回落等因素影響, 國內計劃招聘崗位數同比下降了15%,這也使得無論是「海歸」還是國內大學生都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  留學花了100萬,找個工作三四千,值嗎?
  • 2019包裝行業將面臨招工難 工人就業難困境
    看看包裝工人面臨的問題: 簡單的包裝工人分類 一:普通包裝工人就業難 1、普通包裝工,人口比例佔比最多 2、普通包裝工普遍學歷很低 3、普通包裝工普遍工齡很低 對於很多的普通包裝工,都處在了一個尷尬的階段,由於學歷比較低
  • 高不成低不就的二本生,就業「夾心餅」,二本生為何就業難?
    硬性門檻學歷 很多大企業國企,在校園招聘的時候,就會直接去一本211,985這種重點大學,社會招聘也會首先中意的是一本生,對二本生不是很認可,他們覺得一本生更加智商高,能力強,所以二本生已經被很多大企業擋在了門檻之外。大企業在招收實踐技能的人員時,更加傾向大專的實踐操作能力,這使二本生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 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首選中山
    從「畢業季」過渡到「就業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話題再次被提起。記者從市人社局及市內5大高校了解到,近三年來,每年約有3萬高校畢業生在中山求職。其中,中山生源畢業生,近年來約七成在本地畢業;而市內5所高校畢業生,也多將中山作為就業首選地。學生們是否覺得就業難?畢業後都去往何方?就業呈現何種趨勢?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會加劇就業難嗎?看專家怎麼說
    同時,反對者還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會降低企業創新能力,壓縮有能力年輕勞動力的職業上升通道,甚至不利於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還有研究認為,退休老人是幫助年輕一代撫育子女的重要力量,延遲退休會對提升生育率產生負面影響。即便如此,我們仍需從長遠的角度視之。首先,延遲退休是緩解養老金壓力的最優選擇。達到國民福利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是兩難的問題。
  • 天全縣就業服務中心:提升就業服務,暢通就業之路
    近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指導,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就業促進會主辦的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業務競賽全國賽上,天全縣就業創業促進中心的工作人員朱陳賢,在「職業指導人員」單項競賽中,獲得職業指導人員「全國十佳」榮譽稱號。
  • 春節後企業復工、就業情況及工作建議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全國...
    一、春節後園區企業復工、就業情況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縣經濟發展環境和用工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園區企業得到了不斷發展。春節後,園區企業積極組織復工。目前,我縣園區41家企業已復工,進入有序生產。  (一)園區穩工情況。
  • 就業是民生之本 發展之源 2020最難就業季
    「今年就業實在是有點難」。有些學生寧願讓自己是一張沒有就業歷史的「白紙」,保留第二年還是應屆生的身份,也不願先找一份工作有個落腳點。作為經管專業的畢業生劉莎,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她的求職之路。今年就業實在是有點難教育部數據顯示,2020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874萬人,又創歷史新高,加上往年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在突發疫情影響下,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
  • 【謠言粉碎機】延遲退休讓年輕人就業更難?權威部門回應!
    政策實施後年輕人就業更難?男女或將同齡退休?就大家最關心的一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焦點一延遲退休有多大必要性?實施延遲退休,是不是為了緩解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矛盾?今年企業社保費減免力度空前,往養老「資金池」放的資金少了,退休職工養老金會不會受影響?
  • 長春二道區開啟多元就業服務新模式
    截至目前,轄區城鎮新增就業9732人,完成113%;開發就業崗位17447個;失業人員再就業2224人,完成101%;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678人,完成11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01人,完成100%;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602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4%,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
  • 山東創新就業工作體制機制,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山東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改善民生頭等大事,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創新就業工作體制機制,著力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76.18萬人,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山東就業創業工作連續兩年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 專訪|湖南省人社廳廳長胡奇:打出穩就業保就業「組合拳」
    實施中小微企業免徵、大型企業減徵、困難企業緩交社會保險費的階段性政策,將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長一年,支持穩企業、保就業。通過援企穩崗,穩定就業存量。協調各有關部門加快實施有利於擴大就業的財稅、金融、產業、投資等政策,大力支持自主創新創業,支持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提高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以此拓崗擴容,擴大就業增量。聚焦重點群體,實施農民工全面返崗、貧困勞動力就業清零、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困難人員兜底幫扶四大行動,提高就業質量。
  • 直擊武漢就業市場:大廠線下招聘「人等崗」
    武漢「解封」以來,企業復工復產復市進度加快,求職就業也成為武漢人生活重啟的頭等大事。目前,武漢正在進行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活動,組織企業網上招工,招聘活動會持續到6月底。那麼,武漢求職者如何能順利找到心儀的工作?
  • 支持靈活就業,山東首創新就業形態推進「六有」
    支持夜經濟等特色經營方式發展,優先安排低收入群體、家庭困難人員。擴大新就業形態規模,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  創業「有扶持」。允許使用網絡經營場所登記個體工商戶。從事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銷售,以及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無須辦理營業執照。個體工商戶免徵不動產登記費。鼓勵有條件的市,向新註冊個體工商戶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
  • 福利改善難阻員工流失 與打工者、企業主共話"招工難"
    務工者過年回家不再來 企業主年後招工有些難  提起「招工難」,在座的企業主和人力資源部經理都有一肚子話要說。  「今年過年前,公司物流倉庫流水線上的作業員走掉一批,現在準備再招。」位於閔行工業園區的浙江森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方瑩說。  每家企業在過年時都會走掉一批人,這已成為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