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指導東北落實耕地輪作休耕,完成大豆擴種任務

2020-12-21 澎湃新聞

農業農村部:指導東北落實耕地輪作休耕,完成大豆擴種任務

大豆種植。資料圖

今年以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三農」工作決策部署和農業農村部要求,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努力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加大力度,強化措施,紮實推進春耕春播,春播進展總體順利。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5月17日,全國已春播各類農作物近八成,進度快於上年同期。

早稻栽插結束,長勢較好。長江中下遊地區早稻處於分櫱期,華南處於分櫱至孕穗期,長勢好於去年。中稻育秧結束,進展較快。全國中稻栽插過四成。其中,東北地區栽插過三成,西南地區栽插過六成,長江中下遊地區栽插近五成。春播玉米過九成,出苗正常。其中,東北地區播種接近尾聲,進度快於上年,已出苗40%左右,長勢總體正常,部分地區已達3-4葉。華北和黃淮地區播種過七成,已出苗70%以上。西北和西南地區播種過九成,出苗情況較好。春播大豆過七成,面積增加。其中,東北四省區過六成,西南地區過八成,西北、華北和黃淮海地區播種基本結束。

各地反映,當前東北地區局部缺墒,一定程度上影響玉米等旱地作物出苗。4月下旬以來,內蒙古東部、遼寧西部、吉林大部和黑龍江西部降雨偏少,加之近期氣溫偏高,土壤失墒加快,局部旱象顯現。截至5月17日,東北四省區缺墒面積3500多萬畝(吉林2300多萬畝),其中嚴重缺墒870多萬畝,吉林中部和遼寧西部地區約450萬畝玉米因旱出苗受阻。吉林省反映,缺墒面積三分之二集中在西部傳統旱區,多採取「坐水種」措施,對玉米正常出苗影響有限。專家分析,玉米播種後一般7-10天出苗,目前尚未出苗的種子部分處於休眠狀態,但未喪失萌發能力,如果在5月25日之前出現有效降雨還可以正常出苗。據氣象部門預計,5月20日、24日前後,東北地區大部將出現兩次降水過程,預計累計降雨量8-20毫米,利於玉米出苗和生長發育。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堅定穩定優化糧食生產目標不動搖,立足抗災奪豐收,加強指導服務,落實關鍵措施,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春播任務。一是狠抓春播掃尾。指導各地抓住降水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農機作用,搶播快插,加快播種進度,確保種在適播期。特別是指導東北地區落實好耕地輪作休耕政策,確保完成大豆擴種任務。二是推進科學抗旱。組織專家根據旱情發生程度及作物生育進程,制定抗旱技術指導意見,因時因地因墒因苗落實科學抗旱措施。對部分地區因旱不能出苗田塊,及時改種大豆、雜糧雜豆、馬鈴薯等生育期短的耐旱作物。三是加強指導服務。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指導各地落實關鍵技術,提高播種質量,確保一播全苗。指導農民因地因苗因墒搞好已播作物田間管理,促進正常生長發育。

(原標題:全國春播近八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北安市召開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和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會議
    北安市召開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和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會議 時間:2018-05-03 10:07:57  來源:北安市政府 5月1日,北安市召開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和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會議,北安副市長王興東對相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 輪作休耕:讓超負荷的耕地「喘口氣」
    去年底,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專門就「耕地輪作休耕」進行了說明:利用現階段國內外市場糧食供給寬裕的時機,在部分地區實行耕地輪作休耕,既有利於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又有利於平衡糧食供求矛盾、穩定農民收入、減輕財政壓力。
  • 遜克縣召開全縣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和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會議
    遜克縣召開全縣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和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會議 時間:2018-05-04 17:21:16  來源:遜克縣政府 5月2日,全縣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和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會議召開。政府副縣長朱玉輝主持會議。
  • 省農業農村廳蒞汝調研耕地輪作大豆項目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鴻飛通訊員王俊哲    本報訊9月16日,省農業農村廳糧作處調研組蒞汝調研2020年耕地輪作大豆試點項目。    調研組首先來到小屯鎮,實地查看耕地輪作大豆長勢,詳細詢問耕地輪作大豆工作安排落實、推進,及種植協議籤訂情況等,與種植農戶交流,用奧維互動地圖現場演示測量了種植大豆地塊面積。
  • 江蘇省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超百萬畝
    2016年,農業農村部在全國啟動輪作休耕試點後,我省積極響應,自主開展省級試點,探索符合省情的輪作休耕技術模式和補貼機制。3年多來,我省輪作休耕試點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由2016年的25萬畝增加到今年的130萬畝,試點區域涉及10個設區市36個縣區,進展迅速。
  • 江蘇輪作休耕試點面積超百萬畝:給大地以喘息,大地會報之以歌
    常熟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鄧國華介紹,這些綠色植物就是綠肥,種下去可以讓土壤緩解「疲勞」。  「絳三葉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紫雲英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根瘤菌,都是提升地力的。」鄧國華說,常熟糧食產區主要實行稻麥兩熟耕作制,水稻和小麥種植茬口緊,僅為15-20天,這樣高強度的種植讓土地十分疲憊,輪作休耕,讓土壤得以喘口氣。
  • 【關注】讓「耕地中的大熊貓」歇歇氣加加油——東北黑土地「保衛...
    開展耕地輪作試點,是黑土地保護的有效措施,根本目的是解決連作造成的土壤養分偏耗,實現耕地資源永續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綏化市綏稜縣克東向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去年種了7000餘畝玉米,今年輪作改種大豆,每畝補貼150元。合作社負責人劉峰說,輪作讓病蟲害減少,讓黑土地「歇口氣」,提高土壤肥力。
  • 農民致富豆——耕地輪作制度試點項目助推響水鮮食大豆產業發展
    2016年國家開始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2020年繼續實施耕地輪作制度試點,加大了試點面積。針對縣耕地保護實際,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農業農村局結合省市要求,精準快速落實輪作休耕制度,積極推廣大豆種植新技術項目,由局屬單位響水縣糧油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負責該項目實施方案的制定和項目具體實施等工作,當前該項目正按計劃有序地開展。
  • 農業農村部:確保2020年三大穀物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
    農業農村部:確保2020年三大穀物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凌瑤 2020-02-10 18:11
  • 「農民收入保障計劃」護航齊魯大豆耕地輪作
    原標題:「農民收入保障計劃」護航齊魯大豆耕地輪作來源:原創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山東省在大豆、花生主產區實施50萬畝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推行玉米改種大豆的舉措,以此增加市場緊缺的大豆
  • 農業部:推廣玉米大豆輪作和「糧改飼」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要適應農業綠色發展的新要求,把黑土地保護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治理修復力度,讓過載的黑土地「減減壓」,實現東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2015年以來,中央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在東北四省(區)17個縣(市、區、旗)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在技術模式、工作機制、政策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河北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 系全國第一個省份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趙紅梅 通訊員郜歡歡)為落實國務院《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河北省「淨土行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中關於加快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要求,近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聯合有關廳局按照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和河北省委省政府有關要求,組織完成了全省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
  • 農業農村部:堅決糾正耕地 「非糧化」行為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日電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日前,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就《意見》出臺的背景、有關要求、如何貫徹落實等問題,接受記者專訪。
  • 江蘇響水:輪作休耕大豆種植新技術效益好
    江蘇響水:輪作休耕大豆種植新技術效益好 2020-05-09 15: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州耕地全面推行休耕輪作 小麥播種面積將減少二成
    中國江蘇網訊 從今年開始,蘇州耕地將休耕輪作,並推行「減麥擴油」。根據統計部門估算,今年秋播全市輪作休耕面積將在20萬畝左右,預計全市小麥播種面積將減少二成,油菜面積將有所擴大。  據農技部門了解,今年蘇州播種小麥品種仍以揚麥16為主,示範種植鎮麥10號和鎮麥12號。
  • 長寧縣多舉措推進休耕輪作油菜試點工作
    為應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糧油安全的影響,長寧縣認真落實中央、省、市相關安排部署,多舉措推進全縣休耕輪作擴種油菜試點工作,實現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一是科學選擇試點區。五是做好技術指導培訓。分別在縣級組織農技人員培訓和在村鎮組織種植大戶業主在試點區召開技術培訓,同時在油菜田間管理季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通過多舉措推進休耕輪作試點工作,抓好15000畝休耕輪作油菜試點工作,全縣油菜種植面積可達110000畝以上。
  • 江蘇今年將休耕70萬畝耕地 延續40多年追求高產的耕作制度正在發生...
    立夏時節,正值小麥灌漿,還有個把月,將迎來麥收,六合有3萬多畝耕地卻沒有收穫,有的「荒」著曬太陽,更多的種著紫雲英或苕子,這些植物陸續被深翻入土。去年秋天我省有40萬畝耕地休耕,今秋進入輪作休耕的耕地將達到70多萬畝,糧食種植正從追求高產走向追求高質高效和綠色生態。
  • 科學輪作、智能化生產 東北現代農業拓展新空間
    說起東北農業,不少人的印象是,相對於其他傳統農區,它更現代一些,因為那兒是大農場,尤其是黑龍江、吉林兩省,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規模化、機械化都走在了前面。確實如此,但東北現代農業並不僅止於此,它還在不斷地拓展新空間。
  • 江蘇南京:超額完成!30萬畝冬閒田變增收田
    為做好疫情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表示要繼續開展輪作休耕,擴大輪作、減少休耕,輪作繼續以種植糧食為主。根據今年6月印發的《江蘇省2020年度國家耕地輪作制度試點實施方案》,今年南京市的耕地輪作制度試點任務是27萬畝。
  • 農業農村部:稻穀、小麥兩大口糧品種的面積基本穩定在8億畝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4月4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做好疫情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工作情況,請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司局負責人等回答媒體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