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長江流域一直陰雨天氣,特別是6月下旬以來,多地連續遭遇強降雨,造成湖泊、河流、池塘水位猛漲,部分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目前,正值青蝦育苗和苗种放養的關鍵時間點,洪澇災害對青蝦養殖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為了積極防汛抗洪、有效應對洪澇災害,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江蘇省青蝦產業技術體系特制定青蝦養殖防汛抗洪技術指南。
一、採取主動安全預防措施
洪災期間,加強巡塘次數,時刻關注天氣情況、外部水位和池塘水位上漲情況。根據池塘水位情況,提前、及時降低水位,防止漫塘。
若外界水位高過池塘水位,應加強巡查,防止湧水、潰壩,有漏水點的,要及時封堵夯實;池塘向外排水時,水位不宜下降過低,避免池埂兩邊壓差過大導致潰壩。
對於青蝦育或者已經放苗的池塘最好每個池塘配備水泵,水泵外須安裝防逃網箱,避免水泵抽水時連帶將蝦苗一起排出。
二、加強增氧
連續暴雨,會導致池塘底層溶氧偏低。對於青蝦苗塘,一方面水體光合作用變差,引起池塘水體藻相、菌相失衡,藻類大量死亡甚至倒藻;另一方面池塘底部耗氧增加,池底的殘餌、糞便、動植物屍體、硫化氫、氨氮等有害物質泛起,生物耗氧量上升,加劇了池塘缺氧狀態。
主要應對措施就是通過開啟池塘增氧設備,使池塘中有限的溶氧滿足蝦苗的正常生長,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加裝底部微孔增氧。適當延長增氧機開機時間,一般要求13:00~15:00和夜間開動增氧機,尤其下陣雨、無風、無光照的情況下還要延長增氧機的開機時間。可以在塘口配備增氧劑,以備不時之需。
三、強化水草管理
連續暴雨,會將塘埂上的泥土衝刷到池塘中,引起池塘水位暴漲的同時,泥漿水還會降低池塘水體透明度。低透明度的水體和附著在水草上的泥漿,阻擋了光合作用,對水草的生長影響非常大。
應對措施:一方面,要及時降低水位,讓水草能露出水面,及時進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要及時施肥補充水草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使水草處在旺盛生長狀態,充分發揮水草的作用。
四、精準投餵優質餌料
暴雨後青蝦攝食會明顯減少。一方面大量雨水導致池底耗氧增加,水體溶氧下降,導致蝦苗攝食下降;另一方面池塘各種有毒有害物質釋放加速,各種水質指標出現異常,引起青蝦應激反應增強,也導致了攝食下降。
洪災期間,須投餵優質適口的餌料,同時用優質EM菌進行拌料,保證蝦苗正常攝食並充分吸收,每天下塘檢查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餌量,切忌盲目投餌,導致剩餘飼料腐爛,引起池塘底質惡化。
五、及時調節水質、
洪災期間,根據天氣情況要及時調節水質和:
一是消毒,可潑灑生石灰,用量每畝用生石灰10~15千克化水潑灑,或用碘製劑,按說明使用。
二是消毒後及時使用EM菌、光合細菌、乳酸菌等優質微生態製劑,及時補充小球藻、硅藻等優質藻種調節水質,使有益菌和有益藻類在數量和作用強度上佔絕對優勢,抑制致病菌群和有害藻類的生長繁殖,保持菌群和藻相的正平衡,有效防止疾病和藍藻的發生。
三是及時改底,可使用過硫酸氫鉀或高鐵酸鉀等增氧型底改,可在陰雨天使用,在改底的同時還能增氧。
六、及時補苗
對於連續暴雨影響青蝦出苗的養殖戶或已經的養殖戶,要及時摸清存塘蝦苗數量,及時與周邊養殖戶或育苗場聯繫定購蝦苗。
蝦苗要求用「趕網」在池塘水體溶氧較高的時間進行捕撈;運輸蝦苗時用純氧對水箱進行增氧,每個標準網格(85cm * 45cm * 10cm)中裝苗數量不要超過5公斤,運輸時間控制在2小時以內;放苗時,須調節水箱和池塘水體溫差小於5℃,同時開啟增氧機;放苗後,及時潑灑維生素C,降低蝦苗的應激反應,保證蝦苗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