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薪職場人士,雖然收入不菲,但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不快樂。
更糾結的是很迷茫,不知是該咬牙堅持還是轉行放棄。
其實最理想的辦法是找一個兩者兼顧的中間方案。
面臨同樣難題的美國小夥子Luke Holden,正是通過兼職創業,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創立了一家年營收6000 萬美元的公司。
Luke的父親與祖父都以捕捉及處理龍蝦為生,因此他從小對捕龍蝦很有興趣。
但深知這行有多辛苦的家人非常反對。
因為龍蝦的價錢、產量、需求都不穩定,而且每次出海都要冒著一定的風險。
2007年,Luke從喬治城大學畢業後,聽從家人的建議,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到紐約一家投資銀行擔任理財專員。
這份工作年薪15萬美元,但Luke並不喜歡,也不快樂。
於是Luke 陷入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進退兩難的處境。
美食總是最能寄託鄉愁,想家的Luke經常吃龍蝦堡來減輕對家鄉的思念。
但紐約的龍蝦堡都加太多的沙拉醬,完全比不上家鄉緬因州龍蝦堡的味道。
而且紐約的龍蝦堡每份要30 美元,實在是太貴了,這讓Luke 有了開一家龍蝦堡餐廳的想法。
但貿然辭職創業並不理智,肯定會招來家人的反對。
Luke決定兼職創業,這個想法獲得了父親的支持,還給他3 萬美金的創業經費。
兼職創業必須要有個合作夥伴,Luke在免費分類廣告網站Craigslist 上發帖,找到了他後來的好夥伴Ben Conniff 。
Ben耶魯大學歷史系畢,非常喜歡烹飪及享受美食,從寫美食推薦文章開始,希望擁有自己的餐廳。
兩人一拍即合,決定用這3萬美元開始創業。
在美國開設一家餐廳需要費用,一般要12萬到49萬美元之間。
Luke的優勢在於,可以從父親的龍蝦處理廠進貨,父親給他90 天的付款期。
為了儘快營業,他們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籌備工作,2009年10月,Luke's Lobster 正式開始營業。
第一天他們預計賣出50 到100份的龍蝦堡,結果竟然賣出了500 份。
這是因為他們的龍蝦堡一份只賣14 美元,相比其他地方30美元一份的龍蝦堡便宜很多。
之所以價格這麼便宜,有多方面的原因。
有父親龍蝦處理廠的支持,他們能拿到新鮮便宜的食材。
當時剛經歷過次貸危機,很多餐飲關門,員工失業。
所以無論是租房,還是招人都相對便宜。
而且由於次貸危機,很多人不再去名貴餐廳消費,從而讓14 美元的龍蝦堡大受歡迎。
因為第一家店大獲成功,六個月後,Luke決定辭去投資銀行的工作,全職經營Luke's Lobster。
到了2012年,Luke'sLobster 已經開了6 家分店。
這時Luke 的父親決定賣掉龍蝦處理廠,因為龍蝦處理廠的經營並不容易。
Luke 父親的處理廠每年的營業額是2000 萬美金,但真正的獲利卻只有5 到10 萬美金。
所以他決定賣掉處理廠,全心的幫助Luke 擴展Luke's Lobster 的生意。
Luke 和Ben 都支持,因為採購量上來了,他們找其他的處理廠合作就好。
但等到2013 年,Luke'sLobster 的分店越來越多時,供應鏈開始成為限制發展的瓶頸。
Luke 和Ben 於是做了個決定,將目前所賺到的錢,全部投資在建立自己的龍蝦處理廠。
只有這樣,才能掌控食材來源,保證食材的數量和品質。
供應鏈的拓展讓商業模式從輕變重,Luke 和Ben 也迎來了新的挑戰。
龍蝦堡只用到螯鉗肉,所以他們要想辦法把腿部、背部的肉、尾巴,都賣給其他需要的廠商。
這個過程中,又遇到資金問題,不得不向銀行貸款才渡過難關。
現在Luke's Lobster的龍蝦處理廠已經成為緬因州最大的龍蝦處理廠之一。
幾經努力後,龍蝦肉和尾巴等部位打入了美國著名超市Whole FoodsMarket。
Luke 和Ben 還把店開到了喜歡海鮮的日本,在日本開了10 家分店。
現在Luke's Lobster已經成為了一家有40家分店,500名員工,每年營收高達6000萬美金的企業。
Luke的創業中,你學到了什麼,創業時機很重要,從兼職創業開始,找到對的合作夥伴,還有搞定供應鏈。
這些都非常重要,缺少任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創業的失敗。
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兼職創業,因為它能對風險兜底,用有限的風險,獲取無限的收益。
兼職創業是一個摸索期,即使失敗了也不影響正常生活,因為還有投行的工作。
摸索出得到市場認可的方向後,再全職創業一點也不晚。
很多人一開始就全職創業,結果導致沒有任何退路,承擔著巨大的風險。
兼職創業一次不行,可以換個方向再試一次,只要試的次數多,總有成功的一天。
而全職創業因為每次成本太高,一次不成,很難有資金再試一次。
回到開頭的問題,如果你收入不菲,但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不知是該咬牙堅持還是轉行放棄的話,最好兩個都不要選,從兼職創業開始。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富日記原創,如轉載請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