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半句才是精髓,卻少有人知

2020-12-18 周聊昔憶

中國俗語文化博大精深,蘊含的道理更是精妙絕倫,雖然俗語看似粗糙,但正所謂「大道至簡」,樸實無華的外表下,往往卻頗為實用,只要我們仔細品讀,就能體會其中的深意,同時把這些道理用於生活之中,也能讓人生少走許多彎路,從而受益匪淺。

現在農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們基本上都不再用為吃飽飯、穿暖衣而發愁了。但是可惜的是現在的農產品質量、人們的生活方式等與過去有著較大差異,很多農民的身體素質卻發生了改變,過去老輩人關於如何養生,是有很深入的實踐總結的。雖然那時的生活艱苦,但在人們吃住卻很講究。

比如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便可體現出現來。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

隨著年齡不斷增長,人們的身體狀況卻日漸走下坡路,內在的機能、精氣等方面都在不斷下降。進入老年階段以後,能明顯感覺精氣大不如以前。那就不要做太多傷神傷身的事情,比如對孩瞎操心,或從事太重的體力勞動。

再來看「少不食壯火」。俗話說,水滿則溢,月圓則缺。青年人身強體壯,精神飽滿,自然無需補充所謂的「陽火」之物。反之,講究大吃大補,到頭來只會適當其道。俗話說「水滿則溢」,這些東西看似有益,實則長期食用影響健康,或許一時不會爆發,但到了年老之時就會逐漸顯現。

除此之外,其實下一句更為精髓,可謂人的處事生存之道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富不住大屋意思是你發財了不要做不切實際,要適當的過日子,大屋就是說超出一定的需要,人要有長遠的眼光,人的一生日子長得很,要細水長流,才能長久的富下去。

而當你很窮的時候最好是不要去出遠門,大家都知道出遠門不比在家裡,可謂是樣樣都需要開銷的。而且在遠方的你不認識路,身邊更是沒有自己最親近的人,能夠派的上用場的也就只有錢了。只用擁有足夠的錢出門才不會遇到拮据!可見老祖宗留下的話至今也是很有道理的,大家覺得呢?

我國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古人總結了很多飽含哲理的俗語。而今天講的這兩句話,就是歷盡千年風雨滄桑仍然歷久彌新的經典之作,可謂字字千鈞,句句受用!

而我們作為一脈相承的後世之人,一些古人總結的智慧更應該謹記於心,並踐行於點滴之處。

曾國藩我們都知道,創下了九年內連升十級的官場奇蹟,而這一路上有著無數的小人背後坑害曾國藩,比如當時他剛進翰林院時的上司:趙楫。平日裡,只要逮著機會,趙楫就要訓斥他一番,還到處說他壞話,處處壓制他,連同事們都看不過去。曾國藩卻當作沒事一樣,只管做好手上的工作。

不糾纏、不計較,就不會樹立太多的敵人,不會時時遭人陷害;不糾纏、不計較,就能節省大量的時間,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曾國藩說:「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對於小人小事,爛人爛事,與他們計較就是浪費生命,白白給自己找氣生。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糾纏、不計較。

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就掌握了這個思維方式。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晚清名臣,成為立德,立言,立功的「聖人」,靠的就是他不僅懂得向高人低頭,也懂得向小人避讓,這就是他的處世智慧。

而這些智慧是他從哪裡知道的呢?其實,曾國藩能有如此的成就,這其中的功勞,離不開馮夢龍寫的一本「奇書」——《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而我們清朝著名的大才子——紀曉嵐,也是對它手不釋卷,最終竟然憑著自己的記憶力,將這本書倒背如流!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正因如此,不僅曾國藩和紀曉嵐對它非常鍾愛,在之後讀過《智囊全集》的康熙,還認為它是「國之利器」;

究竟這是一本什麼樣的「奇書」,能夠讓這麼多名人喜歡呢?

《智囊全集》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

裡面記載了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小故事裡藏著大智慧,馮夢龍將這一個個故事講給我們聽,再由這一個個故事中解讀出人生的智慧。

每當給你講完一個故事時,馮夢龍還會對故事進行評論,這些評論也體現出了馮夢龍個人的政治觀點或人生態度。

聽到這些故事,會讓你或心念微動,或會心一笑,再看到馮夢龍的評論解讀,則會讓你或心生警醒,或豁然通達。

看書最重要的是能看懂,尤其是對於這樣的古書來說,要是全都是文言文,我們不太能看懂。

不過,不用擔心,下面小段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智囊全集》,和其他的是不一樣的,因為這本書是有白話文解釋的,是特別由中華文化大講堂做的注釋、講解,而且裡面有馮夢龍的全部總述和評論,還所以對比其他版本注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不僅幫你們由淺入深的講解了故事背後的道理,並且還做到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通篇讀下來更容易將智慧吃透、理通,熔煉於心,並運用於現實。絕對會給你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智慧!

有了這本《智囊全集》,哪怕是閒暇時的翻閱,也將變得有意義。

本書並不貴,只需要69塊錢,喜歡的書友點擊下方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古人講「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可有道理?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從字面意義上去看寫的是養生之道。說的是年紀大的男人,儘量不要放縱慾望,而長在長身體的少年,則不能對過度進補,否則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其實這句俗語所表現的養生之道,出自戰國時期《莊子養生主》,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俗語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在當時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老祖宗們為了能夠將生活中的很多經驗習俗傳遞給更多的人,就漸漸地出現了俗語。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則俗語算得上是老祖宗們的忠告了,在那個年代年輕人們無不奉行這一準則。那麼這則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老古人的金玉良言並不難理解,首先「老不洩殘精」的意思是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各方面身體素質都會大大降低,要注意懂得保養身體。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年輕人要早知道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年輕人要早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人追求長生不老之術。秦始皇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曾派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他沒想到的是,徐福再也回不來了,沒有了消息。秦始皇直到死後才見到他,徐福之所以不敢現身,說明他沒有找到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回到秦朝只有死路一條,還不如在一個荒蕪的地方享受生活。
  • 古人講:「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老祖宗的總結,有何深意?
    養生不是現代才提出的觀點,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總結出了一套針對男性的修身養性的理論——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那麼這四句話該如何理解?富不住大屋,暗含,富貴了也不露富。一代霸主項羽就是因為錦衣還鄉去見江東父老,放棄了鹹陽,自此,他的天下開始與他失之交臂。明英宗時期的大太監王振,在掌握大權後,就想要彰顯自己的權力,去家鄉炫富,於是勸明英宗在御駕親徵時路過自己的家鄉,因此被瓦剌大軍包圍,全軍覆滅,他的富貴,也從此匆匆結束。
  • 農村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什麼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其實包含著做人的道理,也是古人生活的一種生活準則,讓大家少走彎路,避開風險,從而避免吃虧的問題。1、「老不洩殘精」人到了年老時,精氣神就會有所下降,此時人需要懂得養生之道,要時刻把握住自己的精元,做什麼都要穩重,別再向年輕時火急火燎,在幹活時一定要懂得適度休息,別拼命的幹,過早的洩掉殘精,總之凡事都要節制。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從字面意義上很容易讓人想歪,想到男女之事,但是現在的很多詞彙和古漢語中的詞意不一樣,就拿精這個字來說,古人所說的精是指人的「精氣神」,在古人的心中,精氣神這三中東西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是主宰人的整個生長和發育以及衰老的過程,所以說一個人要是「精氣神」沒有了,那麼這個人的身體也就快不行了。
  • 為什麼老人說「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年輕人要早知道
    雖然這個過程中沒有一個人真正做到了長生不老,但是在漫長的追求長生的過程裡,我們的先人卻總結出了非常多的養生秘訣,並且很多都通過了一句句口口相傳的俗語流傳了下來,很多直到今天仍然受用。俗語道: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古人的養生之道,今天依舊是真理。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你知道這裡面的哲理嗎?
    ,少不食壯火」,剛開始時不知是什麼意思,如果從字面上來看,有人可能會瞎猜想,其實它的說意思可能和人們想的不大一樣,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   一、老不洩殘精  老不洩殘精,單從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是人老了,就不要做和年齡不適應的事,好好修身養性,幹什麼都應當節制,千萬不能欲望過度,否則就會洩了殘精。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現代還適用嗎?
    但是也有的是不靠譜的,自己要注意區分。俗語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確有其事還是迷信?能信嗎?一起來看看。「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說的是什麼?老不洩殘精:老就是年老的意思,洩指的是消耗,精就是精神。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牢記老祖宗的忠告,受用無窮
    這些俗語,是古人在生產、實踐以及生活中慢慢積累,沉澱形成的,有些話語聽起來似乎有些粗俗,卻影響著一代代人,正可謂「話糙理不糙」!那麼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呢?這個真是老祖宗的金玉良言,經驗之談。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你聽不聽
    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就是講的老祖宗們所總結出來的養生之道。所謂的「老不洩殘精」,就是指人老了以後,到了一定年齡,不服老不行了,所以身體上各方面的機能都會有所退化,開始走下坡路了。這個時候,整個人的精氣神時就會呈現出一些不足和虛虧的狀態,很多時候到了老年以後,做很多事情就會往往力不從心了。
  • 民間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啥意思?
    我對有一句俗語記憶猶新,叫「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俗語,你明白這句俗語的含義嗎?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句俗語蘊藏的奧秘是什麼?這句俗語指的是男性,一個男人從出生到年邁後,精氣神是有限的,一旦精氣神缺乏,身體各方面都出出現問題,尤其是腎臟方面。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話是啥意思,有啥依據?
    因此可以這樣說,讓正常人去通過看書來學習如何養生只是很不現實的一個美好願景罷了。但我們似乎忘記了,我們很多的養生秘訣其實就在我們脫口而出的俗語當中。俗語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俗語,便是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養生秘訣,那就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
  • 老祖宗告誡: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要告訴我們的是,不要仗著自己年輕身體好就不知道節制地放縱自己,為所欲為去吃一些大補的東西,住大房子,要學會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地做人。老不洩殘精年輕的時候很多男子都會覺得自己精力旺盛,不知道節制,各種為所欲為。可在老年之時,精氣越來越少,若是精氣使用過度難免對身體造成傷害,而一個男子若是把所有精氣都用完了,身體自然也就垮了下來。關鍵的問題是,怎樣才算「不洩」呢?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老不洩殘精」其實這裡講的就是一個人的精氣神,因為我們都知道男人的精氣神往往都是跟腎相關的,精氣神好不好跟腎是相關聯的,如果腎不好的話,那麼男人看起來就會無精打採的,但如果腎功能強大的,即使是中老年人看起來也會神清氣爽,所以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人一旦上了年紀了,那麼精力往往就大不如從前了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以前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一旦說到男女之間的事情,都會閉口不談,而這也導致很多人對這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也使得很多人由於不注意這方面,導致身體年紀輕輕就出了問題。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尤其是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的這些經驗都是生活經歷中領悟出來的,可以流傳到現在。可以說是經過後人一代代實踐後的「精華」。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
    農村老話「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簡短易懂,又富含深意,聽老人言則身體倍棒,健康長壽,如果不聽老人言,那可能就是要吃虧了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幾句老話的意思。老不洩殘精:何為「殘精」?人上了年紀之後,真的是不比年輕時,精氣神大不如前,從眼神裡就能看出來,老人的眼神不像年輕人眼神那樣炯炯有神,兩眼放光,而是雙目無神。這體內殘存的精氣肯定是不如年輕人了。這個時候用中醫的話說,就要斂氣,而不能逞強,否則更傷元氣了。
  • 農村俗語:「少不食壯火,老不瀉殘精」,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叫「少不食壯火,老不瀉殘精」,這句話也是農村人對每個年齡段的人身體狀況的一種描述,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年輕人本身體質就好,容易上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少不食壯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年輕人本身就火氣旺,那就不要再去吃一些大補的食物,或者容易上火的東西了,正所謂月滿則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