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經典演唱會將於12.14-12.16在北京舉行,你準備好門票了嗎?)
昨天,在工位上的我,手機收到了貓眼提醒我,11.20上午11:20開始可以搶張學友演唱會門票的簡訊。我將這個消息講了出來,周圍的同事都問我:「在哪在哪!什麼時候!」他們都拿出手機來查找,打算在各大平臺上進行搶購。
張學友被封為一代「歌神」,可以說是當今流行樂壇實力最毋庸置疑的明星。今年已經57歲的張學友正在舉辦的「學友·經典」演唱會,可以說是他還能保持很好唱功的最後一次演唱會了。
至此以後,真的很難想像還有什麼人物,能不靠顏值,不靠包裝和炒作成為如此傑出的音樂人。
所以,這場演唱會,毫無疑問值得我們去見證。但我們要去,至少也得帶著這幾個認知去。
一、香港歷史上那些封王的歌手,張學友的江湖地位
中國的流行起步於香港,輝煌於香港,後來有臺灣,到現在人人都到大陸發展,但是最重要的明星還是出自於香港和臺灣。
許冠傑
香港作為娛樂的起點,音樂上的開拓者首當其衝當屬許冠傑了。
在許冠傑之前,粵語歌曲登不上大雅之堂,那個時候人們都是唱英文歌曲或者老上海的國語歌曲。他的粵語歌曲《鐵塔凌雲》成為粵語樂壇上第一首歌曲,有港歌之稱;1974年推出的《鬼馬雙星》揭開了香港當代流行樂壇的序幕。
許冠傑是第一位「歌神」,也是香港歌壇和粵語歌壇的奠基人。
譚詠麟、張國榮
譚詠麟創造了八十年代獨一無二的神話。那時候四十首勁歌榜單中可能會有十首都是他的歌曲。他也幾乎席捲了所有的音樂大獎,他的紅極一時可以說達到恐怖的程度。
直到1986年張國榮的《有誰共鳴》第一次打敗了譚詠麟,並且該歌曲獲得當年十大勁歌金曲獎以及金曲金獎。從此開啟了有名的「譚張爭霸」時代。兩人爭霸的情況也是極度誇張的,歌迷為了支持自己喜歡的歌手常常會出現衝突,打架的情況,還會嚴重影響兩位明星的生活。
直到1988年譚詠麟不再領獎,1989年張國榮退出歌壇,這場曠日持久、如火如荼的對壘才算落下帷幕。
張學友
兩位霸主退出過後,「四大天王」才被培養出來,這四位現在看起來已經成為頂級明星了,但是如果當年上面兩位天皇巨星不退出,娛樂圈估計也不會有他們這一號人物了。
「四大天王」中歌唱事業最出眾自然就是我們的「歌神」張學友了。他出道三十多年,打破華人幾乎所有的銷售記錄,唱片數,歌曲量,演唱會數量,聽演唱會人數,無一不是NO.1。他是唯一一個和邁克傑克遜同臺演出的華人男星。他的音樂劇《雪狼湖》場場爆滿,被評為迄今為止最優秀的港產音樂劇。同時,張學友塑造的電影角色大多恰到好處,深受人們好評,只是欠了他一個影帝而已。
張學友頭上戴的光環數不勝數。這位周杰倫,林俊傑等人的偶像,劉德華口中的兩位「歌神」之一的人物,留給我們的是一首一首經典歌曲。他一開嗓子,專業內的人都只有尖叫的份兒。
張學友也是目前為止,樂壇上聲望最高的人。他也是香港樂壇目前最後一位封王的人。
除了他們,還有幾位是我們也不得不提出來的人物,只是他們沒有形成這樣的統治效應。比如:黃家駒,王傑,陳奕迅,劉德華,梅豔芳。
二、張學友的人生低谷
喜歡一個人,不了解他最痛苦的遭遇,再亮麗的光環也像個空架子。
再大的偉人也是從波折中度過的,張學友也是。他曾經一度的墮落,險些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毀了一代歌神。
1985年4月,寶麗金終於為張學友推出首張粵語歌專輯《Smile》,沒想到竟創下20萬張銷量。一夜之間,張學友這個名字在香港歌壇躥紅,他的歌聲遍布大街小巷。
但是從第三張專輯開始,張學友的唱片銷量開始下滑,出到第五張,銷量已經不足2萬張。巨大的現實落差讓他失去奮鬥的信心,開始流連夜店酗酒,一星期就有五天喝醉。身邊有很多朋友想幫他,但他也聽不進去。
1988年,在梅豔芳的生日會上,喝醉酒的張學友無法自控,竟然拿蛋糕亂扔,出格的行為遭到朋友的指責,也被媒體捕捉到,形象一落千丈,走到公園有人罵,上臺演唱招來一片噓聲。
天王接班人(張學友當時被人們認為是譚詠麟和張國榮的接班人)陷入人生最低谷之中,仿佛一個街頭流浪漢。
終於,在電影《痴心的你》中,遇到他現在的夫人——羅美薇之後,在她的鼓勵下,張學友慢慢走了出來。就算後面的第二次事業低迷,羅美薇也沒有另謀高枝,而是選擇靜靜的陪在張學友身邊,鼓勵著他。
有潔癖的羅美薇,當時也是和張曼玉齊名的人氣花旦,還在張學友喝醉後,幫他擦洗身上的汙穢,克服喝酒的惡習,幫他把事業拉回正軌。可以說沒有羅美薇,就沒有今天的張學友。
三、影響張學友一生的三首歌曲
張學友在妻子的幫助下從墮落中走了出來,創造了大量風靡亞洲的歌曲,取得了無人能及的傲人成績,逐漸從「四大天王」走向了「歌神」。
第三名:《大地恩情》
1984年,鄭學友憑藉歌曲《大地恩情》獲得首屆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同年,與寶麗金唱片公司籤約,從而正式進入歌壇。
所謂飲水思源,張學友的出道就靠著這首歌,可能當時他唱別的歌曲就不會得冠軍了,所以我們不得不感謝這首讓他誕生的歌曲。
第二名:《不老的傳說》
《不老的傳說》作為最轟動的香港音樂劇《雪狼湖》的先行宣傳歌曲,一經發出,流行之風席捲華語樂壇。這首歌獲得1997年勁歌金曲十大中文金曲獎,而銷量則取得五白金的成績,成為當年香港的銷量冠軍大碟。
這首歌主要的貢獻還在於給《雪狼湖》的宣傳作用。當年張學友在歌曲上一經取得了頂峰的成績,正待轉型突破的他在《雪狼湖》上花了大力氣。張學友不僅作為該音樂劇的主演,還是音樂總監,藝術導演。所以《不老的傳說》也讓張學友在音樂劇領域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前陣子,「學友·經典世界巡迴演唱會」達到了147場,再度打破2012年「1/2世紀巡迴演唱會」自己創下的場次和觀眾人數的世界紀錄。
57歲,大多數歌手早已退休,而他還在臺上勁歌熱舞,演唱會屢破記錄,宛如一個不老的傳說。
第一名:《吻別》
當年《吻別》一出,大街小巷,鋪天蓋地都是他的身影。
1993年,《吻別》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同年,該專輯獲得叱吒全球華語唱片銷量冠軍,第五屆臺灣金曲獎龍虎榜年度銷售第一名,新加坡醉心金曲獎最受歡迎大碟等獎項。
歌詞將失戀者那種緣盡而情未了的不舍與糾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首歌的感染性強,吟唱者與聽眾會隨著歌曲與詞的演唱,一步步掉進「陷阱」,對那個隱藏在歌中的失戀者寄予一種特別的同情。
2004年,這首歌被國際知名流行樂團邁克學搖滾翻唱過後,它又風靡了全球。所以這首歌是世界級的歌曲,這也是其它歌手難以企及的地方。
《吻別》這首歌,就像電影界的《英雄本色》,電視劇界的《西遊記》,是流行歌壇上的標杆。
張學友,一個被歌神耽誤了影帝的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