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進入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西安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挑戰,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西安市全方位、多舉措發力,工業生產、重點項目、民生工程……呈現出一片向上向好局面。
為讓更多市民了解、關注西安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參與到大西安建設中來,今日起,《華商報》推出「乘風破浪·潮湧西安」系列報導,走進重點工程、「三個經濟」發展、民生項目建設等一線,以報紙、視頻等全介質傳播方式,記錄西安經濟社會的發展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成績。
老舊小區改造 改出樣子居民就會支持
魏女士已經73歲了,自1996年搬入位於城南明德門的「明德門北區」後再未離開。這裡約80%的房子都已換了業主,魏女士等少數居民成了小區「原住民」。
新房歷經24年風雨,如今已成「老舊小區」,小區內道路環境差,樓體保溫防水不佳,窗戶老化嚴重,單元無門禁,各類管道年久失修,多數樓沒有暖氣……
但如今,明德門北區正在「舊貌換新顏」。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西安考察時專程來到該小區,聽取西安市老舊小區改造匯報,詢問群眾對小區改造的需求。
進入2020年,明德門北區開始全面改造。
38棟樓的外牆保溫施工基本完成
7月8日下午,華商報記者再次來到該小區,因正值高考,改造施工暫停。但小區內38棟樓外立面改造已基本結束,原來顏色雜亂,樣貌老舊的樓體,已統一變成了黃色和赭石色的組合。空調外機正在回遷,也統一了位置,主機外還罩上了新百葉窗,居民窗戶都統一換新。單看外立面,和新建小區幾無二致。
記者從負責改造的中建安裝集團有限公司(華西)了解到,截至6月底,明德門北區外牆保溫施工已完成98%;真石漆噴塗完成85%;私人餐廳處綠化修建完成;1-14號樓路基灰土施工完成、8-14號樓路基以及停車位灰土施工完成。1-18號、21-22號樓汙水管道、供暖管道、弱電管道施工完成,16-19號樓室外道路破除完成,汙水管道施工完成,熱力管道施工完成85%,1-14號樓室外道路混凝土墊層完成整體40%,石材廣場彩繪施工完成70%。
同時,小區出口處門衛房正在施工,汙水管網改造完成整體的67%;綠化種植樹木980棵;空調歸置完成2800餘臺;窗戶更換已完成,共計36棟更換完成。
屋面保溫施工完成合計完成整體的70%,屋面清理及垃圾清運下樓全部完成;樓梯間公共部分線槽安裝已全部完成。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的重點工作,是雨汙水管道的更換。同時,下一步還將完成單元門禁,小區出入的安防設施,樓道內也將重新刷漆整修。可以說,除了居民家裡沒裝修,小區的其他環境都將煥然一新。
萬事開頭難 改出樣子居民就會支持
看著小區一天天在變樣,魏女士雖不善言辭,但笑得很開心,不住說「好!越來越好!」
而對於協調該小區改造的明德門北社區來說,如今的「好」,在改造初期更多的是居民的不理解,甚至是對立。據社區副主任楊女士回憶,因改造要拆除居民防盜網,便是最大的阻力。在記者之前的採訪中,幾乎所有老舊小區的改造,都遇到了這一阻力。
楊女士回憶, 為了讓居民理解、支持這項惠民工程,從2019年11月起,社區就啟動了宣傳,在各棟樓張貼政策、通知,與居民代表開會,隨後,施工單位入駐,逐步啟動改造工程。
第一項是拆除防護網,很多居民無法接受不配合。施工人員準備拆,就有人站到防護網上阻止;還有人甚至說「你要是拆我家防護網,我就把小孩放到網上」;還人拿著拖把,拖把杆對著施工人員,伸出防護網外「保護」;還有居民要求「必須先賠償再拆防護網」。
社區工作人員只能一家一戶地做工作,一遍又一遍解釋為什麼改造前必須要拆除防護網,最終取得了絕大多數居民的理解,「有的居民還主動拆除了防護網,我們很感動。」她說。
拆除違建,也是件「讓人頭疼的事。」楊女士說,小區裡有戶住在一樓的居民在自家樓前蓋了間房子,被定為違建。「社區、物業找戶主談,談了將近有10次,終於做通工作,今年4月份終於拆了。」
在楊主任看來,改造指出居民的不理解、不配合,是完全能理解的,怎麼才能讓居民支持這項工作,「就是要幹,要改出個樣子,讓居民自己體會到好處,他們才會真心支持。」
統一換窗戶就是個例子。改造前,居民家窗戶大都是藍色的鋁合金單層窗戶,不僅採光受影響,而且隔音、保溫效果差。「換窗戶的時候也有人不理解,有人還說『新窗戶不如他家原來的』這些風涼話,」楊女士說,但換了之後,新的雙層隔音窗戶得到了居民認可,「有居民就告訴我,原來院子裡說話聽得一清二楚,晚上經常被小區噪音吵醒,現在換了新窗戶,噪音小多了,大家真實感受到改造帶的好處,就會越來越認可改造,也會支持改造。」
楊女士說,其實這個小區周邊的配套設施不錯,小區是明德門小學的學區,周邊超市、農貿市場也近,離醫院也不遠,但就是小區本身環境老舊,只有改造才能改善面貌,「一改造,房價都漲了。」楊女士說,改造前這裡也就每平方米1萬元,「但就在改造期間賣了一套房,60平方米賣了70萬。」楊女士相信,這就是「老舊小區改造」帶給明德門北區居民實實在在的好處。
據施工項目負責人介紹,該小區的改造計劃於9月結束,將比合同工期提前1個月。目前畢竟在施工,小區看著還是亂,「但到那時候再來看,絕對不一樣。」楊女士說。
持續抓好「三改一通一落地」 加速推進民生工程
明德門北區正在加緊改造,爭取早日讓居民享受到「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實惠與舒心。華商報記者了解到,西安市今年加速推進民生工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持續抓好「三改一通一落地」(老舊小區、城中村(棚戶區)、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斷頭路打通,架空線落地)。
明德門北區小區改造的進度,也契合了西安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力度。根據西安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老舊小區改造方面,2020年,全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100個、1900萬平方米。目前,已開工1318個、1999.2萬平方米,惠及群眾22萬餘戶,各項工作均按計劃穩步推進。
下一步,西安市將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協調力度。對列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小區,由市級相關部門分別協調國網供電公司、自來水公司、天然氣公司、電信、聯通、移動、廣電等公司列支專項資金,明確責任人及聯繫方式,配合各區縣、開發區開展居民用電戶表改造及電力設施改造、抄表到戶及二次供水改造、辦理接氣手續及開展通訊線纜改造。按照 「統籌謀劃、步調一致」的原則,推進各專項工作與老舊小區改造同步實施。
另一方面,還將加強老舊小區室內管網改造和加裝電梯工作。堅持遵循「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理念,積極對接群眾需求,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做好老舊小區內公共部分提升改造工作。同時,依據省、市相關政策要求,市、區、街辦、社區聯動,多方發力,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做好居民引導工作,對有條件的老舊小區,積極推進室內管網改造和加裝電梯,將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城中村(棚戶區)方面,到2021年6月底前,完成全運會重點區域和城市主要節點上的42個城中村、棚戶區改造提升工作(包括27個城中村、11個棚戶區拆除工作,4個城中村的整治提升工作)。目前,14個徵收項目已提前完成。其中2020年完成9個,佔年度任務15個的60%;其他28個項目(徵收24個、提升4個)推進正常。
下半年,將確保再完成16個項目的徵收和提升工作,全面提前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全年共完成25個,佔年度目標任務15個的167%)。
背街小巷改造方面,堅持以民生為導向,以解決背街小巷髒、亂、差等問題為切入點,從排水、路面、路燈、線纜落地等涉及市民切身利益和群眾最關心的問題著手,充分挖掘街巷文化底蘊、留存城市記憶、傳承歷史文脈,全方位完善背街小巷城市功能,對主城區599條背街小巷實施提升改造,讓越來越多的市民群眾享受到更加舒適、便捷的居住生活環境。目前已開工實施476條,完成提升改造56條,其中新城區皇城西路等24條示範街項目,在提升改造後成為區域新亮點。
比如,曲江池邊的一條小巷是來訪曲江池遊客的「美食聖地」,巷內聚集著不少「老陝」的特色小吃,因地處曲江池邊,更因池內的紅荷花而得名——紅蕖。曲江新區為更好突顯紅蕖路特色飲食文化街氛圍,提升飲食文化環境,將其打造成為高品質的飲食文化街巷。在原有美食街的基礎上,通過清洗、修整沿街建築立面,增添城市家具,增設室外經營空間,重新設計人行道功能分區等提升改造手段,對沿街商鋪統一店招,並助力產業升級。
還有臨近大興善寺興善寺南街。它靠近地鐵三號線,附近商業業態豐富,居民集中度高,是人群疏散與聚集的一條重要街道。
提升改造前,道路兩側圍牆破損、綠化缺株、佔道經營、違法建築、機動車不規範停放等問題均不同程度存在。改造過程中,雁塔區城管局綜合考慮其歷史文化底蘊及未來將產生的商業價值,確定以善為念,以遠山為牆,以流水為道,以蓮為景,以木為林,以蟲鳥為伴,分七個元素、五個主題勾勒出如詩畫的捲軸,並充分考量街道空間有限狹長縱深的地緣特點,依據從南向北的方式進行推演,形成一條從自然感受逐漸向人文環境發生的邏輯思緒構想。
改造後的興善寺南街,可以看到蓮蓬頭街頭小品、「善」字文化牆、牆面的梅蘭竹菊古香古色,安靜恬淡,顯示著濃鬱的文化氣息,不僅讓城市有光鮮亮麗的「面子」,也給了居民舒適的「裡子」。
斷頭路打通方面,計劃在全運會前打通58條斷頭路。目前,已打通雲水三路、204所西側規劃路、學府大道中段等35條斷頭路,剩餘23條正在有序推進。
架空線落地方面,2021年5月底前,完成840條路段、1145.2公裡架空線落地及歸順整理任務。其中,通信架空線落地659條路段、596.9公裡,一級道路電力架空線落地89條路段、253.8公裡,二三級道路電力架空線歸順整理92條路段、294.5公裡。今年12月底前,完成通信及一級道路電力架空線落地管溝建設任務。
目前,通信架空線落地完成管溝建設377公裡(落地115公裡),佔全年63%;一級道路電力架空線落地完成管溝建設162公裡(落地68.7公裡),佔全年64%;二三級道路電力架空線歸順整理開工56條(完工20條),佔總量60%。
在明德門北區的改造中,根據小區環境,還建了一個小廣場、一塊綠地和一處塑膠鋪的健身場所,三處地方聚在一起。魏女士很喜歡那裡,「小區原來都沒娃們玩的地方,都在樓道跑呢。」她說,「我看娃們現在都去那裡玩。」
每當看到孩子的笑容,魏女士就打心裡高興,看到孩子、看到越來越好的小區環境,她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來源:華商報
華商報記者 馮強/文 鄧小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