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了!《鬢邊不是海棠紅》結局,尹正不恨她,恨的是生死離別
《鬢邊不是海棠紅》這部劇劇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為背景,用北平梨園行這一特殊的視角,生動地描繪了一群在那個動蕩不安,風雨飄搖的亂世中苦苦掙扎的芸芸眾生,在梨園的戲臺上唱盡了那個特殊年代的人世百態。
同時,這是部以同名原耽小說改編的耽改劇,不少接受不了耽改劇的人一開始難免以有色眼鏡來看這部劇,各種拉踩惡評也是層出不窮。
但隨著劇情的逐漸推進及演員的炸裂式演技,讓這部劇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度。再加上國粹京劇的題材,更是圈了一大波喜歡戲曲的觀眾。
主角商細蕊,是一代天才名伶,視戲如命,仿佛除了唱戲,他什麼都不會做。他脾氣暴躁,能動手解決的絕不講理;他衝動易怒,做事不計後果,但他聰明善良、正直勇敢、光明磊落、不趨炎附勢、不曲意逢迎,不落井下石。
看得上眼的他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別人,看不上眼的他就會按捺不住大打出手。他身世可憐,從小因學戲受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罪,但他對戲曲卻仍舊抱有一腔赤誠,對藝術有著堅定而執著的追求。
劇情的最後,商細蕊遇到了蔣夢萍(他們倆是同門師姐弟,因師姐家人,商細蕊由愛生恨),蔣夢萍問他:「細伢子,你不恨我了?」
商細蕊回答:「我恨的不是你,我恨的是生離死別。」
程鳳臺程二爺這個角色恐怕算是這劇中最完美的一個設定。他家財萬貫,思想新潮、精於算計,八面玲瓏,但因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讓他不得不放下留學的舒適生活和自己的理想追求,以一己之力將家裡的責任重擔都扛下。
他看似活的恣意瀟灑,卻總將這份身不由己的重壓深深地埋下,直到他遇到了商細蕊——那個在他眼中有著一顆赤子之心的當紅名角。他愛他的才,懂他的人。
雖然劇中感情線的設定是知己情,但一點沒有其他的耽改劇硬生生的非要將原耽感情線改為社會主義兄弟情這種爛俗的套路。
二爺對商細蕊,有著絲毫也不掩飾的欣賞、寵溺和愛護,知己也好,愛人也罷,我覺得對他們感情最好的解讀應該算是"靈魂伴侶"了吧!所以那些對耽改劇帶有些許成見的人請儘管放心看,大家一定會對這段感人至深的曠世奇緣唏噓長嘆的。
在後幾集裡黃曉明和尹正的對手戲,每一段對話,每一個抬眼,每一次落淚,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仿佛商細蕊和程鳳臺真真實實的在大家面前活了一遭。
至於結局,商細蕊唱完戲,瘋狂地跑向了火車站,這時程鳳臺已經準備搭乘火車前往上海。
程鳳臺靜靜地等待著,商細蕊瘋狂地奔跑著,這一切的一切,都顯得那麼的和諧美妙。
大家都希望商細蕊能夠趕上火車,再見知己一面。其實見不見到並不重要了,商細蕊痛恨生離死別,好不容易逃過了與二爺的死別,又怎麼會忍心生別離呢?
這部劇的導演和製片人也真的是抓住了觀眾的心理,再加上整部劇的那每一幀都可以作為壁紙般的精美布景和演員精美的服飾妝容。這部劇就足夠讓觀眾給予它足夠的淚水和掌聲。再加上緊湊的劇情和黃曉明,尹正,佘詩曼等一眾演員的精彩演繹。這部劇的超高口碑也是必然。
在這個快節奏快生活飛速發展的時代,看個劇都是隨意用倍速用快進的年代,我們正需要一部這樣可以細細品味,慢慢欣賞的好劇來靜靜心。好的作品如璞玉,不管怎樣的沾染汙垢,都掩蓋不了它的美。
這並不是一部曲高和寡的高門檻劇,只要你細細地去品味與欣賞,總能在這群像大戲中找到與自己相吸引的人物,找到與自己靈魂共鳴的地方,回味無窮,餘韻悠長。
尹正被說像張某,京劇國粹《鬢邊不是海棠紅》,給出滿意答覆!《鬢邊不是海棠紅》開虐,陳紉香下線,離開的真正原因是這樣的
《鬢邊不是海棠紅》電影質感,耽改人物不油膩,這對CP我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