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關於脫貧攻堅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發展,堅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在「10.17」國家第五個扶貧日到來之際。今天上午,我市舉行脫貧攻堅好榜樣——「新時代蚌埠驕傲」發布會。
當選「新時代蚌埠驕傲」
5位來自基層的
脫貧攻堅好榜樣是
懷遠縣金圃園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安徽省富美四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春地
五河縣新集鎮雙河村扶貧戶——鄧偉
懷遠縣褚集鎮三湖村扶貧專幹——榮興梅
五河縣安徽潤都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韓賢志
固鎮縣石湖鄉陡溝村駐村工作隊長——童俊傑
也許大家對他們的名字比較陌生
小編給你們介紹一下他們的事跡吧
1
顧春地,懷遠縣工商聯副會長,蔬菜種植大戶,現任懷遠縣金圃園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安徽省富美四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7年合作社制訂了幫貧帶困計劃,於2017年8月18日在望淮樓開展了新品種新技術幫貧帶戶對接會,為全縣有種植能力的貧困戶免費提供價值1000元的番茄種苗,通過蔬菜的種植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今年,合作社又免費給20戶貧困戶發放了4萬株番茄苗,價值2萬元,同時合作社做出承諾,在貧困戶從定植到收穫全程免費予以指導,並在採收後優先收購,確保增產增收。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帶動23戶貧困戶流轉135畝土地(租金高出一般農戶10%)入社經營,年戶均穩定收益8000元以上;培育2名貧困人口為合作社技術工人,常年工資2萬元以上;季節用工優先吸納貧困人口21人務工,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利用25萬元農業技術推廣資金,「財政資金變股金」為魏莊鎮胡巷村村集體經濟年增收5000元以上;「保底收益+分紅」吸納32戶80萬元小額扶貧信貸資金入股參與產業發展,年戶均增收1600元以上。以蔬菜產業發展為引領,推動構建了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三有」型穩定脫貧新模式。
2
鄧偉,一次意外事故使他失去了整個右臂,但身殘志堅的他遠赴河南、山東等地學習雙孢菇養殖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掌握了養殖技術,後來鄧偉和他人合作,在固鎮縣開始了雙孢菇養殖,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鄧偉致富不忘鄉鄰,把貧困戶時刻掛在心間,他專門成立了扶貧就業驛站。也為貧困戶提供30多個就業崗位,長期就業貧困戶10人,切實帶動貧困戶增收,鄧偉積極動員全村貧困戶積極參與生產經營,對有意願學習雙孢菇種植的貧困戶提供原料和生產技術,帶動貧困戶增收。
鄧偉扶貧就業驛站不但使用本村的貧困戶,還把周邊潘圩、馬橋、許林等村的貧困戶也吸納進來,他使用的工人近一半都是貧困戶。2017年12月底,鄧偉成立了偉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發展到現在,已經帶動了周邊40餘戶村民共同發展,其中帶動貧困戶17戶。這樣每人每天可收入70元左右,一個月下來也可掙到2000多元工資。鄉鄰們齊誇,鄧偉不但自己能脫貧致富,還帶動了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真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3
榮興梅,懷遠縣褚集鎮三湖村扶貧專幹,蚌埠市「敬老好兒女」、「最美家庭」,2010一2012年連續三年被懷遠縣評為「三八紅旗手」,2015和2016年連續被懷遠縣評為「好媳婦」,2018年7月被評為懷遠縣「脫貧攻堅扶志扶智最美家庭」。
我所在的村共有貧困戶49戶,人口125人。我鼓勵23戶發展產業,把符合辦理小額貸款條件的12戶幫扶對象,全部成功辦理扶貧小額貸款,其中3戶與合作社合夥發展,4戶和糧食收購企業合夥經營,幫助5戶和家庭農場共同發展。尤其是歐玲一戶,搞西瓜種植,並想擴大種植面積,但資金缺乏,我及時幫助她申請了小額扶貧貸款5萬元,擴大了西瓜種植規模,使她當年增加了2萬元的收入,我又鼓勵她帶動本村的貧困戶發展西瓜種植。在她的帶動下,我村又有三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扶貧工作中,做到細心入微,我把那些沒有勞動能力老人的子女一個個找到,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們要好好地善待自己的父母,在我的努力下,他們都籤訂了贍養協議,使老人們「老有所依」;對於那些擁有土地的院外五保老人,幫助他們把土地流轉給我村的種植大戶並籤訂種植協議,使他們增加了收入;把那些有勞動能力又願意出去打工的貧困戶,幫助他們聯繫務工企業(都是通過我的同學、朋友、熟人幫忙介紹的),使他們獲得的工資待遇好一點。我把49戶貧困戶因人施策,全部安排到位。
4
韓賢志,在教育資助方面,公司配合五河縣共青團委牽頭髮起並成立潤都·中央廣場「小荷傘保護站」,在2016年2017年,我們走遍了五河縣所有的村鎮學校,為貧困家庭的孩子送去了價值十萬餘元的學習用品及生活用品,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2017年,公司從縣扶貧辦和縣教育局得知,還有部分貧困家庭大學生因家庭困難,儘管教育扶貧資助解決了5000元的學費問題,但是生活費還依然沒有著落,經和縣扶貧辦和縣教育局對接後,決定對張佳佳、聶瑾萱、朱幫才、朱幫友、楊新宇等貧困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費給予資助直到大學本科畢業。
在改善貧困群眾生活方,2016年12月份,公司在得知貧困家庭張錢偉患有心臟病,並急需做心臟搭橋手術,公司立刻組織愛心捐款,共籌得善款20350元;還有一位是五河縣首位眼角膜捐贈者-徐巧玲(已逝)。2013年被確診患重大疾病,治療需要一大筆費用,當時的她只有23歲。後期雖然眾籌捐款到足夠的醫藥費,不過巧玲的病情實在是太重。今年五月之後,巧玲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她跟母親交待自己的身後事,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巧玲更是寫下了要捐贈的遺願:捐獻眼角膜。6月12號巧玲去世,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的工作人員取走了巧玲的眼角膜,巧玲是五河縣成功捐獻眼角膜的第一人。事後,從媒體的報導得知此事,在2017年的8月份,公司主要領導一行人前往巧玲的老家—小溪鎮,看到了一家生活的困境,公司決定捐助12萬元為其家庭重建住房,改善家庭生活條件,讓這位可愛的女孩不用再擔心家人的生活。
5
童俊傑,固鎮縣石湖鄉陡溝村駐村工作隊長,安徽省社會扶貧先進個人、安徽省優秀選派幫扶幹部標兵、蚌埠市優秀共產黨員。
陡溝村依託安徽綠鑫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開發「農糧驛站」電商平臺,加快特色產業和農村電商融合發展,通過流轉土地、訂單採購、整合鮮活農產品等方式,利用「網際網路+」銷售本地特色農產品,帶動貧困戶增收。
「農糧驛站」採用「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一方面,對貧困戶全部實行「訂單生產」,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帶動貧困戶擴大種植、養殖業的規模。與劉集、連城等周邊6個鄉鎮的22家水產、花生、西瓜種養合作企業或大戶建立緊密聯繫,間接帶動周邊貧困戶擴大生產,共帶動2000多戶貧困戶。
另一方面,「農糧驛站」實行生產、技術培訓、加工、網絡銷售「全鏈條式」的生產經營方式,不斷完善緊密的農業產業鏈條。端午節期間,一周銷售5萬個粽子、6萬枚鹹鴨蛋和土雞蛋等,銷售額超20萬元,僅此一項就幫助貧困戶增收1500元/戶。此舉帶動了貧困戶發展糯米、鹹鴨蛋、土雞等家庭產業。
來源:蚌埠日報全媒體
記者:李景
往期精彩回顧
編排:王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