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者:論語
開篇語:
這近不斷地研究,深化我很多以前自己也沒有深化的細節,感觸拼多多精細化運營,確實需要掌握的細節點非常多。上一篇直通車的文章的時候。我就有感覺,可能我以後的文章會和以前的內容方式會不同。那就是不會只是簡單的說一些東西。也就是大家隨便去哪裡都可以搜到的信息。而是要能幫大家去深化,挖掘或者發現一些看不見的東西。從宏觀看到更大的視野,看到未來的趨勢,或者微觀看到更具體的細節,找到一些關鍵節點。也就是不一樣的運營幹貨。每每看到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這才是我寫內容的最大價值所在。千篇一律的東西,價值太低,太基礎的東西浪費時間。最後,所有的文章都是服務大家儘可能在拼系能賺到錢。不一定一定賺到錢,但是能少走很多坑,那就是收穫。能提高運營效率,或者降低運營成本,或者做出正確的抉擇,那就是每一篇文章的價值所在。
有的文章,一些商家看了,每看一遍,都有所領悟,有新的發現,這個讓我覺得很是欣慰,沒有白費大量時間研究總結這些乾貨。寫這些內容,我希望做的一個事情是什麼呢。那就是慢慢變成一個圈子資源,幫助大家去成長,同時最終能和大家合作。
目前已經有很多的商家,已經和我這邊形成了顧問方式的合作。
文章畢竟是有限內容的,而到了具體項目當中,很多人依然還是會不知所措,不知從哪裡下手。學習,然後學以致用,知行合一。這其實本身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們經常會出去學習,看很多的演講,或者看很多運營的資料和視頻。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驚嘆,感覺收穫良多,不虛此行。但是回到公司,回到電腦面前,往往又還是回到原來的軌跡上。或者我們明明這個演講者,滔滔不絕2個小時,非常精彩,讓人茅塞頓開,頓悟連連。為什麼到了,讓我們和另外一個朋友講述這個演講的時候。往往3,5分鐘就乾巴巴的講完了呢。這後面的底層邏輯就是我們通過一次學習所能掌握的的信息量其實是很小的。100個信息量的話,一般的轉化率就只有5%左右。
就好比華為公司,你去參觀一天,並不能第二天就複製一個華為出來。因為華為是一個系統,擁有大量的細節做支撐。我們只能看到冰山一角,並不能完全看到全部。所以文章也是一樣,我們看一篇文章感覺很有收穫,但是到了具體執行過程當中,就是大量的細節的衝擊。我們出去遊學回來,回到家無法落地執行。就是因為,沒有系統來做支撐。我們看了一個演講,3,5分鐘就講完了,就是因為我們掌握的細節比原創者少了很多很多。作者可以信手拈來很多具體的故事,大量的實戰,精彩的理論。而我們連掌握這些信息都很難。更難說能全盤分享出來。所以別看,很多人看了文章,覺得,論語寫的東西真的很乾,價值千金。但是實際上,到了自己的產品運營上。能落地執行的很少。因為缺少系統的支撐。缺少關鍵節點的支撐。缺少具體細節的具體指導。缺少手把手幫扶,缺少實操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所以呢,我的第一個合作是希望,能成為大家運營路上的運營顧問。
連貫的系統的來指導在項目過程中的具體操作分享自己的經驗。手把手的幫扶一些東西。充當具體項目後面的智囊團,給你在運營過程中出謀劃策。充當軍師的的價值,解決一些難題,給項目一些方向建議,節點把控,和結果管理。把我踩過的坑,及時的提醒。避免一些吃虧掉坑。我見過太多的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發現原地杵。虧損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一堆。可能大家擔心,我好歹也是個接近億級的商家,可能收費很高,大家不用擔心,收的費用並不高。另外我主要的價值是提供建議,一些具體執行操作還是要靠自己。顧問是一個非常高效方式獲取高級資源和知識經驗的方法。我自己也是有好幾個高級顧問。這方面我嘗到了很多的甜頭。和優秀的人聊天,只是聊天,你都會發現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更何況,這些牛人在方向判斷,關鍵決策上的敏銳洞察力。真的不是一般的厲害。我有個顧問是一家10億級科技公司的高管。
人家那個思維,確實不是一般的牛。另外在商業的路上,吃過的虧,開闊過的視野,驗證過的東西比自己多多了。最最快速的把一個牛人的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方法,就是把這個人變成自己的顧問。這是我自己的一個心得。把一個高手請回家,就是找了一個系統做支撐。手把手教自己。決策成本大大降低。並且效率瞬速上升。另外就是顧問的高階資源。同時瞬間就獲得了。顧問本身的圈子資源,顧問本身的人脈關係。有的問題,在我們自身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在顧問的角度和層次,突然就變得很容易了。有的自己猶豫不定的事情,在顧問那邊一下子清晰明了了。我的心得是,牛人之所以是牛人,那就是他們解決複雜事物的能力非常強,或者他們看破本質的實力非常強,他們的決策總是很英明。段永平都誇讚拼多多黃崢,在做決策這件事情上,黃崢要比自己更厲害。所以如果你想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事情,建議你搬個顧問回家。我的顧問指標,不會太多。太多了可能精力不夠。
第二個,希望和大家合作的東西就是:圈子資源合作。
在我的微信群當中,或者我的微信好友當中,有很多的牛人。億級的,10億級的商家很多。當然不是億級的更多。拼系商家基本都是工廠或者產業鏈。所以每一個商家可以牽動的資源都是很多很多。而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幫助大家把資源高效的整合起來。目前找我合作的。有做底層供應鏈的。5個億級別的類目大佬。有非常大的培訓機構的,他們有20萬的學員。也有全國級的水果頂級供應鏈。也有做店群開10000個店鋪的大牛。也有做私域流量,幾百萬私域流量,上千萬粉絲的高手。再大的資源,他也有自己的需求。再小的資源,也有自己的能力。所以如果你有好的資源,或者你希望做點什麼。可以和我聯繫。我會儘可能的把你的資源效率放到最大。所以如果你有好項目,好資源,好渠道,好產品的可以找我。或者如果你缺項目,缺資源,缺渠道,缺產品的也可以找我。我會儘可能幫助大家把資源高效無縫對接。
OK回到今天的主題秒殺活動解析
目前拼多多官方的常規的免費活動。越來越少。只有1個秒殺,9.9,領券中心等一些活動。9.9隻是一個百萬級曝光的活動。流量很小。而領券中心,因為是明券,流量也變得很小。而秒殺是碩果僅存的幾個千萬級曝光的活動之一。而且秒殺的意義非常大。為了研究好秒殺,我泡在秒殺頻道,一個星期看數據。下面分享秒殺的4個部分的內容:
一.秒殺的位置和結構
二.一次最近的秒殺數據復盤
三.彩蛋 秒殺賺錢暴力玩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四.秒殺常見問題匯總
下面具體講解
一.秒殺的位置和結構(1000萬級曝光活動)
可能大家都玩過秒殺。但是秒殺具體效果如何。秒殺頻道的具體產品結構是什麼樣的。可能並不清楚。為什麼有的品能通過秒殺,為什麼有的品怎麼也通過不了。我們需要了解秒殺的整體大盤結構。
下圖是秒殺頻道類目商品數量的統計。(通過第三方數據軟體分析,秒殺頻道池子裡面產品的結構。需要知道的私聊我,我發給你在哪裡查詢。)
下表是每個類目商品數和具體單量的統計。(開始不知道軟體可以查,我是一個個數的。滑屏幕,一個個數,數的吐血,才有下面這個表)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排名top前3的是服飾箱包,食品保健,家居生活,每個類目每天200多個品秒殺。其次是數碼電器,家居家紡,水果生鮮和母嬰玩具,每個類目每天100多個品秒殺。總個秒殺池子裡。每天均值有1337個商品在秒殺。每個類目分配的商品數量是有限的。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會碰到小二和我們說的,自己類目的商品坑位數是有限的。因為在頻道這個大池子裡面。只有1000萬的曝光。服飾箱包,食品保健這些產品點擊率高,轉化率高。肯定分配的指標就多。所以有的時候,大家報秒殺通過不了。
可能是類目太小。名額太少。頻道不看好這個類目。這是從上往下看商品的通過率。另外就是秒殺頻道,大概的出單量是160萬單。我們做過很多次秒殺,秒殺的轉化率是15%左右。確實是很高的。也說明平臺的曝光確實也就是在1000多萬左右的樣子。然後就是頻道的每個秒殺品的均單量是在1200單左右。並且一般的客單價在15左右。營業額在2萬左右一個品。頻道產出在2400萬左右一天。
二.一次最近的秒殺的復盤。
秒殺份額是2000份,秒殺結束後回價上首頁。
從表中可以看出。秒殺的訪客淨數據是10800.出了1825單。這是去掉了直通車後的淨數據。所以秒殺可以獲得上萬免費流量,這是蠻可觀的。作為大家打爆產品的常規方法。秒殺在商品前期。建議連秒。早期秒殺次數越多,起量的速度就越快。另外回價上首頁後連著3,4天首頁訪客也有四五千一天。這個免費流量是真實存在的。所以首頁池子,大家能上的儘量上。
三.彩蛋 秒殺賺錢暴力玩法
站在秒殺頻道的肩膀上選品。我們不是巨人,但是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在秒殺頻道一直存在一些品。那就是秒殺也是賺錢的。甚至大家自己操盤的一些品,在商品的早期秒殺也是賺錢的。我自己接觸的品很多,我接觸的商家也很多。所以確實有很多的商品秒殺是賺錢的。所以我們就有一個好玩的暴力玩法了。秒殺玩法選品。我們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篩選出秒殺賺錢的品。然後直通車不開,其他活動不報。天天報秒殺。秒殺賺錢。如果一直賺錢,一直秒。這個可以說是最簡單最暴力的賺錢方式了。秒到不賺錢了,就換下個品。一年不用多了,守到幾個爆款,一波就肥了。簡單粗暴高效。
當然如果有的品,確實不錯,覺得可以發展為長線,那也可以組合秒殺選出的品,疊加其他活動和直通車,把她打造成一個長期大爆款。賺更長期的錢。
2. 秒殺之所以能賺錢的底層邏輯
2.1產品升級,消費升級,新品總是會出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市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的產品,不知不覺中很多已經升級換代了。下面看兩個產品圖片。
以前我們買的充電頭這種普通充電頭。
現在買的是數顯的智能斷電充電頭。下面這個充電頭,我自己買了一個。確實逼格更高,更漂亮,也功能更多。
OK,我們再來看一個保溫杯的排行版。數顯智能產品在榜單上,前4名,有3個是智能數顯保溫杯。而且這幾天秒殺頻道有數顯保溫杯,直接1萬個開秒。並且都能秒完。
上面這個兩個產品。反應了什麼呢。就是產品在不斷升級換代。以前的爆款,可能會被新的產品替代。所以新的產品總是會出現。消費升級,必然產品升級,產品升級也會必然消費升級。要是我買保溫杯。我肯定選擇可以看到實時溫度的保溫杯。這個幾乎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所以做電商,機會一直會存在。新品總是會出現。而新品往往就會有一段時間的紅利期。這段時間是有錢賺的。利潤是高的。競爭是少的。隨時時間的推移,競爭會越來越多,進入成熟期,價格戰就會出現,利潤就會越來越薄。最後市場爛掉。另外的新品可能又開始出現。這是一個產品生命周期的循環規律。所以總是有新品出現,那麼我們如果踩在紅利期入局。我們就有錢賺。
2.2秒殺選品的三層邏輯。
秒殺類似於一個金字塔結構一層層篩選的方式選品。第一層是商家自己篩選。數據表現好的,或者想要主推的品才會秒殺。這裡就過濾掉了大量的不好的商品。點擊率,轉化率投產比很差的產品。實際上意味著消費者不認可的商品。海量的商家,這是多麼巨大的一個群體,他們會優先篩選掉大量不優秀的產品,也會初步報自己覺得可以推的產品上秒殺。第二層是人工智慧系統篩選。系統會把評分不好,把標題,圖片有問題的,違規不合格的品篩選掉。
也就是哪怕你莽,就是要報秒殺。基礎條件過不了。那也是白搭。在商家運營過程中,有很多評分低的品。這些品一定是存在這樣或者那樣消費者不滿意的,體驗不好的地方。所以系統這裡篩選一遍。就能pass掉很多不理想的產品。第三層是拼多多秒殺組小二人工篩選。小二有豐富的選品經驗。她們每天面對成千上萬的商品。哪些品好賣,哪些品不好賣。甚至可以形成直覺思維。另外每個報上來的品,小二都可以調出這個品的日銷數據。也就是之前日銷數據怎麼樣。
對於數據非常好的,通過。數據不好。意味著消費者不喜歡。會被pass。所以經過這個三層的數據篩選。得到的品。基本就是市面需求大,最大可能性能賣的動的品了。所以秒殺的選品,是海量級商品的選品,並且是系統過濾後的選品,並且是拼多多秒殺組整體的選品。可以說,這個選品,是超級牛逼的一個選品方式了。這個篩選出來的產品。很值得我們去思考。這幾乎結晶了所有商家的智慧,系統的智慧,還有拼多多官方的智慧一起選出來的。另外這些品並不全部是老品,有機會爆發的新品也有。平臺選品的時候不一定會全部選擇爆款產品,爆款肯定能帶動整體營業額,但是爆款壟斷了屏幕,也會導致消費者購物體驗下降。總是一些自己已經買過的商品。
所以正如我們商家會不斷的測品一樣。官方也會來測試新品。只是官方可以看到你的歷史表現數據。他的測品,會比我們商家更加優秀。另外市場總是不確定的,比如突然某個品,爆發了。搜索流量,免費流量暴增,商家莫名其妙的賺了錢了。他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那趕緊去報秒殺,賺更多的錢。平臺一看,數據非常漂亮。很短的時間就很大的增長,秒殺,通過。所以一些非常優秀的品。基本也會到秒殺組報導。秒殺是放大商品權重的重要核心活動。優秀的品基本不會落下。秒殺頻道,集結了以前優秀的品,也集結了以後會優秀的品(細品)。
所以整體而言,官方的選品,簡稱官選。是集合了整個平臺能量的選品。我們可以關注官選出的品來為我所用。利用平臺來幫我們選品。或者說是站在官方巨人的肩膀上,我們來選整個拼多多的品。這是不是一種高維度的選品。一種從上而下的選品。一種撥開雲霧方式的選品。一種集體智慧的選品。一種億萬中挑一的大數據方式選品。所以秒殺頻道。是個很有意思的頻道。是個風向標。拼多多是個上億商品的平臺,但是秒殺頻道,每天才選1300多個品上活動。所以依據秒殺頻道的品選品,我們就是站著拼多多巨人的肩膀上選品,最科學的選品方式之一,是已經驗證過數據的選品方式之一,是最有可能選出爆款的選品方式之一。
2.3秒殺有免費流量。
前面兩個邏輯是有新品,有好品。那麼接著是要有免費流量才行。好的產品有流量有利潤,才有錢賺。目前在拼系上操作一些品。直通車的均單成本有的時候很難控制。一單10塊錢推廣,甚至20都有可能發生。所以花錢買流量,具有不確定性。但是秒殺,上面我們復盤流量非常大。價格到位,秒殺是一個1000萬級曝光的活動。一個單品,動不動就是上10000的訪客。而且是免費的流量。我們不用管直通車。反正算好一單我要賺多少錢。有的賺就幹。沒的賺就不玩。只要秒殺有利潤。我們就可以天天秒。活動一結束就接著報。所以秒殺有大流量。這個是個很嗨皮的事情。是秒殺能賺錢玩法的前提。
所有整體而言。平臺的會有新產品機會出現,新產品中會有好產品出現。然後通過秒殺就可以賺錢。關注秒殺,可能是最簡單最暴力的賺錢方式。
3.秒殺賺錢需要具備的能力。
3.1大數據選品的能力。
讓拼多多秒殺組幫我們選品。雖然已經層層篩選,但是依然還有1300多個品。說實話,我看著1000多個商品。看一眼就嘔心想吐(捂臉)。而且更恐怖的是,我們在看了這些商品後,還要具體去分析。每個商品的秒殺效果。以及這個品後面的整體市場大盤。以及分析競爭指數。還要判斷是否處於紅利期等等。這個工作量,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在美國,數據分析師,之所以吃香,可以達到100萬年薪,那是真的要分析海量的數據的。1300多個品。所以一般人看著就要吐血了。不過個人小建議。可以把問題拆解開。我們先看我們自己類目的商品。看類目的新品。那這些就容易很多。最多的類目,秒殺產品也就200多個。而且是自己熟悉的類目,老品新品一目了然,這就更容易了。並且,自己所屬的類目,一般都有相應的供應鏈資源。容易上手。
如圖:
不過以為這樣就可以完全減少數據的分析量了嗎。非也。一般我們要分析近一個星期的商品秒殺數據。因為太長的可能競爭很多了。太短的,可能數據量太小。一個星期剛剛好。所以哪怕類目方式選品,依然還有一星期的數量需要去分析。要分析新舊程度。要看秒殺時間長短。是很快秒完的,說明非常受歡迎。如果24小時還沒有秒完的,說明,這個品要看情況。一一統計好。並且如果要吃這碗飯,要不斷滾動分析,新的一周要接著分析。在大數據時代,希望大家習慣大數據分析的常態。在數據海洋中,找到發家致富的那個她。
3.2快反的能力
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當發現機會新品了。就要有快速反應的能力了。一般這個時間要在1個星期內完成供應鏈打通,發貨體系完善,標題詳情頁這些搞定上架完畢。因為我們上個月剛剛經歷一個品。她的黃金期,真的只有一個月。現在聰明人太多了。複製速度太快了。那個品從不開車,不做活動,上千單,到現在已經不行了,只能是常規操作產品了。所以快反的能力非常關鍵。透露一下,那個品,當時有人做秒殺,一天是2.3萬單。有利潤,嗨翻了。我們搞晚了,只是賺點小錢。當然快反裡面也包含了很多其他方面的資源。比如快速決斷能力。比如資金實力。比如發貨能力。比如運營美工客服團隊能力.比如萬一失敗,事後兜底能力。這些統統都包含著快反裡面。有快反,最後這個事情才可以幹成。
下圖就是那個品的秒殺數據,大家細品。
四.拼多多秒殺日常問題匯總。
因為拼多多有100萬商家,每個商家一個月只報一次秒殺。那麼一個月就有100萬次報名,那麼每天就有3.3萬人報秒殺。頻道只篩選1300多個秒殺商品。基本只有百分之四的概率。所以絕大部分秒殺申報等待或者被拒絕屬於很正常的事情。下面把常見的秒殺日常問題匯總如下。
4.1秒殺的審核流程(一般6天)
4.2因日銷原因秒殺被駁回∶
"商品近期銷量不佳,建議提高日銷或更換熱銷商品再次報名"
"先做好宣傳推廣,把日銷做上來之後,在提報秒殺"
商品的歷史銷量是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其中著重會看日銷數據,會剔除某一段時間因做活動或其他因素而突增的銷量,小二關注的是排除其他因素,商品本身的銷量情況。
4.3因轉化率低被駁回:
"商品近期轉化率太低"
"商品近期成交量不高"
如果商品的轉化率是比較低,那麼小二就有理由去判斷當上了秒殺的活動資源位,雖然有大流量進來,但是該商品也是承接不住流量,無法轉化成訂單,浪費了資源。
4.4因活動商品和同款商品的近期秒殺效果駁回:
"秒殺效果不看好"
"同款商品近期活動效果不好,建議提報其他商品"
針對已有同款商品報上秒殺,商家要注意以下幾點
a, 關注同款的秒殺情況,如果效果不好,未得到市場的認可,那麼自己判斷一下是否選品有問題。
b, 如果同款的效果好,那麼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c, 小二在選品的時候其實會更青睞於新款商品,因為之前的老品已經滿足了消費者的購物需求,且老款也不太能夠再次激起消費者的購物慾望,所以小二希望有更加多元的新品來刺激消費者。
4.5因商品圖片,詳情頁,標題被駁回:
"與同款對比,圖片/商詳頁一般,繼續優化後再提報"
"已擇優選擇其它款,請繼續優化商品和圖片"
商品圖片,詳情頁,標題,這三方面是影響商品轉化率的重要因素,所以小二會重點關注。
4.6商家該如何做才能提高報名成功率?
利用備註,傳達商品優勢
商家朋友在報名時都需要填寫【備註/反饋意見】這個項目, 這是用於給商家自我展示的,審核會參考備註,所以大家要好好利用。
寫好備註的要點包括:
a.介紹清楚商品的成本多少,降價幅度多少
b.介紹清楚自己公司/工廠與實力;庫存情況;發貨能力。
c.闡述商品賣點,如果價格比較貴可說明商品貴的理由。
d.日常轉化率是多少,同行是多少。是行業優秀值。
4.8其他,審核駁回原因
OK,總結一下。第一部分,我們統計了秒殺頻道的類目商品數和佔比。以及其他秒殺數據。對於大家了解秒殺全盤有個概念。第二部分,我們復盤了一個最近的秒殺數據。秒殺有上萬的訪客數。所以大家一定要去爭取。第三部分是,本文最大的亮點。秒殺暴力賺錢玩法。分析了底層邏輯,新品機會,商家海選,系統過濾,官方精選,以及秒殺流量。得到一個秒殺暴力賺錢的玩法。兵馬未動,數據先行。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官方數據為自己選品。有的人總說自己缺資源,實際上資源無處不在,在於你要有發現資源的能力。商家是平臺賺錢的工具,反過來,平臺也可以成為商家賺錢的工具。。。第四部分,匯總了秒殺會碰到的問題。大家更清楚被拒絕的原因是什麼。應對做優化。
OK,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個人運營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裡面的一些觀點只是個人的一人之言。如果喜歡就關注,如果覺得不對,請海涵,只是個人良心分享,噴子勿來。我後續還會有新內容。歡迎關注我,大家一起交流成長,我每周三會做運營幹貨分享,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