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劉東亮 通訊員劉繼斌
「得益於扶貧政策,我現在養雞收入穩定,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雞的銷量略有下滑,但是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最近銷量有所增長,已經基本恢復到了往年同期水平,相信下半年還會越來越好。」
金秋時節,天水市張家川縣張家川鎮納溝村共裕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馬小龍正忙著聯繫縣城的商家,為即將出欄的成雞尋找「婆家」。
合作社負責人李西保說:「創業之初最艱難的時刻都挺過來了,現在我們走上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之路。」2019年底,合作社為入股的村民每股分紅800元,如今,村民的日子都好過了,產業脫貧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為了輻射帶動更多貧困戶通過養雞脫貧致富,該合作社探索建立了雞產業聯合體,目前已有7家養殖合作社加入聯合體。輻射帶動256戶農戶發展土雞、蛋雞養殖,其中貧困戶179戶,雞飼養量達10.1萬隻,實現經濟收入410萬元。
「自2014年9月成立以來,坪桃塬養殖專業農民合作社共為張家川鎮、胡川鎮、大陽鎮等周邊鄉鎮50餘戶養殖戶投放基礎母羊650餘只,投入資金60萬,合作社收益約65萬元,貧困戶收益117萬元。」上川村坪桃塬養殖專業農民合作社負責人豆生民介紹道。
作為張家川鎮規模最大、效益最好、輻射帶動能力最強的養羊專業合作社,坪桃塬養殖專業農民合作社探索建立了「投一還一」的方式帶動貧困戶發展家庭養殖,吸納了4家養羊專業合作社加入成立了張家川鎮羊產業聯合體,輻射帶動242戶農戶發展基礎母羊養殖產業,其中貧困戶156戶,羊飼養量6280隻,實現年經濟收入101.5萬元。
正在合作社打工,從事剪羊毛工作的上川村一組村民李寶生為記者算了一筆帳:「在家門口的合作社裡打工,一個月可以掙3000多塊錢,既不用往外跑,省了交通費不說,還可以照顧家庭,省心!」
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張家川鎮成立六大聯合體,共吸納農民專業合作社26家,輻射帶動種植養殖戶2753戶,畜禽總存欄量近12.6萬頭(只),特色種植1100畝。貧困戶以配股等方式注入合作社、龍頭企業資金達2177萬元,累計分紅資金155.12萬元,產業收益佔貧困戶總收入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