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也成「期貨」只炒不穿,誰來買單?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最近有句話很流行,「10年前你錯過炒房,5年前你錯過炒比特幣,現在難道你還要錯過炒鞋嗎?」前幾天,「炒鞋」成為新浪微博的熱搜,一度衝到熱度榜第7位。炒鞋就這樣轟轟烈烈地「出圈」,成為公眾一時關注的熱點。

收藏限量版球鞋,曾只是一些人的小眾愛好,但近年來隨著「球鞋文化」在國內興起,加上一些運動品牌製造飢餓營銷噱頭,通過帶貨、限量、抽籤發售等方式來刺激市場,球鞋已不是單純的運動用品了,逐漸變成了「炒鞋」玩家的生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其視為「掘金」的方式,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鞋市不斷曝出售假、鑑定造假等問題。

◎本期主持:曹雅欣

◎點評嘉賓:

知乎 產品經理賀赫

百度百家號 中國經濟網

36氪 娛樂獨角獸

紅星新聞籤約作者 李光鬥

微信公眾號 一德菁英匯

基金從業者 蔣光祥

新華社每日電訊 周自揚

評論員 李紅軍

◎委託人:黃女士

◎方式:讀者來電

◎話題:真正想穿鞋的買不到,買到鞋的人不為穿。這個世界怎麼了?

炒鞋的火爆普通人想像不到

央廣網的一則報導稱,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個熱門款的成交金額已達到4.5億元,超過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在「炒鞋團」的推動下,出現了交易所,衍生了AJ、耐克、阿迪達斯三大指數,更有千奇百怪的炒鞋指南。

知乎 產品經理賀赫

炒鞋究竟有多火?比如,深圳萬象天地AJ旗艦店開業第一天,幾百人冒雨排隊,搖號搶限量款。比如,圈內傳出各種傳奇故事:「男孩一面牆,堪比一套房」「大學生炒鞋年入50萬」「炒鞋賺首付」「幣圈大佬賣幣炒鞋」……更有20歲華裔小年輕Allen Kuo,靠炒鞋年入百萬。再比如,今年3月,一款名為AJ6櫻花粉的球鞋發售採用線上「搖號」,竟有30萬人參與了這雙1399元運動鞋的搖號。

限量款一直都有,以前只流行於某個小圈子。如今,買鞋堪比買房、打新股、申領北上廣深車牌號一般充滿儀式感。打開「毒」App,一款女鞋的發售價格為1299元,短短4天時間,最高交易價格達到12000元,漲幅高達4-9倍,如今價格停留在5000-10000元。不同的尺碼價格截然不同,38.5碼最便宜為5289元,42.5碼最貴為9889元,兩者差價達4600元。其中,頁面實時更新交易數據,價格也隨之波動不斷。

百度百家號 中國經濟網

「中年人炒股,年輕人炒鞋」,這句話已經在球鞋圈裡流傳了幾年。炒鞋能賺到什麼程度?拿瘋漲的球鞋價格來說,更直觀。2017年2月,阿迪達斯新款「椰子鞋」發布,售價不到2000元,一周內便飆漲至1萬元;2017年9月,NIKE旗下一款名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每雙售價1299元,在官方發售後沒過多久,就被炒到12000元,這雙白黑紅配色的AJ1,短短兩年內價格飆到7萬元,漲幅超過4500%;2018年,特拉維斯·斯科特和Air Jordan合作,一雙售價1299元的球鞋,不到一個月,直線漲至8000元。

在鋼鐵直男大本營「虎撲」流傳著一個炒鞋發大財的故事:一個二十四五歲的男生,從大學開始炒鞋,一年能賺50萬元。潮流單品交易平臺「毒」APP數據顯示,今年5月,最熱賣的幾款鞋市場交易價格與發售價格相比,漲幅均在100%以上,個別球鞋甚至漲幅達430%。

什麼鞋值得炒炒它圖個啥?

仔細觀察,其實身邊的年輕人「炒鞋」已經不是新聞,炒家對於套路也是輕車熟路。如今的運動品牌,如阿迪、耐克、喬丹,已不僅僅只是售賣基本的籃球鞋、足球鞋,不斷推出的設計師款、限量版、網紅版等正是炒鞋的背後力量。

36氪 娛樂獨角獸

一雙鞋能夠成為被炒的爆款,至少具備以下因素之一:一是聯名限量,OffWhite與AJ1的聯名款,炒賣價從4000+到25000元不等;李寧為紀念韋德在NBA的最後一個賽季,發售了一款原價1999元的限量款球鞋,在美國最大的球鞋電商平臺Stock X官網上被炒到了接近4萬元的價格;二是名人同款,「吳亦凡Air Jordan 1蜘蛛俠」「櫻木花道同款AJ6」的帶貨效應不容忽視;三是自身歷史地位,例如自1985年耐克為「籃球之神」麥可·喬丹的籤名鞋款而始,擁有「鞋圈聖經」地位的AJ,又或是侃爺Kanye West和阿迪達斯合作,估值過10億美元的Yeezy,品牌一次次的「元年初代復刻」,儼然成為屢試不爽的圈錢遊戲。

紅星新聞籤約作者 李光鬥

炒鞋成為潮流,與消費群體的轉移有關。一位球鞋愛好者說:「畢竟,你總不可能指望我們再去倒騰古董、字畫吧?我們這波人大部分是受體育文化影響成長起來的,體育就是一個大IP。」在體育文化和潮流文化浸潤中成長起來的00後,某一商品是否給他們帶來「燃」「潮」「酷」「獨一無二」的體驗感始終是他們關注的焦點。球鞋將體育精神和時尚潮流融合在一起,成了一種符號化、身份化的象徵,要問年輕人為什麼會這麼不惜花大價錢購買球鞋,他們會說:「不要問,問就是熱愛。」

其次,「買鞋也能掙大錢」這一「花錢」變「掙錢」的消費方式無疑讓許多年輕人發現了一個比「做網紅」「開直播」更加方便快捷的「暴富」機會。而且炒鞋比炒股、炒幣

等更簡單,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沒有過於複雜的技術含量,有時候只需要幾千塊錢的投入,再轉賣出去,中間的差價就能夠讓這些年輕人大賺一筆,何樂而不為。因此,鞋圈的投機色彩越來越重,炒鞋市場開始像滾雪球一般越做越大。

交易有風險炒鞋需謹慎

當買鞋這件事帶上了「炒」的概念,其本質就發生了改變。購買者為此花費不菲的金錢,無疑需要擔負巨大風險。事實上與股市一樣,鞋市也有風險,當大量持有豐厚資本的莊家進場,散戶和消費者往往就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微信公眾號 一德菁英匯

某APP又推出一個新功能,「預售轉寄」!就是在球鞋還未上市時,買家購買了預售,擁有球鞋的未來所有權,而後將這個權利進行轉賣,全程連鞋的影子都沒見著就買賣個熱火朝天。這不就是「期權」?買家根據對球鞋後市的漲跌預判進行買空賣空,全程無實物電子交易。看似簡便、快捷、低成本、無顧慮,但全程無監管!

如果你認為這種看似所謂「權利」交易與監管無關,只要留好購銷憑證,到期「實物交割」即可,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平臺」無需現貨完全可以獨立坐莊,而通過多次「交易」,買家信息早已隱藏在茫茫市場中,最後你收到的可能不是一雙飽含運動文化價值的「情懷」,更可能收到的是一份來自「莆田」的「侵害」。即便最終被發現了,「平臺」到時把責任推給那些本就不存在的「寄售方」,便也無處申訴。

基金從業者 蔣光祥

炒鞋雖然目前只是小眾市場,但跟過往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油你漲」「蘋什麼」相比,炒鞋的投資門檻更低,對年輕人(包括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學生)具有魔幻般的吸引力。很多年輕人開始「炒

鞋」的初衷,往往是賣不掉還能自己穿出

去「浪」,可一旦嘗到甜頭,膽子就會越來

越大,開始嘗試「加槓桿」。一些家境一

般的學生往往以借唄、花唄、信用卡套現

的方式借錢,透支額度通常已超越自身承受能力,一旦出現意外,往往會出現難以收場的結果。

球鞋並不是剛需商品,替代品滿地,不會因材質增加了高科技含量、設計多麼有時代感而改變,從甚囂塵上到無人問津可能只需一個夜晚。

呼籲「鞋穿不炒」市場需要監管和理性

日前,售鞋平臺「毒」App發布「鞋穿不炒」倡議,引發多家媒體報導肯定與轉載。人民日報海外版更直接引用了「鞋穿不炒,理性消費」的觀點,肯定了「毒」App對「共創良性潮流消費市場環境」的呼籲。顯然,「毒」APP意識到:一些平臺賣家惡意炒鞋的行為是殺雞取卵,已經嚴重影響到真正熱愛球鞋的年輕消費者,也終將影響到球鞋行業的未來。

新華社每日電訊 周自揚

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對一些炒鞋平臺的投機行為,也不能視而不見。如今,「炒鞋」已經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有些炒鞋App在其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比如,有些平臺玩起了只炒作鞋的歸屬權的「雲炒鞋」亂象,還有些平臺可能涉及金融違法行為。應該通過嚴格監管和積極引導,讓「鞋穿不炒」成為一種共識。

當然,炒鞋的核心是人,扭轉觀念必不可少。消費者酷愛球鞋並非壞事,願意出溢價購買心儀的球鞋也是個人選擇,但在球鞋消費和交易中還是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投機。尤其青少年是球鞋主力消費人群,更需克制攀比心理,量力而為。唯有構建理性的球鞋市場和交易環境,才能讓更多真正熱愛球鞋的人享受到球鞋帶來的愉悅。

評論員 李紅軍

他們炒鞋的目的就是讓你甘心情願地多掏錢,你卻在虛榮心的驅使下甘願充當冤大頭,實在得不償失。當個成熟的消費者,這話說說容易,做起來很難,尤其在賣點和噱頭充斥於市的當下,缺乏理性思維,不經意間便會成為賣點和噱頭的犧牲品。更可悲的是,充當了炒鞋的犧牲品竟然渾然不知。

當個心智成熟的消費者,就要學會理性消費,不盲目跟風。要知道,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何必為了滿足虛榮心而去花些冤枉錢?

微言微語

●網友@蝦魚醬:70後希望80後接盤股市,80後結果跑去炒房了;80後希望90後接盤房子,90後結果跑去炒幣了;90後希望00後接盤比特幣,結果00後跑去炒鞋了。

●網友@哈利寶寶:鞋圈還有一個詞叫做「十動然魚」:收到AJ,十分感動,然後放上閒魚轉賣。

●網友@玩心:貴州茅臺股價突破千元,足足經歷了十餘年;但在鞋交所,「一雙鞋破萬跟玩似的」。

●網友@孟浩失心瘋:炒鞋的倒倒手就發了大財,專心造鞋的富貴鳥卻破產了。

來源:濟南日報

相關焦點

  • 瘋狂的球鞋:鞋炒不穿,誰來買單?
    一雙鞋值1700萬美元」…… 這段時間,種種因「炒鞋」而起的新聞鋪天蓋地,網上隨便搜搜,都能看到各種「驚耳駭目」的標題,仿佛之前沒趕上炒幣而錯失的一個億,現在又在鞋堆裡招手。 炒鞋是怎麼火起來的?一雙若干年後甚至會氧化成粉的球鞋,為何能被炒到天價?
  • 個別球鞋甚至漲幅達430% 「炒鞋」升溫誰是推手?
    潮流單品交易平臺「毒APP」數據顯示,5月,最熱賣的幾款鞋市場交易價格與發售價格相比,漲幅均在100%以上,個別球鞋甚至漲幅達430%。「炒鞋」成了「大生意」早上7點,北京某運動品牌專賣店門前,已有將近50個人在店門口有秩序地排隊。為什麼冒著暑熱早早來排隊?是因為10點將有一雙限量款的鞋子在這家店發售。
  • 一個有「味道」的問題:誰會買二手球鞋啊?
    一雙球鞋的價格不再只被配色、尺碼、發售量,甚至球鞋背後的故事所支配,經過「後天加持」球鞋照樣可以起飛。一時之間,炒鞋熱潮空前絕後。鞋迷、黃牛、新玩家像極了等待牛市開戶的股民,急待持幣入場。寄售、預售等形式也使得部分尖貨球鞋演變為具有金融產品特性的期貨。至2019年,「全民炒鞋」之勢愈演愈烈,大到海量資金入市的莊家,小到希望賺零花錢的學生黨,前赴後繼衝進「炒鞋大軍」。但一夜暴富只是少數人的神話,大部分玩家都淹沒在洪流中。
  • 球鞋、服飾、玩具……資本方囤積居奇 投機者跟風炒貨變「韭菜」
    資本方囤積居奇 投機者跟風炒貨變「韭菜」「萬物皆可炒」背後潛藏危機  球鞋、服飾、玩具……這些商品竟成為瘋狂炒作的工具;看盤、抄底、T+0……這些專業術語並非出現在股票或期貨從業者口中,而是出現在炒球鞋、炒服飾、炒玩具的「衝衝群」裡。
  • 「球鞋穿搭」球鞋穿再貴,不會搭有什麼用?
    最近出的Converse the ten,突然又大火了起來,雖然只是一雙塑料球鞋,但是售價8000可是明明白白的,這雙經典款式除了讓人感受到1970的魅力之外,也大大刺激了鞋頭們的收集欲望,很多人試著上腳了,但是穿出來效果總是不太妙,其實,好球鞋也需要好的搭配!
  • AJ歷代球鞋簡介
    AJ12是首款採用Zoom Air技術的AIR JORDAN球鞋,此項技術使球鞋具有輕質緩震及迅速響應的特徵。Air Jordan 11作為喬老爺最喜歡的球鞋,air jordan 11是第一款運用了碳纖維抗扭轉板盒漆皮的籃球鞋,是最後一雙採用Air Sole氣墊的球鞋,將球鞋科技推向了更高的臺階。漆皮造型和大面積尼龍材質也讓AJ11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量化。
  • 為何炒鞋APP會被CCTV點名
    分析中指出,一方面炒鞋玩家的投機行為導致價格大起大落,而另一方面則出現了買家付錢後無法發貨無法退款,甚至是球鞋電商失聯的現象,炒鞋從個人玩家擴大到平臺,一旦平臺出現問題,炒鞋玩家則可能面臨鞋財兩空的情況。
  • 社區當道 niceAPP成95後球鞋愛好者首選聚集地
    誰是球鞋文化的忠實粉絲,毫無疑問Z世代。反過來,我們也可以通過球鞋文化,嘗試走進Z世代,了解他們的消費觀、價值觀,了解這群可愛的人與球鞋的故事。Z世代(GEN Z),通常指生於1995年至2009年的一代人,是當今中國社會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群體。這群人雖然年輕,但並不盲從。
  • 毒APP發布行業自律公告 繼續倡議「鞋穿不炒」
    毒APP發布行業自律公告 繼續倡議「鞋穿不炒」 2019-09-27此舉是毒APP自7月24日首倡「鞋穿不炒」以來又一舉措,目的直指打擊部分炒鞋者,行業自律深入人心。  據媒體報導,今年以來,有部分平臺「炒鞋」已突破了普通的轉手倒賣,脫實向虛變「雲炒鞋」,即無現貨的「所有權」交易平臺。賣家只需將球鞋信息發到平臺進行「寄存」,買家購買被寄存的「產品」同時等待下一次售賣。買賣雙方只交易球鞋的所有權,卻不見真正的球鞋。
  • 買鞋不穿去炒坐漲一萬?專家喊話「炒鞋黨」:小心被「割韭菜」
    如果誰通過官方抽籤搖號買到這款球鞋,馬上就能輕輕鬆鬆賺1萬元,就像中彩票一樣。暴漲的價格只是一方面,實際上這些「炒鞋」APP目前已具備行情和實時報價功能,更是助長了炒作。有人自嘲道,「炒鞋」得先看懂K線圖,以後不學點金融知識都不好意思進鞋圈。
  • 鞋圈變身「韭菜園」 誰在炒作?風險深幾許?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於近日發布《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簡報指出,近期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
  • 球鞋電商平臺nice集結潮流大神打擊炒鞋 解讀球鞋真實價值
    「大神估價」的現實意義長久以來,球鞋交易市場都面臨買賣雙方信息不透明的狀況。簡單來說,賣家希望高價出手,畢竟要對得起費盡心力囤來的限量款。買家則希望低價入手,剁手越少越好。所以說,交易雙方訴求天然不同,加之受限於品牌方的明星帶貨與限量供應的營銷手段,這就導致了好物總是稀缺,球鞋交易市場的熱門產品永遠都處在「供不應求」的情況,即使電商平臺的切入讓交易越來越順暢,但仍有不少投機用戶炒鞋。2020年過半,疫情形勢變化莫測,球鞋交易也沒有太大突破,更加亟需外力來推一把。nice上線「大神估價」,正是出於這個層面的考量。
  • NBA球星穿過的奇異球鞋:塔克穿10萬天價椰子,一神人穿跑鞋打球
    最近耐克為保羅喬治推出了個人籤名球鞋PG系列的第四代,結果這鞋一出就引起了各方的吐槽。落後的中底科技加上敷衍的鞋面包裹,以及醜得不能再醜的外形,讓這雙PG4成了一雙極其奇葩的球鞋。2、杜蘭特的長筒靴耐克近些年在球鞋上的設計可謂一言難盡,出彩的地方幾乎沒有,反而雷人的手筆頻出。耐克曾為阿杜推出KD8精英版,這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竟然直接把球鞋做成了長筒靴!別說腳了,杜蘭特的小腿都被這鞋給直接包了進去,普通人沒點腿長,還真沒勇氣穿這鞋。
  • 賣999元的回力球鞋,是不是真的翻身了?
    飛躍球鞋的品牌歸屬權錯綜複雜,即便當下很多年輕人願意為其買單,但盈利的也並非是以前的那些老廠了。為什麼?因為一個叫Patrice Bastian的法國人。他2005年旅居在上海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飛躍球鞋,一眼就看中了其中的潮流元素與商業價值。
  • 被盲盒經濟醞釀的球鞋市場,誰來為他護航?
    你可能會抽到你非常喜歡的那款,甚至是隱藏款,也有可能只抽到並不受歡迎,且低於盲盒本身價格的款式。 盲盒的魔力也正來自於這裡,它和刮彩票一樣全靠運氣。賭徒心重的人,很容易迷失在這一個個高度不透明,信息極為不對稱的盒子裡。
  • 泉州炒鞋也瘋狂:進價千元球鞋敢賣300萬 APP還可查K線圖
    留言中,記者注意到有疑似假鞋商販的留言:「一模一樣的東西只需要零頭就可以滿足,懂的看過來。」記者聯繫到留言者,對方表示,賣的是高仿鞋,質量與真鞋無異,一般人很難分辨,主要是價格便宜,「現在鞋炒得太貴了,很多人都選擇高仿的,反正別人也不知道。」
  • 全球最強球鞋收藏家之一!一堆十幾萬的球鞋隨便穿
    塔克、頂級製作人 DJ Khaled,其實還有不少鞋王級別的球鞋收藏家都不顯山不露水,深藏功與名。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堪稱全球最強球鞋收藏家之一:Kenny Gonzales。儘管為人低調,他的 Instagram 帳號 the_perfect_pair 也擁有近 66 萬粉絲,都是世界各地的球鞋硬核玩家。
  • 喬1球鞋推薦給大家
    今天開始小編在這個大家介紹各類球鞋,今年很火的是喬1,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喬1。Air Jordan 1誕生於1985年,是NIKE的第一雙籃球籤名鞋。作為NIKE旗下最經典的籤名球鞋,AJ1也有很多配色。
  • 炒鞋究竟有多火?炒鞋三大指數是什麼意思 熱門球鞋成交金額4.5億元
    炒鞋究竟有多火?最近一個與實時報價交易軟體頁面相似度達到99%的「炒鞋」軟體在網絡流傳。一雙原價1999元的運動鞋,轉眼就賣到了4400元。分時圖顯示,價格在短短幾個小時內飆漲近50%,並且成交量急速放大。炒鞋竟然成了90後、00後的新風口。動輒數倍的漲幅讓資金瘋狂,交易平臺、行情報價、指數編制等資本化運作也應運而生。
  • 球鞋買來不會搭配怎麼辦?學會之後球鞋醜也能成為靚仔
    年紀太小,帶名表自己氣場hold不住,而球鞋無論幾歲穿,都能體現一個人的品味。看到限量款、聯名款就走不動腿,寧可少吃幾頓好的,也要花錢買下來。這樣不是真正的球鞋愛好者,如果你知道怎麼搭配球鞋,那你才算是一個真的懂球鞋又懂時尚的資深球鞋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