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直播帶貨未來趨勢是什麼?商家該何去何從

2020-12-21 騰訊網

短視頻、直播在4G時代打下的基礎將會在5G時代越來越風生水起,5G將會給短視頻帶來下一個小高潮,短視頻帶貨,直播帶貨,視頻通訊等都會在5G時代引來一個新的起點,就電商直播而言,未來何去何從呢?

1、去品牌化

用戶只認人,不認品牌,跟微商類似,人貨之間存在隱形的信任背書。用戶消費愛豆推薦的東西,不管有沒有品牌,不管有沒有實際需求,粉絲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買他!

其中,去品牌化的不僅僅是產品,明星也一樣,在電商直播圈,頭部的網紅們不比明星帶貨能力差,網紅更接地氣的推薦產品,給粉絲們更加真實、親切的感覺,因此明星的個人品牌化在電商直播中也去掉了。

未來去品牌化無論是產品方面,還是明星品牌IP都會相對弱化,人人都是主播,人人都能帶貨,人人都是直播電商的消費者以及推介者。

2、去平臺化

新零售重新定義了人貨場,電商直播是對人貨場的重新排列組合,當下直播平臺都想去平臺化,但又離不開平臺,畢竟產品呈現、交易、擔保、售後等方面還是需要平臺介入,那麼所謂的去平臺化如何去呢?那就是不再區分淘寶、京東、有贊、快手小店、抖音商品櫥窗等等,以人貨的連接為主要訴求,場可以是移動的,線上也好,線下也罷,自有的或者是聯盟性質的。

3、強供應鏈

人貨場的重新排列組合,對供應鏈的要求不斷提升,無論是產品本身還是庫存、物流、售後方面,不比在「618」或「雙11」要求低。電商直播是電商+直播的新嘗試,回歸到了生意的本質,去平臺化、去品牌化之後最終的核心競爭力就落地到供應鏈,強供應鏈是對銷量及消費者的負責,因此在電商直播之後強供應鏈則是提升競爭力最核心的一環。

直播+淘寶、抖音直播+商品櫥窗、快手直播+快手小店這些平臺在直播+電商上的嘗試都初見成效,隨著下沉市場的崛起,去品牌化,同質化產品誕生,相信直播電商會回歸到生意本質,顛覆人貨場的排列組合,迎來電商的另一個小高潮。

網際網路推廣需要更全面的認知和更高效的方式。

流量真的很貴嗎?可能你只是難以找到最合適的投放動作。

微信KOL、小紅書博主,抖音KOL,快手達人,B站UP主,明星,網紅主播、微博大V,遊記攻略作者以及新聞媒體在內的海量資源,不同行業不同選擇,不同體量不同需求。網際網路的金礦俯拾皆是,眾人卻看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塊金子。

要進行網際網路推廣,為什麼流量為王?你每天上網玩社交媒體,但完全不了解流量是什麼?從何而來,到哪裡去?

但在TUOTUO的流量星球,我們一起收穫行業新知,了解爆品投放動作,各大星球流量盡可任你挑選。

相關焦點

  • 競爭越來越激烈 直播帶貨該何去何從
    開播一小時左右,記者在現場看到,後臺數據顯示僅拼多多直播間,就成交了360多單,此次直播帶貨相比傳統的市場零售,銷售效果不錯。陳瓊是玉林市宏進農批市場誠信協會會長,她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市場裡便有商家開始摸索直播帶貨的銷售新模式,疫情爆發後,有不少商家也加入了直播帶貨的隊伍,可以說是颳起了直播帶貨的潮流風。
  • 達人帶貨爆款定律、六大未來趨勢,《2020年直播帶貨行業洞察報告...
    從各路明星下場帶貨,到薇婭、李佳琦反哺電視內容,從短視頻平臺開始帶貨試水,到直播市場規模即將突破9000億,直播帶貨愈發成為不少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橫跨內容與商業、兼顧娛樂和消費的雙重需求,蓬勃發展的直播帶貨實乃多行業從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  火熱的直播帶貨領域引人注目,亦匯聚了學界對這一領域的視線。
  • 直播帶貨該降虛火
    原標題:直播帶貨該降虛火沉寂多日之後,因帶貨糖水燕窩陷入爭議的網紅辛巴再度出現在直播間。這一次,他不僅紅著眼眶鞠躬道歉,還表示將加強企業管理,這說明直播帶貨的「神話」該降降溫了。消費者熱捧直播帶貨主要是因為價格因素,頭部主播熱衷於競爭「全網最低價」,某網紅男主播曾經因為品牌商給自己的價格比另一位頭部主播高了5元錢,就號召粉絲集體退貨給差評。對此,找頭部主播帶貨的商家心知肚明,他們並非為了微利多銷,而是借主播的名字做廣告、搞營銷。一旦進過李佳琦、薇婭、羅永浩的直播間,商品就可以打上「某人推薦」的標籤。找明星帶貨的商家更是如此。
  • 直播帶貨的風口過了?只是商家更理智了
    通俗來講,就是不論商品的品類、品牌,直播帶貨這種銷售方式,將變成電商營銷的常態,商家賣貨的標配。而當直播進入常態化之後,消費者和商家對直播的態度都發生了轉變。特別是商家,他們變得更理性、冷靜,不再過度依賴頭部主播、大網紅,掀起了一場直播的「供給側改革」: 商家直播,正在成為直播帶貨的一個主流形態。這並不是說網紅直播帶貨就不行了,它仍然是直播帶貨的一種重要渠道。對於商家來說,網紅直播好比開閘放水——流量大,消耗也大;但在常態化直播的背景下,商家自播更符合營銷需要。
  • 如何看待直播帶貨?
    要說時下網際網路時代什麼最火,非直播帶貨莫屬。 受年初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紛紛入局直播,希望從這個高效、新零售的風口中獲利。而事實也證明,直播帶貨無疑是快速提振經濟的一劑「強心針」。
  • 直播帶貨,有規矩才有未來(市場漫步)
    直播帶貨產業涉及主體多、鏈條複雜,規範發展已勢在必行    日前,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通知,要求起草制定《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等兩項標準,首部全國性直播電商標準將於7月出臺執行。筆者認為,這部標準的出臺正當其時,有利於推動直播帶貨產業行穩致遠。  時下,直播帶貨掀起了新型消費的熱潮。
  • 直播帶貨的比賽剛開始
    後疫情時代消費復甦靠直播,脫貧助農靠直播,明星企業家們降維直播帶貨做網紅。直播帶貨顛覆了人們對消費的概念。2020年3月,羅永浩以6000萬價位籤約抖音做直播,不到一年就還債4個億;薇婭在雙十一預售開始前一周(10月19日-10月25日)直播銷售額為67億,李佳琦也攬下61億,兩人的GMV讓無數上市公司汗顏。
  • 直播帶貨 紅了主播 火了疆貨
    縣長成為直播網紅 「縣長直播帶貨,大棗肯定是新疆的好!」「縣長還有什麼新疆特產推薦?」 「截至4月15日,拼多多在新疆組織2場縣長直播帶貨,場場爆滿,累計觀看人數超百萬,帶貨量80多噸,不僅激發了很多當地年輕人從事電商的積極性,還帶動了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農產品銷售。4月9日麥蓋提縣縣長直播後,當地拼多多平臺新增商家較直播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拼多多西北大區總監杭天說。
  • 深度解析:直播帶貨是什麼意思?
    深度解析:直播帶貨是什麼意思? 當下,直播帶貨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消費場景。
  • 中小型線下店鋪,如何應對「直播帶貨」的熱潮?
    中小型線下店鋪,如何應對「直播帶貨」的熱潮?再加上近半年來火爆的直播帶貨模式,眾多企業都選擇與明星、各大主播合作進行直播帶貨。線下店鋪也開闢了「網紅探店」的全新獲客模式,但是所需成本卻居高不下,那麼中小型線下門店經營者,又該何去何從呢?
  • 直播帶貨「下半場」:什麼才是「王道」?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上架商品數量超2000萬,直播帶貨成為電商發展的新引擎。  打開手機,「全網最低價」「明星助陣」「一場過億」,直播間內一片火熱;直播間外,不少消費者、商家和主播卻陷入維權困局。
  • 【政法青年說】「直播帶貨」別成「帶禍直播」
    如果問,當下最火的營銷模式是什麼? 答案必定是「直播帶貨」。 如今,「直播帶貨」已發展成一種新型電商模式,幾分鐘直播銷售過億的消息令人驚嘆。近日,網紅辛巴直播帶貨被網友質疑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再次把「直播帶貨」推上風口浪尖。
  • 直播帶貨風涼了?
    最近備受關注的「汪涵直播帶貨退貨率超70%」事件,是發生在三周前的直播,商家曝出汪涵直播坑位費達10萬,但ROI(投資回報率)僅為0.3。隨後,其背後直播機構進行否認,事件陷入「羅生門」,但影響還在發酵。而就在11月中旬,李雪琴親歷直播帶貨造假的事件才剛剛平息。
  • 萬州特色產品搭上「直播帶貨」快車
    ,2個小時直播裡總共帶貨了幾千元產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萬州眾多參與直播帶貨的商家勇敢試水新零售,探索「雲轉型」,線上生活按下「加速鍵」,直播帶貨等新方式讓消費領域發生了重要變化。一場2小時的直播首秀,既驚喜又遺憾。直播間裡,蔣興發一邊刷手機屏幕,一邊打開產品包裝,現場「烤」魚,與網友一起分享美食。「畢竟自己不是專業的,感覺準備並不充分,但沒想到全國還有這麼多客戶認可我們的產品。」
  • 直播帶貨頻翻車,莫讓帶貨變「帶禍」
    而佔到快手電商直播交易額大半個江山的辛巴,在燕窩上也翻了車,其直播間涉嫌虛假宣傳,產品賣了1549.57萬元,但自身也退賠了超過6000萬元。而楊坤帶貨13.5萬元的坑位費,只銷售了3萬元,商家不滿楊坤直播帶貨刷單,直接選擇報警。
  • 曝光:直播帶貨假貨TOP100
    近日南京警方端掉一個直播帶貨造假團隊,假冒某國際潮牌服飾,現場警方查獲30萬件假貨,成本20元的套頭衫售價500元,成本50多元的衛衣賣800元。 …… 風頭正盛的直播帶貨似乎成了假貨的幫兇,「所看未必是所得」,直播間看到的品牌正品到手卻可能是山寨貨。
  • 「直播帶貨」風吹到馬來西亞
    「直播帶貨」風吹到馬來西亞
  • 網紅直播帶貨節創始人勇哥:我是怎樣發現趨勢的
    快手,抖音,新浪,都做了購物接口,網紅直播帶貨越來越方便。5G來了,據說5G是直播短視頻的天下。假設這個說法是真的,我們是不是要了解當下網紅直播帶貨的情況,如果真的是風口來了,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的一個位置?是不是也該先關注幾個機構,萬一有合作機會呢?
  • 直播帶貨引發的那些糟心事兒
    對此,中消協表示,直播帶貨雖然火爆,但相當一部分只顧著聚流量、擴銷量的商家其實並沒有相應的售後服務體系。同時,商家、主播之間責任界定不清晰,遇到售後問題時互相「踢皮球」,進而引發消費者圍觀吐槽。主播行為構成上述承擔連帶責任情形的,應當與商家就上述懲罰性賠償等承擔連帶責任。法官建議:直播帶貨作為新型電商模式,成為網絡經濟新的「火爆增長點」,但也存在相應的問題,主播、網絡服務提供者、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各自法定職責,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直播帶貨行業健康發展。
  • 如何玩轉快手直播電商?快手直播帶貨技巧有哪些?
    6 月 14 日,辛巴回歸直播帶貨超12. 5 億,銷量超過 900 萬; …… 以上數據只是今年上半年來直播帶貨火爆的一角,那些沒有羅列出來的更為龐大的數據更是推動直播帶貨成為新浪潮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