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人空巢率49% 老人抱怨做頓飯一天吃不完

2020-12-16 騰訊網

9月23日,青島張秀英老人給記者看她養的花。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年輕人面臨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空巢現象越來越嚴重,在剛剛結束的一個全國性會議中,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表示,中國城市老人的空巢率接近一半,達到49.7%。9月23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空巢現象在島城更為嚴重,據市老齡辦抽查結果顯示,島城市區的老齡率達到了66%,農村空巢率更高,如何解決空巢老人養老問題也是各地在不斷探索的問題。

  做頓飯一天都吃不完

  「等會,一會就來了。」9月23日上午,當記者敲響四方區海倫路街道海順社區張秀英老人的家門時 ,裡面傳來緩慢拖沓的腳步聲。打開門,85歲的張秀英老人趕緊拉著記者的手往裡走,邊走邊嘟囔:「上午閨女剛帶著我去打了吊瓶,最近身體不舒服 。」來之前,社區隋主任告訴記者,張秀英一個人生活,兒女每周過來看望一下,是典型的空巢老人。

  老人家中一色的舊式家具,除了衣櫃和櫥櫃等,佔地方最大的就是兩張床和一張桌子。「廚房在陽臺上,我現在還能自己做飯,做一頓飯有時候一天都吃不完。」「晚上睡不好覺,我晚上九點鐘就躺下了,醒來時常常天不亮,我一看表,才凌晨三點多。」張秀英說,她醒了就睜著眼睛,躺一會,再繼續睡。

  在她的眼中,她每天要做的就是吃飯吃藥,偶爾遇到事情給兒女打個電話。「電話號碼還是會撥的,當記者問她為什麼不去兒女家裡住,她笑著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兒女有家庭也有孩子,他們也不容易啊,不想麻煩他們。」不過,記者了解到,除了每周有兒女來看望老人一次之外,冬天她偶爾也會去兒女家裡住一段日子。

  「沒事就喜歡胡思亂想,以前我老伴兒喜歡養花,他走了之後我也養了一些。」張秀英拉著記者的手來到陽臺,幾盆花擺在窗臺上,綠意盎然。「這個花盆還是以前老伴兒用的呢。」張秀英指著一盆花告訴記者,她沒事就澆澆水看著它們長。

  「沒人說話,你來了跟我說說話,我這一天過得就算有意思了。」臨走前 ,張秀英把記者送到樓梯口,看到記者走了才轉身回屋。

  多種原因致空巢率增加

  目前,中國城市老人的空巢率接近一半,達到49.7%,農村過去沒有這種現象,但隨著農民工大量外出務工,農村老人空巢率也達到38.3%,並且上升速度比城市更快。

  市老齡辦調研處處長王少梅告訴記者,青島老年人空巢化現象更為嚴重,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島城城市老年人空巢比例為66%,而農村老人空巢比例更是高達70% ,「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有多種原因,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家庭觀念的轉變都有關係。」

  空巢老人為何越來越多?王少梅分析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的主要原因:一是,生活觀念的變化,現在的年輕人普遍不願意和父母住在一起,另外家庭小型化現象普遍,子女人數減少,「以前家庭子女多,一個孩子不和父母住一起,還有別的子女在身邊 ,但現在獨生子女多,一個不在身邊,老人就空巢了」。二是,人員地域流動性變大,人的生活範圍已經不局限於一個城市,一個村莊,尤其是農村人外出打工的人數增多,導致農村老人的空巢比例比城市要高。

  「隨著現在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高,年輕人養老負擔加重,更不可能和雙方老人同時住在一起,所以老人空巢比例可能還會提高。」王少梅說,無兒無女或者喪子喪女也會產生一批空巢老人。

  對此,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社會學專家崔鳳認為,造成空巢現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生活觀念的變化和獨生子女比例越來越高的原因外,工作環境的變化也有著很大的影響,「現在工作流動性大 ,很多年輕人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在家鄉外打拼,而且工作壓力大 ,回家的次數也少」。

  「三無」生活擊垮空巢老人

  無兒無女在身邊照顧,對上了年紀的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而言,肯定要面臨很多問題,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島城空巢老人主要面臨著無人照料、情感難有寄託、生活孤獨的困境。「根據調查顯示,島城9成左右的老人還是喜歡居家養老,這也就意味著空巢老人無人照料其生活的困境。」

  根據市老齡辦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7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一種或多種老年病,「這些老人一旦發病,救治不及時的話很容易出現危險,後果很不好說。」王少梅表示 。

  比起身體上的病痛,精神生活的寂寞孤單更是空巢老人難以化解的煩惱,沒人說話聊天,沒有傾述對象,沒有興趣愛好,常年的「三無」生活,使空巢老人陷入孤獨、失落、抑鬱、無助的情緒中,出現所謂「空心焦慮症」,進而加劇衰老,直至由心理疾患演變為生理病痛,最終被擊垮。

  中國社科院心理研究所曾對2000多個老年家庭進行調查,對比空巢與非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他們發現,獨居組、夫妻同住組、非空巢組的生活狀況確實有明顯差異。非空巢老人,可能覺得家務勞動或照顧第三代付出多,健康壓力大。獨居老人,會覺得無聊,以「閒坐」為主的人相對更多。獨居組老人出現「孤獨寂寞心情」的比例,也顯著高於另外兩組。

  「子女常年不在身邊 ,失去了最親近的情感交流對象,時間長了肯定會感到孤獨和寂寞,甚至還容易陷入無趣、無助的狀態。這些負面情緒長期存在,易引發空巢症候群。」市立醫院副院長王冠軍表示 ,「現在空巢老人中能有一半的人或多或少會有些空巢症候群的症狀。」

  連結 島城探索解決空巢老人養老問題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如何解決空巢老人養老問題,近幾年青島一直在不斷做著探索,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如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17%的市南區,是典型的老齡化城區,就通過政府購買等服務方式,從2007年開始,在全國首創為獨居和困難老人每天送奶、訂閱報紙的居家養老方法。如今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送奶、送報、送愛心、送家政 、送午餐、送保險「六送」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對於空巢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而言,無人照料是最棘手的問題,為了保證老人在家的安全,市北區開發了「一鍵通」助老服務系統,為社區內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困難的獨居、空巢老人提供「24 小時緊急呼叫服務」。而今年7月27日,李滄區掛牌成立銀齡助老服務中心,將60歲以上孤寡老人及80歲以上高齡獨居老人納入銀齡幸福工程服務範圍 ,將居家養老的服務外包給專業化的養老機構,探索孤寡高齡老人免費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記者 高亮 郝園園 楊洪星)(大眾網)

相關焦點

  • 城市空巢老人調查:倍受經濟及醫療問題困擾
    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將著重為您展示城市中中高齡老人正在面對的生活及心理問題。解說:1979年,上海就已經成為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我們選擇了上海的一個普通居民小區,在居委會的幫助下,我們對這裡的老年人問題做樣本調查。
  • 鞍山:迎中秋「空巢老人」吃團圓飯
    現場邀請轄區10多名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一起迎中秋,吃團圓飯。&nbsp&nbsp&nbsp&nbsp昨日,在建設社區,冬瓜湯、辣炒雜貝、醬香雞腿、五彩拉皮……十幾道菜擺了滿滿一桌。這些菜,都是出自社區居民之手。建設社區陳書記介紹,準備這些菜餚,是為了給社區內十幾名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過中秋節,這些老人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65歲。
  • 百歲老人一天三頓飯不離酒 90歲還能騎自行車
    今年102歲的崔玉山老人住在天津紅橋區芥園街弘麗園小區,每天他都要出門溜達一圈,每次都會引起一陣轟動。別看他這麼大年紀了,除了耳朵有點背,什麼毛病都沒有。說起他的養生之道,很多人感覺奇怪,居然一天三頓飯離不開酒。重陽節前夕,記者前往崔玉山老人家中,聽他講述了自己的百年故事。
  • 92歲長壽老人:一天6頓飯
    92歲的吉老先生向來樂觀開朗,但是有件事卻讓他一直感到擔憂,「人的飯量應該是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小的,我這一年來吃得卻越來越多了,是不是得了什麼病。」吉老先生說。吉老先生每天吃6頓飯,除了三餐之外,晚上還得加餐,不吃就餓得慌。不僅他自己,養老院的其他老人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 江西新餘:「敲門嫂」敲開空巢老人心扉
    含笑社區是一個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老舊社區,現有居民4116人,常住人口3098人,居民結構日趨老齡化,60歲以上的老人佔了六成以上。社區空巢老人不在少數,僅中風偏癱、身患癌症、生活不能自理的就有20多人。這些老人誰來關心?怎樣關心?都成為擺在社區面前的突出問題。
  • 空巢老人的「愛心餃子」:別樣的人情味兒
    中國空巢老人的數據非常龐大。這是2017年12月的一份統計數據:2017年,中國空巢老人人口接近1.5億。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陸續進入老年,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數將增加到兩億多,佔到老人總數的九成。山東聊城大學美術學院大學生用創意牆畫呼籲關注空巢老人。
  • 空巢老人指定餐廳免費就餐
    本報訊(通訊員江幗涓)昨天上午,宣武區廣內街道槐北商業示範社區、槐北5分鐘生活便利服務圈正式啟動,當天5名社區空巢老人拿到了廣內便民就餐卡,今後他們都可以在「服務圈」內的指定餐廳享受一日三餐。社區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將提供送餐上門的服務。
  • 空巢老人渴望老年餐廳進社區
    「我聽說北京將老年餐廳覆蓋到全市區,不知道我們這裡能不能開老年餐廳,方便我們這些退休的沒有老伴的空巢老人。」昨日,家住新城區海東街人和小區的齊先生對記者說。
  • 蘭州「虛擬養老餐廳」為空巢老人專供6元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的生活起居逐漸引起社會關注。而在蘭州市城關區的許多「空巢老人」不再為吃不到可口飯菜而發愁。僅僅花6元錢,他們就能在住家附近的餐館裡享受乾淨可口的飯菜。這是蘭州市虛擬養老院為老年人推出的「虛擬養老餐廳」服務。  15日中午,記者來到了「虛擬養老餐廳」的加盟店華瑞酒店。
  • 200斤朱老大水餃溫暖送到白沙埠鎮空巢老人手中
    臨沂齊魯網1月6日訊 (記者 谷會媛)由臨沂市老齡委、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網臨沂分站主辦的「關愛空巢老人 齊魯公益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在白沙埠鎮中心廣場舉行,白沙埠鎮40名困難老人每人領到了價值六百元的愛心大禮包,其中包括面、油雞蛋、牛奶、新鮮果蔬、點心等,在每位老人領到的愛心禮包裡均有兩袋水餃,是朱老大食品特意為老人精心準備的。
  • 1億空巢老人的「上學夢」
    而根據普華永道思略特發布的《2017中國老年消費習慣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空巢老人超過1億人,獨居老人超過2100萬人。60歲以上老人,約25%有不同程度的孤獨感,老年教育的發展依然有著很大的空間。因為「對生活最後的熱愛」,退休後的老人們通過教育養老方式迎接人生第二春。
  • 文明寶雞我的家丨金臺區為轄區困難老人、空巢老人送水餃
    收下社區工作人員送來的餃子,家住寶雞市金臺區群眾路北首嶺社區的空巢老人周秀嬋感動不已。12月18日上午,社區志願者和熱心的街坊們聚集在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一起包餃子、煮餃子,並將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水餃送到日間照料中心的高齡老人和轄區困難老人、空巢老人手中。當天,金臺區各鎮街同步開展此項志願服務活動。
  • 僑鄉青田的「幸福食堂」:讓空巢老人「食無憂」
    僑鄉青田的「幸福食堂」:讓空巢老人「食無憂」 2015-08-25 14:25:05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麗水8月25日電(記者 李婷婷)「村裡有了愛心幸福食堂,我們每頓都能吃上新鮮又美味的飯菜
  • [廣東] 惠州51個社區將建關愛空巢老人志願服務崗
    記者日前走進江北街道水北社區關愛空巢老人志願服務崗,只見時不時有老年人來 「串門」,他們有的在看宣傳欄,時不時向志願者諮詢感興趣的內容,有的端著茶杯和志願者拉家常……據了解,今年惠城區將以順利通過2013年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為目標,著力做好志願服務、未成年思想道德和道德講堂建設,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 空巢老人吃飯不方便渴望老年餐廳進社區
    「我聽說北京將老年餐廳覆蓋到全市區,不知道我們這裡能不能開老年餐廳,方便我們這些退休的沒有老伴的空巢老人。」昨日,家住新城區海東街人和小區的齊先生對記者說。記者就老年餐廳一事,走訪了人和小區、賽馬場鐵路小區、海拉爾東街公主花園、軍區後勤幹休所等多家小區發現,很多空巢老人期盼在社區開辦老年餐廳。
  • 南京「青春助老驛站」試水社區養老 籲關愛空巢老人
    中新網南京10月29日電 (田雯)29日上午,南京小市街道安懷村社區的一群空巢老人走進了社區「青春助老驛站」,參加每周例行的「鄰裡茶吧」交流活動,這也是該街道力推的社區養老模式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進行了一次關於老人需求的調查走訪,發現老人普遍存在兩個問題:就餐難和大件生活用品購買難。下一步將著力解決這兩個問題,更好地服務社區空巢老人。」  說起助老驛站為什麼取名「青春」時,慎傑請出了一位「90後」大學應屆畢業生王曉威,並介紹說「他是驛站的常務理事,專職負責組織驛站的志願服務活動」。
  • 6位空巢老人組建新「家庭」搭夥做飯 吃啥都香
    徐大媽名叫徐毓芬,今年78歲,是這個新「家庭」的大家長,也是廚師長,平時買菜、做飯都是她,其他幾位老人打打下手。「老伴過世後,幾個兒女工作忙,平時就我一個人在家,飯菜做得再好也覺得沒滋沒味兒。」徐大媽說,那時自己也沒有做飯的動力,經常就湊合著吃一點,只有在和院子裡的老鄰居一起吃飯的時候才覺得心情舒暢。
  • 巧做防蚊香包 送給空巢老人
    近日,九宮廟街道新工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志願者,將專門製作的防蟲驅蚊香包,送到獨居老人劉世碧手中。入夏以來,不少老人喜歡選擇最傳統的方式—點蚊香,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有幾次,差點釀成險情。」社區工作人員說。為此,社區組織20餘位愛好手工藝的志願者,在公共服務中心開展一場製作防蟲驅蚊香包手工活動。
  • 過節了,民心佳園公租房社區沒有忘記空巢老人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圖今天正逢佳節,居住在兩江新區金山街道民心佳園公租房社區的169名空巢、獨居老人,與街道、社區幹部一起動手做「重慶小面」,歡樂過節。據了解,民心佳園是重慶最早的公租房社區,這是一個5萬多人的大型社區,其中有169名空巢、獨居老人生活在這裡。在國慶節和中秋節到來的之際,街道、社區幹部以及志願者們,把獨居老人邀請到一起過「雙節」,為他們送溫暖。
  • 空巢老人不服輸 三年練成「養蠶高手」
    生意社11月21日訊  「竹製的梅花蔟架上,滿是湧動的晚晚秋蠶,雪白的蠶絲密密匝匝地纏繞在繭架上……」11月13日,氣溫驟降,然而在內江市東興區新店鄉書房村二組空巢老人楊鳳容的蠶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