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貴的琺瑯,究竟是什麼? 讀這一篇就夠了

2020-12-19 新快網
■清銅胎畫琺瑯鑲染牙單把鏡
■清銅胎鎏金透明琺瑯花藍座鐘
■清銅胎掐絲琺瑯獸耳瓶
■清銅胎鏨刻琺瑯獸面紋花觚

在大約300年前,有一種神秘的、煥發著寶石光芒的東西,同時讓東西方的帝王陷入了沉醉和痴迷。這種東西,叫做「琺瑯」。

它是一種施加在物體表面的玻璃質地的裝飾物質。從成分上看,它和玻璃類似,都以二氧化矽等為主。琺瑯,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物質,那麼,它就是那些呈現出不同寶石色澤的「粉狀人造塗料」;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件器物,所謂琺瑯器,就是把這些琺瑯,塗在金屬、陶瓷、玻璃、紫砂等不同質地的胎體上,經過乾燥、燒成得到的複合性工藝品。

這種工藝品流光溢彩,永不隨時間而黯淡,它是康雍乾三代皇帝念念不忘的皇家珍藏,也是拍場上動輒拍出幾億元的天價拍品,更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小時候曾用過的、那些色彩斑斕的「搪瓷」升級版。

而且,這顆在美術史上強力閃耀的明星,和我們廣東的工匠,和廣州的作坊,有著最為深刻而重要的聯繫。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

琺瑯:一種粉狀的玻璃質美貌塗料

琺瑯,又稱「佛郎」「法藍」,是由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譯而來。它是中國工藝史上最晚形成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品種,也是一個「舶來品」。十二世紀左右,琺瑯自阿拉伯國家從陸路傳入中國。

注意「陸路」這兩個字,因為在三四百年之後,從「海路」也傳來了一波琺瑯「新品種」,就在廣州登陸,於是也賦予了廣東工匠以歷史上的特殊身份,這是後話。

人們用礦物質中矽、鉛丹、硼砂、長石、石英等,以適當的比例混合,分別加入各種不同顏色的金屬氧化物,經焙燒研磨,製成粉末狀彩料後,根據不同的工藝,填嵌或繪製於金屬等胎體上,形成的工藝品,就叫做——琺瑯器。

這種藝術創作過程,我們可以平行對比著來理解一下: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瑯」。琺瑯與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屬矽酸鹽類物質。

胎底有多種材質,瓷胎天下最貴

既然琺瑯是一種施加在物體上的裝飾物質,那按照物體(胎)性狀的不同,就可以分為好幾類:包括金屬胎琺瑯器、瓷胎琺瑯器、玻璃胎琺瑯器和紫砂胎琺瑯器等。

其中,瓷胎琺瑯器又叫「琺瑯彩」或「琺瑯彩瓷」,是如今拍場上賣得最貴的一類瓷器之一。宮內造辦處在製作瓷胎琺瑯彩瓷的時候,還製作玻璃胎琺瑯、紫砂胎琺瑯,三者製作時間大致相同,只是紫砂胎產品(僅指宮內琺瑯彩而言)僅見康熙製品,雍乾不見製作資料。

而數量最多、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的,則是金屬胎琺瑯器。最貴重的莫過於金胎,而常見的是銅胎。因為銅料與表面琺瑯容易結合,且銅料價格相對容易接受,因此銅胎琺瑯最為廣泛。金胎因造價過高,難為常人所接受,清三代時基本只限內府製作使用,且數量極其有限。

瓷胎琺瑯(即琺瑯彩瓷),顧名思義,是在瓷胎上繪製的畫琺瑯。它是瓷器與畫琺瑯製作工藝的完美結合,製作要求對兩者都要求很高,因此起步與成熟時間較晚。

琺瑯彩瓷一向是市場上的絕對焦點。目前國內市場成交價最高的一件,是2018年4月3日上午,在香港蘇富比2018春拍「嫣緋金煉-奈特典藏琺瑯彩碗」單品專場中的「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紋碗」,它以1.4億港元起拍,2.39億港元拍賣成交。

銅胎掐絲琺瑯就是「景泰藍」

上述是按照胎體對琺瑯器進行分類的。而在金屬胎琺瑯器中,依據金屬加工工藝和琺瑯釉料具體處理方法上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掐絲琺瑯、鏨胎琺瑯、畫琺瑯和透明琺瑯等四大種類。這裡的掐絲琺瑯,如果它是銅胎的,那麼就是大名鼎鼎的——景泰藍。

關於景泰藍的起源,考古界沒有統一的答案。一種觀點認為景泰藍誕生於唐代;另一種說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徵時,從西亞、阿拉伯一帶傳進中國,先在雲南一帶流行,後得到京城人士喜愛,才傳入中原。但有一點是學術界公認: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故後人稱這種金屬器為「景泰藍」。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

掐絲琺瑯技術自元代傳入中原以後深得皇家喜愛,至明初尤盛。北京是中國景泰藍的發祥地,也是最為重要的產地。傳世的明代早期掐絲琺瑯器寥若晨星,多已歸入海內外各大博物館典藏,民間流通者更是罕見。2010年6月,一件明宣德景泰藍纏枝蓮香爐,在北京保利以246萬元成交。

廣東製造的金屬胎琺瑯叫「廣琺瑯」

掐絲琺瑯、鏨胎琺瑯、畫琺瑯、透明琺瑯是分別於不同時期在中國出現的。前二者在元明時期已經出現,而後二者,它們登陸中國後,引發了一場強烈的中西文化雙璧融合的藝術創造。

2019年9月24日,「臻於至美:廣琺瑯特展」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在展館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畫琺瑯、琺瑯彩瓷和廣琺瑯之間的關係:

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發源於佛朗德斯的畫琺瑯和義大利的透明琺瑯從「海路」傳入。海路的終點,就在廣州,所以,清代廣東工匠是中國最先接觸和懂得西方畫琺瑯工藝的人。

畫琺瑯也被稱為「琺瑯畫」,它以琺瑯釉料在器物表面繪畫,入爐燒制而成。它與廣東產生了最密切的關係,並催生了 「廣琺瑯」之名。

廣琺瑯一名,最早見於清宮,現在泛指廣東製造的金屬胎琺瑯。琺瑯技藝原非出自中國本土,十七、十八世紀,廣東工匠作為了解先進琺瑯的製作人員被引進宮,多年努力掌握技術,令中國琺瑯工藝煥發新生。

隨著需求量的增加,清宮逐漸將金屬胎琺瑯的活計交予粵海關,是時,「廣琺瑯」一名專門特指粵海關進貢的廣東琺瑯,種類涵括畫琺瑯、透明琺瑯、鏨胎琺瑯等,是清代琺瑯器工藝的重要代表。

直到今日,畫琺瑯依然是廣琺瑯中最主要的工藝。廣琺瑯充分展現中國匠人不斷創新的成就。它從早期的貴族專屬奢侈品,到爾後在民間生根發芽再內銷及出口,成為歷史上知名的外貿商品。

廣州於十七、十八世紀處於中外貿易的核心位置,繁華的商業貿易背後,文化和工藝之間進行著複雜的互動。廣州城內的工匠既會燒制元明時期陸路傳入的掐絲琺瑯、鏨胎琺瑯,又迅速掌握了康熙年間開始海路來華的畫琺瑯、透明琺瑯等,尤其擅長在同一器物上運用多種工藝製成複雜琺瑯工藝品。與世界潮流同步,廣州成為清代琺瑯器工藝的重要基地和最大產地。

琺瑯按工藝主要分為四類

●掐絲琺瑯

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瑯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公元前十二世紀前誕生於希臘,約十二世紀由阿拉伯地區陸路傳入中國,以景泰藍為代表。

●鏨胎琺瑯

在金屬胎上鏨出花紋,使紋樣輪廓線起凸,在其下陷處填充琺瑯料,經焙燒、磨光、鍍金,呈現寶石鑲嵌的效果。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前的埃及,元代由歐洲經陸路傳入中國。

●畫琺瑯

畫琺瑯又稱琺瑯畫,在平滑的金屬表面繪上琺瑯釉料燒制而成,具有油畫般的色澤和立體效果。起源於十五世紀中葉歐洲佛朗德斯,位於比利時、法國和荷蘭三國交界。十七、十八世紀經海路傳入中國。

●透明琺瑯

透明琺瑯的釉料比其他琺瑯透明性更強。其中,硬透明琺瑯的透明度極好,常能透出胎底淺刻的花卉紋飾,色彩如寶石般晶瑩。軟透明琺瑯呈半透明狀,主要用於銀首飾的點綴,也叫做「銀燒藍」或「燒藍」。

(本版圖片均為廣東省博物館提供)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琺瑯珠寶那麼貴,如何識別真假?
    2019年Saul Bell Awa這件高顏值的作品立刻引發了市場對琺瑯珠寶的關注,琺瑯,這項極具表現力的傳統工藝經歷了數百年的沉浮,依然佔據著達官貴人的百寶箱。FREY WILLE合金琺瑯手鐲不過我們看到很多地方還有一些也叫做「琺瑯」的飾品卻只有幾百塊甚至幾十塊的價格這是什麼原因呢?
  • 解讀昂貴琺瑯表:琺瑯究竟為何物(全文)
    原標題:解讀昂貴琺瑯表:琺瑯究竟為何物琺瑯的英文名稱是enamel,中文名稱來自於中國古代西域地名「拂菻」的發音,就是因為琺瑯最初起源于波斯的緣故。
  • 琺瑯表為什麼這麼貴?
    這款表產於1949,由設計師瑪格麗特科赫(Marguerite Koch)設計,錶盤為複雜精細的掐絲琺瑯製成的波濤洶湧的海面彩繪,創造了勞力士拍賣最高紀錄。2017年富藝思香港春季拍賣會上,一款50年帶2481型號百達翡麗發量表以590萬港幣成交。
  • 廚房新貴琺瑯鍋,憑什麼這麼貴?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琺瑯鍋有「四好」——好看、好重、好貴,還有好吃。但若要與砂鍋比功力,就見仁見智了。紅的、黃的、綠的、藍的、黑的,色彩飽滿,質感厚實,琺瑯鍋周身閃爍著一股貴氣,讓人恨不得立即將它納入囊中。一口進口琺瑯鍋,動輒數千元。這不禁讓人心裡發酸:這鍋煮出來的東西,能好吃到天上去?
  • 都說琺瑯表貴的離譜,鬼知道它經歷了什麼!
    在眾多一線品牌中,雅克德羅在琺瑯工藝上的造詣可說是出神入化。那麼,琺瑯表究竟是如何製作而成的?由於素色琺瑯容錯率比多色琺瑯要低得多,因此,比起多色琺瑯,素色琺瑯更考驗功夫。,獨創了超高難度的金箔雕花琺瑯。
  • 有著各種彩繪,各種線條的琺瑯珠寶,究竟是什麼工藝和材質?
    是一種琺瑯工藝的、它們都是人造的,到底這些珠寶有沒有價值、究竟是什麼工藝製作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一講琺瑯的製作和工藝的一些話題吧!琺瑯,國家瑰寶,中國傳統工藝品,又稱「景泰藍」。使用其他金屬做胎,如金胎掐絲琺瑯、銅胎掐絲琺瑯等,掐絲琺瑯的製作工藝也稱為掐絲琺瑯。
  • 琺瑯是什麼?有哪些優點?該如何保養與使用琺瑯餐具?
    但琺瑯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可以呈現變化多端的色彩?而琺瑯又有哪些優點讓它被廣泛使用於餐、廚具?應該要如何保養與清潔?使用上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一起來了解吧!琺瑯是什麼?琺瑯(enamel)的製作工藝是將玻璃、陶瓷質的粉末材料,熔結於玻璃、金屬或陶瓷等物品,在其表面上形成塗層或外殼的複合工藝。
  • 看這一篇就夠了
    看這一篇就夠了 2020-07-29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拍賣8720萬港幣,琺瑯彩是何物,為何這麼貴
    11月27日,佳士得香港單獨為「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一件拍品舉行拍賣專場,取名叫「圓夢」。在拍賣中,這個碗最終以8720萬港幣成交。接近上億的價格,我們不得不為這件藏品感到驚奇,琺瑯彩究竟是何物,為何會拍出8720萬港幣的天價。琺瑯彩是清代皇室所用瓷器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種,琺瑯彩繪採用的畫法製作工藝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大約在清康熙年間進入中國。
  • 琺瑯彩瓷:康熙琺瑯彩如何鑑定?一篇文章告訴你不知道的知識盲區
    琺瑯彩被稱之為:官窯中的官窯。琺瑯彩的創燒之初就是為了宮廷使用的,民間是不能使用的,在當時一些朝中大臣都難得一見。琺瑯彩瓷是脫胎於銅胎畫琺瑯,主要是胎質區別,琺瑯彩學名是"瓷胎畫琺瑯",是我國瓷器燒造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寶。琺瑯彩的製作工藝是有將外國工藝與我國傳統工藝結合的,它集中西風韻於一體,盡顯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是釉上彩瓷器中最為精美的種類。
  • 什麼是掐絲琺瑯?
    「琺瑯彩繪的工藝正瀕臨消失,現在世界上頂級的琺瑯彩繪大師用手指頭都能數出來,而完成一塊琺瑯表至少需要400小時,所以每年產量極少。」——鐘錶鑑賞和拍賣專家、安帝古倫創始人Osvaldo Patrizzi。
  • 什麼是好的掐絲琺瑯?
    搜狐網友提問:新年想挑一款掐絲琺瑯表送給長輩,請教一下專家,什麼是好的掐絲琺瑯?  《時尚時間》雜誌主編潘箭:好的掐絲琺瑯必須滿足5個條件:1.出自名家之手。2.主題生動自然、有美感。3.掐絲工藝細膩柔軟。4.色彩過渡富有層次。
  • 什麼是琺瑯,現代首飾琺瑯工藝有哪些優點
    掐絲琺瑯如意形洗琺瑯一般的工藝製作方法可分為畫琺瑯、內填琺瑯、掐絲琺瑯、鏨胎琺瑯。畫琺瑯:琺瑯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畫琺瑯,又稱「洋瓷」。是以金屬銅做器骨(胎),用五顏六色的瓷粉(琺瑯釉)經燒制而成。簡單的說,就是先於紅銅胎上塗施白色琺瑯釉,入窯燒結後,使其表面平滑,然後以各種顏色的琺瑯釉料繪飾圖案,再經焙燒而成。畫琺瑯富有繪畫趣味,故又稱「琺瑯畫」。畫琺瑯也有用其他金屬做胎,如:金胎畫琺瑯、銀胎畫琺瑯等。
  • 最好的琺瑯鑄鐵鍋——日本VERMICULAR!
    VERMICULAR琺瑯鑄鐵鍋的鍋身與鍋蓋之間只有0.01mm的縫隙。這全都歸功於日本職人的純手工製作和嚴謹的態度。但是他唯一的缺點就是需要預定很久才能用上!即使這樣,也絲毫不會削減鍋迷們買鍋的熱度。那就來看看這個鍋到底有多好!經典琺瑯鑄鐵鍋
  • 色彩斑斕的琺瑯是什麼?
    琺瑯,又稱「佛郎」、「法藍」,是外來語的音譯詞。 指在陶瓷、金屬等胎體表面施以特殊原料,經過燒制而形成的色彩斑斕的釉質表面。琺瑯是一種極其神秘的工藝,傳承人非常稀少,並且作為皇室的御用工藝,素不外傳。隨著東羅馬帝國的滅亡,琺瑯工藝被羅馬最後一個公主翡利亞傳承,並在義大利的穆拉諾島(Murano)發揚光大。18世紀,拿破崙的入侵讓部分琺瑯彩收藏品流至法國、比利時和東歐,成為當地琺瑯工藝的萌芽。後來因為絲綢之路的發展,此工藝才逐漸傳入了中國和日本,最初也只能為皇室所用,因為諧音, 取名「琺瑯」。琺瑯英文名叫 「enamel」,在中國南方俗稱 「燒青」,在北方俗稱「燒藍」, 在日本叫作「七寶燒」。
  • 「野生石蚌」市場價格那麼貴,究竟有什麼不一樣的營養價值呢?
    「野生石蚌」市場價格那麼貴,究竟有什麼不一樣的營養價值呢?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美食大時代」,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美食健康養生的美食健康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美食,養生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最新最全的美食養生類話題!
  • 琺瑯,一種美麗的器具
    琺瑯,他的別稱還有「佛郎」「法藍「還有景泰藍。琺瑯是中國隋唐時期著名的銀器,琺瑯的出處是《紅樓夢》的第五十三回,看過紅樓夢的人應該都熟悉這個銀器,琺瑯外觀非常漂亮,受到許多古代文物收藏者的喜愛。琺瑯和藝術搪瓷是同義詞,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嚴選好物#好的生活,沒那麼貴.網易嚴選什麼廚具&餐具值得買?
    看到這個徵文就想來一篇,不知不覺的我也在網易嚴選買了不少東西了。那麼到底使用下來感受如何?
  • 清朝琺瑯蘇富比2018春拍2.39億:你知道琺瑯麼,其實人人可學
    香港方面的最新消息,2018蘇富比春拍又出天價藏品,清康熙御製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以2.39億港元天價拍出打破同類拍品記錄。一隻清朝的碗為什麼能拍出天價,什麼是琺瑯工藝,讓北珠為您細細道來。首先說說,為啥一隻距今僅有幾百年的清朝的碗會有如此價值,其實說白了,還是物以稀為貴,同樣的物件,特別是粉紅地的作品,目前知道的,只有臺北故宮有一件,整體設計上卻幾乎相同,外界猜測可能是一爐所出。獨此一件,自然是有賣點的,不過說到琺瑯工藝,可不是一門失傳的手藝。
  • 月影燈飾雙十一新品——中式琺瑯彩銅燈有何魅力?
    這就要從琺瑯彩說起。琺瑯又稱「拂郎」、「佛郎」、「發藍」,是一種玻化物質。按裝飾工藝不同,琺瑯器可分為掐絲琺瑯、鏨胎琺瑯、畫琺瑯、透明琺瑯等,也有將上述二種或二種以上工藝結合起來共同裝飾一件器物的,稱之為複合琺瑯。其中與瓷器有關的琺瑯工藝只有一種,即畫琺瑯,一般稱之為「琺瑯彩」,其正式名稱為「瓷胎畫琺瑯」。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